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障房建設的變化重慶推進保障房建設的措施

2021-05-31 18:57:09 字數 3775 閱讀 8149

1樓:搜狐焦點

「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我國將在今後5年內新建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房覆蓋率達到20%。2011-2023年,保障房建設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2023年,保障房建設將會出現兩個可喜的變化,一是保障房建設資金**可望納入公共財政而固化下來,在未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穩定的資金**將驅動保障房放「量」增長;二是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將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房的品質將會提升。

國內外理想的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就是這個國家或城市的平均家庭收入6—7年能買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要實現這個目標,總體上要抓好「供求平衡、土地**、稅收分量、金融槓桿、配置格局」等五個房地產調控的關鍵環節。

要做到房地產的供求平衡,首先要確定房地產的總量。每個國家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都有人均住房面積的標準,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是四五十平方米,而中國人多地少,住建部規定我們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的標準是30平方米,這個標準乘以一個城市規劃確定的人口數量,就是這個城市所需的房地產總量。總量確定後,是一兩年、三五年完成,還是十年二十年完成,這有個當年的施工量、建設量,也是要控制的。

毎個新興的、擴張中的城市,每年的房地產投資不能超過固定資產投資的25%。不足25%,說明這個城市的房地產業發育不足,而一旦超過,則很容易出現泡沫。前些年,國內有些城市的房地產投資佔到固定資產投資的百分之三四十,甚至百分之五六十,事實證明都出現了泡沫。

在控制地價方面,也要注意兩點。首先,地價是影響房價高低的一個重要的基本面原因,**不能唯利是圖,炒高地價,不要做推高房價的罪魁禍首。當今中國不少城市房價高,就與地價高有直接關係。

我們平常講的笑話,麵粉**比麵包貴,麵包做出來就更貴,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把握的是,一個城市的樓面地價不能超過當期房價的1/3。這應該作為一條「軍規」,作為一個有效的機制。

如果把地價炒高了,短期你的財政收入可能很高,但最後的結果是投資環境惡化,長遠將會影響這個地方的可持續發展。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樓面地價不能超過當期房價的1/3,實現對地價的有效調控呢?這就要求**要搞土地儲備,沒有土地儲備,就會喪失城市管理的基本調控權,想調控也無法調控,樓面地價低於房價的1/3,就會變成空話。

所以,重慶巿**從2023年開始,強力推進土地儲備,把城市核心區未來要擴張的500平方公里60%的可建設用地,差不多40餘萬畝,掌控在**手中。當**土地儲備比較充分的時候,**想地價低一點,只要考慮自己的地出價低一點就行了,當地價高了的時候,多供兩塊地就可以壓下來。

在稅收分量上,同樣要注意兩點。房地產的稅收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財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在國外一般佔到財政收入的1/3左右,國內一般在40%左右。但國內外的房地產稅收有一個重要區別,國外的房地產稅收是以直接稅為主,像房產稅、物業稅等,而囯內是以生產環節稅為主,包括交易契稅、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這些稅容易包含在房價裡推高房價。

而房產稅、物業稅等直接環節的稅,是一個年年要徵收的資產稅,這個稅高了以後,會使得買房的人增加使用成本,令量入為出的人不敢買太大的房子。所以,直接稅對房地產消費市場會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這也是重慶為什麼進行稅制改革徵收房產稅的原因。

同時,在實際稅收調控中,要採取「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優惠、高階有約束」的「三端調控」策略。低端有保障,就是對公租房、安置房等低端住房不收稅,不收配套費,不收土地出讓金,不收建設企業的利潤。這「四個不收」,可以使住房建設成本降到最低,這樣給老百姓的租金或者賣價也會低;中端有優惠,就是對老百姓買來自己住的普通商品房,在稅收上給予一定優惠;高階有約束,就是對房價比商品房平均**高兩倍、三倍、五倍的高檔商品房徵收房產稅,同時在交易環節徵收較高的契稅和增值稅等,這是國際慣例,實際是一種財產再分配,體現公平。

講到金融槓桿,要弄清楚金融對房地產的調控有兩種概念。金融調控首先是基本面的調控,就是貨幣政策,比如調整利率,調整準備金率,這不僅僅是對房地產的金融調控,是對天下一切行業都起作用,房地產作為一個行業,同樣要受巨集觀貨幣政策的影響。我們這裡講的金融槓桿,就是指標對房地產的金融調控,是為了讓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

目前,中國對房地產的金融調控可謂是五花八門,比如對房產商投資的信貸抽緊,比如提高首付貸款利率,比如出臺限購、限價、限貸等措施。其實,這些措施都沒有擊中「七寸」要害。巨集觀貨幣政策一旦確定,就應該實行統一的利率,按揭貸款就應當按照這種利率,不能今天可以優惠30%,明天就取消優惠,隨意改變。

其實,金融對房地產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調控只需要一種,就是首付和按揭的槓桿比。當你為了大力刺激房地產,可以實行零首付,槓桿比達到100%,就會出現次貸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這種情況。另一種情況,為了緊縮房地產,實行零按揭,槓桿比為零。

這是金融調控房地產的兩個極端。對**來說,所謂金融對房地產的調控,只要討論在零首付和零按揭之間採取什麼比例。這個點就我們來說,老百姓購買的首套普通商品房,首付應該在30%左右;對第二套以上的商品房或者高檔商品房,首付可以到60%;第三套以上的可以零按揭。

只要採取這樣的調控政策,運用好首付比這個金融槓桿,將按揭比例固定下來,目前採取的限貸、限價、限購等五花八門的調控措施其實都是可以取消的。

最後就是做好房產的配置格局。不管你房價調得多麼好,6—7年能買一套房,但總還有相當一部分困難群體拿不出錢買房,所以,在住房配置上,要採取「雙軌制」,由**給這部分困難群體提供保障房。一個社會的住房**不能100%是商品房,也不能100%是**保障房,有三七開,或者四六開的比例,具體比例可以根據每個城市的實際情況定,但住房配置「雙軌制」是我們社會應負的責任。

房地產是個消費品,跟供求有關,供過於求就跌,供不應求就漲;房地產也是個不動產,跟地價有關,不動產的要害是土地,土地要漲價,房產要折舊,所謂房地產保值增值,主要是土地的保值增值;房地產還是個商品,涉及生產和持有環節,與稅收有關,稅收包括持有環節的稅收和生產交易的稅收,生產交易的稅收會攤到買賣雙方的基數裡去,會推高房價,而持有環節的稅收會增加持有成本,從而遏制房產消費;房地產同樣也是個資產品,當然也與金融槓桿有關,槓桿大了,購買力就強,就刺激房地產,而槓桿小了,購買力就弱,就會抑制房地產;房地產還需要「雙軌制」配置,「雙軌制」裡的保障房系統是**的公共服務,**的公共服務不光是養老、醫療、教育、衛生、文化,還應該包含為困難群體提供住房保障。總之,我們只要把房地產系統的供求平衡、土地**、稅收分量、金融槓桿、雙軌配置五個關鍵環節調控好了,就會促進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實現國泰民安。

(以上回答釋出於2013-08-0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準)

經濟保障房作用如何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意義

2樓:搜狐焦點

現在保障性住房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不少人對保障性住房的作用不是太瞭解,只是對其改善居住條件這一方面有所瞭解,其實,保障性住房的作用和意義其實遠不止如此。本篇筆者盤點了經濟保障房的作用。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意義:

1、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條件,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對於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保障房投資力度加大,將有利於控制高房價,有利於更好地落實房價調整的政策目標,減少來自剛性需求的恐慌性需求,有利於防止房價和銷量的暴漲**。

3、保障性住房投資本身便對經濟有著可觀的拉動作用,保障性住房的大量推出,將讓數量龐大的中低收入者以較低的成本便可「居者有其屋」,而不必為了買一套商品房而節衣縮食、苦苦積蓄,從而可「騰出」錢來改善生活,釋放出更多的國民消費力,擴大內需。

4、大規模加速推進保障房建設,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意味著住房保障制度的調整,不僅事關著樓市,還將影響到金融市場、經濟機構,甚至於發展理念。這些年,商品房壟斷的住房市場,地方的土地財政積重難返,扭曲的發展觀不僅由此引發暴力拆遷等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還嚴重擠壓實體經濟和企業創新空間,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障礙。**主導的大規模保障房建設,以民生為導向,可以給畸形發展的房地產市場降溫,引導社會投資方向,鼓勵更多企業和資本投入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規模加速推進保障房建設,還有望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以上回答釋出於2013-08-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準)

什麼是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我國的公民權利保障體制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公民的權力保障制度如下 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第一,憲法保障,我國憲法明確規定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二,立法保障,就是將公民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維護。第三,司法保障,是指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

我國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方法是什麼

城市bai居民最低生 活保du障標準,又稱為城zhi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 dao,專是國家為救濟社會成員收入難 屬以維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種社會救濟標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區別於傳統社會救濟制度的重要標誌。北京 城市低保標準從家庭月人均500...

關於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 住房保障尚未立法,執行中缺乏約束力 強制力 按照 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 及住建部等部門的有關政策及規章,各地應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保障性住房政策。但經調查,全國大部分地區所出臺的住房保障政策是以行政管理部門規章形式出臺,而不是以 檔案或地方性法規形式出臺,而且國家也尚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