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敘》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19 18:23:04 字數 5358 閱讀 5903

1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詩人雖貧寒、孤寂,失意潦倒,但以貧為樂,表現出了貧賤不能移的處世態度;詩人寧願安守窮途,做隱逸詩人,也不願投身官場竊取俸祿,表現了自己冰清玉潔的高貴品格;詩人雖處境艱難,但仍不忘國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災難,表現出一片救物濟世的熱忱;詩人懷才不遇,壯志莫酬,充滿著在昏暗現實面前的無奈和悲憤。

《隋宮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作者李益便以代燕說話的巧妙構思,抒發弔古傷今之情。

燕子是歷史變遷的見證。因為燕子戀舊,恆返故地,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改變,所以能真切地感知環境變化,從而常常出現在懷古詩和詠懷詩中。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就借燕子詠古表達出詩人劉禹錫極其深沉的感慨。作者李益的這首《隋宮燕》也是懷古的詩作。

春天覆春天,燕子年年歸,尋找那舊時的「家園」;但是,昔日景象已經蕩然無存,隋煬帝的行宮早就被廢棄了,只見宮花零落化為塵土,四處無人一片寂寥。那「燕語」彷彿就在批評統治者的荒淫誤國、驕奢害民,因而自取滅亡;又彷彿在告誡讀者吸取歷史的教訓,毋忘前車之鑑…

《夏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夏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悠閒的心境及對恬淡閒適生活的熱愛之情)。

4樓:夢幻之戀曲

夏意朝代:宋代

作者:蘇舜欽

原文: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譯文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一座,竹蓆一領。人欹臥於其上,閒望戶外,只見榴花盛開,透過簾櫳,展現著明豔的風姿。當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陰遍地,一片涼意。

待到醒來時,只聽得園林深處不時傳來一兩聲流鶯鳴啼的清韻。

此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

詩的表現手法尚有三點可注意:

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成與晝寢相應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結構自然工巧:詩寫晝寢,前三句實際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夢覺」字挑明,並續寫覺後之情景。看似不續,其實前三句清幽朦朧的氣氛句句都是鋪墊,而「日當午」一語更先埋下晝寢的伏線,待末句挑明,便覺悄然入夢,驟然而醒,風調活潑可喜,避免了質直之病。

風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後院》雲:「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形象與此詩一二句相似,但常詩寫出世之想,寂滅之感,而此詩給人的印象是灑脫不羈。

歐陽修稱舜欽「雄豪放肆」(《祭蘇子美文》),故雖同寫清景,卻能寓流麗俊爽於清邃幽遠之中,清而不弱,逸氣流轉,於王、孟家數外別樹一格。

蘇舜欽這首《夏意》,能於盛夏炎熱之時寫出一種清幽之境,悠曠之情。

「別院深深夏席清」:「夏」字點明節令,而「別院」、「深深」、「清」三詞卻層層深入,一開始即構成清幽的氣氛。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一座,竹蓆一領。韓愈《鄭群贈簟》詩曾以「卷送八尺含風漪」、「肅肅疑有清飈吹」形容竹蓆。「夏席清」,正同此意,謂雖當盛夏,而小院深處,竹蓆清涼。

深深是疊詞,深深與清,韻母又相近,音質均清亮平遠。這樣不僅從文字形象上,更從**形象上給人以涼爽幽深之感。

「石榴開遍透簾明」:「簾」字點明夏席鋪展在軒屋之中。詩人欹臥於席上,閒望戶外,只見榴花盛開,透過簾櫳,展現著明豔的風姿。

韓愈曾有句雲「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卻又加上了一重帷簾。隔簾而望榴花,雖花紅如火,卻無刺目之感。

陶淵明有句雲:「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此詩第三句正由陶詩化出,謂雖當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陰遍地,一片涼意。

此句與上句設色相映,從「樹陰滿地」可想見綠樹成林,不寫樹,而寫陰,更顯得小院之清涼寧謐。

在這清幽的環境中詩人又在幹什麼呢?「夢覺流鶯時一聲」,原來他已為小院清景所撫慰,雖然烈日當午,卻已酣然入睡,待到「夢覺」,只聽得園林深處不時傳來一兩聲流鶯鳴啼的清韻。寫鶯聲而不寫黃鶯本身,既見得樹蔭之茂密深邃,又以闃靜之中時歇時現的嚦嚦之聲,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寧謐。

南朝王籍詩云:「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維《辛夷塢》:「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末句意境正與二詩相類。

《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前者表達作詩的主張:要吸取古人的優點,又要善於創新,做到"不薄今人愛古人".

6樓:計清竹城環

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髮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心呦呦我

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 李白在及其興奮的狀態下寫下的此詩。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8樓:八維教育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誇張,顯示出廬山瀑布奇麗雄偉的獨特風姿,也反映了李白這位大詩人胸襟開闊、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9樓:齊正清扣扣

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別董大》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金牛咲

作品勾勒了送別時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現了作者當時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既表露出作者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作者豪邁豁達的胸襟。

《別董大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原文為:

其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其一

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其二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城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兩首送別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送別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當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當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寫了《別董大二首》。

作者簡介:

高適(704年-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其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

11樓:楓葉

《別董大》是詩人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表達了詩人當時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既表露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詩人豪邁豁達的胸襟。

《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滿天陰沉沉的雲,太陽也變得暗暗的;北風呼呼地吹,大雁在紛飛的雪花裡朝南飛去。你不要擔心去的地方沒有朋友,世上還會有誰不知道你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首送別詩中,作者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作者在送別友人時沒有僅僅表達離別之情,而是主要著意於勸慰友人,藉以讚揚他天下馳名。格調顯得開朗、清新。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

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作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1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15樓:周漢盟

唐詩《別董大》到底什麼意思?看名師為你賞析

16樓:愛笑的冰雪在夏

表露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 也表現了身處困境 卻依然有豪邁豁達的胸懷

17樓:顏以沫

老師主要寫的是中標號的那種不捨。

18樓:我拿菜刀向你笑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絃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

「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

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19樓:工行刷星

惜別之惜,對友人的戀戀不捨,戀戀不忘

20樓:千金敏爾

表達了作者不希望董生去給藩鎮效力。希望能給朝廷效力。告訴他雖然他現在不被重用,但以他的才華遲早會被朝廷發現的。又跟他說那裡的風氣跟過去可能不一樣。

《山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誰?我記得 山中 好像有幾首吧?王維的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 672 漫遊巴蜀時寫的。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首句 長江悲已滯 是即景起興。詩人在蜀中山上望見長江逶迤東去,觸動了長期滯留異鄉的悲...

《夜雨寄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 中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兩句詩創設了一幅怎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面對巴山的悽風苦雨,詩人想象到什麼時候能夠還鄉,和友人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燈芯燭花,暢淡中又提起現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牧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悠閒放牧 自由自在 開心快樂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厭倦了塵世的鬥爭,對牧童騎牛 內唱歌 捕蟬這種簡單容但是充滿快樂的生活的讚賞和嚮往.牧童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註釋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裡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聲牧童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