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麼時候得到漢朝賜的漢倭奴國王金印

2021-03-19 18:28:14 字數 5528 閱讀 5407

1樓:北京創典文化

漢光武帝初年,遼東太守祭肜威震北方,若干外族國家聞聲朝獻。當時正是日本史上的垂仁天皇時代,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漢賜一枚「漢倭奴國王」金印。

西漢和東漢曾今滇王和漢委奴國王金印,你知道金印上那是什麼字型嗎?

2樓:大唐李烈

漢隸隸屬是漢朝流行字型

3樓:劉子德

漢委奴國王金印

中國東漢光武帝贈給日本「委奴國王」的金印。2023年出土於日本九州福岡縣糟屋郡志賀町,現藏福岡市美術館。此印可同中國史書記載相印證,對研究日本古代史和古代中日兩國關係史有極大意義。

[漢委奴國王金印]

[漢委奴國王印文]

該印印面正方形,每邊長2.3釐米,印臺高約0.9釐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

2釐米,重108克。印文「委奴王」王字,隸體,陰刻。中國漢代稱日本為「倭」,印文中的「委」字為「倭」字的簡略。

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倭分百餘國,使譯通於漢者約30國,其中之一為「奴」國。據考證,奴國在今九州北部福岡縣境內。《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帝賜以印綬,可見漢委奴國王金印即為漢光武帝賜給倭的奴國國王之印。

由於此印系偶然發現,出土情況不明,印的形制又較特殊,日本學術界曾就此印的真偽問題過爭論,但一般認為是真品。2023年在中國雲南省晉寧石寨山滇墓發現漢代金質「滇王之印」,其形制與漢委奴國王金印相似,證實漢委奴國王印為漢代金印無疑。

為什麼日本寧可自認「倭奴」,也要認漢光武帝金印為國寶?

4樓:悲劇爽哥

【一帶一路上的歷史之謎38】

2023年4月12日,日本福岡,志賀島。

兩個傭工正在海邊辛勤勞作。有很大一片農田,需要整理。

雖然辛苦,地,卻不是自己的。因為他們是僱工,類似於中國給地主幹活的長工。

土地的主人,叫甚兵衛。

地主對他們想必是不錯的,否則,今天註定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就不會被歷史記載下來,日本就無法確定自己「信史」的起點,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終將會成為紙上談兵。

日本,還是很有歷史的。

問題是,你說自己歷史幾千年、幾萬年,口說無憑,得有證據。

證據也不能亂擺,弄幾塊石頭,就叫歷史?也不行。

最讓人信服的證據,叫「文字」。

文字有兩種:

一種,是史料上傳承下來的,比如中國的《漢書地理志》,就明確記載了漢朝和日本的關係,「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云。

但這種單純的文字記載,不算特別權威,還需要進一步的「物證」,尤其是第二種文字:刻在文物上的文字。

比如,中國可以相當確定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商朝,因為那時候就有甲骨文了,有刻著文字的甲骨為證,不服不行。

至於夏朝和以前的黃帝、堯、舜、禹時代,至今還有很多外國專家「不予承認」,核心就是缺乏確鑿的「物證」。

日本也是一樣,要想確定自己信史的起點,就要找到確鑿的證據。

很有點無奈的是,自己信史的起點,卻和中國有著無法割捨的關聯。

劃時代的一天,2023年4月12日;不起眼的兩個僱工,為日本歷史刨出了史上最重要的一鋤頭。

僱工奮力或者疲憊地刨了下去——當時他精神頭如何,無法考證了,總之這是歷史性的一鋤。

咣噹一聲,鋤頭碰到了石頭。

海邊石頭多,地裡有塊石頭,無比正常。僱工繼續刨,三塊箱狀的石頭,出現在人們面前。

僱工停了下來。

這不是天然形成的石頭。如此規則的箱狀石頭,肯定是有人埋下的。

什麼人會在這裡埋東西?這些石頭,看來已經埋了很久了。

那麼,墓葬?

兩人幾乎同時想到了這一點。

或許有寶貝。兩人仔細摸索。

後經專家介紹,這種箱狀石頭,是古代日本常見的墓葬形式。可是,兩個僱工發現的墓葬中,沒有發現任何遺骨、遺物——除了那件改寫日本信史的東西。

是的,他們發現了金塊。

一個小小的金塊。後來測量的資料:重108克,高2.2釐米,底座為厚0.9釐米、寬2.3釐米的正方形。

或許他們還不知道,此時,自己已經改寫了日本歷史。

或許他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是金塊還是銅塊。

但顯而易見,第一,這個東西,貌似很珍貴;第二,這不是天然形成的,上面貌似有文字樣的東西。

那個年代的僱工,識字的很少;但這倆人心眼很實,大概地主甚兵衛對他倆也不薄;而甚兵衛識文斷字(後來還鄭重其事地寫了一份「發掘報告」),兩人於是把金塊交給了甚兵衛。

甚兵衛大驚失色,小心臟差點跳出來。

他做出了幾個判斷。

這是一枚印章。(考古學家:此為「蛇紐金印」)

這是金子做的印章。(考古學家:呃??同上)

印章上的五個漢字,是「漢委奴國王」。(考古專家:《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公元57年,倭奴國王來漢朝進貢,光武帝賜以印綬)

不僅甚兵衛,日本專家的小心臟也要跳出來了。

因為,這是日本歷史上有文字的最早物證。有了它,日本的信史可以直接上推到公元57年。它的價值,是那些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所無法比擬的。

這枚金印,迅速成了日本的一級國寶。

於是,兩個問題又蹦出來了。

第一,「漢委奴國王」,這個「委」就是「倭」,「奴」的意思也不太好,為什麼日本還把它當國寶呢?

第二,誰能保證甚兵衛不是沽名釣譽,故意編造故事,弄個假印呢?如何保證這個金印是真的?

嗯,好問題。

其實,「倭」這個字,起初並沒有多少貶義;明代倭寇氾濫,中國人出於對倭寇的厭惡,這個字才逐漸有了貶義。

但在漢代,「倭人」「倭國」經常出現在文字記載中——不僅是漢朝的文字中這麼記載,那些附屬國也這麼自稱。可見是沒有什麼貶義的,至多是表示謙虛一下。

古時候,日本列島長期紛爭,眾多小國。這些小國為了在爭鬥中體現自己的「正統地位」,喜歡找靠山、接受冊封。在我國的三國時期,日本一個叫「邪馬臺國」的國家,還被魏國冊封為「親魏倭王」。

光武帝時期,日本還沒進入成熟的國家形態,大多是一些部落或者部落聯盟,其南部靠近中國的部落、小國,主動攀高枝,接受光武帝的冊封,以顯示自己的「正統性」,是很正常的。

至於「漢委奴國王」中的「奴」字,只是表示一種隸屬關係,等於我就是你的藩屬國了。從光武帝的角度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他的「奴」,眾生平等,你當然也是了。

何況,當時接受冊封的小國(或曰部落首領),恐怕連漢字都認不全(那時候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否使用漢字,尚不清楚),要想很深刻地領悟「奴」的含義,恐怕也不容易。

另外,就是這個金印的真偽問題。

如果是假的,日本的信史起點,又麻煩了。

幫他們的,還是中國。唉,胸懷博大啊。

雖說金印是個確鑿的物證,但疑點還是有的。

最大的謎團是:這個墓是誰的?為什麼墓主人其他物品一概沒有,只有一個金印?如果有人盜墓,為什麼偏偏遺漏了這麼貴重的金印?

如果勉強解釋一下,也說得過去。那個年代,日本大多是一些部落,史料基本等於沒有,墓主人留不下名字很正常;部落小,墓葬規格肯定高不了,所以屍骨被野獸破壞的可能性比較大;部落小,又窮,除了這枚漢光武帝賜的金印,別的也就沒什麼了,所以只陪葬了一枚金印??

史料缺乏,只能猜測了。比如,還有種可能,就是墓主人作為部落首領,不幸在戰爭或者海難中喪生,屍骨無存,後人只好給他弄了一個「衣冠冢」,順便把首領生前最喜愛的金印埋了進去??

史料缺乏,也讓人充滿了想象的空間;不管怎樣,這枚金印是存在的,只要金印不是假的,一切就好辦。

出土了100多年,關於這枚金印的真假問題,一直紛爭不斷。

日本專家當然要強調它是真的。其他的專家只能呵呵了:如何證明?

畢竟,光武帝時期的金印,到底什麼樣子,誰都沒見過。

人們只知道,皇帝自己使用的印章,是玉印;賜給王公大臣的印,是金印。金印有很多形狀,比如龜型、蛇型、虎型、龍型,等等。從這兩點上,日本的蛇紐金印是符合的。

但僅這兩點,顯然是不夠的。

直到2023年。

這一年,中國雲南,出土了一件「滇王之印」,也是東漢蛇紐金印,和日本金印的形制一樣。都是光武帝賜的印,形制一樣,何況中國的出土文物有名有姓,確定無疑是真品,日本金印形制一樣,也可以確定為真品。

2023年,中國揚州,又出土了一件可以「提供佐證」的文物「廣陵王璽」金印,這枚在漢墓中發掘出來的珍貴文物,進一步確定了日本金印符合漢制,結束了「漢委奴國王」金印的真偽之爭。

當年向倭奴國使臣贈送金印的東漢皇帝是光武帝嗎?

5樓:匿名使用者

是光武帝

公元57年,光武帝頒給倭奴國使臣的「漢倭奴國王」金印

6樓:如5一

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戰國時代的古地理書《山海經·海內北經》說:「蓋國在矩燕南、倭北、倭屬燕。」說明那時中國人還只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

到東漢班固寫的《漢書·地理志》中,才明白地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樂浪是前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的四郡之一,樂浪海應指黃海及東海一帶。

分為百餘國的「國」,應該是部落或部落聯盟。

據範譁《後漢書·東夷傳》,後漢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這是《漢書》以後中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最早記錄。

2023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灣口的志賀島發現了鑄有「漢委奴國王」的金印一方,證明我國文獻的真實性。日本史學界認為「倭奴國」是「倭人權國」之意。半個世紀後,後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後漢書·東夷傳》),說明倭國已用生口(奴隸)作為國際**的交換品。

後漢末年,中國北方人民起義不斷,形成三國鼎立之勢。遼東太守公孫度割據稱侯,擁有舊燕之地和樂浪郡,樂浪成為東北亞諸族交通中心。建安9年(204年)度子公孫康立,割樂浪南部設帶方郡,統轄中日朝各族交往事宜。

康子公孫淵自稱燕王(237年),阻斷各族與中原交往,並聯南方吳國。景初2年(238年)司馬懿奉魏明帝之命滅公孫淵父子,樂浪、帶方二郡遂成為中日等國外交往來的樞紐。就在此時,日本出現稱為邪馬臺的女王國,同中國形成了密切的關係。

到女王卑彌呼統治時,邪馬臺國與中國往採有以下幾次。

第一次:魏景初3年(239)卑彌呼迫使到帶方郡,要求「朝獻」。經帶方郡太守劉夏派吏將護送進京(洛陽),獻男生口4人、女生口6人、斑布2匹2丈。

魏明帝授與卑彌呼女王「親魏倭王」印,封使節以官職,還賜與**、五尺刀、銅鏡、真珠、鉛丹(紅色顏料)及紡織品多種。魏明帝沼書、印綏及禮物於正始元年(240)由帶方郡使者送到日本。這是中國使者第一次赴日。

第二次:正始4年(243)卑彌呼派使節8人到洛陽,獻上生口、倭錦、繹青嫌、綿衣、帛布、丹木柑、短弓矢等。魏帝齊王芳沼賜黃幢1頂,正始8年(247)由帶方郡太守王顧送到日本。

這是中國使者第二次赴日。

第三次:正始8年(247)卑彌呼派使節載斯烏越到帶方郡,訴說狗奴國男王卑彌弓與邪馬臺國相攻情況。帶方郡太守張政等帶去沼書及黃幢,出面調停。這是中國使者第三次赴日。

第四次:正始9年(248)卑彌呼死後,女王壹與派率善中郎將掖邪狗等20人送張政等回國,獻上男女生口30人,貢白珠5000孔、青大句珠2枚、異紋雜錦20匹。

卑彌呼女王遣使朝貢是為增強自己的實力,由此中國文化進一步傳入日本。金屬製品的傳入使日本的冶煉術迅速提高。當時日本對中國輸入的少量銅鏡(三角緣神獸鏡)已不能感到滿足,開始自己動手製造。

於是以中國鏡為範板,製造出國產「倭鏡」即模仿鏡,這點從倭鏡大量出土可以證實。據田中家統計,全日本出土的青銅鏡有3000面,其中三分之二是倭鏡。鐵刀的流入,無疑也推動了日本鐵器的生產。

劉邦是怎麼建立漢朝的劉邦是什麼時候建立漢朝的?

公元前209年,陳勝 吳廣在大澤鄉爆發起義,全國各地起義風起雲湧。劉邦在其家鄉沛縣拉了幾百人。在蕭何 曹參 樊噲等的支援下,攻下縣城,自稱沛公。但由於勢單力薄,他曾依附於當時聲勢浩大的項梁 項羽起義軍,與項羽結為把兄弟,從此一同並肩作戰。但不久,陳勝 吳廣起義失敗,項梁因驕傲輕敵,被秦將章邯偷營戰敗...

日本什麼時候開始用漢字的,漢字是什麼時候傳進日本

在古代時期,最初日本是沒有文字的,所以最初有關於日本使用文字的記錄,並不是日本人所寫,而是中國人所寫。當時在三國時期,魏國就派了大使曹魏,去了日本,當時日本稱之為倭國,正是因為這次出行,曹魏把大量的漢字還有漢文記敘的方法傳到了日本,當時關於一些漢字的學習方法就在日本流傳起來。具體漢字傳入日本的歷史並...

日本的櫻花最早什麼時候開

最早在三月中旬開。以2018年為例,根據日本氣象廳3月17日宣佈的訊息,日本東京中心地區的染井吉野櫻已經綻放,比往年早了9天,比去年早了4天。氣象廳職員確認位於千代田區的 標本樹 綻放了5朵櫻花,達到了 開花 標準。到櫻花盛開還需1周到10天左右。不只是東京,日本九州島的宮崎 長崎 熊本 鹿兒島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