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讀後感二,《教育心理學》理論摘要及讀後感

2021-03-19 18:26:52 字數 5355 閱讀 6196

1樓:惡人叱髠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二)]

我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教育心理學》讀後感(二)。我認識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和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

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或許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裡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兩個月,僅僅一兩個月,奇蹟就會這樣出現了,經過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那位受鼓勵和表揚的同學將帶著這個信念,去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他會真正成功的。我也會永遠帶著這個信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去關愛我的學生,最後我要說的是:賞識你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並真誠地幫助他們,那麼,奇蹟就會發生,壞學生、後進生都會變成好學生!

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讀後感《教育心理學》讀後感(二)》。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通過讀書我知道了書中的觀點。

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但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品德。

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3、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也就是說,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

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4、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說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總的來說,本書對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瞭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通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裡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等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品德。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教育心理學》理論摘要及讀後感

2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是必要的,但是單憑專業知識是不能夠完全勝任這份工作的,自己知識淵博並不等於能夠把這些知識都傳授給學生,自己專業本領過硬並不代表能夠保證學生也能達到同樣的程度,這其中還需要一定的行業技能技巧的輔助支援,《教育心理學》理論摘要及讀後感。而教育心理學作為教師這一行業的技能技巧之一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並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不是我們學過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的簡單結合,而是**學校裡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其知識體系為:學習的過程、影響學習的內部因素、影響學習的外部因素和測量評價。

這些知識,可能枯燥無味,但只要我們深入研究下去,瞭解了這些基本的理論骨架和體系,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要給別人一碗水,我們必須擁有一眼活的泉水;否則,我們只能是一位平庸的教書匠,永遠勞心勞力地做著事倍功半的教學。

一、《教育心理學》理論摘要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誕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教育理論家梅伊曼(e.meumann)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學的概念。

對於教育心理學的建立作出突出貢獻的則是桑代克(e.l.thorndike)。

他立志於用準確、精密的數量化的方法研究和解決有關學習的問題。2023年,他寫成《教育心理學》一書。在桑代克看來,人類的本性,是先天形成的情境與反應之間的結合。

這些先天的結合即是一切教育和人類其他控制作用的起點。教育的目的在於將其中的某些結合加以保持,將某些結合加以清除,並將某些結合加以改變或引導。

1、學習的目的是要實現正面的學習遷移。

近百年教育心理學研究史表明,對學習造成重要影響的學生自身因素(亦稱個人因素或內因)是原有認知結構、學習動機、個體心理髮展水平和智商水平。由於正規學校教學一般是按年齡分班教學,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大體相同,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用如下的公式大致概括學生自身的因素與學習成績的關係:

學習成績=f(動機,iq,原有認知結構)

由這一公式可見,學習成績是學生個人動機水平、iq水平和原有認知結構的增函式。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的學習的影響也就是先前的學習對新學習的影響,即學習的遷移。

人們常說,學校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當前新知識激增的時代,「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口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說「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是學校教學的最重要目標,那麼,學習的遷移就是檢驗教學是否達到這個目標的最可靠的指標。

如何讓這種遷移成為正面的遷移,並最終達到知識與技能的成功轉移是教師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2、優秀的教材有利於塑造良好的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的教學含義是很明顯的。奧蘇伯爾認為,「為遷移而教」,實際上是塑造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問題。為此,必須從教材內容的選擇和教材的呈現方式兩方面確保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形成。

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是決定新的學習與保持的重要因素。為了促進遷移,教材中必須有那種具有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強有力的解釋效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魯納認為,這樣的概念和原理應放在教材的中心。

好的教材結構可以簡化知識,可以產生新知識,有利於知識的運用。這種結構必須適合學習者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認為,當人們在接觸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知識領域時,從已知的較一般的整體中分化細節,要比從已知的細節中概括整體容易一些。認知心理學還認為,人們關於某一學科的知識在頭腦中組成一個有層次的結構,最具有包容性的觀念處於這個層次結構的頂點,它下面是包容範圍較小和越來越分化的命題、概念和具體知識。

3、教學理念與教學策略至關重要。

不論何種具體技能的教學,都必須注重概念和原理的教學。如小學生學習讀、寫、算基本技能,必須注重讀、寫、算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則的教學。這樣學生容易從一種技能的學習向另一種技能的學習遷移。

從練習的設計來看,有研究表明,先前學習的內容,必須有充分的練習,才易於遷移,否則先後兩項任務因有共同成分而會導致混淆。也就是說,學生可能沒有掌握他們的共同的產生式規則,只注意了表面上的相似而未發現實質上的差異。

要實現「為遷移而教」,除了要重視陳述性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遷移之外,更應重視策略性知識的學習和遷移。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前,教育家認為,「學會學習」與「學會思維」的能力可以通過形式訓練實現。科學心理學在否定了形式訓練說之後,經過近100年百折不撓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可以替代形式訓練說的認知策略遷移說,為教學改革指明瞭新的方向,讀後感《教育心理學》理論摘要及讀後感》。

但認知策略遷移研究的實驗結果要轉化為學校的教學實踐,仍有許多路要走。根據知識分類學習論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與遷移研究結果,我們應把策略性知識教學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之一。

二、《教育心理學》讀後感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概述,說簡單一點,教育心理學就是學與教這個過程的方方面面規律的科學,具體說來,作為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兩個環節:

1、瞭解教師特徵,力求達到正面遷移式教學。

教育心理學首先就要求必須要了解教育過程的執行者。教師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什麼影響。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觀念和方法,有些老師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因而採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有些老師則認為應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張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和提高。

另外,研究還發現,教師的性格特徵也會影響教學過程,嚴厲的老師更傾向於採用傳統教學法,課堂氣氛也不很活躍,而民主活潑的老師則更願意採用新式教學法,更願意多作嘗試,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在老師目前也能夠更自由的表現自己。另一方面,教師對教材的選擇和解讀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好的教材能夠對知識體系有科學、全面的總結、陳述,便於老師講解和擴充套件。

不好的教材知識點凌亂,敘述冗長而缺乏重點,這直接導致老師的教學事倍功半,學生更是一知半解。對於教材的選擇是一名教師能否順利實施教學過程很重要的起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近幾年來蓬勃發展起來的一種辦學形式,它直接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地區經濟為指導思想,要求教材必須能夠跟得上時代社會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但目前,作為高職教育的日語教材還沒有非常合適的,要麼過難,要麼過易,這也是目前高職日語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

2、瞭解學生特徵,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實現因材施教。

作為學生,他們之間存在差異也是必然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讀書哲學」,有的孩子堅信學習靠積累,堅信「笨鳥先飛早入林」,相信一份汗水自然會有一份收穫;而有些孩子則堅信「聰明有種」,天生愚笨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越勤越顯其拙」,因而根本不願意多下功夫,還看不慣別人下苦功。持這兩種不同觀念的孩子在學習上可就不一樣了,對於自己學得好,有成績的科目,可能還沒有明顯的區別,可一遇到難度大,學不好,不感興趣的科目,前者可能還會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學下去,後者則可能很快就放棄了,結果當然也會很不一樣。

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因此,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才能有的放矢的實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功效。

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也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論。不同教學方法對於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有什麼影響,以及教師如何與教學方法進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等等,也是教育心理學所要求的內容。動手操作的教學方法,對於物理、化學等操作性強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對於歷史、語文等科目卻可能沒什麼效果。

對同一門學科,不同的內容來說,同一種教學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遠。

我是一名日語教師,語言教學具有理論實踐緊密結合、包容性強、貼近生活、強調實用性等特點。而且外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教授學生語言的發音、語法、句型等語言學知識,還同時需要老師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用的教學方法,比如有基礎的學生就應該多以學生的練習為主,沒有基礎的學生就應該側重於教師的講解。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引入物件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知識來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使學生能夠掌握生動、實用的外語,有利於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

〔《教育心理學》理論摘要及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教育學包括教育心理學嗎,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區別

應該包括,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的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學的性質任務,又會有心理學的性質任務,教育心理學具有...

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三者就業的差別

其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大部分都是去學校做心理老師,或者是從事心理諮詢的相關工作。也有去企業做hr的工作。都是偏大學和實驗室研究所但是現在當講師的要博士,應用的我知道的大多去了企業也有當心理老師的 其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要你學好,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都會對你有幫助,現在很對行業都需要這方面的人...

教育心理學考試簡答題怎麼答題,《教育心理學》試卷一,簡答題1 什麼是問題解決

一 簡bai答題的答題注意事項du 1.認真審題,弄清zhi題目在問什麼。2.看分 dao答題,適當注意分數比例回。3.寧多勿少,答力求全面。二 簡答題的答題要求 1.條理清楚,能分點的要儘量分點,用 等分開。2.簡明扼要,要點不能少。3.根據題意,題目問什麼,你就答什麼。4.注意問題的個數,有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