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突圍餘秋雨現代文閱讀全國100所名校宋詞鑑賞

2021-05-28 16:31:38 字數 4824 閱讀 1179

1樓:蘋果洛神花

蘇東坡突圍(節選)

餘秋雨蘇東坡到黃州來之前正陷於一個被文學史家稱為「烏臺詩獄」的案件中,之後,他從監獄裡走來,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家眷,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朝著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走來。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他寫於黃州的那些傑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

我非常喜歡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但每次總覺得語堂先生把蘇東坡在黃州的境遇和心態寫得太理想了。語堂先生酷愛蘇東坡的黃州詩文,因此由詩文渲染開去,由酷愛渲染開去,渲染得通體風雅、聖潔。其實,就我所知,蘇東坡在黃州還是很悽苦的,優美的詩文,是對悽苦的掙扎和超越。

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狀態,已被他自己寫給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說: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我初讀這段話時十分震動,因為誰都知道蘇東坡這個樂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復一日的應酬,連篇累牘的唱和,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內容,他一半是為朋友們活著。但是,一旦出事,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

他們都知道蘇東坡是被冤屈的,現在事情大體已經過去,卻仍然不願意寫一兩句哪怕是問候起居的安慰話。蘇東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絕倫、光照中國書法史的筆墨寫成的信,千辛萬苦地從黃州帶出去,卻換不回一丁點兒友誼的資訊。我相信這些朋友都不是壞人,但正因為不是壞人,更讓我深長地嘆息。

總而言之,原來的世界已在身邊轟然消失,於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跡於樵夫漁民間不被人認識。本來這很可能換來輕鬆,但他又覺得遠處仍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自己,他暫時還感覺不到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詩文仍有極溫暖的迴應,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這封無關巨集旨的信,他也特別註明不要給別人看。

日常生活,在家人接來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覺,晚上一個人出去溜達,見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絕不喝多,怕醉後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嗎?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煩,而絕不怕大義凜然地為道義、為百姓,甚至為朝廷、為皇帝捐軀。

他經過「烏臺詩案」已經明白,一個人蒙受了誣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個道理來,你找不到慷慨陳詞的目標,你抓不住從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個義無反顧的英雄,不知怎麼一來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個堅貞不屈的烈士,鬧來鬧去卻成了一個深深懺悔的俘虜。無法洗刷,無處辯解,更不知如何來提出自己的**,發表自己的宣言。

這確實很接近有的學者提出的「醬缸文化」,一旦跳在裡邊,怎麼也抹不乾淨。蘇東坡怕的是這個,沒有哪個高品位的文化人會不怕。

這是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孤獨無告,對於一個文化人,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那闕著名的《卜運算元》,用極美的意境道盡了這種精神遭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在無法對話的地方尋找對話,於是對話也一定會變得異乎尋常。像蘇東坡這樣的靈魂竟然寂然無聲,那麼,遲早總會突然冒出一種巨集大的奇蹟,讓這個世界大吃一驚。

然而,現在他即便寫詩作文,也不會追求社會轟動了。他在寂寞中反省過去,覺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華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樹木靠著瘦瘤取悅於人,一塊石頭靠著暈紋取悅於人,其實能拿來取悅於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們的毛病所在,它們的正當用途絕不在這裡。

我蘇東坡三十餘年來想博得別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項所在。

蘇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在這一過程中,佛教幫了他大忙,使他習慣於淡泊和靜定。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不得不親自墾荒種地,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於一場災難之後,成熟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成熟於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後還大有可為。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祕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選自人教課標版《語文讀本④》,有刪改)

15.選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何作用?(4分)

16.為什麼作者說「蘇東坡真是好命」?(4分)

17.簡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妙處。(6分)

18.聯絡上下文,並結合「古往今來許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經歷,談談你對「優美的詩文,是對悽苦的掙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分)

參***

15.內容上:林語堂的看法與作者的看法形成對比,突出並引出蘇東坡「黃州生活的悽苦」。結構上:引出下文,為後文解說「優美的詩文,是對悽苦的掙扎和超越」的觀點張本。

16.這是對比「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而言的。(1分)作者認為蘇東坡在黃州真正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侷限,而且「他還不年老,今後還大有可為」,即他還有足夠的生命去書寫好的詩篇,有足夠的時間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實也證明如此。

作者認為,與那些太晚覺悟而無所作為的人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3分,意思相近即可)

17.運用比喻(博喻)和排比。(2分)將成熟喻成「光輝」、「音響」等,形象生動地展示出蘇東坡的成熟的內涵;排比句式,氣勢磅礴,語勢強勁,節奏鏗鏘,更能體現蘇東坡超越於人生後的大氣,為下文點明蘇東坡「文化突圍」的內容蓄勢。

(4分)

18.①蘇東坡被貶黃州經歷了悽苦生活,這「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昇華」,他在黃州留下了《赤壁賦》等文學傑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磨難讓他最終能曠達於己,灑脫於文。

(2分,聯絡上下文,意思相近即可)

②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亦如蘇東坡,往往在經歷了人生磨難之後,成就了一生的美名。如「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2分,結合事例)

③「優美的詩文」,往往來自於對「痛苦」的深刻思索,對人生的不斷反思。在人生困局中的「突圍者」若能最終超越自我的侷限,獲得「人格的成熟」,而流於筆端,終成美文。當然,並非所有的美文的形成都需要詩人經歷「悽苦人生」,只是生活的磨難會讓人成熟得更超然,而從此能突破自我人生侷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家。

(4分,言之成理即可)

蘇東坡突圍 閱讀答案

2樓:詩墨凝夕

1、主要原因自然是:蘇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 蘇東坡當時的社會影響力太大,他的反對對變法派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才導致「烏臺詩案」。政治衝突才是主要原因~而餘先生怕是過分強調嫉妒因素,小視甚至無視了政治因素!

蘇東坡烏臺詩案「罪名」主要是:謗訕新政,還有不學無術,譏諷、誹謗、抨擊聖上,傲慢無禮,等等具為 死罪!

2、就是蘇東坡在「烏臺詩案」後的人生突圍,人生解脫,也是文化突圍,文化超越!

3、人生哲理就是蘇東坡詩詞文詞裡體現的曠達,超脫!~至於文章本身太過片面,多是文人的抱怨,沒有很正確的對待歷史事實!或許也是餘先生借東坡的突圍抒發自己的牢騷,寫出自己的不平。

蘇東坡突圍的閱讀答案

3樓:匿名使用者

15.選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何作用?(4分)

16.為什麼作者說「蘇東坡真是好命」?(4分)

17.簡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妙處。(6分)

18.聯絡上下文,並結合「古往今來許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經歷,談談你對「優美的詩文,是對悽苦的掙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分)

參***

15.內容上:林語堂的看法與作者的看法形成對比,突出並引出蘇東坡「黃州生活的悽苦」。結構上:引出下文,為後文解說「優美的詩文,是對悽苦的掙扎和超越」的觀點張本。

16.這是對比「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而言的。(1分)作者認為蘇東坡在黃州真正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侷限,而且「他還不年老,今後還大有可為」,即他還有足夠的生命去書寫好的詩篇,有足夠的時間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實也證明如此。

作者認為,與那些太晚覺悟而無所作為的人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3分,意思相近即可)

17.運用比喻(博喻)和排比。(2分)將成熟喻成「光輝」、「音響」等,形象生動地展示出蘇東坡的成熟的內涵;排比句式,氣勢磅礴,語勢強勁,節奏鏗鏘,更能體現蘇東坡超越於人生後的大氣,為下文點明蘇東坡「文化突圍」的內容蓄勢。

(4分)

18.①蘇東坡被貶黃州經歷了悽苦生活,這「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昇華」,他在黃州留下了《赤壁賦》等文學傑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磨難讓他最終能曠達於己,灑脫於文。

(2分,聯絡上下文,意思相近即可)

②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亦如蘇東坡,往往在經歷了人生磨難之後,成就了一生的美名。如「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2分,結合事例)

③「優美的詩文」,往往來自於對「痛苦」的深刻思索,對人生的不斷反思。在人生困局中的「突圍者」若能最終超越自我的侷限,獲得「人格的成熟」,而流於筆端,終成美文。當然,並非所有的美文的形成都需要詩人經歷「悽苦人生」,只是生活的磨難會讓人成熟得更超然,而從此能突破自我人生侷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家。

(4分,言之成理即可)

蘇東坡《觀潮》寫了什麼,蘇東坡《觀潮》詩的正本

觀潮 北宋 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觀潮 全詩賞析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錢塘江巨集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 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於親臨廬山 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 澎湃 潮水,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主題分析,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主題分析800字

篇一 蘇東坡傳讀後感800字 蘇東坡傳 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採用 春秋筆法 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 詩詞 私人書簡等後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瞭解 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 蘇東坡傳 寫得如此色彩鮮明 感情豐富。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

蘇東坡的名句以及背景和意義,蘇東坡的名句

出自蘇軾 臨江仙 全詞為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下 臨江仙 夜歸臨皋 一詞。其中有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句,據葉夢得 避暑錄話 記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