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有佛主稱謂嗎,藏傳佛教的僧人自稱是什麼?藏傳佛教的僧人對信徒及平常人如何稱呼?

2021-05-24 19:54:06 字數 5860 閱讀 1775

1樓:讓你的我也得

有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也是萬佛之王,屬於密宗最大中心的佛部佛,是最大的佛,是佛的中心地位,無能超越其上。他也是佛界中的第一大佛,不單是密教部。所以法身如來的化身是釋迦牟尼佛,報身為盧舍那佛。

藏傳佛教的僧人自稱是什麼?藏傳佛教的僧人對信徒及平常人如何稱呼?

2樓:匿名使用者

貧僧,老衲,施主,都是古代的詞語,**那邊還不是有說普通話的,你看索達吉堪布的開示,很多還不是正常的說話,就說現在,我們佛教對於施主的稱呼一般是香客,因為一般是信眾到了寺廟燒香後會供養寺廟一些錢,**那邊主要是密宗,一般人學不了,要學密,你首先要是個人才,不是隨便拉個人就能去學密的。現在末法時代,好好唸佛,希望你可以成就

上師在 藏傳佛教裡的稱呼

3樓:匿名使用者

「上師」就是藏傳佛教裡的漢語稱呼,修行四皈依的稱呼是「咕魯貝」,在《上師五十頌》裡也有「阿奢黎」的稱謂。

4樓:索南倫珠

喇嘛就是上師的意思。根本喇嘛,就是根本上師!

5樓:鄭歌

佛教裡面沒有四皈依(四皈依是謗佛教的),更沒有「上師」這種稱謂!

印度的瑜伽性力派,是這樣稱呼的!

6樓:w幸福很簡單

假藏傳佛教是喇嘛教,非佛教!我只知道,動物有獸性,人有人性,佛有佛性。我又知道,後一種性是前一種的必然結果那麼問題來了,連普通人都不該有的**雜交之獸性一個即將修無上正等正覺的善男子善女子該有嗎?

況佛菩薩乎?我等無論是啥應當懂得何為正法,何為正言,何為正行。

藏傳佛教裡,什麼叫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7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的十二歲等身像,最初與8歲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裡,後來被帝釋天連同座基、靠背、頂冠及華蓋一併迎至兜率天界五百年後,被烏仗那的空行佛母等迎請到烏仗那地方益利眾生又五百年。兜率天界只留下了華蓋。其後又被天竺的成道班智達,除留下頂冠之外,連同座基、靠背一併迎抵天竺安立在那爛陀寺,在天竺益利眾生又五百年。

之後,據《**王統記》記載說,印度法王達磨波羅在位時,東方中國君主秦王符堅,送給達磨波羅三件無價之寶,包括一件無縫的錦衣,他向印度國王求取一尊殊勝的釋迦牟尼佛像,以巨集揚華夏的佛法。達磨波羅為印中兩國的傳統友誼,毅然決定將國寶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送往中國。

當他和大臣一起走進供奉釋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時,發現這尊本來朝南而坐的聖像,現在居然面向東方了。國王想:「啊!

原來佛像早已心向中華了。」於是發大歡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掛滿旗幡綵帶,樂工們演奏著美妙**,將佛像送往東方漢土。漢地國王也以最隆重的儀式到海邊迎接,並供奉在金子鑲嵌的國王宮殿**。

但是,成書於2023年的藏文史書《漢藏史集》(陳慶英譯),對佛像如何來到中國的記載不盡相同,該收引用《松贊干布教》中說:印度國王達爾瑪巴拉(也許就是上面說的達磨波羅)在位之時,有外道軍隊摧毀了吉祥那爛陀寺,教法幾乎遭到毀滅,於是向漢地國王提婆熱扎請求派遣援兵。

漢地國王回答說:「我的軍隊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將珍寶送去,依靠它你們可以戰勝外道、復興佛法。」印度國王得了幫助,擊敗了外道軍隊,內道佛教又像白晝一般顯明。

印度王臣皆大歡喜,致書漢地國說:「成就如此善業,皆是因為你漢地國王之慈悲教誨和歷次送來的禮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麼樣的回禮。

我們一定奉送。」漢地國王說:「謝謝你們的好意請將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之像,以及四部佛經、四位持律比丘送來東土。

」達爾瑪巴拉王說:「我的這尊本尊佛像,從來沒有想過將它送往別處,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請去,對有情眾生廣有利益。」於是,以各種供品供養,舉行盛大的送接儀式,覺沃佛像就這樣來到了漢地。

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將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帶到拉薩,供奉在小昭寺。公元710年,金城公主進藏之後,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帶進藏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迎請到大昭寺安放。

藏傳佛教**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為最大的精神支柱,稱此像為覺沃仁波切。「覺沃」意為至尊,「仁波切」意為珍寶,即師尊大寶之意,見佛像具有見佛本人之加持力。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023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儘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

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8樓:虛空的雲

根據字面意思就是依照釋迦摩尼佛十二歲大時的樣子,所塑立的佛像。佛像比例與十二歲時的釋迦摩尼佛佛相相等。

佛教中是如何劃分等級的?

9樓:愛了你五年

擴充套件資料

1.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雲南傣族等地區的上座部佛教)。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流傳於中國,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為主。

2.自藏傳佛教出現後,南傳、北傳佛教兩支的劃分漸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劃分法。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漢傳佛教還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參考資料:佛教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就是一個修行大學。也是分成不同的年級,有小學、 中學、大學、研究僧。研究僧也分:

學士、 碩士、博士、 博士後。小學生叫:沙彌;中學生叫:

沙門;大學生叫:和尚;學士叫:羅漢;碩士叫:

菩薩;博士叫:佛。博士後:

佛祖。這種文化現象,同社會上的學校學習差不多,大學沒考上,基本上在社會上就認為同文盲差不多。這是一種世俗階級化的笑話說法。

但是,這裡是有道理的。菩薩,正規含義是:覺,有情。

所以他的愛心滿滿的,大慈大悲。佛:正規含義:

覺者。他不會渡眾生。他會用他的手指指引人們修行,沿著他開創的道路前進。

在佛教裡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準和尚),居士(俗家**)。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

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現在我們擬用最短篇幅,將佛教徒所敬拜的物件分類如下,約可分成佛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眷屬部等五類。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階和最受敬拜的物件,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廣受敬拜,有的佛卻遭冷落。十五佛中,僅釋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過做人的歷史,後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無歷史根據。

因為佛教特別注重「人修道、人開悟,人成佛」的三個「人」的修行佛道過程,所以任何佛、菩薩如沒有在這世界做過人、修過道的歷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種想象中的崇拜物件罷了。但佛教卻另編出一套神話,說某佛在無量劫前如何發心修道而成佛,但都無歷史根據,不足無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緣法」等教理而言,本無任何神祕色彩。與釋迦同時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稱為buddha呢!但釋迦經後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後,佛陀釋迦也變成有如上帝一般了。

佛教覺生雜誌在社論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後來,漸次神聖化、神祕化,無形中人間的、歷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話掩飾成非人間寓言的佛陀了。……觀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視諸為神明,或比諸為上帝,神佛不分……」(見該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稱稱是: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藥師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開敷華王如來、天鼓雷音如來、寶幢如來、一字金輪佛頂、佛眼佛母尊、多寶如來、定光如來。「如來」,梵文是tathagata意為「如實地到達」、「宣示如實之理者」、「如實的覺者」、「如實的教師」。

「如」,如實(tatha),「來」,到達(gata)。此「如來」為釋迦的十個稱號之一,以後,「如來」也被用別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說法。根據「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名經」、「未來星宿千佛名經」等所載,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麼「南無電燈光佛」、「南無光遊戲佛」之類的,真是無奇不有。

再根據「賢劫經第八嘆古品」,當喻星宿劫時,有八萬佛出現,重清淨劫時,有八萬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顯得不希奇了。南傳小乘佛教泰國,只尊釋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發生前的遺風,泰國的幾個大寺院,只供奉釋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釋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薩。

二、菩薩部

菩薩,又作菩提薩陲,梵文 bodhisattva,意為「覺有情」,bodhi(覺,菩提),sattva(有情,眾生)。根據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勸人發菩提心,就是發菩薩心。我國已故太虛法師說:

「凡發菩提心學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薩。」所以,「菩薩」原是佛教中一個極普通的稱呼,既適用於僧尼,也適用於在家學佛的居士們 。

佛教把全宇宙的靈界與佛界劃入「十界」之中,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阿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以上稱為「六迷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以上為「四悟界」。即是說,佛是最高,菩薩次之。

據說菩薩(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漸次上進。從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稱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覺」、「妙覺」位、最後一個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薩的思想,以後也逐漸起了變化,予以神化,最後竟產生了許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薩出來了。這些在天上宇宙間菩薩,有男有女,據說能賜人幸福與快樂。但我們從宗教學的立場來看,與其稱他(她)們為菩薩,毋寧說這是佛教中的一種變相多神多靈崇拜,與原始佛教的無神論,不知已相距多少個十萬八千里了。

菩薩部中較重要的菩薩有:聖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不空絹觀音、馬頭觀音、準提觀音、三十三體觀音、葉衣觀音、大白衣觀音、彌勒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藥上菩薩、藥王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延命菩薩、五大虛空藏菩薩、大隨求菩薩。另又有廿五菩薩的說法,自觀世音菩薩至無邊身菩薩,共廿五尊。

據說他們都是保護那些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菩薩。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馬鳴、龍樹、世親三人,也都被稱為菩薩。以上的許多菩薩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薩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馬頭明王、大元帥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

昆沙門天、廣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羅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寶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屬部」神將:藥師十二神將、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普賢十羅剎女、十六羅……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許多鬼神,各有專司,或為佛教的**,或賜人福樂,或服侍於天界等不一,他(她)們有的廣受佛教徒敬拜。

單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薩、神、鬼等的數目,便多至兩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釋迦牟尼佛當年的十大**,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臺灣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廟,還供有關公、媽祖、呂純陽、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張天師、太上老君……等與道教及民間信仰有關的神明,讓人膜拜。這些塑像原與佛教無關,但為了適應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經濟收入起見,有些佛教寺廟也竟樂此不疲。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麼不同?還有「藏傳佛教」和「藏密」又有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麼不同 一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點,如承認四法印,皈依三寶,四眾 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發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二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點,如利益眾生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別解脫戒...

藏傳佛教密宗是幾皈依,藏傳佛教怎麼皈依

密宗有三 bai寶三根本之du說,三寶為佛 法 僧,zhi 這與所有佛教宗門dao 主張版完全一致,三根本權是為 上師 加持的根本 本尊 成就的根本 空行 事業的根本 因此是六皈依。在念誦皈依文時,有唸誦一皈依的 譬如竹巴噶舉派的上師四身皈依文 有唸誦四皈依的 譬如寧瑪派,因為蓮師既是上師也是本尊,...

藏傳佛教都讀什麼經書,藏傳佛教通常誦經前的經文

藏傳佛教也稱喇嘛教,已經不是真佛教了,他們以黃教為主,主要學習的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在 密宗道次第廣論 中說 受男女陰液的祕密灌頂之後 汝可殺有情,受用他人女,不與汝可取,一切說妄語。注 宗喀巴著,法尊法師譯,密宗道次第廣論 卷14 戌2 時輪規號召上師和 妙吉祥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