1樓:康波財經
機會鬥毀悉空乎成本對於經濟選擇的餘埋價值何在。
從「機會成本」來看如何選擇
2樓:金融王叔
文 沁藍。朗讀者有一期主題就叫「選擇」,還記得開場白嗎?
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稿拆灶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在節目中,我們看到徐靜蕾選擇了挑戰和變化,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與守望,最讓我感動的是,麥家,曾經叛逆的他,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完善 。
這點,大家應該都感同身受。
但究竟如何選擇,有何依據?恐怕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就是乙個選擇題,而我們無時無刻都面臨這樣的選擇。
究竟如何選擇效用更大,這就需要我們活用「機會成本」這一概念。
什麼是機會成本?
簡而言之就是 次優選擇的成本 。
那麼,你選擇儲蓄的機會成本是100元,選擇理財產品的機會成本也是100元,選擇實體專案的機會成本則是80元。
那麼究竟如何選擇收益最大,當然是機會成本越小越好。
這時,可以掂量掂量機會成本是多少?
如果公務員年薪8萬,留校年薪10萬,那你創業的機會成本就是10萬,也就是你創業的年薪不應該低於10萬。
當然,這是乙個簡化的模型,現實比這要複雜得多,但是機會成本讓我們關注那些被放棄的選擇, 因為資源永遠是稀缺的。
比如我們讀書時掛科重考,看似只交了一筆重考費,其實我們的機會成本遠不止這些,我們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用在其他地方,那學校裡的風雲人物也許會多乙個名字。
比如我有棟120平房子自住,看似沒有問題,仔細思考其機會成本就知道究竟劃不划算鍵扮。
如果不自住御指,通過出租可以收穫2000元每月,或者直接**賺個十幾萬,自己在買個小點的房子。
所以即便是住自己的房子,也是有機會成本的。
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我們的時間、金錢、精力等都是稀缺的,用於a就無法用於b,而那些放棄的機會中不乏有一些非常好的,就像大家常說的那句口頭禪,「想當初要是……就好了」。
可是生活沒有如果,放棄了就錯過了 。
所以,不如多思考下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在一開始就選擇合適的,少一些「想當初」,多一些「幸好幸好」。
機會成本,你懂了嗎?
機會成本
3樓:小趙的科普小知識
<>《機會成本。每日金融知識。
舉個栗子]假如說,桔子現在月入10萬,每年可以賺120萬,然後想去讀個全日制的mba,學費10萬學制2年。我的成本是多少?答:
顯性成本學費10萬,隱性成本-機會成本兩年的工資240萬。
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每個人的時間、金錢都是有春檔芹限的,我們為了獲得某一樣東西,通常不得不放棄另外一些東西。
我們放棄的東西(的最大的價值),就是我們做出選擇的代價,就是機會成本。
再舉個栗子]
假如桔子每年可以有穩定的年化收益6%,那麼桔子的每一分沒有用來賺這6%收益的錢都有6%的機會成本。
如果去做其他投資,只要收益不到6%,就是賠了。
如果100塊拿去享受掉了,那成本不是100,而是106...
機會成本]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在面臨使用該資源去做什麼的選擇時,被捨棄的選項中的最**值就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不是實際支付扒畢的成本而是一種失去的收益。
所有:所有的選擇,都有機會成本。
最大:機會成本是當前選擇的最大的代價。
必然:機會成本,是乙個必然蠢顫可以選擇的選項。
上大學是不是機會成本,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有哪些請用經濟學回答
可以說是,是機會成本也是時間成本,就看你怎麼對待了,有的人在大學努力學習專業課,提升技能,努力鍛鍊自己,畢業後很容易找到工作。有的人只是簡單地浪費了三年或者四年的時間,出來的時候除了年齡什麼也沒有增長,這種就是浪費時間。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有哪些請用經濟學回答 經濟學上,機會成本通俗的說就是為了得到一樣...
試述機會成本及其在決策中的意義,試述機會成本及其在決策中的意義。
機會成本又稱 擇一成本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為執行一種方案而放棄另一種可行方案所損失的可能獲取的收益。即為選擇當前已接受的方案所付出的代價。也稱 擇機代價 計算機會成本是為了在若干可行方案中優選方案提供資訊,並對優選方案的經濟效益作出全面正確評價。由於機會成本並沒有實際發生...
有關機會成本的問題
按你們老師說的,那a的貨幣成本是0元,付出的機會成本又是多少?45 20嗎?得到30元 25,那收益不也是5元。機會成本是指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專案。所以,個人理解應該是,a和b的機會成本都是45元,c的機會成本是30元,因此3個選項的時候,選擇a收益是 15元,選擇b收益是 25元,選擇c收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