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子敬的故事,關於王子猷子敬的故事

2021-05-25 17:34:12 字數 4023 閱讀 9893

1樓:匿名使用者

子猷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三公子名徽之,字子猷。這個人一生放蕩無羈,玩世不恭。做官時他總是蓬頭垢面,寬衣散帶,從不登堂問事、處理公務。

上司派他管馬匹,他既叫不出自己官職的名稱,也不知道他應該管理多少馬匹。朋友問他,他總是輕蔑地說:「我從來不關心馬是什麼東西,**還知道它們有多少呢?

」子猷不**,不愛財,可對竹子卻愛得如痴如狂,簡直到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地步。民間流傳了不少子猷愛竹的故事。

有一次,子猷聽說吳中一位士大夫家栽種著一種極其名貴的竹子,就駕車日夜兼程,前往觀賞。那家的竹子長得果然出類超俗,亭亭玉立,竿竿青欲滴,枝枝綠生涼。喜得子猷神馳意飛,驚呆在竹林前,久久不肯離開。

主人見狀,忙命人搬出椅子,請他落座。可是連喚幾聲,他卻一動不動,只是呆呆賞竹,根本沒 有聽見主人的招呼。觀賞良久,暮色漸濃,書僮幾次催促,子猷才戀戀不捨地離去。

走了一程,心中只覺餘興未盡,又調轉馬頭,回到士大夫門前,卻見院門已關,子猷便立在門口,透著門縫細細觀賞。

從此,子猷愛竹的名聲越傳越響,漸漸地竟和他父親王羲之愛鵝的名聲一樣大了。

子猷喜歡遊歷四方,每到一個地方,常暫借他人空宅小住。只要一住下,他便立刻命人栽竹。朋友們都很詫異,問道:

「你住時不長,何必如此勞神費力呢?」子猷仰天大笑,手指青竹說道:「何可一日無此君!

」子猷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子敬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

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

」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

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

」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

」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關於王子猷、子敬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人琴復俱亡

我國東制

晉時期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子猷(即王徽之),二兒子王子敬(即王獻之)。兄弟二人自幼形影不離,情同手足。他們同在一塊讀書學習,後來兩人又一起生病。

王獻之病死後,王徽之前往他家弔喪。走進靈堂後,他先坐在靈床上痛哭,當看見弟弟生前所彈的琴放在一旁時,便觸景生情,取過琴來彈,卻始終調不好弦。於是,他把琴摔在地上,悲傷地說道:

「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失去了。」 這句成語是說人和琴都沒有了,後來用以表示看到故友的遺物而觸景生情。

3樓:留香亂語

人琴俱亡

王子猷bai

,子du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zhi。子猷問左右dao:「何以都不聞訊息,此已專喪矣。」語時了屬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座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譯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問近旁的人說:

「為什麼總聽不到(子敬的)訊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他說話時完全不悲傷。

他就要坐轎子去奔喪,一路上都沒有哭。

子敬向來喜歡彈琴,(子猷)一直走過去坐在靈床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絃音已經不協調,(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說:「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消亡了!」於是痛哭很久,幾乎要昏死過去。

過了一個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世說新語中有關王子猷的故事

4樓:雲遮世說

雅量36賞譽132 151品藻74 80傷逝16

任誕39 46 47 49簡傲11 13 15 16

排調43 44 45輕詆29 30

雅量第六之三十

六、上忽發火

(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譯)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獻之)曾在房間裡閒坐,突然屋頂著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連鞋都來不及穿。子敬卻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來侍從,扶著走了出來。世人以此事來判定二王的氣度。

品藻第九之七十

四、吉人之辭寡

(原文)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

」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

「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推此知之。」

(譯)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訪謝公(謝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兩人說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獻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後,在座的客人問謝公:「剛才的三位賢士,哪個最好?

」謝公說:「小的最出色。」客人問:

」怎麼知道的呢?」謝公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根據這個推知的。」

任誕第二十三之三十

九、王子猷詣郗雍州

(原文)王子猷詣郗雍州,雍州在內,見有毾登毛,雲:「阿乞那得有此物?」令左右送還家。郗出覓之,王曰:「向有大力者負之而趨。」郗無忤色。

(譯)王子猷(王徽之)去郗雍州(郗恢)那裡,郗恢當時在裡屋,王徽之見他家有彩色的羊毛毯子,就說:「阿乞(郗恢小名)你怎麼會有這個東西?「說罷就讓手下人搬到自己家裡。

郗恢出來後見毯子沒了,王徽之對他說:「剛才有個大力士抗著毯子跑了。「郗恢聽了也沒有責怪的意思。

任誕第二十三之四十

六、何可一日無此君

(原文)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譯)王子猷(王徽之)曾經暫借別人的空房子住,一住下就讓人種竹子。有人問他:「暫時住一住,何必這樣麻煩呢?「王子猷嘯詠良久,指著竹子說:「哪能一天沒有此君!」

任誕第二十三之四十

九、客主不交一言

(原文)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雲:

「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譯)王子猷到京都去,剛到清溪渚。以前他就聽說桓子野(桓伊)笛子吹得很好,但沒有見過面。恰好這時桓子野從岸上經過,王徽之在船上,客人中有認識桓子野的,就對王徽之說:

「這個人就是桓子野。「王徽之就讓人叫住他,對他說:「聽說你笛子吹得很好,可否為我演奏一曲呢?

「桓子野當時已經是地位顯貴了,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就回身下了車,坐在胡床上,為王徽之吹了三支曲子。演奏完畢,就上車走了,主客雙方一句話也沒有說。

懶得再列舉了,按上面的目錄自己找著看吧。

王子猷王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

王子猷 王子敬 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問手下的人 為什麼總聽不到 子敬的 訊息?這 一定 是他已經死了。他說話時完全不悲傷。就要坐轎子來去看望喪事,一路上竟沒有哭。子敬一向喜歡彈琴,子猷 一直走進去坐在停放屍體的床鋪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子猷 把琴扔在地上說 子敬啊子敬,...

世說新語子猷訪戴與人琴俱亡都表現了王子猷的什麼性格特點

王子猷是一個性情瀟灑,堅毅 剛強 語時了不悲 應該理解為 說話時臉上看不出一點悲哀的樣子 而不應理解為 說話時完全不悲傷 估計到弟弟已經先他而去了,王子猷的心裡肯定是十分悲痛的,完全不悲傷 是不可能的,只是當時並沒有在臉上顯露出來而已。子猷對弟的至真至誠之情.文學學習的好處?5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

而子敬先亡中而的意思

人琴俱亡的故事,世語新說 裡的。原文 王子猷 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 何以都不聞訊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譯文 王子猷 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問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