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中以的意思,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2021-03-19 18:19:56 字數 5944 閱讀 6272

1樓:匿名使用者

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

不可以拿來換它,這裡的以的意思是「拿來」

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2樓:帥氣的小宇宙

經濟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生活用度;家境。治國的才幹。經世濟民。

經濟 [ jīng jì ]

基本釋義:

一、古義:

(1)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速發展。

(2)生活用度;家境。如經濟寬裕,經濟拮据。

(3)經世濟民。

例句: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二回:「寶玉聽了,大覺逆耳,便道:『姑娘請別的屋裡坐坐罷,我這裡仔細腌臢了你這樣知經濟的人!』」

白話譯文:寶玉聽了以後,覺得有些逆耳,便說:「姑娘請到別的屋裡去坐一坐吧,我這裡別玷汙了你這樣知經世濟民的人!」

二、今義:

(1)謂耗費少而收益多。

(2)指財力、物力。

(3)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也指國民經濟的某一部門。如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商業經濟等。

例句:魯迅《書信集·致李霽野》:「倘暫時在北京設一分發處(一個人,一間屋)…就可以經濟得多了。」

3樓:暴雪傾辰

古漢語中所講的經濟,是指「經邦濟世」,「經國濟民」,即治理國家,造福庶民的意思。

古漢語中的「以」有什麼意思?

4樓:大業風雲

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急乎?

11,及,連及:富~其鄰。

5樓:布衣舞清風

古漢語「以」

的用法 (一)「以」,本是動詞,《說文解字》:「以,用也。」《經傳釋詞》:

「《廣雅》曰:以,與也。」動詞「以」意義有二:

1、意為「用」、「依據」。例如: ①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論語·子路》) ②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九章·涉江》)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莊公十年》) 例①、②中的「以」譯作「用」,「雖不吾以」即「雖然不用我」。

例③中的「以」譯作「依據」。

2、意為「認為」、「以為」。例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諸葛亮《出師表》) ②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戰國策· 齊策一》) 3、率領。 ①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記·項羽本紀》)

②宮之奇以.其族去虞。(《史記·晉世家》)

(二)「以」的介詞用法 「以」作介詞由動詞虛化而來,主要用法有以下幾種: 1、引進動作、行為所憑藉的工具、條件、身份、依據、標準等,一般可譯為「用」、「拿」、「憑」、「按照」、「憑„„身份」等。例如:

①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列子·湯問》) ③餘船以.次俱進。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④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⑤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呂氏春秋·慎大覽》)

2、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或處所。

「以」的這種用法同「於」,一般可譯為「在」、「從」等。例如:  ①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②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3、引進動作、行為所處置或涉及的物件。 一般可譯為「把」。這裡所說的「物件」,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賓語」。

由於介詞「以」的出現,把賓語提到了動詞之前,而形成一種狀中關係。例如: ①復以.**一人投河中。

(《史記·滑稽列傳》) ②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4、引進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般可譯為「因為」、「由於」等。 漢語中的因果關係,既可以用複句來表達,也可以用單句來表達。

用複句形式表達的因果關係,往往是在揭示兩件事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而用單句形式表達的因果關係,卻只是在說明一件事情之所以發生的原因。用單句形式表達因果關係,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用介詞「以」來引進原因。例如:

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

(三)「以」的連詞用法 「以」的連詞用法是從介詞用法虛化而來的。「以」的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之處,但不能用來表示轉折關係。作為連詞,「以」所連線的多是動詞、形容詞及其短語。

1、表示並列關係 一般可譯為「而」、「又」、「而且」等,也可略去不譯。例如: ①主嚴以.明,將知以.武。

(《戰國策·楚策一》) ②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遊褒禪山記》)

2、表示承接關係 「以」前面的動作、行為,往往是「以」後面的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一般可譯為「而」,或者略去不譯。例如:

①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②餘與四人擁火以.入。(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表示目的關係、結果關係 「以」後面的動作、行為,往往是「以」前面的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一般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①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②作《師說》以.貽之。(韓愈《師說》) ③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蘇洵《六國論》) 例①、②「以」之後的部分是其前行為的目的,例③「以」之後的部分是其前行為的結果。

4、表示因果關係 「以」表示因果關係,常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之前。一般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僖公三十年》) ②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魏公子列傳》)

5、表示修飾關係「以」表示修飾關係,一般用來連線狀語和中心語,不譯。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陶淵明《歸去來辭》) ②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史記·刺客列傳》)

6、連線方位短語,一般不譯。例如: ①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②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史記·陳涉世家》)

6樓:匿名使用者

以:1、認為,以為。《戰國策 齊策一》:「皆~美於徐公

2、用。屈原《九章 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

3、原因。《列子 周穆王》:「宋人執而同其~」

4.介詞。因為。《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孫臏~此名顯天下」

5、介詞。用。《韓非子 難一》:「~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6、介詞。憑藉。。。的身份,按照。《漢書 張騫傳》:「騫~郎應募使月使

7、介詞,在。。。的時候。《史記 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8、連詞。用法相當於「而」《國語 晉語四》:「狐偃,其舅也。而惠~有謀」

9、和「上」、「下」、「東」、「西」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線。如「~上」、"~東"。

10、通「已」。已經。《史記 陳涉世家》:「固~怪之矣」。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7樓:江淮一楠

以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一、介詞,相當於「用」。例句: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二、介詞,相當於「把、拿」。例句:

1、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三、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

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五、介詞,可譯為「憑藉」。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七、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八、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九、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一、通「已」,已經。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陽光小乾乾

8樓:匿名使用者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等。

基本字義:

有1、存在:~關。~方(得法)。~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屬:他~一本書。

3、表示發生、出現:~病。情況~變化。

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學問。

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勞。~請。

7、無定指,與「某」相近:~一天。

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夏。~宋一代。

以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以,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以,使用。字形採取反寫「已」的方法來造字。賈侍中說,已,表示想法已落實。是個象形字。

近義詞:有因、有為、有何

1、有因:有緣故。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 顧夫人 ﹞請了幾個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廟 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回生。」

白話釋義:[顧夫人]請了幾個有根據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廟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起死回生。

2、有為:有作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羨慕 東陽 與 瑞豐 的官運,同時也羨慕他們的年輕有為。」

3、有何:有什麼。

《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覆:『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古漢語中「清華」是什麼意思,「課」字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1 指清貴的 及其copy門第。南史 到撝傳 晏先為國常侍,轉員外散騎郎,此二職,清華所不為。2 指文章清麗華美。晉書 左貴嬪傳 言及文義,辭對清華。3 指景物清幽美麗。南史 隱逸傳論 巖壑閒遠,水石清華。內個是預言 古人早就料到現在會有一所折磨萬千學子又讓萬千學子望塵莫及的些小叫做 清華 純屬娛樂...

程字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考字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謝謝

程本義是稱量穀物,後做度量衡 康熙字典 唐韻 直貞切 集韻 韻會 馳貞切,音呈.說文 品也.十發為程,十程為分,十分為寸.徐曰 程者,權衡鬥斛律歷也.荀子 致仕篇 程者,物之準也.注 程,度量之總名.禮 月令 按度程.注 度為制大小,程謂器所容.疏 容受多少.又 廣韻 期也,式也,限也.增韻 量也,...

親字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就字在古漢語中什麼意思

親 字在古漢語的意思指,父母。也單指父親或母親 親自,親身 親近,接近 親字的讀音是拼音 q n 和 q ng 簡體部首 立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9 釋義 有血統或夫妻關係的 屬。人。緣。雙 父母 眷。婚姻 事。因婚姻聯成的關係 戚。故。鄰。朋。稱呼同一地方的人 鄉 本身,自己的 睹。聆。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