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寺有什麼交通方式,東林寺在什麼地方?

2025-07-21 11:25:30 字數 4170 閱讀 3329

1樓:宸辰遊藝策劃

東林寺交通指南:乘火車或飛機到九江,有專門的旅遊大巴開往廬山,步行至此景點。

廬山北麓的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東晉時南方佛教的中心道場。

東林寺南面廬山,北倚東林山,環合四抱,有如城廓。唐代元和年間的東林寺,有殿堂僧舍300餘間,門徒麇集數千人,藏經數萬卷。明清以後,東林寺逐漸衰敗,中日戰爭時,毀於戰火,僅剩破殿一棟。

近幾年,東林寺得到全面修復。今日東林寺,梵宇巍峨,廣廈連雲,高僧雲集,香火日盛。

去東林寺須經虎溪橋。據傳說東晉時,東林寺主持慧遠在寺院深居簡出,人們稱之為「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從不逾越寺門前的虎溪。

如果過森辯了虎溪,寺後山林中的老虎就會吼叫起來。有一次,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來訪,與慧遠談得投機。送行時不覺過了虎溪橋,後山的老虎就發出警告的吼叫,三人恍然大悟,相視大笑而別。

這個「虎溪三笑」的故事,反映了儒、釋、道三家的融洽,為歷代名人所欣賞。李白在《別東林寺僧》一詩中就寫道:「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激春族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明弊」至今東林寺內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橋畔的石虎,源出這則傳說,為古剎增添了神秘色彩。

東林寺的建築,縱軸線上為山門、大雄寶殿、彌勒殿、神運殿。大雄寶殿左右為五百羅漢堂,神運殿兩側有三笑堂,十八高賢影堂。三笑堂後有藏經閣、聰明泉。>

2樓:冀來福鳳燕

到達東林寺的交通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1. 飛機:如果你身處遙遠的城市,那麼飛機將是乙個快速的交通方式。從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都有直達廬山的航班。

2. 火車:如果你身處較近的城市,那叢鄭御麼乘坐火車是乙個更經濟的選擇。從南昌、武漢等城市都有直滲巖達廬山的火車。

3. 長途汽車:如果你在廬山周圍,那麼可以乘坐長途汽車前往。從南昌、武漢等城市都有直達廬山的班車。

4. 公交車:在廬山景區內,公交車也是一種方便的交通叢凱方式。在廬山景區內,有多條公交線路連線各個景點,包括東林寺。

以上就是到達東林寺的幾種交通方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

東林寺在什麼地方?

3樓:鷹志說生活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溫泉鎮隘口村東林寺淨土苑(東林大佛)。

東林寺位於長江南岸,廬山西北麓,南面正對廬山香爐、天地諸峰,北倚分水嶺及上方塔,西北有香谷,東南有烏龍潭,地勢雄偉。寺前明堂開闊,香爐峰呈趨拜之 勢,千年紫煙不斷,虎溪具眷戀之情,萬載常流。

唐大書法家柳公權曾寫下流泉匝寺四字,盛讚此寺之妙。原寺內建築恢弘,兼之佈局合理,避陰抱陽,松竹密 植,石徑苔合。徜徉其中,莫不神清氣爽,心曠而情怡,透出世外桃源,人間淨土之神韻。

建築特色

東林寺淨土苑規劃伊始,便是以自然景觀控制性規劃為前提進行設計的。核心景觀大佛坐落的位置,整個苑區中軸線走向,主要建築規模、建築標高等都基本保持了原控制性規劃設計意向要求。

苑區建築採用中國古代山林建築群經典的空間層次佈局方式,使整個東林淨土苑依山就勢,將中軸線規劃為山門殿(暨天王殿)、三聖殿、大雄寶殿、拜佛臺、接引橋、大佛臺等數個區域,精心規劃為三聖殿、拜佛臺、大佛臺等七個苑區。

東林寺在什麼地方

4樓:

東林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廟之一,位於江敏並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東林鎮東山山腳下,是中國南方佛教聖地之一。東林寺始建於西元386年,當時的建築規模較小,後經歷了多次修繕和擴建,才形成了如今的規模。寺內建築群共分為五進院落,總面積達30餘萬平方公尺,是一處莊嚴肅穆、氣勢巨集偉的佛教建築群。

東林寺建築群分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鼓樓、禪堂等多個建築群,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寺內的藏經樓。藏經樓為五層樓閣式建築,高約40餘公尺,是全國現存最高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橋配跡一,也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傑出代表之一。除了建築群外,東林寺還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景點,如「東林晚鐘」、「黃梅戲」等。

東林晚鐘是指寺內的大鐘,在每天的傍晚時分會敲響,向遠方傳遞佛教的福音。而黃梅戲則是寺內的乙個戲曲表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內涵。總之,東林寺是中國南方佛教文化的重賣宴要代表之一,不僅是一處重要的佛教聖地,也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重要遺產。

如果您對佛教文化或者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有興趣,不妨前往東林寺一覽風采,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東林寺在什麼地方

5樓:

您好,東和棚林寺位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北部的東林山上,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山七剎之一的著名寺廟。東林寺始建於東晉時期,歷經多次興衰,現在的寺廟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的重建。東林寺佔地面叢和積約為60畝,是乙個規模巨集大的寺廟,其中有眾多古建築和文物,如東林大殿、七佛閣、藏經樓、鐘樓等。

東林寺還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遊客前來參觀和朝拜。除此之外,東林寺還是中國文化名人和歷史事件的重要場所,如明朝著名滲棚盯文學家唐寅曾在此居住,清朝著名政治事件「東林黨爭」也與東林寺有關。

東林寺在什麼地方

6樓:

摘要。親親,您好,很高興幫您解答,東林寺在廬山景區內,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北麓,具體位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賽陽鎮036鄉道龍潭大酒店對面,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里。距今已有1600多年。

曾經在中國的文化交流上,起到了非常作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與參觀價值。

親親孝物,您好,很高興幫您解答巧逗液,東林寺在廬山景區內,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北麓,具體位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賽陽鎮036鄉道龍潭大酒店對面,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里。距今已有1600多年。曾經在中國的文化交流上,起到了非常作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與參指碰觀價值。

親親,東林寺是中國淨土宗扒襲的發祥地,是淨土宗初祖祖庭之所在。東林寺的門票**為30元。您可以乘火車或飛機到廬山市。

有專門的旅遊大巴開旁遲往廬山,然春啟兄後步行至此景點,景區全年全天對外開放,廬山景區內各類基礎設施較為齊全,如停車場,wifi,吸菸區等。

東林寺在**?

7樓:夏天的風

東林寺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里。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和淨土真宗視為祖庭。

1983年,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國家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

8樓:匿名使用者

一、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 50公里。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

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對一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另兩處是久負盛名的雲居山道場和三合寺。

二、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林街150號,始建於元代至大元年(1308年),原名觀音堂。皇慶二年(1313年)改為東林寺。在700年的風雨中,屢遭戰亂、火災,又屢次重建。

1987年,東林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重修並擴建,於九月正式對遊人開放。

9樓:荼靡花開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

東林寺怎麼樣?東林寺好玩嗎?

10樓:宸辰遊藝策劃

在古代,東林寺是一座與少林寺齊名的古剎。這裡的典故和傳說很多,歷史雹罩研究的價值非常誘人,給遊客帶來了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神佛的神秘力量。

據史櫻帆碑記載,佛教達摩祖師來華時,在中原建有「空中三源頌鬧林」,即少林寺、東林寺、赤庫林寺,東林寺就是其中之一。

其中,東林寺修建時間最早,比少林寺早300多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與洛陽白馬寺、登封少林寺、開封索國寺並稱中原四大寺。

東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賈峪鄉四合村,因早期寺廟的僧人主要在窯洞裡做佛事而得名東林寺。

由於中原多次戰亂,東林寺在清朝末年開始衰落,大部分建築被毀。只剩下一座古塔、八個銘文和乙個鐵鼎。其他建築主要是近幾年建的。

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躲避饑荒,在此出家避難。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就把古塔給了這裡。

作為鄭州新的文化旅遊景點,門票免費,周邊有春秋時期的鄭國首都。現在還有很多城牆遺址,對於對歷史感興趣的人來說,值得一去。

附近的林東湖風景宜人,是遊客釣魚、游泳、玩樂的好地方,也非常適合帶孩子來這裡度假。

茶葉有多少種?在飲茶的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關於點茶法的講究,那是一本書都寫不完的。誰讓宋代的文人社會,個個都愛附庸風雅呢。這裡我就揀兩個說說 我們知道的大藝術家宋徽宗趙佶,就是那個,堪稱中國的路易十四,一手締造出 瘦金體 和 靖康之恥 的男人。人家也是個飲茶的宗師哦 他在 大觀茶論 中提出 香 甘 重 滑 四字,以其個人團指陪喜好作為全國的...

交通銀行卡有什麼用圖,交通銀行的貴賓卡有什麼作用?

銀行卡的用途主要是方便和快捷。你只需通過atm機將錢存入銀行卡 隨時可以取出。消費的時候,只要對方有pos機就可以刷卡消費。同時將錢放在銀行卡里,還有活期利息。交通銀行的貴賓卡有什麼作用?交行的貴賓客戶 沃德客戶 分三個檔次,季度日均餘額保持在50萬以上的,可以享受優先辦理業務,並不是插隊,而是有專...

景觀草坪常用什麼方式排水,常用草坪植物有什麼

通過地形設計,自然排水,坡度一般大於3 小於15 常用草坪植物有什麼?1 結縷草常用的有細葉結縷草 中華結縷草 結縷草及溝葉結縷草等。細葉結縷草 又名天鵝絨草。多年生,具匍匐莖。莖直立,高10 15釐米。葉線形,向內卷,革質。能形成細密的草皮,耐乾旱,耐踐踏,耐潮溼,但不耐陰,耐寒力差,為我國江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