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西漢開闢絲綢之路與西歐開闢新航路的異同之處

2021-05-14 10:17:36 字數 5300 閱讀 2582

1樓:初級提問者

古代絲綢之路與新航路之異同

同:1、都是溝通東西方的商路;

2、都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聯絡;

3、都豐富了雙方的物質文化生活------宗教;

4、都涉及海上交通;

5、交往範圍都包括歐亞非三大洲

異:時代:前者開通是在古代,後者是由封建向近代過渡時期;

根源:前者是自然經濟的發展,後者是商品經濟大發展;

直接:張騫出使西域,後者是商業危機促使開闢;

路徑:前者海陸兼有,後者海路;

範圍:前者歐亞非三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後者增加美洲和大西洋交往方式:前者和平友好往來,後者血腥暴力侵略掠奪;

交流內容:前者土特產品,科技發明(如造紙等),後者金銀、勞動力、廉價商品原料等;

結果:前者是雙方受益,後者對西歐來說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對亞非拉來說意味著貧窮和災難;

世界意義:前者雖有交往但有限,後者則打破了相對隔絕的狀態,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始逐步形成。

依據材料一,二,說說古代絲綢之路和新航路的異同點

2樓:彼岸的暗夜

由於歐亞大陸絲綢之路不暢通(奧斯曼土耳其人控制了東西方的通商要道),才有歐洲人開闢新航路的壯舉.

古代絲綢之路與新航路之異同

同:1、都是溝通東西方的商路;

2、都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聯絡;

3、都豐富了雙方的物質文化生活------宗教;

4、都涉及海上交通;

5、交往範圍都包括歐亞非三大洲

異:時代:前者開通是在古代,後者是由封建向近代過渡時期;

根源:前者是自然經濟的發展,後者是商品經濟大發展;

直接:張騫出使西域,後者是商業危機促使開闢;

路徑:前者海陸兼有,後者海路;

範圍:前者歐亞非三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後者增加美洲和大西洋交往方式:前者和平友好往來,後者血腥暴力侵略掠奪;

交流內容:前者土特產品,科技發明(如造紙等),後者金銀、勞動力、廉價商品原料等;

結果:前者是雙方受益,後者對西歐來說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對亞非拉來說意味著貧窮和災難;

世界意義:前者雖有交往但有限,後者則打破了相對隔絕的狀態,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始逐步形成.

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的開通和近代西歐新航路的開闢有什麼共同點

3樓:k特警

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的開通與近代西歐新航路的開闢兩者意義相同的一項是促進了文明區域的擴大 .

商品經濟的話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之前發展的,具體可以參照西歐等級君主制出現的背景,商品經濟的本質和資本主義經濟差不多,說白了都是平民百姓自己買賣商品自己賺錢,跟國王跟貴族沒關係,但是中國的絲綢之路就是以君主的意願來進行的,如果哪朝皇帝不想做這買賣了也可以隨時切斷,所以儘管絲綢之路給中國賺了很多錢但它也不是百姓自發的**,所以不是商品經濟.

4樓:水瓶臨風

都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

5樓:

b.都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

絲綢之路和新航路開闢的影響有什麼不同之處

6樓:傾城妃子活寶

區別:時代

不同、根源不同、路徑不同、範圍不同、交往方式不同。

1、時代不同:絲綢之路開通在古代,新航路開闢為由封建向近代過渡時期。

2、根源不同:絲綢之路為自然經濟的發展,新航路開闢為商品經濟大發展。

3、路徑不同:絲綢之路海陸兼有,新航路開闢為海路。

4、範圍不同:絲綢之路為歐亞非三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新航路開闢增加美洲和大西洋。

5、交往方式不同:絲綢之路為和平友好往來,新航路開闢為血腥暴力侵略掠奪。

7樓:小傻呆呆

時代:前者開通是在古代,後者是由封建向近代過渡時期;

根源:前者是自然經濟的發展,後者是商品經濟大發展;

直接:張騫出使西域,後者是商業危機促使開闢;

路徑:前者海陸兼有,後者海路;

範圍:前者歐亞非三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後者增加美洲和大西洋交往方式:前者和平友好往來,後者血腥暴力侵略掠奪;

交流內容:前者土特產品,科技發明(如造紙等),後者金銀、勞動力、廉價商品原料等;

結果:前者是雙方受益,後者對西歐來說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對亞非拉來說意味著貧窮和災難;

世界意義:前者雖有交往但有限,後者則打破了相對隔絕的狀態,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始逐步形成。

8樓:

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一條**通道,而新航路的開闢,一開始就是掠奪為目的的嘗試。

請採納~

9樓:

最顯著的就是絲綢之路是陸地上的,航路是海上的。

比較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闢的異同點

10樓:銀子很值錢

不同點:

1、出發點不同

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開發海上**;新航路開闢是為了建立殖民地,掠奪資源。

2、過程和結果也不同

鄭和船隊採取和平的方式,促進文化交流,贈送大量禮物;新航路開闢,建立了大量殖民地,發展了本國經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成長髮展,是世界真正連為一體。

3、政權態度不同

永樂皇帝非常支援,但朝中大臣反對者比比皆是,爭議不斷;而新航路開闢得到了皇室貴族的全面支援,**為此召集了當時所有的精英和專家進行研究指導。

相同點:

1、都促進了,**雙方的經濟、文化的交流。

2、都加強地域之間的聯絡,擴充套件了海外視野,促進了世界之間的聯絡。

3、都達到了促進本國社會、經濟、文化進步的意義和目標。

11樓:匿名使用者

1、相同點:都加強地域之間的聯絡,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如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海外各國的聯絡特別是亞非沿海各國。新航路的開闢促進了歐洲與世界各地的聯絡

2、不同點:

(1)首先,目的不同。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了宣揚國威和加強海外各國的聯絡;新航路的開闢則是受利益的趨勢,主要是尋金和財富;

(2)途徑不同。鄭和下西洋是和平交往;新航路的開闢則是野蠻的掠奪;

(3)結果不同。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也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而新航路的開闢則出現了大量的殖民地,加重了這些歐洲國家和這些地區之間的矛盾。

12樓:奚玉花錯水

1、背景:(1)明朝時**集權制度強化,封建制度衰落。

(2)西歐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的興起。

2、目的:(1)政治目的:宣揚——加強——滿足

(2)經濟目的:海外殖民,掠奪財富,進行原始資本積累。

3、特點:(1)時間早:

(2)規模大

(3)次數多

(4)**性質:前者是封建國家朝貢性的**,後者是掠奪性的**

4、影響和後果:(1)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動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偉大

壯舉,極大地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促進了與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但其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違背了經濟規律,對中國新的經濟因素未產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西歐新航路的開闢,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絡,導致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開始了世界一體化的程序。

5、形成差異的原因:根源在於兩次航海的經濟基礎不同。前者是封建自然經濟基礎上的航海;後者是建立在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興起的基礎之上。

6、鄭和下西洋廢止原因及其啟示:朝貢**不計經濟效益,違背經濟規律。耗費浩繁,國庫枯竭。明末的禁海令,實行閉關政策。

13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目的不同,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而新航路開闢是為了對外殖民擴張。

鄭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比哥倫布發現現大陸早了幾百年

鄭和下西洋是正當從事商品買賣,有**的大力支援,是封建社會的行為,而新航路開闢是為了獲取殖民利益,由資本金支援,屬於資本擴張和殖民擴張行為。

結果不同:鄭和最後閉關鎖國,實行海禁;新航路則開闢了新的殖民地,擴大了市場找到了新的原料產地和勞動力市場。

對非洲的影響:鄭和到了非洲只進行**,而新航路卻掠奪了大量的奴隸,對非洲人種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相同點:都環遊了世界一圈,都是以整個船隊的組織形式,都有一個靈魂式的英雄人物,鄭和,哥倫布。

分別寫出絲綢之路和新航路的特點

14樓:威小人物

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

一、西漢開通兩條絲綢之路1、陸上絲綢之路 ①開通: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後,陸上絲綢之路開通。路線:

長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亞-大秦。 ②意義:a.

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 b.中國的鐵器、絲綢和養蠶繅絲技術,以及鑄鐵術、井渠法、造紙術先後西傳。

c.兩漢之際,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2、海上絲綢之路①漢武帝時,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

路線:廣東-印支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印度半島南端。 ②意義:

a、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關係,擴大了秦漢文化對外的影響。 b、從海路溝通了東、西方外交聯絡,拓展了中國、亞洲瀕海地區、歐洲一些國家的外交活動範圍。

二、唐朝絲綢之路的拓展 1、陸路方面:隋唐時期陸路上的「絲綢之路」達到鼎盛時期,東起長安,經中亞,一條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兩條至地中海進入歐洲、或西北行進入歐洲。 2、海路方面:

從廣州出發,最遠可以到達波斯灣。

三、明朝鄭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揚國威,宣傳明王朝的強盛。②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即發展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③為宮廷購回奢侈品,即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2、概況:從2023年到2023年,鄭和先後七次航海,訪問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 3、特點:

①倡導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 ②不是發展海外**,採取的事不計經濟效益的政策 4、歷史意義 ①鄭和下西洋期間倡導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為亞非國家之間的交往,確立了不成文的準則,對後世影響深遠。 ②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極大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促進了與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與歐洲航海家相比,鄭和下西洋早半個多世紀。不愧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

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對外**,導致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其結果必然造成巨大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新航路的開闢

一、背景和條件1、原因①經濟根源:15世紀以來,隨著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造成貨幣需求量的增加。②社會根源:

a.歐洲人狂熱追求貨幣和**。b.

《馬可波羅遊記》驅使歐洲人到東方實現**夢。③客觀原因--商業危機

漢朝開闢絲綢之路的條件 歷史題,西漢絲綢之路? 漢代開通絲綢之路的條件?

西漢絲織業的發展 張騫溝通與西域的關係 西域都護的設定 歷史條件 漢朝大一統的局面形成和漢代經濟的繁榮奠定了政治經濟基礎 張騫通西域,溝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關係,加強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遠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 西域都護的建立是絲綢之路開通和暢通的保證 西漢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比較...

東北亞絲綢之路是誰開闢的,絲綢之路是誰開闢的

絲綢之路是張騫開闢的,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東北亞絲綢之路是亦失哈在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命令下開闢出來的。朱棣命令亦失哈開闢東北亞絲綢之路,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侄子朱允炆,但是對統一東北亞起了大作用,亦失哈多次巡視...

絲綢之路開闢於什麼朝代

絲綢之路始於漢代,繁榮於兩漢時期,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率先開闢。相傳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以匈奴人為嚮導,率領一百多人的車隊出使西域,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規模巨大的外交活動。車隊以都城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 新疆等內陸各地,又先後到中亞 西亞,貫穿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順利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