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至今的《洛神賦圖》是魏晉時期的大畫家顧愷之的原作嗎

2021-03-19 18:33:46 字數 5594 閱讀 3238

1樓:漫閱科技

原作沒有流傳下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四種摹本,都出自宋人之手。其中兩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件藏遼寧省博物館,一藏美國弗立爾博物館。

晉朝畫家顧愷之所作《洛神賦圖》原卷現在**,或什麼時候被毀、流失?

2樓:潘

現存摹本一般定為宋摹本,應該是宋元時被毀,以後就沒有再說這幅圖的真跡了

3樓:dの魔鏡

原卷現在肯定沒了,具體什麼時候沒的咱還真不清楚。現在的都是仿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畫家哇 我最喜歡吳冠中了 給你講嘛 長江匯 最近黑火 馬上有他 真跡賣一樣 煩 我要過幾天才去得到

顧愷之的主要作品和藝術特徵(結合案例)

5樓:寶藍色

代表作: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藝術特徵:線條優美、活潑傳神、富有個性。

主要表現部位:眼睛

顧愷之的歷史地位

6樓:匿名使用者

傳神便是能讓藝術品活靈活現,雖是藝術品,但是看起來卻像是真實的一般,也就是賦予藝術品以「靈魂」,就像「畫龍點睛」的故事中說的一般,當給龍點上眼睛時,忽然那條龍便溢位石壁,飛向天空,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畫人物畫時數年不畫眼睛或許就是要追求這種效果吧,據說他「畫人嘗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之中。』」(《歷代名畫記·顧愷之傳》)我們從這可以看出,追求傳神是顧愷之一生的追求。

其實追求傳神不是從顧愷之開始的,傳神論在公元4世紀提出來,是受了漢末魏初名家論「言意之辨」和魏晉玄學的影響。名家以《周易·繫辭》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知人論事,主張看人不能只看其骨相與言論,還必須觀其內在的神,而神常是不可言傳的。玄學家王弼以老莊解《易》,發揮莊子「得意忘言」思想,並擴而大之把它作為解經、證玄、調和乃至認識藝術的新方法。

他的「得意忘言」與名家的「言不盡意」都重神、意,但名家輕言、象,只強調意會;他則從另一方面認識到「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認為意是目的,言、象是手段,唯有通過手段才能達到目的。但是在這之前,傳神論並沒有在藝術上發揮主流的作用,直到東晉時,顧愷之充分的提出傳神論並將其作為藝術的重要命題,而且用它來評判美學,他也就將傳神論發展到了一個高峰,當然,玄學在當時佔有重要的地位,顧愷之的傳神論也受到玄學的重要影響,他的作畫也帶有玄學的思想,例如,他為謝昆畫像時,襯以山岩為背景,並謂「此子宜置丘壑中」,並認為這樣更能體現人的神。並不是像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之類的畫家一樣,畫人是為了完完全全的表現人,體現人的主要地位。

顧愷之的傳神是希望能將人的神情給描繪出來,讓其更加生動,更加像原物,更加有性格,例如他畫裴楷像,「頰上益三毛,而神明殊勝。」當然裴楷本來頰上並沒有毛,但當他給裴楷加上「三毛」之後,「神明殊勝」,這從中我們便可以得知其作畫的高明瞭,這也就加進了顧愷之的另一思想——「遷思妙得」,還有「以行寫神」,這都是為了他的傳神寫照服務的。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兩個例子,給裴楷的頰上加三毛,將謝昆置於丘壑中,都是通過以形來傳達人物的神,而且是將人的意願加到事物中去,讓其具有人的特徵,或者說是有作者的將作者的想法、意念和個性滲透到藝術品中。

如果說文藝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那麼畫畫就更不用說了,人物畫、肖像畫大多數都是以實際人作為模本的,但是如果只是將事物搬到畫面上,那麼就不能很好的將事物畫得逼真,那樣的作品只是形像而神不像,在文學概論中有這樣的說法:文化創作不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源源本本的搬到紙上,那樣跟拿一面鏡子向四面八方照一照又有什麼區別呢,那樣根本就不需要文學家了,文學的創造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之後對生活的看法,是對生活的濃縮,對生活的提煉,顧愷之也極善於捕捉生活的細節和特殊環境,將人物的「神」表現得出神入化。

顧愷之的傳神論是人物畫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所謂形神,當時都是針對畫人物而提出的。直到唐代,傳神論也還是主要作為人物畫的審美標準被運用的。

五代以後山水、花鳥畫大盛,抒情寄意作為突出的美學命題被提出來,由是自宋以後,寫意論成為更流行的審美準則;傳神論一方面由人物畫擴大到山水、花鳥領域,另一方面又有所凝縮——「傳神」一詞漸漸成了肖像畫體裁的專用語。他認為最難的是畫人,他在《魏晉勝流畫贊》的開頭就指出:「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秒得也。

」在這裡他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作畫思想:「遷想妙得」,「遷想妙得」是指在創造主體通過藝術形象,將自己的思想感情「遷入」,從而做到對客體更深刻的把握,使藝術形象更具有表現力,遷入感情,是文學和藝術作品最主要的做法,這種方法使藝術品更具備神。

***說過:「言之無物,行而不遠。」表現藝術品的神,便是藝術品中的「物」,他直接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對生物的看法,直接傳達了藝術家的思想,有神的藝術品,更有韻味,更值得品嚐,更加經得起品嚐,所以,「神」是跟「韻」結合在一起的,神韻,是藝術品的真正價值,也是審美的真正價值。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的代表作品,他描述的是什麼情景?

7樓:你還沒完沒了

《洛神賦》傳為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作。與唐代韓滉的《五牛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作品並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可惜的是,此畫真跡已不傳,現流傳版本皆為摹本,分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等處。

此幅作品是根據曹植《洛神賦》中場景所作的一長卷***。《洛神賦》原名《感甄賦》,主要描述了曹植早年與當時蔡縣令甄逸之女甄宓的感情故事。甄宓後來嫁給了曹植之兄曹丕,生下了明帝曹叡後,慘遭**致死。

洛神是傳說中的伏羲之女,溺於洛水而化為神,世人稱之為宓妃。據傳曹植獲得宓妃遺枕,感嘆之下作此賦以抒發對其愛慕之意以及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願的惆悵之情。

畫中人物安排疏密得當,在一幅畫面中展示了不同時間和空間的變換。如畫中二人初見的一幕,曹植站於岸邊,痴情地望著遠方水上的洛神,她飄動的衣帶、凌波微步的美麗身姿凸顯了她的仙氣,而其對曹植的愛慕之情以及欲去還留的動態,也充分表露了她矛盾的心理。隨著情節的,顧愷之在畫面中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的多次相見,最終洛神駕著六龍雲車於雲端中漸去,留下曹植戀戀不捨地離開。

通觀《洛神賦圖》,此畫作稍顯不足之處是對於山川樹石的處理還略顯簡單,但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整幅作品的裝飾趣味。此外,襯景中對車船、女媧以及怪誕神獸的描繪都極為生動鮮活,使整幅畫面充斥著強烈的神話氣氛和浪漫主義色彩。此幅作品無論構圖、情節的展示、人物的刻畫以及筆墨繪畫技巧方面都可稱得上是中國古典繪畫藝術之瑰寶。

8樓:小萌仔

《洛神賦圖》是著名畫家顧愷之依據曹植《洛神賦》內容畫的***作品,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其中的洛神即曹植年少時愛過的甄宓,甄宓後來嫁給曹丕,然後被**而死。

總之,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9樓:爽朗的楞伽

有「八斗之才」美稱的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個兒子,與曹丕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文,很受曹操的寵愛。

在他的三個兒子中曹操曾經認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幾次都想要立他為太子。但是最終曹植還是在同長兄的爭鬥中失敗。

10樓:ke可樂要加冰

《洛神賦圖》,取材於三國曹植的《洛神賦》。原作描述的是詩人情場受挫,未能與所愛的人結合,而通過神話寓言,在想象的空間中讓自己與洛水邊美麗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釋放自己對失去情人的傷懷和思念。此卷很好地傳達了原賦的思想境界,在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傳達的思想。

11樓:小鬼知道哈哈哈

《洛神賦圖》畫卷,是顧愷之以魏國傑出詩人曹植的《洛神賦》名篇為藍本,創作繪就的傳世珍品,亦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存《洛神賦圖》畫卷雖為宋代摹本,但它較為完整地保留了顧愷之的若干藝術特點和魏晉六朝時期的畫風,被稱為最接近原作的畫卷。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

全卷分三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之間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畫面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12樓:純粹與純潔的心

此畫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全幅作品共畫了 61個人物,分為幾個場景。分段描繪的畫卷用一幅幅連 續的畫面展示了從曹植見到洛神,直到洛神離去、曹植返回的整個過程,反映著人物歡樂、哀怨的情緒。

洛神和曹植在一個完整的畫面的不同場景中反覆出現。

13樓:想回家好的

作品將不同情節置於同一畫卷,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將畫面分隔成不同情節,使畫面既分隔又相聯接。圖中山石、林木,反映了早期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和麵貌。畫面和諧統一,絲毫看不出***式的分段描寫的跡象。

作品線條,前者飄逸,人物動態委婉從容,後者人物形體較低矮,線條圓轉短拙,色彩較濃麗。

14樓:匿名使用者

《洛神賦圖》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品。此畫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全幅作品共畫了 61個人物,分為幾個場景。

分段描繪的畫卷用一幅幅連續的畫面展示了從曹植見到洛神,直到洛神離去、曹植返回的整個過程,反映著人物歡樂、哀怨的情緒。

15樓:匿名使用者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雖然是人物畫,但以大量的山水為故事的背景。由於顧愷之本人就是較早地涉及到山水畫創作和理論的大家之一,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洛神賦》圖中山水部分的畫法是具有那一時代代表性的藝術樣式。山石樹木,結構單調,狀物扁平,但富於裝飾性。

顧愷之簡介

16樓:我去月球遼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於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痴絕。

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

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7樓:小夏在深圳

顧愷之,字長康,東晉人,出身士族家庭,多才多藝,善作詩詞、精於書法,尤其擅長繪畫。因為他的才華多元,當時的人稱他為「三絕」:「才絕、畫絕、痴絕」。

他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從小就勤於讀書作詩,博學又多才。在文才方面,顧愷之造詣頗高,著有《啟蒙記》3卷,另有文集20卷,可惜都已佚失。他還寫了不少詩篇,流傳於世的有《風賦》等。

他還留下一些殘章斷句,歷經千年,流傳至今。當他完成《箏賦》這一詩篇時,自認與嵇康的《琴賦》可有一比,因而在那一段時間裡,他連日常生活中與人交談也要雕琢字句。

某天他去會稽旅遊,歸來後,人家問他會稽景色如何,他回答:「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蒸霞蔚」,特意形容得既富動態感又充滿詩情畫意。

擴充套件資料

出身士族,多才藝,工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注意描繪生理細節,表現人物神情,畫裴楷像,頰上添三毫,頓覺神采煥發。

善於利用環境描繪來表現人物的志趣風度。畫謝鯤像於巖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畫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暢。

顧愷之的作品無真跡傳世。

要了解洛神賦圖需要哪些歷史知識,《洛神賦圖》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曹植的作品中,除了 七步詩 最有名的就是 洛神賦 了 顧愷之依據 洛神賦 畫了流傳千古的名畫 洛神賦圖 洛水之神名叫宓妃 搞清楚 曹植 曹丕 曹操之間對同一個女人的感情糾葛!洛神賦圖 的歷史價值是什麼?洛神賦 以其華美的詞藻和 性,以及如真似幻的人神相戀故事,歷代以來不但成為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而且...

講洛神賦圖的作文,急求《洛神賦圖》滴觀後感那

must change the boot 急求 洛神賦圖 滴觀後感那 洛神是一位美麗的女神,洛神賦是為歌頌描述洛神而做,洛神賦圖是描述洛神的畫像 林曦,80後職業畫家作文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南北朝時期,也就是東晉,有一個大畫家叫顧愷之 348 409 字長康,無錫人。洛神賦圖 是我們熟知的,他的畫不僅...

洛神賦圖和蘭亭序是什麼時期的作品

宋代 洛神賦圖 根bai據du曹植著名的 洛神賦 而作,為顧愷zhi之傳世精品。dao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版程度上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 洛神 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 重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