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對於西南聯大的大學生是怎麼樣的時代

2021-03-19 18:19:21 字數 4682 閱讀 5958

1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成就事業,不容辜負的好時代。

西南聯大是指什麼,是某個具體的時期嗎

2樓:艾克蘇佩裡

西南聯大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2023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2023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

2023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儲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為中國以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其成就顯著,有「內樹學術自由,外築民主堡壘」之美譽。

2023年,三校復員北返,雲南師範學院留昆舊址獨立建校,定名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現為雲南師範大學,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樓:羨慕寶貝

1935。遵義會議,總結了左傾錯誤,事實上確立了***同志的領導地位。

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2023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2023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西南聯大儲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為中國以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其成就顯著,有「內樹學術自由,外築民主堡壘」之美譽。

抗戰中熱血大學那麼多,為何西南聯大最感人?

4樓:純潔龍哥

西南聯大部分教師合影。前排左三為蔣夢麟,前排右三為梅貽琦

西南聯大寒酸

的鐵皮屋頂教室,在雨天噪音過大,振耳欲聾的雨聲蓋過了老師的聲音,於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這四個字,和學生一起將這種物質上的煩悶化作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電影《無問西東》裡西南聯大的段落,最為打動人心。事實上,抗戰中有過搬家經歷、「破破爛爛卻精神抖擻」的,不獨西南聯大。為何現在一提起抗戰中的大學,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西南聯大,或者說西南聯大「被懷念率」最高?

1.悲壯的教育西遷

2023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遷至湖南長沙,成立臨時大學。僅一個月,日軍沿長江攻至湘水。

三校只能繼續南遷。由湘及滇,至邊城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聯大八年(1938-1946),正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八年。

正如聯大校歌所唱:萬里長征,辭別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其情之悲壯,令人感慨萬千。

長沙臨時大學舊址

抗戰烽火中,數十所大學有過搬遷拆合的經歷。當時**大學、西北聯大、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的搬遷,也有不下於此的曲折和感人。

比如復旦先遷到江西,又遷到重慶。浙大則先由杭州遷至江西,又遷往廣西,再又遷往貴州,兩年多的時間,5次遷移,每次都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很快復課。

最早搬遷,受損最小,一次落定的就是國立**大學。2023年**大學校長羅家倫就估計到戰爭的長期性,並專門到重慶考察學校選址,回寧後就趕製木箱。「八一三」轟炸,日本飛機在南京扔炸彈炸到**大學的一棟樓,羅家倫馬上就動手搬,他們搬得很乾淨,「有計劃有組織的幾千個人,幾千大箱東西浩浩蕩蕩的西上」,連醫學院用於解剖的24具屍體和農學院畜牧場的動物也都搬到重慶——當中有先期挑選一些「雞犬圖書共一船」地運到重慶的,也有後來在牧場人員的組織下,以遊牧的方式,歷時一年幾千里長征到達重慶的。

羅家倫說自己「一天傍晚的時候,由校進城,在路上遇見它們到了,彷彿如亂後骨肉重逢一樣,真是有悲喜交集的情緒。」

南開校長張伯苓後來用「雞犬不留」來形容兩校境遇,「南開大學被日本人炸得雞犬不留,而**大學搬得雞犬不留」,南開搬遷的時候,學校已沒有太多可搬的東西了。

人們追懷彼時聯大之盛,總常提及聯大薈萃的一批大師級學者,如陳寅恪、錢穆、金嶽霖、吳宓、潘光旦、聞一多、費孝通、沈從文、華羅庚等。可若論綜合實力,當時的聯大遠不如**大學。

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前合影。二排左起:浦江清,朱自清,馮友蘭,聞一多,唐蘭,遊國恩,羅庸,許駿齋,餘冠英,王力,沈從文

在整個戰時,**大學位於陪都重慶的地利優勢,不僅各方面未被削弱,還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據2023年教育部統計,**大學僅教授數量就是西南聯大的兩倍。在院系學科規模、教學成果和所享受經費方面,也遠超其他各校。不過生活一樣艱苦,學生常年只有一身衣服,縫縫補補猶如百衲衣,校長蔣介石看不下去,給每人做了一套軍服。

當時,西南聯大在各方面都不佔優勢,尤其跟**大學比不佔優勢。但是八十年後回過頭來看,一講到抗戰中的中國大學,大家追懷最多的還是西南聯大。

2.大師治校築自由精神

聯大吸引人的地方,也許在於它不可複製的構成,三所名校的精英湊在一起,在迸發矛盾的同時,也一定會迸發出思想的火花來。

今天人們提起聯大,無不讚嘆三校親密合作、相得益彰。其實,聯大成立初期,並不是毫無矛盾,各校都有自己的驕傲歷史,有自己的獨特校風,「文人相輕」在所難免。

聞一多之孫聞黎明說,三校合併之初在人員配置,科系設定上有矛盾,到2023年才磨合得比較好。錢穆在《師友雜記》中寫到,當時,梅貽琦在任命聯大各學院院長、系主任時,無意間有些偏向清華,引起北大師生的不滿,北大歷史系教授錢穆和校長蔣夢麟勸說大家,國難當頭,以和為貴,這才平息下來。

聯大成立後,北大蔣夢麟、南開張伯苓、清華梅貽琦組成常務委員會,共同管理學校事務,為減少摩擦,張伯苓和蔣夢麟採取「無為」策略,讓權給比他們年輕的梅貽琦。張伯苓對梅說:「我的表,你戴著」,意思是「你代表我」,梅貽琦在天津讀中學時張伯苓是他的老師,他尊重恩師的意見。

後來張伯苓去重慶開辦南開中學,蔣夢麟也去重慶另兼他職,梅貽琦成為聯大實際的校長。

從左至右: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

梅貽琦治校的一大特點是民主,推行「教授治校」,校委會祕書長楊振聲是中國文學教授,教務長是社會學教授潘光旦,建設長是教育學教授黃鈺生,每位都是學界翹楚,也就不存在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教授們提出管理學校的策略,梅貽琦發表意見時通常只說三個字:「吾從眾。

」從外部看,偏居西南一隅的地理條件,使得聯大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當時**大學離國民**最近,有段時間,上面怎麼說,它就只能怎麼做,甚至有一度蔣介石親自擔任校長,而西南聯大遠在昆明,國民**對他的「教授治校」有些鞭長莫及。

3.破破爛爛卻精神抖擻

不只有自由,還有知識與精神的匯合。三校原來各自開設的同一門課程,在聯大可以同時講授,學生自由選擇。清華中文系教授聞一多和北大中文系教授羅庸都研究《楚辭》,研究的角度和觀點截然不同,於是兩人都講《楚辭》,唱起「對臺戲」;歷史系的中國通史課程,雷海宗、吳晗、錢穆三人同時開,三大名師打擂,學生大飽耳福。

西南聯大,正在上課的學生

名師主講基礎課,年輕教師開選修課,這是聯大的規矩,為的是給學生打下紮實基礎,繼承清華的「通才教育」傳統。而多個名師同開一門基礎課,一是保障學術自由,二是加強競爭,因為選擇權在學生手裡,教授會更加註重教學質量。

學費經費匱乏,聯大一度拆了鐵皮屋頂賣錢,換成茅草屋頂。校長家過得很艱辛,梅貽琦的夫人不得不**自制糕點、毛衣、圍巾,以補貼家用。朱自清家中子女多,冬天只能披著蓑衣禦寒。

聞一多則以刻圖章、兼職中學教師,以維持生計。

樑思成、林徽因設計的西南聯大校舍

即便如此,教授們依然恪守學術,十分認真。陳寅恪每次上課,會早早進入教室,把主要的史料一字不漏地抄寫在黑板上。當時,馮友蘭先生任聯大文學院長,他對陳寅恪非常欽佩。

每當陳寅恪上《中國哲學史》,馮友蘭總是跟在他身後,目送陳寅恪走上講臺,然後坐在臺下聽講、做筆記。

楊振寧說,聯大那幾年,他在昆明學到的物理已能達到當時世界水平。他那時念的場論,比後來在芝加哥大學唸的場論要高深。

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聯大無大樓,但有「大師」,終成大學之「大」。

人們用「破破爛爛卻精神抖擻」形容西南聯大,以此與現在大學日漸富有,卻日益世俗化、功利化形成對比,進而得出西南聯大對中國大學的現實意義。

2023年,西南聯大部分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4.赤子之心、求仁得仁

因國土淪陷,南遷至昆明的聯大人,曾一度將自己的境遇,與中國歷史上「痛失中原,偏安江表」的三次南渡相比。烽火連天,國難當頭,身在西南,常作中原望,「痛南渡,辭宮闕。望中原,遍灑血」,悲情切切。

聯大的教授們,多數有留學歐美的經歷,卻又接受過傳統教育,在倫理道德層面明顯留有儒家色彩,這個特徵使他們要求自己成為道德上的楷模和更完美的人。

張伯苓的兒子張錫祜是空軍,在淞滬會戰中犧牲,年僅25歲。得知噩耗後,張伯苓說:「吾早以此子許國,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復何慟為。

」梅貽琦的一對兒女都在聯大讀書,他常說,救國不是一天的事,師生還是要以學術為重,以備將來之需,可當部隊急需翻譯和醫護人員時,他讓一對兒女都去參軍。

聯大學生,有人愛精神導師聞一多,愛其臨危不懼,血性正義;有人愛學界宿儒錢穆,愛其在艱難時世,仍能靠回憶著成國史的大氣。《無問西東》裡的沈光耀和吳嶺瀾,正是聯大學生這兩種心境與抉擇的寫照。

當時聯大學生中,像沈光耀那樣投筆從戎的,有800之說,也有1100人之說。據西南聯大紀念碑上的刻字,抗戰以來從軍學生834人。而據《我心中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建校70週年紀念文集》一書的資料,聯大學生實際參軍數在千人以上,其中14人為國捐軀。恰如林徽因那首著名的悼詩:這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

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誨(中)

後來聯大人的回憶,如歷史學家何兆武、社會學界劉緒貽、文學家汪曾祺等,則更強調聯大學術氣氛濃厚,同學師長良善真摯。而我們瞻望西南聯大,感其繁盛、慕其光輝,也是因為聯大學子,如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何兆武、任繼愈等,正是我們現時文化秩序中的標杆人物。

西南聯大因不可複製的歷史而產生,又悄然隱匿,唯一證明它存在過的,除了歷史,大概就是塑造了它、及其它所塑造的那一代人物了。而正因為我們無法去經歷那樣的時代,所以聯大的魅力可能遠遠地超出了今天所有大學魅力的總和。

書目讀書需要安靜也需要分享

西南聯大是指什麼,是某個具體的時期嗎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國發動侵華戰爭。為儲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抗戰時期由清華北大等高...

大學生買房的利與弊,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買房是不是有點早?

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就擔心買房的問題,頗有點 不務正業 的味道!求學時想弄錢,到了該掙錢的時候,你有掙錢的本事嗎?沒有掙錢的本事,你憑什麼掙錢?誰敢100 保證,若干年後,房價一定比今天高?盛極必衰,否極泰來!沒有日不落之國。市場經濟下的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可能永遠上升或者永遠下降。收入和支出間短期內是可能...

網路對於大學生的影響利大於弊的原因

1 平常在學校學習,主要知識來自於學校和家長,網路只是輔助手段。網路學習成了主要手段,學生們會發現在正常的教育體系之外,有更為廣闊的天地。可以看到全國名師 行業精英來傳授的各種知識,也讓學生逐漸消除了時間 地域的差距,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受新鮮知識,隨時和老師互動,提升自己,更容易養成借力學習 隨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