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備道是什麼,兵備道的解釋

2025-07-18 23:40:17 字數 1759 閱讀 5892

兵備道的解釋

1樓:薄荷兣

兵備道的解釋[officials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in ming dynasty]

官名。明制於各省 重要 地方設 整飭 兵備的道員。清代沿置 至兵備絕敏坦道(此指兵備道衙門)前被殺。——清· 邵長拿冊衡《青門剩稿》

詞語分解 兵的解釋 兵 ī **:兵器。兵刃。

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 經過 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並桐隊:兵士。

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衝突)。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

兵機。兵釁(戰爭的爭端 備道的解釋 .完美的治世方法。

管子·兵法》:「故夫兵,雖非備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輔王成霸。」.

謂備諸道於一身。如: 宋寧宗 諡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

見《宋史·寧宗紀四》。.詳盡述說。 明 劉。

兵備道的意思兵備道的意思是什麼

2樓:懂視生活

兵備道的詞語解釋是:兵備道bīngbèidào。(1)官名。明制於各省重要地方設整飭兵備的道員。清代沿置。

兵備道的詞語解釋是:兵備道bīngbèidào。(1)官名。

明制於各省重要地方設整飭兵備的道員。清代沿置。注音是:

一ㄥㄅㄟ拼音是:bīngbèidào。結構是:

兵(上下結構)備(上下結構)道(半包圍結構)。

兵備道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網路解釋【點此檢視計劃詳細內容】

兵備道全稱整飭兵備道,明朝時在邊疆及各省要衝地區設定的整飭兵備的按察司分道。兵備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僉事充任襲遊基,主要負責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磨叢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清朝沿置,乾隆時定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

兵備道集軍事、監察大權於一體,成為明清時期一項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關於兵備道的成語。

求全責備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文武兼備兵行詭道備多力分推崇備至乘人不備備嘗辛苦。

關於兵備道的詞語。

備嘗艱難無一不備推崇備至備多力分備嘗辛苦文武兼備求全責備攻其不備兵革滿道備而不用。

關於兵備道的造句。

1、在乙個小小拍謹的兵備道上,動員如此多的兵力,作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戰備集結,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常規性的演習,二則是有軍事行動。

2、小弟從軍前是山谷書院的一名院生,庚辰年院試中的秀才,由武昌兵備道推薦加入恭義營。

3、此外,軍隊的**系統,都掌握在文官的手裡,掌握在各地的兵備道**的手裡。

4、王念孫,字懷祖,號石_,乾隆四十年進士,江蘇高郵人,曾任工部主事、直隸永定河兵備道。

5、不過由於保安州衛這次及時的軍功,懷隆兵備道紀世維的官帽卻是保住了,因此他對保安守備李貽安可是充滿好感,對保安當地將士的功賞也是極力爭取。

兵備道是什麼官名?

3樓:

兵備道,官名。明制於各省重要地方設整飭兵備的道員。置於各省重要地區。

明洪武年間始置,本為遣布政司參政或按察副使至總兵處整理文書,參與機要之臨時性差遣。弘治年間始於各省軍事要衝遍置整飭兵備之「道員」,稱為兵備道。掌監督軍事,並可直接參與作戰行動。

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僉事充任,是分巡道的一種。又稱兵備副使,兵憲。清代沿置.有整飭兵備道、撫治兵備道等稱謂。

在乾隆時,全國共置兵備道八十餘人。

一般情況下,兵備道是正四品;兵備副使是從四品或者是五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司局級幹部。

清光緒山東省運河兵備道是幾品,清朝的 「藩」 「臬」 「道」 都是幾品官?都是管什麼的?有什麼權力?

清光緒山東省運河兵備道是區四品。史料記載,道機構設定從明開始,大於地方上的知府之職,為正四品。明代稱運河兵備道。明初在濟寧設有兩個道,即濟寧道 沂州道。宣德元年,以山東參政副使管河漕閘座等事宜,三年袁文華任。天順二年,以河南付使一員正理濟寧以北河道。成化七年,朝廷更明確,自德州至濟寧河道屬山東按察付...

術和道關係的出處 解釋

術,bai道也。廣雅 術,du法也。zhi 廣雅 道,可道,非 dao常道 回 道德經 中國答的詞彙在不同的地方解釋也不一樣。如果把心思用在字面的理解上很難有個人的提高。理論要結合實際。把你的理解要用在具體的事情上才有意義。道,法,術,器,勢在 道德經 中有原句解釋麼 道 法 術 器 也是出自老子的...

兵法詭道解釋,兵行詭道的意思

詭道十二法分別是,能而示之不巖悉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山察,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粗唯乎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孫子兵法中兵者詭道的觀點如何理解?孫子兵法中兵者詭道,其實這個還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指對於在戰場上用兵佈陣的話,一定要善於多謀劃,要通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