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進行胎教的人是誰中國古代第一個進行胎教的人是誰

2021-05-29 17:53:34 字數 5116 閱讀 3069

1樓:端木吟天

據《史記》記載,中國古代第一個對孩子進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親太任。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國家。胎教理論最早萌發於古代人們期盼得到一個好孩子的美好願望。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胎病」的論述。

到了漢代,各種書籍中出現了大量胎教內容的記載和論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學說。

2樓:青島牛仔

中國古代第一個進行胎教的人是誰恐怕難以考籍,但有幾個較好的典範卻是有記載的。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那時胎教的基本含義是孕婦必須遵守的道德、行為規範。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容易被孕婦情緒、言行同化,所以孕婦必需謹守禮儀,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名為胎教。

《大戴禮記·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又說「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於身,立而不跂(不踮腳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獨處而不倨(傲慢),雖怒而不詈(罵),胎教之謂也。

」《列女傳》中記載太任懷周文王時講究胎教事例,一直被奉為胎教典範,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孕期有關行為、攝養、起居各方面之注意事項。如除煩惱、禁房勞、戒生冷、慎寒溫、服藥餌、宜靜養等節養方法,以達到保證孕婦身體健康,預防胎兒發育不良,以及防止墮胎、小產、難產等目的。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也有關於胎教的論述,以後如《千金要方》、《顱囟經》等不少著作都有記載著孕婦孕期的保健和養胎、護胎的知識,並講述胎兒正常發育和對孕婦身心健康保健的指導,為後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外象內感」「因感而變」的獨特中醫理論。中醫的「外象內感」「因感而變」是歷代醫家認為孕婦的精神狀況會直接影響胎兒的智力發育,所以胎教的實質是讓讓孕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體魄以外感而內應。」

廣義胎教指為了促進胎兒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發育成長,同時確保孕婦能夠順利地渡過孕期所採取的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狹義胎教是根據胎兒各感覺器官發育成長的實際情況。

中國古代胎教始於西周。據劉向《列女傳》記載,周文王之母太任在妊娠期間,「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意思是說,太任懷孕時,眼不看**的東西,耳不聽淫亂的聲音,口不說狂傲的話,這就是行的胎教。

「文王生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文王生下來非常聰明,「教之以一而識百」,這是太任施行胎教的結果。賈誼《新書.

胎教》篇中也記載:「周妃後妊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意思是說,周成王的母親懷孕時,站有站的樣子,站時不將重心倚在一邊,坐有坐的樣子,坐時也不歪斜,笑時不放聲喧譁,獨居一處時也不懈怠放任,發怒時也不罵人,如此等等,用禮教的規範來約束自己的一舉一動,從而保持對胎兒的良好影響。

明代人是怎麼進行胎教的

3樓:愛的挫折的故事

據《史記》記載,中國古代第一個對孩子進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親太任。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國家。胎教理論最早萌發於古代人們期盼得到一個好孩子的美好願望。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胎病」的論述。

到了漢代,各種書籍中出現了大量胎教內容的記載和論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學說。

4樓:少爺的磨難

「兒輩每侍談古昔及時務得失,輒能臆斷要自不群,娠子則端居正容,不妄視聽怕自誦,曰此古胎教法也。身服浣濯,蚤作夜思,拓產業,泊居第,皆恭人力。居常稱引先世勤苦儉僕、以誨諸子,毋忘戒懼。

」志文清楚地寫著,所謂古胎教法,就是:娠子則端居正容,不妄視聽。「就是懷孕了就很注重形象,做到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的不看,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然後把這種心情傳給肚子裡的寶寶。

快樂媽媽才能誕生聰明寶寶。」

在古代,古人是怎麼進行胎教的?

5樓:**

隨著「二胎」的放開,現在懷孕的婦女比往年同期增加不少。現在很流行胎教,於是很多人以為胎教是新時代的新鮮產物,甚至以為是從國外傳來的新醫學觀念。事實上,中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胎教。

周王室在尚未取代商王朝之前,已經是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宗族。

根據《史記》記載:「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

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在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的時候,非常重視胎教的作用。她在孕期不看**的場景,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言行端莊,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聖德卓著。

太任教他一,他就識得百。君子讚歎說,這都是因為太任的胎教做得好。文王能夠成為聖德的先君,奠定周朝800年不衰的基業,這與母親太任給予的良好胎教是分不開的。

武王妃邑姜也很重視胎教。成王的母親邑姜孕育成王的時候,站立時從不一腳支地,坐著時從不歪著,一個人獨處時也不散漫放肆,生氣時從不出口罵人。中國人歷來重視開端、伊始,所以在子嗣方面,尤其重視胎教。

在《大戴禮記·保縛》也有這樣的記載,從「胎教之道,書之玉板,藏之金櫃,置之宗廟,以為後世戒。」周朝有明確規定。王后有身瑞,七月而就蔞室。

太史持銅而御戶左,太宰持升而御戶右。此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撫樂組瑟而稱不習所求滋味非正味,則太宰倚升而言曰:「不敢以侍王太子。

」由於王后承擔著生產「王子」的重任,吃飯時左有太師彈奏**,右有太宰侍奉菜餚。如果王后因懷孕而心情不好來點非禮樂或者辛辣生冷的口味時,太師會以「不習」謝絕,太宰乾脆以「不敢」搪塞。

西漢的學者劉向認為,胎兒能夠感知母體內外的一些刺激,因此孕婦的身心愉悅對胎兒的發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胎教的目的在於「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因此,母親懷胎後要注意「慎所感」,以防胎兒通過母體對外界事物產生不良感應。

他說:「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惡則惡。人生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

」他認為人的本性與世間萬物是相通的,因此女子在懷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所想和所做的。言語行為如果與善相應,就生出良善的孩子,如果與惡相應,就生出不善的孩子。兒女的性情容貌和萬物相像的,都是母親與萬物相感的結果。

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也認為,人之性所以有賢愚善惡,並非天意所致,而是人在受胎時所察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有惡也」。他說:「稟得堅強之性,則氣渥厚而體堅強,堅強則壽命長,壽命長則不滅死稟性軟弱者,氣少泊而羸窳,羸窳則壽命短,壽命短則早死。

」據此,他提出:「稟受其氣故巧於御。」主張在受精懷胎時就要是胎兒「稟得堅強之性」,否則「生子不備,必有大凶,聾、盲、氣遭胎傷,故受性狂悖。

」在《顏氏家訓》在首篇中就開門見山教子孫如何胎教:「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

」意思就是,按照古代聖人的做法,懷孕三個月,胎兒定型了,就將孕婦單門獨院地安排一個環境,孕婦所見所聞所食用,都是「綠色」的、健康的,牆上最好掛些名言警句,房裡最好擺放上文房四寶、經典名著,給孕婦營造一個好的人文環境。歷代醫著和醫家對於「胎教"的內容也有很多記述。

《黃帝內經》中曾談到孕婦七情過激造成嬰兒先天性「胎病」的內容;北宋時醫家徐之才撰寫《逐月養胎法》,從醫學的角度正式提出胎教的內容並對其加以解釋隋代時巢元方等所撰《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妊娠候》中也有許多關於胎教的內容唐代時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對胎教的內容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和論述;宋代陳自明撰著《婦人大全良方》,其中卷三十用一卷專篇來論述「胎教」。

由此可見,中國在古代對"胎教"就有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既有理論的指導 ,又有實踐的總結。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血脈傳承的民族,注重」胎教」,培育優質的後代,這樣民族才有未來。

原來中國竟是世界上最早提倡胎教的國家,看看古人怎樣

6樓:不曾明瞭

我國古代胎教的理論基礎和要求,我國古代對世界萬物之間的相互感應現象十分重視,比如在《周易》一書中就有陰陽二氣相互感應的描述。同時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觀察到母子之間有許多類似之處,所以除遺傳因素之外,母親的言行舉止也可能影響到腹中的胎兒,因此就構成了古代胎教的理論基礎。於是,在這種樸素的理論基礎支撐下,便產生了對胎教一系列要求。

我國古代對胎教的要求首先是從醫學角度指出的。中醫學認為,如果準媽媽受到風、寒、暑、溼、燥、火「六淫」的傾入,就會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兒,因此提出了「慎寒溫」的具體要求。同時還對不注意「慎寒溫」而遭受「六淫」之侵帶來的危害:

「胎前感冒外邪,或染傷寒,鬱熱不解,往往小產墮胎,攸關性命。」

因此,準媽媽懷孕後應根據生理上發生的特殊變化,而注重胎前保養,適應寒溫變化。同時,還要謹慎起居,注意勞逸適度。因為中醫認為,人稟氣血以生,胎賴氣血以養,所以準媽媽懷孕後如果適當運動,就可使血氣通流,百脈和暢,但不要舉止無常,攀高負重;如果好逸惡勞,以貪吃貪睡的方法養血,不僅達不到預想目的,甚至會使氣停血滯,而導致難產。

古代胎教還要求準媽媽要做到調適情志。中醫學認為:「胎借母氣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應,若右所逆,即致子疾。

」所以在《在增補大生要旨》一書中指出:「蓋氣調則胎安,氣逆則胎病。」意思是說,懷孕不僅是女性生理的一個特殊過程,而且在心理上也同樣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和反應,也就是所謂情志的變化。

因為,準媽媽懷孕後應該情志舒暢,遇事樂觀,心境平和,不要喜怒無常,動不動大動肝火,甚至經常惱怒,以免影響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

古代胎教也注重知識胎教的作用。我國中醫兒科學的鼻祖錢乙在其《錢氏兒科學》一書中談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鄉,欲子女之聰俊者,常資文學藝書」。

古代胎教更重視準媽媽的道德修養。比如清代賀興思在《三字經註解備要》中提出「端心正坐,清虛和一,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經,目無邪視,口無邪言,心無邪念,無妄喜怒,無得思慮。」等準則,認為準媽媽如果能做到心懷坦蕩、言語大度、行為端莊,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胎兒都是非常有益的。

古人教我們怎樣進行胎教

7樓:贏在起點星老師

根據《史記》記載:「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

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在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的時候,非常重視胎教的作用。她在孕期不看**的場景,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言行端莊,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聖德卓著。

太任教他一,他就識得百。君子讚歎說,這都是因為太任的胎教做得好。文王能夠成為聖德的先君,奠定周朝800年不衰的基業,這與母親太任給予的良好胎教是分不開的。

由此可見,中國在古代對"胎教"就有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既有理論的指導 ,又有實踐的總結。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血脈傳承的民族,注重」胎教」,培育優質的後代,這樣民族才有未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祝寶寶健康成長。

中國古代最有智慧的人是誰,中國古代最有名氣的醫生是誰?

周朝的姜子牙 老子,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 孟子和荀子。漢朝的東方朔,三國的諸葛亮,晉朝的謝安,南北朝的祖沖之,唐朝的狄仁傑,明朝的劉基,清朝的康熙。舉典型的幾例簡要說明 1 孔子提出的 因材施教 根據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儘量發揮他們本身的潛能。對後世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借鑑的榜樣。2 諸葛亮的 ...

中國古代對聯5幅,中國古代經典對聯,千古絕對大全

上聯 富貴吉祥年年在。下聯 如意財源日日來。五幅對聯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 永珍更新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 喜迎新春春滿人間百花吐豔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 歡度春節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 永珍更新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 喜迎新春一帆風順年年...

中國古星象的歷史記載,介紹中國古代星象

史記 天官書 中記 載91個。漢書 天文志 中記載說 經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張衡所著 靈憲 中雲 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兩千五百,而海人之佔未存焉。史記.天官書 簡介 古代漢族天文學家為了認識星星 研究天體,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中國稱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