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是境界是什麼意思

2021-05-30 01:00:55 字數 5045 閱讀 6900

1樓:寧心醬丶

逝去的王國維沒什麼學位,不是碩士,也不是博士,更不是博士後,他完全是靠孜孜不倦地自我奮發、刻苦。他認識到非常重要的東西:學術的靈魂在於境界。

為什麼他能夠在二十世紀初,一百年之前,建築起一座又一座的學術里程碑,一座又一座輝煌的學術殿堂?就在他把握了學術的靈魂是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是三個境界是什麼意思

2樓:喵喵喵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開始學習鑽研的階段。

這句詞出北宋晏殊的《蝶戀花》。白話文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

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鑽研耗盡心血的階段。

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原詞白話文原意是: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此句道盡情人間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鍾,雖形容憔悴、衣帶漸寬,亦無怨無悔。

王國維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頻寬也不後悔。

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白話文原意是: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意喻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

擴充套件資料

王國維國學根基深厚,胡適曾在自己的日記裡這樣寫:「現今中國的學術界真凋敝零落極了。舊式學者只剩王國維、羅振玉、葉德輝、章炳麟四人;其次則半新半舊的過渡學者,也只有梁啟超和我們幾個人。

內中章炳麟是在學術上已半僵了。

羅與葉沒有條理系統,只有王國維最有希望。」魯迅也曾在《不懂的音譯》一文中說:「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印了將有十年了。要談國學,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

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從胡適、魯迅的言詞中我們是不難感受到王國維在當時實際上已享有「國學大師」的口碑。

王國維的國學研究範圍極其寬廣,僅從其在清華國學研究院所授課程即可見一斑:經學、小學、上古史、金石學、中國文學。而且其研究之造詣在當時也實可謂世無匹敵、國無雙士,北京大學曾數度想聘他作教授,也欲任他為國學門研究室主任,均遭到了他的拒絕。

而只是在盛情難卻之下才接受了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之任。於此亦可見其當時眾賢難及之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3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詞出北宋晏殊的《蝶戀花》。白話文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

此句描繪一種孤獨寂寞之感,然登樓遠眺,一條道路伸向遙遠的天際,似含無盡之希望。意喻治學之始,必須耐得住寂寞,**遠矚,不斷求索。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

原詞白話文原意是: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此句道盡情人間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鍾,雖形容憔悴、衣帶漸寬,亦無怨無悔。

意喻治學之過程,須堅忍不拔,執著隱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王國維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頻寬也不後悔。

此句本來是說與伊人相會之歡悅心境,於燈火明滅閃爍之處,終於見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過望。意喻經過艱辛探索,終有所悟,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意喻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

第一種境界就是一個確定目標的過程,在生活中,我們有過彷徨,有過迷茫,於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在不安現狀的躁動下,我們毅然決定樹立信心,確定目標,將以實現。那麼此時,我們就應該要登高遠望,尋求一個巨集偉之志,以尋求大之發展。

第二種境界就是為目標追逐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艱辛的,是痛苦的,所以欲成大事,你就必須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決心,哪怕為伊消得人憔悴也在所不惜。

4樓:9點說史

「人生三境界」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26則中提出,每個境界的含義如下: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詞出北宋晏殊的《蝶戀花》。白話文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

此句描繪一種孤獨寂寞之感,然登樓遠眺,一條道路伸向遙遠的天際,似含無盡之希望。意喻治學之始,必須耐得住寂寞,**遠矚,不斷求索。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

原詞白話文原意是: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此句道盡情人間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鍾,雖形容憔悴、衣帶漸寬,亦無怨無悔。

意喻治學之過程,須堅忍不拔,執著隱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王國維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頻寬也不後悔。

此句本來是說與伊人相會之歡悅心境,於燈火明滅閃爍之處,終於見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過望。意喻經過艱辛探索,終有所悟,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意喻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

擴充套件資料

「三重境界說」所借用的前兩層審美意象,表現的都是個體理性探索的情景,唯有第三層表現終致悟理的意象,描寫的是在燈如海、人如流的日常生活節慶場景中,驀回首,覓見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之所在。

王國維如此而喻有其深意,當是總結他的生命體驗及其哲學、美學沉思所歷練過的心境。王國維所借喻的人生與學術求索的境界歷程也幾近於這個道理:獨立而高遠,艱辛而無悔,最終則觀照於人的生命之本真存在之中。

王國維生於、思於中國社會大動盪、中華民族大磨難、中西古今文化大撞擊的時代。用美和文學藝術意境來通達人生、生命的境界,是那個時代中國美學家所倡導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人間詞話》三種境界是什麼意思?

5樓:梅花八工作室

《人間詞話》三種境界是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此一境:「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

這三句雖然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悲壯,毫無纖柔頹靡。

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風颳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但在亂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遠矚,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干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

他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一境:詞人所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詞行至此,可知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心甘情願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後悔。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後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描述瞭如何為此下決心而努力奮鬥。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就是說盡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為了事業一切在所不惜。在這個世界上幹什麼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於創新,也要善於等待。

這是執著地追求,忘我地奮鬥。

第三境界

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此一境:尋覓千百次,竟然是在燈火冷落之處發現了那人。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外。

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清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於世間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詩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經過多次的磨練之後,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會突然豁然領悟貫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貢獻。

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關於作者王國維的簡介:

王國維(2023年12月3日-2023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省海寧人。[1]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王國維是什麼人?他的《人間詞話》些的怎麼樣

國維 1877年 1927年 字伯隅 靜安,號觀堂 永觀,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傑出的古文字 古器物 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學,哲學家,國學大師。王國維早年為了學習宋詞的寫作開始研究宋詞。王國維接受了西方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主張運用西方的文藝理論分析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紅樓夢批評 就是他的...

如何理解王國維《人間詞話》一文中「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

這是作為一個詩人的處世態度,入乎其內,就是要我們體驗觀察 生活,出乎其外,就是要高於生活,是生活的昇華。這也是作為詩人的一種境界。對於詩人來說,詩人的所見所聞,是他們作詩的原材料,然後他們又必須從中跳出來,加入自己的強烈的情感,這樣寫出來的才能叫做詩。一般人都是入乎其內,詩人之區別於一般人,正由於他...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我之境無我之境怎麼解釋

有我之境指的是,作者所觀之境將自己的感 彩融入其中,即物物皆著我之色,我愉悅即萬物皆欣欣向榮,如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遍長安花。我憂傷即萬物皆傾頹百態,如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無我之境指,作者儲存著一顆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時的情感的表達與自然形成了契合,如 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