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為什麼有多種說法

2021-03-19 18:27:52 字數 5342 閱讀 7276

1樓:文以立仁

因為古文的每個人稱代詞都存在細微差別,現在已經被忽略了。

例如:吾:專指「我」本人,絕不包含「我們」的意義。多用於口語中的自稱。

餘(也可假借「予」):除了「我」以外,還含有「我的」意思,如「餘弟」,我的弟弟;餘舍,我的住所。餘、予多用於書面,在文章中自稱。

我:含義較廣,除了「我本人」以外,還包括我們、我們的。例如:時不我待——時間不等我們;我方——我們這一方;我軍——我們的軍隊;我國——我們的國家。

第二人稱代詞也如此,不做例解,可查字典。

古代漢語中表示第一人稱代詞我除了餘之外,還有其他的表示詞語嗎舉例

2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朕」。

2、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

3、第三人稱代詞:「其」、「厥」、「之」。

「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稱代詞:

一是「之」和「其」除稱代以外,還可以稱人或物。

二是「之」和「其」除了可以稱代第三方以外,有時候也可以用來稱代說話人自己或聽話的一方。

區區、在下、不才、小生、我、

1、人稱代詞

(1)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等。

(2)第二人稱代詞:「汝、女、爾、若、而、乃」等。

(3)三人稱代詞:「之、其」。

(4)古漢語人稱代詞的一些特點:

1) 形式多,用法複雜。

2) 沒有單複數的區別。有時也在人稱代詞後面加「屬、儕、曹、輩、等」一類名詞以表示多數。

汝,餘,吾,我,爾,卿等

爾,女(汝),朕,哀家

你: 女、汝、若、而、爾爾、乃子、卿、君、尊駕、閣下、公、足下/汝,爾,女,子,卿,君,尊駕,閣下,公,足下

第一人稱-我:我、吾、餘、予、朕、某

第二人稱-你: 女、汝、若、而、爾爾、乃

第三人稱-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體系還不完備,嚴格說來,先秦漢語中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的職務是由指示代詞「其」和「之」來承擔的。)

第一二三人稱在古文中的代詞?

3樓:地下水汙

一,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餘」

「予」等,還有帝王專稱「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寫法。

三,第三人稱,又叫他稱。常用「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

「他」在上古漢語中不是第三人稱代詞,只表「其他」、「別的」之類的意思,是指示代詞。「他」用作第三人稱代詞,大概始於晉代。「渠」後來也可作第三人稱代詞。

4樓:恍然如夢

第一人稱代詞,常見的有:我吾予餘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第三人稱-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體系還不完備,嚴格說來,先秦漢語中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的職務是由指示代詞「其」和「之」來承擔的。)

在上古漢語裡,人稱代詞單數和複數是同形的。有時,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後面可以加「儕」、「屬」、「曹」、「輩」、「等」來表示複數。這些詞與現代漢語的「們」不同,它們都是詞,而不是詞尾。

5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的第一人稱:朕、吾、我、予(餘);都可以作主語、定語和賓語。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稱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 ,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 中古時期「吾『可作動詞和介詞的後置賓語。

古文的第二人稱:女(汝)、爾、若、而、乃、

注意:女(汝)、爾、若 可以作 主語、定語、賓語。/ 而、乃 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古文的第三人稱:上古漢語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而是用指示代詞『彼』、『之』、『其』來兼職。

注意: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沒有數的分別,同一個詞可用於單數,也可用於複數。第

一、二人稱代詞後可加『儕』『屬』『曹』『輩』,表示複數。

參考資料:郭錫良、李玲璞 主編 《古代漢語》p635

6樓:匿名使用者

一進來就發現樓上的已經答全了...哀家撤....

古代漢語中表示第一人稱代詞我除了餘之外的詞還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朕」。

2、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

3、第三人稱代詞:「其」、「厥」、「之」。

「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稱代詞:

一是「之」和「其」除稱代以外,還可以稱人或物。

二是「之」和「其」除了可以稱代第三方以外,有時候也可以用來稱代說話人自己或聽話的一方。

區區、在下、不才、小生、我、

1、人稱代詞

(1)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等。

(2)第二人稱代詞:「汝、女、爾、若、而、乃」等。

(3)三人稱代詞:「之、其」。

(4)古漢語人稱代詞的一些特點:

1) 形式多,用法複雜。

2) 沒有單複數的區別。有時也在人稱代詞後面加「屬、儕、曹、輩、等」一類名詞以表示多數。

汝,餘,吾,我,爾,卿等

爾,女(汝),朕,哀家

你: 女、汝、若、而、爾爾、乃子、卿、君、尊駕、閣下、公、足下/汝,爾,女,子,卿,君,尊駕,閣下,公,足下

第一人稱-我:我、吾、餘、予、朕、某

第二人稱-你: 女、汝、若、而、爾爾、乃

第三人稱-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體系還不完備,嚴格說來,先秦漢語中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的職務是由指示代詞「其」和「之」來承擔的。)

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是哪些

8樓:人生如夕陽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朕」。

2、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

3、第三人稱代詞:「其」、「厥」、「之」。

「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稱代詞:

一是「之」和「其」除稱代以外,還可以稱人或物。

二是「之」和「其」除了可以稱代第三方以外,有時候也可以用來稱代說話人自己或聽話的一方。

區區、在下、不才、小生、我、

1、人稱代詞

(1)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等。

(2)第二人稱代詞:「汝、女、爾、若、而、乃」等。

(3)三人稱代詞:「之、其」。

(4)古漢語人稱代詞的一些特點:

1) 形式多,用法複雜。

2) 沒有單複數的區別。有時也在人稱代詞後面加「屬、儕、曹、輩、等」一類名詞以表示多數。

汝,餘,吾,我,爾,卿等

爾,女(汝),朕,哀家

你: 女、汝、若、而、爾爾、乃子、卿、君、尊駕、閣下、公、足下/汝,爾,女,子,卿,君,尊駕,閣下,公,足下

第一人稱-我:我、吾、餘、予、朕、某

第二人稱-你: 女、汝、若、而、爾爾、乃

第三人稱-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體系還不完備,嚴格說來,先秦漢語中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的職務是由指示代詞「其」和「之」來承擔的。)

在上古漢語裡,人稱代詞單數和複數是同形的。有時,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後面可以加「儕」、「屬」、「曹」、「輩」、「等」來表示複數。這些詞與現代漢語的「們」不同,它們都是詞,而不是詞尾

9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稱代詞

古漢語中,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有「我、吾、餘、予、朕、臺(yí)、卬(áng)」等七個。其中,常用的是「我、吾、餘、予」四個.

吾:吾與汝畢力平險

餘:餘聞而愈悲

我: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觀夫巴陵勝狀

謙稱古人為了表示自己的謙遜禮貌,在對話中往往不用自稱代詞,而常用謙稱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自稱其名。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自稱低賤的身份。如:①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司馬遷《報任安書》),「牛馬走」指「像走馬一樣被役使的僕人」,是謙稱。②愚以為宮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稱時是謙稱。

注意「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諸侯自稱。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許寡人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稱,秦始皇以後專門用於帝王君主的自我稱謂了。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

「卬(áng)」,多用在《詩經》中,「臺」多用在《尚書》裡,後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戰國時的人自稱。後來則變成臣子的自稱了。

第二人稱代詞

古漢語中,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女、汝、爾、而、乃、若」等六個。其中以「女、汝、爾、若」四個為常見。

「汝」、「女」本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寫法。例如: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

汝:汝是大家子

爾:爾等

若:若屬皆且為所虜

尊稱「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對君王)」作第二人稱時,是尊稱,相當於先生,「您」。

1、稱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漢書•李廣蘇建傳》)

2、稱人以美德之辭,美稱詞語。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3、稱人以其近侍、所在。這類尊稱多用於君王、尊者。常用的詞語有「陛下」、「閣下」、「殿下」、「足下」、「執事」等。

如:①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史記•秦始皇本紀》)②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與元微之書》③敢以煩執事。《燭之武退秦師》)

第三人稱代詞

古漢語中,第三人稱代詞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個。其中以「彼、之、其」三個為常見。

彼: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之:公與之乘

其:見其發矢十中**

「他」在上古漢語中不是第三人稱代詞,只表「其他」、「別的」之類的意思,是指示代詞。「他」用作第三人稱代詞,大概始於晉代。「渠」後來也可作第三人稱代詞。

如:「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 (《三國志•吳書•趙達傳》

古漢語廣義地說,凡五·四運動前漢族人民使用的語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漢語。古漢語分為書面語和口頭語兩種形式。由於古代人民的口頭語言,現在已經無法聽到,我們常說的古代漢語只指的書面語言。

古代的漢語的書面形式從有文字記載到五·四運動,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一般可以把古漢語分為遠古,上古,中古,近古四個時期。遠古指的是從殷商時期,上古指的是周秦兩漢時期,中古指的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時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時期。

第一二三人稱的作用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有什麼作用

第一人稱 敘述較為親切自然,便於直接 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 第二人稱 是呼告修辭,便於直接對話,利於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同時使抒情更加強烈感人 第三人稱 能夠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點,反映現實較為靈活自如。第一人稱敘述的敘述者 我 既是故...

應用文中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常常使用哪種稱呼

常常使用的稱呼有你,我,他 第三人稱。文學學習的好處?5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1 提高素養,提升自身的品位 2 是感知社會的觸角,各個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學習文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個人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觸類...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分別指的是誰誰誰

第一是我,第二是你,第三是ta 他 她 它 在文章中,採用第一人稱更具有真實感 採用第二人稱更親切 第三人稱則是具有多變性的.第一人稱我第二人稱你第三人稱他,它 語文中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分別指的是什麼 第一人稱 我 我們。第二人稱 你 你們。第三人稱 除 我,我們,你,你們 的其他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