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三綱八目是什麼二者的關係如何

2021-05-13 11:10:24 字數 4433 閱讀 4818

1樓:匿名使用者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內在聯絡。

也有人根據「三綱」和「八目」之間的聯絡而總結出「六證」。

六證:止、定、靜、安、慮、得。

三綱八目之間的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八目是實現三綱的具體步驟。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樓:匿名使用者

八目是實現三綱的具體步驟。

語出《大學》

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開頭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大學》「三綱領」。

所謂「明明德」,就是發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在親民」,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裡的「親」同「新」,是革新、棄舊圖新之意。

所謂「止於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至善境界。「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是《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目標。

《大學》還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世稱之為《大學》的「八條目」,這是實現「三綱領」的具體步驟。

「八條目」的中心環節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徑,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內在前提,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個層次的自我實現,所以《大學》第一篇在末尾的時候又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大學》中三綱八目指的是?

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 生進修。

《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內在聯絡。根據「三綱」和「八目」之間的聯絡而總結出「六證」。

(1)六證:止、定、靜、安、慮、得。

(2)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

三綱八目學說體現了中國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學派的對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對人的教育,一個人的修養是成就事業大小的衡量標準,並且對一個人要成就如何的事業,走什麼樣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導。

5樓:匿名使用者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中的三綱八目是什麼?

6樓:仍然空空如也

《大學》中的三綱領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春秋曾子的《大學》中關於三綱八目的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白話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節,凡事都有終端有始端,知道了它們的先後次序,就與《大學》的宗旨相差不遠了。

在古代,意欲將高尚的德行弘揚於天下的人,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則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調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則先要修養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養好自身品德的人,則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則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則先要獲取知識;獲取知識的途徑則在於**事理。**事理後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正確後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誠後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後才能修養好品德,品德修養好後才能調整好家族,家族調整好後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後才能使天下大平。

7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 生進修。

《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內在聯絡。根據「三綱」和「八目」之間的聯絡而總結出「六證」。

(1)六證:止、定、靜、安、慮、得。

(2)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

三綱八目學說體現了中國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學派的對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對人的教育,一個人的修養是成就事業大小的衡量標準,並且對一個人要成就如何的事業,走什麼樣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導。

8樓:弗蘭愛貝爾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開頭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大學》「三綱領」。

所謂「明明德」,就是發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在親民」,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裡的「親」同「新」,是革新、棄舊圖新之意。

所謂「止於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至善境界。「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是《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目標。

《大學》還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世稱之為《大學》的「八條目」,這是實現「三綱領」的具體步驟。

「八條目」的中心環節是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對於培養目標和方法,《大學》反覆強調的是個人的道德修養。

禮記大學的三綱八目是什麼?其中哪部分內容說的是道德修養和知識的探索?請聯絡生活

9樓:道生道非常道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八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開頭就說: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大學》「三綱領」。所謂「明明德」,就是發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

所謂「在親民」,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裡的「親」同「新」,是革新、棄舊圖新之意。所謂「止於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是《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目標。 《大學》還說: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世稱之為《大學》的「八條目」,這是實現「三綱領」的具體步驟。「八條目」的中心環節是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對於培養目標和方法,《大學》反覆強調的是個人的道德修養。

怎樣理解《大學之道》中的三綱八目?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綱八目學說體現了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學派的對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對人的教育,總結出了一個人的修養(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綜合素質)是成就事業大小的衡量標準,並且對一個人要成就如何的事業,走什麼樣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導。正是這種思想造就了中國後世知識分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輝思想。

形式和內容的辯證關係是什麼?割裂二者犯什麼錯誤

答 抄形式和內容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對立表現在 對於任何一個具體事物來說,內容和形式屬於事物發展過程中性質 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兩個方面,二者存在著確定的差別,內容不能同時是形式,形式也不能同時是內容。兩者的統一表現在 第一,內容和形式相互依存 第二,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 第三,內容和形式相互轉化。如果...

認知和知識含義分別是什麼?二者的關係是怎樣的

認知是指全部認bai識過程的總 du稱,又趁認識,是人對客觀世界和主zhi觀世dao界的認識活動,包括感知覺 注 回意 記憶 思維 想象 言語 創造性 問題解決等過程.知識是答人們在創造世界的時間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關係 知識於認知的關係非常密切,知識通過認知活動而獲得 已有的知識又是認識發展...

如何區分表象和回憶?二者的本質差別是什麼

這個是表象,選b 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 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版心理過程。再現是記權憶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回憶和再認。容易混淆就是在表象和回憶選哪一個,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於事物的形象。而回憶,是記憶的一個階段,強調一個過程,是指人們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眼前時,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