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第四段問題本文采用的說明方法四種

2021-05-13 10:19:01 字數 4960 閱讀 5285

1樓:匿名使用者

2.從現象到本質。好處: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3.詮釋。好處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或特點作適當的解釋,揭示其部分含義。如第一段,「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

死海不死第三個小題1.文章第一自然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是什麼,意在說明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死海不死》文章第一自然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意在說明死海的表面特徵,並指出死海的「死」指的是海水裡沒有魚蝦、水草,動植物不能生存。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誰能想到,如此浩蕩的海水中竟沒有魚蝦、水草,甚至連海邊也寸草不生」這個句子通過舉例具體地說明了死海的「死」指的是海水裡沒有魚蝦、水草,動植物不能生存。

您好,很高興第一時間為您解答!如有問題請及時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

死海不死說明方法和順序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新穎巧妙的標題

標題「死海不死」,新穎、巧妙,引人入勝。「死海不死」中的兩個「死」字含義不同,「死」與「不死」互相矛盾,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揭示死海的特徵。全文圍繞「死」與「不死」說明,先說死海的「死」(沒有魚蝦、水草,寸草不生)再說死海的「死」(人不會被淹死,開發利用、出現生氣),最後又說到死海的「死」(死海終將乾涸),重點說「不死」,與標題呼應。

標題「死海不死」既是文章的內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結構線索,耐人尋味。這種相反相成的修辭手法,常被人們採用,例如「天空不空」「恆星不恆」「愚公不愚」「孤兒不孤」等等,新奇有趣,發人深思。

二、多種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

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把科學知識與奇異的現象、神奇的傳說結合起來進行介紹,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融為一體。

1.舉例子。舉出例項說明比較抽象、複雜的事物或事理,讓人信服。

舉例說明分為列舉例子、典型舉例、類比舉例三類。列舉例子,即舉出較多的例子來說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一段列舉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的事例,說明死海的「死」。

典型舉例,即舉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二段,舉出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會被淹死的典型例子,說明死海的「不死」。

2.列資料。用數字來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

如第四段,列舉了四個資料,說明死海的浮力為什麼這樣大。第六段,列舉了四個資料,說明死海成因的地形特點。最後一段,列舉一個資料,說明死海將來真的要「死」。

3.引用。引用有關資料來作說明的依據或充實說明的內容,引起讀者的興趣。

如第三段,弓1用「屢淹不死」的傳說,描述死海「不死」的表面特徵,帶有神奇色彩。第五段,引用死海形成的神話,說明遠古時候人們對死海成因的猜測,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4.詮釋。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或特點作適當的解釋,揭示其部分含義。

如第一段,「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這裡的「死」指魚蝦草木的死。因為死海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

這就部分的揭示了死海的特徵。第二段,「真是『死海不死』!」這裡的第二個「死」指人的死,「不死」是說死海浮力大,人不會被淹死。

這又部分的揭示了死海的另一特徵。最後一段,「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這裡的第二個「死」指死海的乾涸,揭示了死海的未來。

三、運用數字說明

運用數字說明是本文的一個特點。數字分確數(確切的數字)和約數(大約的數字)兩類。數字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用得好,比文字說明更簡明、概括、具體,更有說服力。

為了科學的說明死海的本質特徵—「鹹度很高」,文章列舉了四個資料。前三個資料從大到小依次分別列舉了三種主要礦物質的絕對含量之多,後一個資料指出各種鹽類和海水的相對比例之大,用的都是確數,說明統計的精確、具體,具有科學的權威性。測量死海的面積和平均深度,用確數;測量死海的最深處和每年水面下降,用約數,這是根據對死海的認識程度和死海的實際變化而確定的,數字用語也都是準確的。

四、引用神話傳說的作用

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說,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離開了這點,旁徵博引,為追求增加文采而隨意堆砌材料,濫引趣聞,是不足取的。本文兩段傳說、神話對說明死海的特徵起著不同作用。

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說,對說明「死海不死」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說是傳說,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說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

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徵說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閱讀興味。 同時,也從時間上說明死海存在悠久。

五、語言教學建議

《死海不死》一課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辨清確數和約數的運用,理解準確資料的作用。分析課文前半篇時,老師設題:「把各種鹽分加在一起,佔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

」一句中的資料能否改為24%或者大約24%、24%左右?討論畢,學生感受頗多:原來這些很容易使自己疏忽而又枯燥乏味的資料,在說明文中卻起著這麼重要的說明作用。

學生閱讀文章的慾望增強了,思維積極了。

教課文後半篇時,學生大膽質疑:「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約有四百米。」這個資料不科學,既然最深的地方是約數,平均深度怎麼會是個確數?

有的說把「大約」移到「一百四十六米」之前,就通順了;有的說,科學測定的資料是不能隨意變動的,這不是修改病句;更多的學生認為應該根據死海實際情況來修改深度資料,因為說明文的資料具有準確性、科學性。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複習提問。

(l)說明文最重要的是什麼?(抓事物特徵)

(2)說明文中的由現象到本質,由結果到原因這都屬於什麼說明順序?(屬於邏輯順序)

(3)說明文從語言上怎樣分?啵浚ㄒ話閾運得魑暮臀囊招運得魑模

4樓:kìmi⒐⑶團_展

全文為:邏輯順序

7、8兩段為:時間順序

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引用、作詮釋

(老師講的,絕對正確)

5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內容是:引用傳說,

說明死海浮力之大,既形象,又神奇)。

②第4自然段說

明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是說明死海浮力大的原因。)

③第4自然段的說明順序是什麼?

(從結果到原因的邏輯順序。)

④第4自然段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8)讀第5-6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第5自然段講述的是不是死海的成因?用原文回答。

(不是,這只是神話,是人們無法認識死海形成過程的一種猜測。)②死海真正的成因是什麼?

(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

③作者是如何具體說明死海的形成的?

《死海不死》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主要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6樓:

主要內容:本文是一篇介紹地理知識的科學小品。作者運用了敘述和描寫說明死海的特徵和形成,使讀者在看到人類對死海的開發與利用的同時,更多地關心死海未來的命運。

文章是在向人們敲起保護死海的警鐘,激勵人們為了死海「不死」,去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科學的研究。

說明方法:

1.舉例子。舉出例項說明比較抽象、複雜的事物或事理,讓人信服。

舉例說明分為列舉例子、典型舉例、類比舉例三類。列舉例子,即舉出較多的例子來說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一段列舉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的事例,說明死海的「死」。

典型舉例,即舉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二段,舉出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會被淹死的典型例子,說明死海的「不死」。

2.列數字。用數字來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

如第四段,列舉了四個資料,說明死海的浮力為什麼這樣大。第六段,列舉了四個資料,說明死海成因的地形特點。最後一段,列舉一個資料,說明死海將來真的要「死」。

3.引用。引用有關資料來作說明的依據或充實說明的內容,引起讀者的興趣。

如第三段,弓1用「屢淹不死」的傳說,描述死海「不死」的表面特徵,帶有神奇色彩。第五段,引用死海形成的神話,說明遠古時候人們對死海成因的猜測,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4.詮釋。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或特點作適當的解釋,揭示其部分含義。

如第一段,「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這裡的「死」指魚蝦草木的死。因為死海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

這就部分的揭示了死海的特徵。第二段,「真是『死海不死』!」這裡的第二個「死」指人的死,「不死」是說死海浮力大,人不會被淹死。

這又部分的揭示了死海的另一特徵。最後一段,「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這裡的第二個「死」指死海的乾涸,揭示了死海的未來。

7樓:匿名使用者

死海的形成、成分、利用前景。列數字、舉例子、作詮釋、打比方等

《死海不死》的一二段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海不"是因為: 海水含鹽量極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是普通海洋含鹽份的10倍。最深處有湖水已經化石化(一般海水含鹽量為千分之35,而海的含鹽量在千分之230至250左右。

表層水中的的鹽分每公升達227至275克,深層水中達327克。)。由於鹽水濃度高,游泳者極易浮起。

湖中除細菌外沒有其他動植物。漲潮時從約旦河或其他小河中游來的魚立即亡。岸邊植物也主要是適應鹽鹼地的鹽生植物。

海是很大的鹽儲藏地。海湖岸荒蕪,固定居民點很少,偶見小片耕地和療養地等。 在深水中達到飽和的氯化鈉沉澱為化石化。

由於湖水含鹽量極高,游泳者很容易浮起來。一般海水含鹽量為千分之35,海的含鹽量達千分之230到250左右。在表層水中,每公升的鹽分就達227至275克,所以說,海是一個大鹽庫。

據估計,海的總含鹽量約有130億噸。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海湖底的沉積物中有綠藻和細菌存在。 湖水呈深藍色,非常平靜、富含鹽類的水使人不會下沉或無法游泳。

把一隻手臂放入水中,另一隻手臂或腿便會浮起。如果要將自己浸入水中,則應將背逐漸傾斜,直到處於平躺狀態。

按照觀潮第四段寫連環比喻句,按照觀潮第四段寫一個連環比喻句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仿寫 雨,使這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觀潮 第四自然段的比喻句是什麼?1 觀潮 第四自...

求荷塘月色的第四段賞析,《荷塘月色》第四段評析

第四段寫月光下的荷塘。從田田荷葉寫起,依次寫出荷花,荷香和脈脈流水。符合人物觀察景物的順序。最先撲入眼簾的是滿塘荷葉。亭亭 一詞表現了荷葉的風姿秀麗,舞女裙 的比喻,恰到好處地寫出了荷葉臨風搖曳的姿態。在縱觀之後,凝神細審,視線移到萬綠叢中的點點白花。盛開的嫋娜喜人,含苞欲放的流露著勾人情思的嬌羞,...

《赤壁之戰》第四段的知識點,《赤壁之戰》第四段的知識點

赤壁之戰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的 1 通過學習課文,懂得以弱勝強的道理,培養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多謀善斷的品德作風。2 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剪裁技巧和用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3 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特殊的文言現象。4 掌握重點句子的翻譯。二 文學常識填空 資治通鑑 是我國 史書,由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