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開闢絲綢之路的條件 歷史題,西漢絲綢之路? 漢代開通絲綢之路的條件?

2021-05-30 08:08:13 字數 4592 閱讀 3444

1樓:匿名使用者

①西漢絲織業的發展 ②張騫溝通與西域的關係③西域都護的設定

2樓:王匪匪王

歷史條件:

①漢朝大一統的局面形成和漢代經濟的繁榮奠定了政治經濟基礎;

②張騫通西域,溝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關係,加強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遠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

③西域都護的建立是絲綢之路開通和暢通的保證;

④西漢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比較成熟。

西漢絲綢之路? 漢代開通絲綢之路的條件?

3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線——絲綢之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出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西行,經鄯善(今羅布淖爾附近),沿崑崙山的北麓,經過於闐(今和田)、莎東、蒲犁(今塔什庫爾幹),逾蔥嶺,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羅馬共和國),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門關(今敦煌西北)西行,經車師前國(今吐魯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經焉耆、疏勒,逾蔥嶺,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這條橫貫歐亞的大路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是絲綢,因此被稱為「絲路」或「絲綢之路」。

中國絲綢西傳我認為主要是有三條渠道:一條呢大家看中國史書都知道,中國的漢唐帝國各朝代對周邊的少數民族有大量的封賜和贈與,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渠道;另外一個是當時的中國**和周邊的少數民族絹馬**,絹和馬**。這個**額也是非常大的,因為北方一直到歐亞大陸草原地區這個是相通的。

所以,這個為什麼說早期絲綢能流傳過去與這個有一定的關係,當然後期的流傳也起一定作用;再一個問題呢,就是中國把絲綢作為一種商品和貨幣推出去。另外是當粟特的商人,波斯的商人到中國來採購。有些文書記載非常清楚,你比如說在西晉的時候,在新疆發現的文書,和敦煌發現的文書就是粟特商團。

他們是非常大的商團,就是組織到了中國來採購,這個商團不但在新疆採購,而且到了長安,洛陽和中國的內地。他們主要是用他們的銀幣,他們的毛織物,他們的一些麻製品和特產來交換,來購買,也非常大的,它有一套整個的系統。另外就是當時就是這種做生意吧,粟特人在新疆和敦煌,以至於內地有他們的聚落,也就是說很多東西是由他們購買過去的,這是主要的幾條渠道。

絲綢之路是什麼時候才有這個名稱呢?根據現在的研究呢,就是說19世紀末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在2023年出過一本書叫《中國》。在這本書裡他首先提出絲綢之路這個稱呼,後來在2023年還是德國人的赫爾曼,他又出了一本《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他把這個李希霍芬的觀點又完善了,而且把絲綢之路延伸到敘利亞。

現在,一般的來講,古代的絲綢之路,也就是說,從長安到敘利亞,這個絲綢之路提出來之後,漸漸的現在已經被學術界接受。在中國來講接受這個名稱,真正廣泛的用,是近幾十年的事。因為大家如果說看中國的研究東西方關係的一些學者的論著,就知道。

當時這些學者主要用的名稱是東西交通,或者是中西交通,當時並不用絲綢之路這個名稱。因為絲綢之路這個名稱,是有侷限性的。因為這條路不僅是絲綢**,它只是其中的一項,它也不是絲綢之路,這條交通線的內涵,也不是絲綢之路能完全概括的。

當時講東西交通和中西交通,它既包括交通線又包括所有的各種交流,包括文化、藝術、科技、宗教所有的各方面的交流。所以,它實際上是一個東西文化交流的這麼一個學科,發展到現在,學術界也基本接受了絲綢之路這個稱呼。實際上它呢也並不是侷限絲綢和交通,也還是重在交流,這是它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

絲綢之路並不是一開始就有了。所以下面我就講講絲綢之路的開闢、發展和終結的問題。首先講一下東西交通的概況。

東西交通在中亞,現在斯坦的中亞概念就是前蘇聯五個加盟共和國,現在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孜別克,土庫曼,這個地區咱們現在所稱的中亞地區。這個中亞地區本來就是亞歐大陸一個通道,是東西南北的一個通道。古代中亞地區它是和西方和南亞次大陸和南西伯利亞,北方的草原地區交通是非常發達的。

但是在漢通西域以前,這個新疆地區的交通是封閉的,這是與當地的情況有關。大家都知道新疆地區周圍都是被山圈起來的,而且都是非常高。另外就是新疆的沙漠、戈壁範圍非常大,小國林立,就互相封閉。

所以當時大規模交通是沒有的。從西方所記的一些歷史記載,對現在的新疆瞭解的並不清楚,當時就是天山以北的地區,是遊牧民族遷徙的路線,你比如烏孫、大月氏等等。但是後來就被匈奴給封閉了,說那邊基本上也是不通的。

所以當時中國和中亞之間和西方之間隔著新疆地區,現在的新疆地區,當時這條交通線是並不通的。所以現在絲綢大量的外運,在漢以前是不可能的,它過不去。所以這個交通線的開闢,就是在西漢時期。

西漢時期主要是有一個大家都知道張騫,張騫鑿空與漢通西域與絲路的開通關係非常大。當時張騫鑿空,他主要是兩次,當時為什麼要叫他通西域呢?也就是說當時漢武帝是要打匈奴,因為烏孫和大月氏,原來是在甘肅河西走廊,它被匈奴驅逐出去以後,遷到了中亞地區,他要聯合烏孫、大月氏打匈奴,就是兩面夾擊,為了這麼一個政治目的,派張騫去,張騫第一次去,沒有取得多少效果,烏孫和大月氏也不想回來,後來就說漢武帝還不死心。

第二次又派他去,到烏森和周圍各國,這次古代新疆的好多小國家,他都派使節去了,張騫鑿空回來以後,會了向漢**有詳細的報告,就是周圍的交通線,各國的風土人情、實地物產等等都報告的非常詳細。所以這個報告就是後來《史記•大宛列傳》主要是以報告為素材的,這個報告對漢武帝,漢**瞭解西漢以西的情況非常重要,對漢武帝下決心通西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後來的漢武帝,就決定通西域,派兵到西域去,最後就是統一了西域。

這個西域,大家可能也知道,但是這個理解不一樣,現在有廣義的和狹義的說法。

廣義的說法,就是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區都可以叫西域;狹義的西域也就是玉門關和陽關以西,新疆包括就是帝俄侵略咱們領土以前那個範圍,都叫西域。但是歷代呢,中國曆代對西域的說法也不一樣。漢武帝決定通西域以後,因為軍事方面的需要,政治方面的需要,他把當時交通線封閉的交通線,各國之間交通線整個打通了,而且他的勢力到了中亞,包括當時的烏孫、大月氏等等,他都是有很密切的關係。

也就是說把新疆交通線和剛才講的中亞的交通線對接起來。這樣的話,絲綢之路才真正通。所以真正開闢絲綢之路,是中國的漢朝開闢了。

以前是各自都有的交通線,並沒有真正的連線起來。

絲綢之路開闢以後,它有一個發展過程。兩漢時期基本上可以說絲綢之路發展,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中國處於內亂狀態。在西方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也**了,波斯也衰落了。

所以這時候,絲綢之路屬於比較簫條的時期。到了唐朝,唐朝可以說經營西域最盛的就是唐朝,不僅說在整個新疆地區是進行直接統治,在中亞地區直到波斯的東境,它設立了16個都督府,是名義上控制的。所以就是說他們當時唐朝的交通線,交通組織,也是最完備的,這時候發展到非常高的一個階段。

但是就是在唐朝,在怛羅斯被阿拉伯帝國戰敗,後來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就要到公元790左右就退出了新疆。所以在這個階段,絲綢之路就屬於慢慢的衰落時期是吧。到了唐末,五代時候,這個時候陸路的絲綢之路就被海上絲綢之路取代了,它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也就說終結到五代宋初的時候,這個陸路絲綢之路作為它的主要歷史使命已經完結了。

但是到元朝時候,蒙元時期,因為它通過各個汗國,整個陸路絲綢之路又通了,這時候也還是比較發達的,但是這是落日輝煌,只是隨著蒙元帝國的滅亡,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絲綢之路呢,它是一個歷史的範疇。關於絲綢之路現在交通線的問題,大家也很關心,現在絲綢之路的交通線,中亞西亞和羅馬地方,那個交通線是比較清楚的,因為研究的也比較充分。

從長安到河西走廊,總體來講也是比較清楚的,現在最不清楚的還是新疆地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新疆地區主要是戈壁和沙漠,戈壁和沙漠固定的交通線是沒有的,它只要大方向對就可以了,大家如果到了新疆就知道這個情況。

4樓:百度使用者

漢、唐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兩個高峰,這是人們公認的。漢代的發展首先以絲綢之路的開拓而著稱於世。中國有自己值得驕傲的對外開放、交流的歷史,西漢時期的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與外界交流的標誌。

交流從來就是雙向的,試想,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絲綢、陶瓷器,就不可能吸引西域乃至更遠的人們前來,就不可能開闢陸路和海上的絲綢之路。一個民族必須有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的文明,這是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見,西漢時代已出現高度的物質文明。

中國古代與中亞、西亞及歐洲交往的陸上通道。從長安出發西行,經河西走廊,出陽關、玉門關為東段,然後穿戈壁,越蔥嶺,至中亞鹹海、伊朗一代為中段,從鹹海、伊朗以西至歐洲為西段。其中東段的西部至中段長期為匈奴隔斷,到張騫通西域時才打通,從此西方的使者、商人可直接通過這條路進入中國,中國內地的絲綢等特產亦源源不斷運到國外,中西文化相互交流,後人便把這條路稱為「絲綢之路」。

漢朝時候絲綢之路開通的歷史條件和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條件:

①漢朝大一統的局面形成和漢代經濟的繁榮奠定了政治經濟基礎;

②張騫通西域,溝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關係,加強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遠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

③西域都護的建立是絲綢之路開通和暢通的保證;

④西漢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比較成熟。

意義:①促進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充套件,其影響突破了東亞的範圍,遠及歐洲和非洲。

②使中國外交更活躍,範圍也更大,中國外交開始走向世界。

③加強了歐亞幾個文明地區之間的聯絡,使中國文化開始影響世界,世界優秀文明也開始融入中國。

6樓:匿名使用者

①漢朝大一統的局面形成和漢代經濟的繁榮奠定了政治經濟基礎;

②張騫通西域,溝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關係,加強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遠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

③西域都護的建立是絲綢之路開通和暢通的保證;

④西漢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比較成熟。

東北亞絲綢之路是誰開闢的,絲綢之路是誰開闢的

絲綢之路是張騫開闢的,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東北亞絲綢之路是亦失哈在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命令下開闢出來的。朱棣命令亦失哈開闢東北亞絲綢之路,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侄子朱允炆,但是對統一東北亞起了大作用,亦失哈多次巡視...

漢朝絲綢之路和北宋海上絲綢之路的問題

大秦就是羅馬,中國使團沒有到過羅馬,張騫手下的甘英最遠到達安息 西方稱帕提亞 就是戰勝了羅馬第一軍團的那個國家,位置在中亞到波斯灣一帶,在絲綢之路上做絲綢的轉手 發了財,不希望兩邊的國家直接接觸,影響他的生意,當甘英要出使羅馬時候,被安息人說道路如何難走,嚇回去了 唐朝時候,也沒有去過那麼遠,阿拉伯...

絲綢之路的歷史,絲綢之路的資料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 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 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 今西安 為起點,經甘肅 新疆,到中亞 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道路也被稱為 西北絲綢之路 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 絲綢之路 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