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平及《孟子》主張思想孟子的主要思想

2021-05-10 09:01:39 字數 2818 閱讀 3067

1樓:履霜堅冰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孟子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

孟子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孟子主張「仁」; 主張民貴君輕; 主張性善論;

孟子主張反對不義的戰爭;

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2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 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

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正氣者,謂君子之氣也。今世或謂之氣功,誤亦。浩然正氣者,以德充實,無德則虛。古以無形為氣,故謂之氣。

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受儒教祭祀。其**及再傳**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孟子的主要思想

3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一、性善論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箇中心環節。

二、道德論

「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說的「仁義」,是有階級性的,是建築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他反對統治者對庶民的剝削,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爭。

三、政治及經濟方面

孟子著重發揮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張。「仁」、「義」是孟子論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經濟學說的出發點。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4樓:youth小杰

民本思想: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哲學思想:孟子的思想是複雜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義的成分居多:《孟子》書中所反映出來的關於認識論的見解,包含著許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

指出有許多知能必須經歷困難,經過挫折、失敗,不斷取得教訓,受到鍛鍊,然後才能得之。客觀世界有其自己的規律,是人所不能違反的。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漢族,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

5樓:百度使用者

民本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

仁政學說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道德倫理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6樓:匿名使用者

1仁政學說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說

3孟子倡導養浩然之氣

要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7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的思想**於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

的學說。他認為實行「仁政」,就必須「制民恆產」,讓每家農戶有百畝之田、五畝之宅,有起碼的生產資料;「勿奪農時」,保證農民有勞動的時間;「省刑罰,薄稅斂」,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階級剝削壓迫的苦難,企圖採用這些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以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不過它對發展生產還是有好處的。

同「仁政」學說相聯絡,孟子還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他認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取得和保持統治地位,因此他主張國君要實行「仁政」,與民「同樂」。

對於殘害百姓的國君,國人可以殺。

8樓:杏嬋

仁政名貴、君輕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

9樓:吳田田

參考

孟子的思想理念孟子的主要思想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 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 親親 長長 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

孟子有哪些經歷,孟子生平的主要經歷

孟子十四歲志於學抄,到他四十歲 襲 約公元前332年 出仕以及 bai遊歷各國,至六十du二歲返鄉著述zhi講學。這一dao大段經歷,古今許多學者曾進行考據,據多種傳記 年譜 年表來看,至今仍很難準確地記述這個過程。考據成績較大的錢穆的 先秦諸子系年考證 和楊澤波的 孟子評傳 也不能準確地推定系年,...

孟子身平簡介,孟子的生平簡介300字

孟子 前372年 前289年 名軻,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 晉之後卻傳出子車 子居 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孟子 前372年 前289年 名軻,字子輿 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 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