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的經濟依據是什麼,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實際依據包括哪些層次

2021-03-19 18:20:16 字數 4674 閱讀 1213

1樓:豐弼資谷秋

供給側改革就是確立供給優先的增長方式與發展模式,以投資拉動為基礎、創新驅動為主導、經濟效益為歸宿的增長方式;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巨集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就是用內需導向型經濟代替出口導向型經濟,用知識密集型經濟代替勞動密集型經濟,用幸福經濟代替gdp經濟。

供給側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通過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首先就是要處理好國民經濟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與基礎產業的關係。以知識運營為主導產業、以基本建設為支柱產業、以高速路發展為基礎產業,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的優勢產業——不是以某個產業為優勢產業,而是以整個產業結構為優勢產業。

它不僅是優勢產業,而且是產業優勢;它不僅可以使中國經濟化解才能過剩,抵禦全球性金融危機,而且可以使中國經濟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可持續發展。

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實際依據包括哪些層次

2樓:日事清——知識工作者的瑞士軍刀

1、巨集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巨集觀經濟環境:

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使二者相互配合,協同發力。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巨集觀政策提出的具體要求,釋放出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巨集觀經濟環境的重要訊號。

當前,世界經濟和**低迷、國際市場動盪對我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巨集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2023年以來,在***、***堅強領導下,通過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實施穩定市場的有效措施,新的動能加速孕育形成,就業擴大、收入增長和環境改善給群眾帶來不少實惠。在此過程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

2、產業政策要準,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中國整體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正加快向第三產業主導的形態轉變。然而,在產業結構表現出顯著改善的同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方面,第三產業的提升潛力仍然十分大。與歐美等發達國家70%以上的第三產業比重相比,中國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仍然較低,還不到50%。

另一方面,中國工業體系中傳統工業較多,新興產業的增長難以彌補傳統工業的萎靡,內部結構矛盾十分明顯。**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為中國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指明瞭方向。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整體水平提升明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金融業與房地產業成為拉動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傳統服務業佔第三產業比例下降,金融保險、計算機服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社會化養老、休閒旅遊、社群服務等新型服務業越來越受到關注。

3、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微觀政策要活」。做到靈活的微觀政策就是要通過完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者潛力,放活政策做活微觀經濟,充分釋放生產消費活力和內部增長潛能,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微觀經濟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發展的「推進器」,放活微觀政策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積蓄髮展新動能的現實需求。

做活微觀、提質增效對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微觀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不竭源泉。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市場活力沒有得到充分激發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對市場主體干預得太多。因此,實現「微觀政策要活」政策目標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加快簡政放權,推動**職能轉變。

按照***、***的部署要求,轉變**職能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基本思路,將該放的放下去,將該管的事管好,將該服務的服務到位,真正做到「放水養魚」,啟用微觀經濟。

①增強經濟領域簡政放權力度:

簡政放權應避免各類部門「一刀切」,向經濟領域適度傾斜。另外,簡政放權應更加重視從企業生產經營全流程角度進行整體部署、全方位為企業鬆綁,避免各種抓大放小、抓實放虛、我抓他放等行為對改革紅利的抵消,切實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

②簡政放權應向小微企業和服務業傾斜:

**應該從兩個方面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扶持。

一是降門檻,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證照和資質、資格審批,給小微企業更多的「出生證」;

③通過社會領域簡政放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

社會領域的簡政放權也不能裹足不前,而要齊頭並進。

一是要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的准入限制,鼓勵民間資本為**「補位」,加大教育、養老等社會領域的投入力度;

二是要對社會領域的各種評比、達標、認證、收費事項進行全面評估,該保留或下放的進行保留或下放,其餘的則應儘可能取消,最大限度為企業「鬆綁」,切實降低市場門檻;

三是轉移支付制度改革要跟上,使地方**有能力也有積極性跟隨**步伐進行簡政放權,為避免社會領域的「中梗阻」、打通「最後一公里」提供有力的支撐。

4、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需要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貫徹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加快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培育一大批改革的促進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最大程度地釋放改革的新紅利。

當前,全球經濟仍然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不穩定因素較多。走進新常態的中國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挑戰。在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趨勢,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時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

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包容、不可持續等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每一項任務,擔子都不輕,所面臨的改革任務十分艱鉅。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增強結構調整動能、釋放創新驅動潛力、保障民生期盼等重點問題,依然需要通過切切實實的改革來加以推動。

不深化改革,發展就難有活力、難有成效、難以可持續;不深化改革,存在的問題就可能更嚴重,甚至不能完全排除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改革過去、現在都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和關鍵一招。要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必須培育千千萬萬的改革促進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堅決破除各種利益的藩籬和體制機制的弊端,充分釋放改革新紅利。

5、社會政策要託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思路,必須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社會政策要託底是其中之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等,必然會影響部分群體的就業和收入,但這是必須要過的檻,必須要經歷的陣痛。所以要更好發揮社會政策穩定器的作用,守住民生底線。

特別是要把重點放在兜底上,要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務,為結構性改革創造好穩定良好的社會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從全域性高度重視就業問題。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真正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選擇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①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實行有利於促進就業的財政保障政策。公共財政應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小型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傾斜,財政支出逐步向民生傾斜,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扶持力度;實行支援和促進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充分發揮其在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中的作用。

完善和落實促進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的優惠政策;實行更加有利於促進就業的金融支援政策。要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支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加大支援自主創業力度;實施鼓勵勞動者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的扶持政策。通過優惠政策和就業服務,扶持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就業。

②要努力推進重點、困難群體就業:

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就業工作。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鼓勵支援高校畢業生通過多種形式靈活就業。

繼續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要加緊消除流動就業的制度壁壘,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

同時,要積極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強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確保就業困難群體隨出現隨援助隨就業。推進各類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做好婦女就業工作。

③加強配套措施改革:

一要全面提高就業能力。要加強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技工院校示範校建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和現代技工教育培養體系。

重點支援急需緊缺行業技師培訓,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就業培訓,加快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健全完善社會化職業培訓網路。

二要提升就業服務能力。要加強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全面實行就業失業登記身份證識別系統,建設城鄉人力資源基本資料庫。

要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促進就業和配置人力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網路建設,促進資訊資源共享。

三要加強勞動者的保護措施建設。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推進企業改善勞動條件。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提高小微企業與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和履約質量。

擴大集體合同制度覆蓋面,提高集體協商的實效性。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加大對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市場的監管力度,全面推進「網格化、網路化」管理。全違法行為預防預警和多部門綜合治理機制,有效處置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引發的****件。

特別是要努力實現企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

供給側改革主要內容,供給側改革主要內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有投資 消費 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 土地 資本 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

供給側改革對消費觀有什麼影響,供給側改革對消費者有什麼影響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即從供給 生產源端入bai手,通過解放生du產力,提升競爭力zhi,促進經濟發展dao。這種改革具體而言是要求清理 殭屍企業 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 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面對中國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著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改革,增...

菸草供給側改革著力點在哪,供給側改革,著力點在哪兒

人民 最近刊文批評一些地方的服務大廳讓群眾 多跑白跑 說好的 一站式 服務未能兌現,影響群眾對 改革的信心,而當事部門 一不小心 成了改革路上的 釘子戶 菸草行業也在推行 一站式 服務,自上而下確立了 一口受理 限時辦結 規範辦理 透明辦理 網上辦理 的行政審批改革目標。我省各級菸草專賣局也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