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韻律和節奏詩歌講究節奏和韻律的主要特點

2021-05-16 23:12:26 字數 4829 閱讀 7469

1樓:匿名使用者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

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 押韻叫合轍.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麼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

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拚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拚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一個漢字用拚音字母拚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聲母,ōng是韻母。

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我們再看"東"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聰"c 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 ,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試看下面的一個例子: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常掃淨無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護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l ái )。

這裡"苔"、"栽"和"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 "遶"(繞)字不押韻,因為"遶"字拚起來是r ào ,它的韻母是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還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這種i ,u ,ü叫做韻頭,不同韻頭的字也算是同韻字,也

可以押韻。例如: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 á),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guā)。

"麻"、"家"、"瓜"的韻母是,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迴環的美。

但是,為甚麼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常常覺得它們的韻並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呢?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的緣故。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

白雲深處有人家(jiā)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siá(s 讀濁音),和現代上海"斜"字的讀音一樣。因此,在當時是諧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ér )。

在這首詩裡,"期"和"兒"是押韻的;按今天普通話去讀,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韻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話音念"兒"字,念像n í音(這個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諧和了。今天我們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讀古人的詩;不過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才不至於懷疑古人所押的韻是不諧和的。

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古人所謂"官韻",就是朝廷頒佈的韻書。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的。

宋代以後,語音變化較大,詩人們仍舊依照韻書來押韻,那就變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們如果寫舊詩,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過,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

卻又應該知道古人的詩韻。詳情請看王力《詩詞格律》

2樓:鮑蘭商姬

談到寫詩就不能不談韻、音律和韻律。

因為它們是詩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韻和音律合稱韻律。可以說,沒有韻律,就沒有詩歌的神,沒有韻律,詩歌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詩下一個定義:詩是能唱易記的、講究韻律的文學體裁。

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詩是應該講究韻律的。

不過,由於我國的**已由宮商角羽的五音發展到引進的西洋**的多來米發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現代詩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韻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試想,沒有美感的聲音能給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嗎?

有人說西洋詩歌不壓韻。錯了,你那是誤解,那是翻譯惹的禍,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國詩歌都是壓韻的。即使你不懂外語,但只要懂韻,都能聽出外語歌和詩歌的韻來。

任一事物都有區別於他事物的特別顯著的徵象,詩詞也不例外。

詩歌有別於其它文學形式在於:一要精煉,二要押韻,三要節奏鮮明,四要句式整齊。

精煉,既是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對新詩的要求。凡詩歌作者在安排內容、遣詞煉句時,必須斟字酌句,認真考慮怎樣才能以最經濟而又最準確的語言表達所要表達的內容。唯其精煉,且含蘊豐富,才能發人深省,才能易誦、易懂、易記。

押韻,這是詩歌的主要特徵。古今中外,概沒例外。為什麼強調押韻?

因為只有押韻,才能使合乎韻律的相同的聲音在詩歌中形成有規律的反覆,給詩歌的聲音組合創造一種迴環相押、抑揚頓挫的**美。從而,加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樣,也就易記易唱,而且悅耳動聽,達到聲情並茂。

有了韻,就能由音響的迴環進而產生意義上的聯想。既便於記憶,吟唱起來也琅琅上口。因此押韻就成了詩歌加強節奏感和音韻美的一種特效手段。

節奏必須鮮明。詩歌的節奏又叫音節,大致相當於**中的節拍。節奏的長短、快慢,是由詩歌的語言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點決定的。

把平仄聲調不同的字詞有規律地排列起來,使它們具有間歇,顯示強弱,這就是節奏。五言詩,一般都是每句三個音節,七言詩每句通常都是四個音節,很少例外。詩歌為什麼要有鮮明的節奏?

這首先是由詩歌的語言特點所決定的。詩歌的語言要求高度精煉,含義雋永,悅耳動聽。同時,詩句之間韻律的協調和聯絡,可以造成整齊多變的節奏感,增強詩歌的表達效果。

如果不講究節奏,用散文的句子來寫詩,儘管押韻,那只不過是一種散文詩,而不是我們所說的嚴格意義上的詩歌。

句式整齊。詩歌,特別講究句式。這看來似乎是一個表現形式問題,但實際上跟內容仍然有著相輔相成的重要關係。

固然,形式必須服從內容;但或一定意義上說,形式反過來對於內容則起積極作用,或則發生著消極影響。因此,不論是讀詩寫詩,對於句式問題應特別注意。古典詩歌是比較重視句式的,特別是近體詩(即格律詩),尤其十分重視句式。

詩歌發展到近體,由於格律的規定,句式已趨於嚴格的整齊劃一了:五言詩每句固定五字,七言詩每句固定七字。通首一律,不得增減。

至於雜言,因此可以例外。不過除了個別的參差程度較大以外,大多數雜言詩仍以七言為主體,所以句式仍然大體整齊。古典詩歌如此,新體詩也不例外。

造詣深的新詩作者大多能注意到這一特點。正因為每句字數基本相等,故而每一節的節奏也大致相同。

只要我們的詩歌愛好者能逐漸瞭解並掌握了詩歌的上述特徵,那麼對於提高自己的欣嘗能力和創作水平,肯定會大有裨益的。

詩歌講究節奏和韻律的主要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談到寫詩就不能不談韻、音律和韻律。因為它們是詩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韻和音律合稱韻律。可以說,沒有韻律,就沒有詩歌的神,沒有韻律,詩歌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詩下一個定義:詩是能唱易記的、講究韻律的文學體裁。

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詩是應該講究韻律的。

不過,由於我國的**已由宮商角羽的五音發展到引進的西洋**的多來米發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現代詩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韻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試想,沒有美感的聲音能給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嗎?

有人說西洋詩歌不壓韻。錯了,你那是誤解,那是翻譯惹的禍,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國詩歌都是壓韻的。即使你不懂外語,但只要懂韻,都能聽出外語歌和詩歌的韻來。

任一事物都有區別於他事物的特別顯著的徵象,詩詞也不例外。

詩歌有別於其它文學形式在於:一要精煉,二要押韻,三要節奏鮮明,四要句式整齊。

精煉,既是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對新詩的要求。凡詩歌作者在安排內容、遣詞煉句時,必須斟字酌句,認真考慮怎樣才能以最經濟而又最準確的語言表達所要表達的內容。唯其精煉,且含蘊豐富,才能發人深省,才能易誦、易懂、易記。

押韻,這是詩歌的主要特徵。古今中外,概沒例外。為什麼強調押韻?

因為只有押韻,才能使合乎韻律的相同的聲音在詩歌中形成有規律的反覆,給詩歌的聲音組合創造一種迴環相押、抑揚頓挫的**美。從而,加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樣,也就易記易唱,而且悅耳動聽,達到聲情並茂。

有了韻,就能由音響的迴環進而產生意義上的聯想。既便於記憶,吟唱起來也琅琅上口。因此押韻就成了詩歌加強節奏感和音韻美的一種特效手段。

節奏必須鮮明。詩歌的節奏又叫音節,大致相當於**中的節拍。節奏的長短、快慢,是由詩歌的語言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點決定的。

把平仄聲調不同的字詞有規律地排列起來,使它們具有間歇,顯示強弱,這就是節奏。五言詩,一般都是每句三個音節,七言詩每句通常都是四個音節,很少例外。詩歌為什麼要有鮮明的節奏?

這首先是由詩歌的語言特點所決定的。詩歌的語言要求高度精煉,含義雋永,悅耳動聽。同時,詩句之間韻律的協調和聯絡,可以造成整齊多變的節奏感,增強詩歌的表達效果。

如果不講究節奏,用散文的句子來寫詩,儘管押韻,那只不過是一種散文詩,而不是我們所說的嚴格意義上的詩歌。

句式整齊。詩歌,特別講究句式。這看來似乎是一個表現形式問題,但實際上跟內容仍然有著相輔相成的重要關係。

固然,形式必須服從內容;但或一定意義上說,形式反過來對於內容則起積極作用,或則發生著消極影響。因此,不論是讀詩寫詩,對於句式問題應特別注意。古典詩歌是比較重視句式的,特別是近體詩(即格律詩),尤其十分重視句式。

詩歌發展到近體,由於格律的規定,句式已趨於嚴格的整齊劃一了:五言詩每句固定五字,七言詩每句固定七字。通首一律,不得增減。

至於雜言,因此可以例外。不過除了個別的參差程度較大以外,大多數雜言詩仍以七言為主體,所以句式仍然大體整齊。古典詩歌如此,新體詩也不例外。

造詣深的新詩作者大多能注意到這一特點。正因為每句字數基本相等,故而每一節的節奏也大致相同。

只要我們的詩歌愛好者能逐漸瞭解並掌握了詩歌的上述特徵,那麼對於提高自己的欣嘗能力和創作水平,肯定會大有裨益的。

詩歌紅樹葉誦讀節奏

詩歌的朗誦技巧 要自然,不能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要自信,重情感。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我們的朗誦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 自然 如果朗誦者並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 估計 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

詩歌虞美人的節奏,韻腳和感情基調是什麼

詩歌虞美人的節奏韻腳和感情基調都是描述這個國家的興衰。虞美人的節奏和韻腳是什麼?標題 虞美人 作者 趙孟頫 年代 元 內容 潮生潮落何時了。斷送行人老。消沉萬古意無窮。盡在長空 淡淡鳥飛中。海門幾點青山小。望極煙波渺。何當駕我以長風。便欲乘桴 浮到 註釋 註釋 李煜 虞美人 詩歌鑑賞 劃出虞美人中的...

詩歌《雨說》的節奏劃分,《雨說》全文的朗讀節奏劃分

等待久了的 田圃跟牧場 等待久了的 魚塘和小溪 當田圃 冷凍了一冬 禁錮著種子 牧場枯黃 失去牛羊的蹤跡 當 魚塘寒淺 留滯著游魚 小溪 漸漸喑啞 歌不成調子 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 四月的大地 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 勇敢地笑啊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 笑彎了腰啊 石獅子見了我 笑出了淚啊 小燕子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