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埃及的歷史背景和服裝特點分別是什麼?

2021-03-19 18:19:15 字數 5534 閱讀 6317

1樓:漫閱科技

現在埃及的主要文物大部分在法國,研究埃及文物要去法國才行。

埃及20世紀50年代才有本國的考古學家,他們也有很多成果,但最早的成果是法國及其他國家的考古學者開創的。

古代埃及的歷史分期:

古代埃及經過了三十多個王朝,歷史學家將其分為:

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新王國時期(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332年)《奈米爾石板》埃及地區,其繁盛期是古王國時期,18和19王朝是最鼎盛時期,也是開始走下坡路的時期。在古埃及最高的統治者稱為法老,其主要文物有:金字塔和廟宇。

埃及的歷史背景和服裝特點分別是什麼?

2樓:1lyz真

埃及的藝術體裁,充滿了嚴格的規則及秩序,

古代埃及的服裝,因氣候炎熱,因此很簡單。在上古埃及王朝,包括第三朝到第六朝的時期,即公元前2023年到2023年的500年。男人的服裝是短小的布,極窄小的「纏腰布」 ,緊繫在腰上,有一個腰帶束住,這種服裝,在以後仍保持,是當做一個輕便的工作服,婦女服裝,也只有一件衣服,就是長而直的裙子,由胸部一直到腳踝,有一個到兩個吊帶鉤住,中古王朝是埃及文化的第二個繁榮時代。

男人已不再以纏腰布為滿足,而加上好幾層裙子,下面短的纏腰帶,上套一件裙子,長度一直到腳踝。

在第三階段,我們發現男女服裝有一個大的轉變。埃及佔領了敘利亞,而使得亞洲的服裝出現在埃及,男人穿一件或多件裙子,此種衣服可穿在裙子的底下或上面。女人也用此種衣服,搭配一件披肩,在胸前打結,無論男女,現在他們的衣服很複雜,有"邊"及"褶"的裝飾,這些裝飾,沿著衣服的邊沿而變化。

新的王朝(第三王朝)末期,服裝就變得較沉重,顏色較強烈,邊的裝飾也消失了,使用光滑的布料,略加漿,亞洲的影響。

服飾古王朝時期,

婦女-努格白:較緊身,樣式簡單.從胸下一直穿到腳跟,胸下用一根布帶子扎住.

上端一般有一根或兩根用釦子固定的吊帶.只有過於窄小而緊繃在身上的努格白,才不用吊帶.穿上後,雙肩,雙臂和胸部都裸露在外,如果吊帶很寬,可能把胸部遮住.

注:努格白是古埃及各階層婦女通用服飾,通常用透氣性較好的亞麻布製成.一些晚會上,努格白上還會有一些裝飾.穿著的時候,從腳下往身上套,再用色彩相配的吊帶固定.

男子:起先是遮羞,在腰上系一根用植物做的帶子,帶子兩端垂在前面即可.後逐漸有了和努格白相似的衣服.用腰帶固定.男子服飾因地位等級而異.

注:當時服飾與建築物形狀有密切關係.第五王朝服裝大多為錐形.與金字塔形狀相似.後來王室服飾才逐漸變長變寬.

中王國時期

婦女-努格白:衣料樣式有變,分無袖有袖兩種.長度依舊,胸下系一根腰帶.有的不繫.此外,披肩開始流行.這種披肩能遮住胸部.

男子-努格白;出現長袍,一般到腳跟.

新王國時期

婦女-服飾出現變化.從第十九王朝女王納菲爾蒂蒂的陵墓中彩畫上,女王穿的是由薄薄的白色細亞麻製成的努格白.她胸下系一根綵帶,綵帶從前面饒到背後再饒回前面打結.

結的兩端一直垂到膝下.披肩為蝙蝠型,用金線織成,上飾有美麗珠寶.女王身邊健康與生命女神伊西斯也穿努格白,使用兩根吊帶,頸上戴有項圈.

注:新王國時期最有特點的是紗麗.可能從印度或伊拉克以東地區傳來的.

與古、中王國時期服裝完全不同.長布條製成,長約5米,寬約半米.穿著方式隨意.

新王國時期婦女比較喜歡這種服飾.因為它不但穿脫方便,還象徵文明與進步.新王國時期**另一特點:

在衣服上打襉開叉.這樣能使婦女更加迷人漂亮.

男子-努格白.襯衣和長袍已較常見.這種襯衣和長袍大小不一,有襉,能把上身全遮,使胸部不再敞露.衣著數量也有變.男人常穿兩件努格白,裡面些,外面長而薄些.

到十八王朝末期,男子的這種著裝發生逆變,里長外短.這種衣著可從國王阿蒙霍泰普一世的像上得到佐證.他穿了兩件努格白,一件從肩一直到腳,另一件從胸部直到小腿中部,他還披了一塊披肩.

新王國的法老們在慶典活動中常穿有襉努格白.這種服飾除了在腰帶上使用了金扣外,其他部位一般不用金飾.

注:古埃及人注視衣服裝飾主要在圖坦卡蒙時期,當時最流行在衣服上次刺繡或佩帶各種貴重飾物

古埃及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外表修飾。對鏡梳妝打扮,再塗些化妝品,灑點香水,這些現代婦女每天必做的「功課」,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存在了。現已發現的古埃及人使用的化裝用品,主要為裝香油和香膏的器皿,裝眼線膏的小瓶,化裝匙和銅鏡等。

香油和香膏是將花的香味混合在動植物的油脂中製成,可謂現代香水的前身。古埃及人不僅將這些「香水」塗在臉上,也塗在身上,並把香膏製成香料堆在頭上,香膏逐漸融化流到假髮和身上,他們以這種方法使香味保持長久,增加自己的魅力。眼線膏是方鉛礦或孔雀石磨成糊狀後與油脂混合而成。

人們將它塗在眼圈和睫毛處,使眼睛顯既大又明亮。裝化妝品的器皿及其用具有玻璃、象牙或雪花膏石精製而成,外觀奇巧,本身就是美的象徵,如現存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第十八王朝的化裝匙,用優質木頭和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外形為一個呈游泳狀的姑娘,手捧一個桃仁形的盒子,姑娘戴著假髮,沉沉的耳墜和項鍊。

披金掛銀也是古埃及人打扮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都喜歡佩戴首飾,甚至在繪畫中給動物也戴上首飾。製作首飾的材料有金、銀、寶石、玉石、銅、貝殼等,不同的顏色蘊含著不同的象徵意義。

如**為太陽的顏色,具有帶來生命的特性;**是月亮的象徵,主要製作神明的骨骼;綠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羅河的顏色,它「賦予」萬物以生命;東部沙漠中出產的碧玉和紅玉髓,分別象徵著植物和鮮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飾包括:護身符、頭帶、耳墜、耳環、戒指、項圈、項鍊等。

在各種首飾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製作景泰藍方法加工成的首飾,將**與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寶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斕的貴重首飾。

古埃及的**主要來自南方的努比亞和庫施王國,金匠們已懂得如何製作金箔,再用金箔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首飾,只是當時的金箔比現在的要厚上幾百倍。與**相比,那時的**較希缺,主要從西亞進口,所以比**珍貴,一般是與**混合,製成合金飾品,同時也能達到使首飾更加耐磨的效果。

古埃及人除了愛打扮外,還特別愛乾淨,尤其是在宗教儀式中,不潔被認為是對神的大不敬,將會受到神的「懲罰」。當進行祭拜活動時,即使是法老,也要沐浴更衣。出於這種愛乾淨的需要,古埃及人常常把容易藏汙納垢的頭髮和鬍子都剃掉,,男男**都成了光頭和無鬍鬚的人。

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髮和假鬍子。久而久之,光頭與戴假髮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種習慣,如果誰留了毛髮,就會被別人羞辱和嘲笑。這就是古埃及壁畫或紙草畫中,人人都戴著漂亮的假髮的原因。

古埃及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3樓:漫閱科技

古埃及東臨紅海,西界利比亞,南鄰努比亞(衣索比亞和蘇丹),北瀕地中海,全境處於一片黃色沙漠之中,惟有一條長達6648公里的尼羅河從南到北貫穿其間,形成河谷綠洲。古代埃及文明約始於公元前2023年左右。埃及經歷了拜達裡文化(約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阿姆拉文化(約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格爾塞文化(約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於公元前2023年出現了統一的國家。

古埃及的歷史一般可分為古王國(約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又稱「金字塔時代」)、中王國(約公元前2041~公元前2023年,已進入封建時代)、新王國(公元前1567~公元前2023年,又稱「帝國時期」)三大段。最高統治者為「法老」(意為「大房子」),掌握軍政大權,是古代**君主的典型代表。公元前12世紀中葉埃及開始衰落,周邊蠻族不斷入侵,使埃及文化逐漸衰落,直至公元前525年,古代埃及文明就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以其希臘化的特色掩蓋了埃及的本色。

古埃及的莎草紙書

古埃及文明的歷史背景

4樓:曉秋槓槓

1.地理位置決定

埃及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尼羅河、地中海等天然屏障,少有外族入侵,所以,埃及很少像兩河流域那樣,經常遭到遊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於進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這種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並沒有限制埃及與近東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內地的交往。特別是從新王國時代以後埃及越來越多的陷入對外軍事和商貿活動中。

在埃及人的不斷對外戰爭中,埃及帝國成為近東歷史上第一個軍事霸國,地理環境對它的限制和影響也就越來越少,因而,所謂閉塞和保守性也就越來越被對外的軍事活動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2.文化上的原因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從公元前2023年代後半葉開始出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紀末,大約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雖然,在這幾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語法和詞彙變化相當大,特別是在羅馬統治時期的埃及語言,較之法老時期,很少相似之外,但是,象形文字的傳統卻得以儲存下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過西奈銘文,最後影響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發明。象形文字最初使用起來不甚方便。所以,在古王國末期,由象形文字演變出來一種便於書寫的行書體,通常稱為僧侶體。

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僧侶體的基礎上又發明了更簡便的草書形式,即世俗體。古埃及人儘管發明了3種書寫形式不同的文字,但都是象形文字的演化。象形文字及其不同的書寫體,維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傳統。

有了文字這個載體,埃及的文明就張上了翅膀,它不再侷限於在尼羅河地區的影響,開始向近東地區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傳播。一個文明要是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很難生存下來的,在古代中東地區有許多興起的文明,正是因為沒有文字或是文字沒有搶得的生存能力和適應性,很快的就衰落了。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還有很大適應性它不斷的改變自己,使得它能把埃及文明勝利的承載、傳播、流傳下來。

所以到了近代象形文字雖然失傳,但是法國的商博良最終還釋讀成功。更加說明象形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3.技術上的原因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發明了莎草紙,它與傳統材料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如質輕、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於運輸等。於是得以大批量生產,作為壟斷產品向地中海國家出口,在近 4000 年的時間內,是最受歡迎的書寫材料。古代,埃及是生產莎草紙的唯一國家。

由於埃及氣候乾燥,檔案不易腐爛,有的至今還能在沙漠裡找到。近 100 年來發現的莎草紙中有前 2700~公元 900 年用十幾種文字書寫的檔案,其中有希臘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來文等。埃及是我們今天瞭解的記載最豐富的古代文明,這要歸功於莎草紙,它不僅傳下來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

傳播文明不能靠口口相傳,所以作為介質的紙就成為文明傳播過程中重要的媒介。因為埃及的莎草紙有著上述的特點,它很容易就扮演了埃及文明向外傳播的重要角色。就像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一樣,埃及的造紙術在早期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正是埃及文明能夠對外傳播的一個重要條件。

4.軍事上的原因

古埃及時期由於地理上的封閉,埃及與外界交往不便,受到敵國入侵也很少,但是隨著人類文明交往的範圍的擴大,埃及也開始受到了外敵的威脅。喜克索斯人就在埃及建立過15、16王朝,統治過大半個埃及。即便是當週圍國家較為弱小時埃及也會必不可免的去入侵其他國家。

在埃及與外界的軍事對抗交往中,敵國為了戰爭的需要當然要了解和研究埃及的社會文化情況。雙方發生的戰爭也不斷的有各自的俘虜,而俘虜也會帶去埃及文明的許多影響。而如果是埃及入侵了別國更是自然的把自己的文化主動地向那裡傳播,來消除當地文化,同化被入侵過的人民。

在這樣的情況下埃及的文明自然隨著軍事活動向外傳播。

5.交通上的原因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過腓尼基人傳遍東地中海沿岸各國和島嶼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影響顯而易見。要是沒有腓尼基人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以及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氣。

那麼埃及文明的影響自然會大打折扣,會被侷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也不會對西方文明留下烙印。

蘇聯解體的歷史背景,蘇聯解體的背景是什麼

蘇聯解體前,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佈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仿效,先後發表了宣佈恢復或收復主權的宣告,並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8 19政變後,除俄羅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國全部宣佈獨立,在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 車臣 西伯利亞等地也出現了要求獨立的主張。1 與美國的軍備競賽 高度集中的計劃...

埃及國家的圖示是什麼,這是埃及的什麼標誌

埃及國徽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 舒展雙翼,象徵勝利 勇敢和忠誠,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風暴 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鷹胸前為盾形的紅 白 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這是埃及的什麼標誌 這是源自埃及的一個神祕符號,代表生命的意義 the ankh ...

秦兵馬俑歷史背景,兵馬俑的歷史背景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 集權制國家。埋葬著這個希望子孫世代做皇帝的始皇帝的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史載,秦始皇為造此陵徵集了70多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