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譯和意思與文言文翻譯

2021-03-19 18:35:57 字數 5087 閱讀 9674

1樓:匿名使用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譯文:梅子落地紛紛,

樹上還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請不要耽誤良辰。

梅子落地紛紛,

枝頭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到今兒切莫再等。

梅子紛紛落地,

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快開口莫再遲疑。

詩經·國風·召南.摽(biào鰾):一說墜落,一說擲、拋。

有:語助詞。2.

七:一說非實數,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3.

庶:眾多。士:

未婚男子。4.迨(dài代):

及,趁。吉:好日子。

5.今:現在。

6.傾筐:斜口淺筐,猶今之簸箕。

塈(jì既):一說取,一說給。7.

謂:一說聚會;一說開口說話;一說歸,嫁這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從抒情主人公的主觀心態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無覓。

全詩三章,「庶士」三見。「庶」者,眾多之意;「庶士」,意謂眾多的小夥子。可見這位姑娘尚無意中人。

她是在向整個男性世界尋覓、催促,呼喚愛情。青春無價,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貞潔的妙齡的青春,周身充滿了新鮮的血液、體態輕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這個時期只有幾個月」(《羅丹藝術論·女性美》)。

如今梅子黃熟,嫁期將盡,仍夫婿無覓,怎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為比。「其實七兮」、「其實三兮」、「頃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

「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無名氏《金縷曲》之憂心「無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遺意。從詩篇的藝術結構看,「急」就急在三章復唱而一步緊逼一步。

重章復唱,是《詩經》基本結構。但從詩意的表達看,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即重章之易辭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漸進。《草蟲》首章末句「我心則降」、次章末句「我心則說」、末章末句「我心則夷」,即為語雖異而情相類的重章之易辭申意。

《摽有梅》則屬於重章之循序漸進。三章重唱,卻一層緊逼一層,生動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過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從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見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謂之」,可謂真情畢露,迫不及待了。

三複之下,聞聲如見人。

2樓:翊小唐

譯文:梅子落地紛紛,

樹上還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請不要耽誤良辰。

梅子落地紛紛,

枝頭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到今兒切莫再等。

梅子紛紛落地,

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快開口莫再遲疑。

賞析:暮春,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一位姑娘見此情景,敏銳地感到時光無情,拋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卻嫁娶無期,便不禁以梅子興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

本詩描寫未嫁的女子感嘆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時來求婚。詩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時光變換,層層遞進表達出內心強烈的感情。

此篇的詩旨、詩藝和風俗背景,前人基本約言點出。《毛詩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時也。

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男女及時」四字,已申明詩旨;後數語乃經師附會,應當略去。《周禮·媒氏》曰:

「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明白了先民的這一婚戀習俗,對這首情急大膽的求愛詩,就不難理解了。陳奐則對此篇巧妙的興比之意作了簡明的闡釋:

「梅由盛而衰,猶男女之年齒也。梅、媒聲同,故詩人見梅而起興」(《詩毛氏傳疏》)。

龔橙《詩本義》說「《摽有梅》,急婿也。」一個「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調,也揭示了全詩的旋律節奏。

從抒情主人公的主觀心態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無覓。全詩三章,「庶士」三見。「庶」者,眾多之意;「庶士」,意謂眾多的小夥子。

可見這位姑娘尚無意中人。她是在向整個男性世界尋覓、催促,呼喚愛情。青春無價,然流光易逝。

「真正的青春,貞潔的妙齡的青春,周身充滿了新鮮的血液、體態輕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這個時期只有幾個月」(《羅丹藝術論·女性美》)。如今梅子黃熟,嫁期將盡,仍夫婿無覓,怎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為比。

「其實七兮」、「其實三兮」、「頃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無名氏《金縷曲》之憂心「無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遺意。

從詩篇的藝術結構看,「急」就急在三章復唱而一步緊逼一步。重章復唱,是《詩經》基本結構。但從詩意的表達看,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即重章之易辭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漸進。

《草蟲》首章末句「我心則降」、次章末句「我心則說」、末章末句「我心則夷」,即為語雖異而情相類的重章之易辭申意。《摽有梅》則屬於重章之循序漸進。三章重唱,卻一層緊逼一層,生動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過程。

首章「迨其吉兮」,尚有從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見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謂之」,可謂真情畢露,迫不及待了。三複之下,聞聲如見人。

珍惜青春,渴望愛情,是中國詩歌的母題之一。《摽有梅》作為春思求愛詩之祖,其原型意義在於建構了一種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戀及時。

從北朝民歌《折楊柳枝歌》「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到中唐無名氏的《金縷曲》「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從《牡丹亭》中杜麗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紅樓夢》裡林黛玉嘆惜「花謝花飛飛滿天」;以至聞捷《吐魯蕃情歌》中的「蘋果樹下」和「葡萄成熟了」這兩首名作,可以說,無不是這一原型模式的藝術變奏。然而,《摽有梅》作為先民的首唱之作,卻更為質樸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與」文言文翻譯

3樓:帥氣的小宇宙

與字在文言文中的翻譯有以下6種:

1、與:給予。

例句: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白話譯文:只不過我把書公開(給予),和姓張的吝惜書籍,(不肯給予)似乎並不相同。

2、與:黨與;朋黨;同類。

例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宋·張載《西銘》

白話譯文: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3、與:跟;和;及。

例句:孰與君少長。——漢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他和你年齡誰大誰小?

4、與:通「舉」,推舉,選舉。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先秦 孔子《禮記》

白話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5、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

例句:求之與?抑與之與?——春秋 孔子《論語》

白話譯文:是孔子向他們提出了請求呢?還是他們向孔子提出了請求呢?

6、與:盟國,友邦。

例句: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強奪之地。——戰國 荀子《荀子》

白話譯文:要稱王天下的和別國爭奪民眾,要稱霸諸侯的和別國爭奪同盟國,只圖逞強的和別國爭奪土地。

4樓:最愛浩瀚林海

「與」字的用法

(一)「與」字作介詞的用法:

1、介詞。和,跟,同。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②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2、給,替。

①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②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3、比,和……比較。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六國論》)(二)「與」字作連詞的用法:

1、連詞。和,跟,同。

①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勾踐滅吳》)②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勾踐滅吳》)

(三)「與」字作動詞的用法:

1、給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勾踐滅吳》)②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2、結交,親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③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對付。

①龐煖易與耳。

4、參加,參與。

①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

5、讚許,同意。

①吾與點也。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四)「與」字作通假的用法: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③然則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

「孰與」「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①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②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③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孰若」「與其……孰若」表示選擇(舍前取後),譯為:「哪如」「與其……哪如……」

①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②與其殺是童,孰若賣之(《童區寄傳》)

5樓:匿名使用者

yǔ①《動》給予。《鴻門宴》:「則與一生彘肩。」

②《動》結交;交好。《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名》朋友;同類者。《原毀》:「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④《動》通「舉」。整個;都。《涉江》:「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連》和。《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

⑥《介》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方,相當於「跟」、「同」等。《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⑦《介》介紹比較物件,相當於「跟……相比」。《柳毅傳》:「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

⑧《介》為;替。《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

yù①《動》贊同。《中山狼傳》:「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②《動》參與;參加。《餚之戰》:「蹇叔之子與師。」

yú《助》表示疑問、反詰或感嘆,相當於「嗎」、「吧」、「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歟」。《齊桓晉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br>

【與國】友好的國家。

【與手】施毒手殺之。

文言文翻譯輟什麼意思,「與」文言文翻譯

輟 chu 1.中途停止 中斷。例 論語 微子 長沮 桀溺 耰而不輟。2.廢止。例 荀子 天論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 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3.捨棄 離開。例 唐韓愈 祭十二郎文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4.撤銷 撤除。例 宋錢勉 錢氏私志 宴罷,月將西沉,上命輟金蓮燭...

求翻譯古文,求翻譯文言文!!!!

從前延州有一個婦女,白皙長的很有姿色,二十四五歲左右。獨自在街上行走,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知道這件事後便和她一起,每天親密無間,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過了幾年這個女子便去世了,同鄉人沒有不為她感到惋惜的,一起集齊了辦喪事的器具給她下葬,因為她沒有家,只好草草葬於道旁。大曆年間,忽然有一個來自西域的胡僧...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翻譯 裡中士人胡卓明,他的父親 祖父喜歡下棋,有下棋技藝的人每天都會到他家來。他的母親這天夜裡忽然從睡夢中驚醒,問她原因,她說夢見自己吞了一枚爛棋子。開始認為是白天經常見到棋子,所以晚上就夢見下棋的情景。不久她生下卓明。卓明長到了七八歲,他的祖父與客人下棋輸了,卓明忽然從旁邊指著說 公公下錯了一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