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的主要經歷用年代尺表示,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經歷

2021-05-15 16:14:25 字數 4863 閱讀 7344

1樓:尾砂**機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徵在移居闕里,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於學。

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並在闕里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

「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極為讚賞,欲起用孔子,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於是作罷。欲起用不久返魯,繼續鑽研學問,培養**。

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於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則之」 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範,孔子以禮斥責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並將鄆、龜陰三地歸還魯國。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託,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

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則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幹七十餘君」,終無所遇。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冉有的勸說,才派人把他從衛國迎接回來。

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

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

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他先後刪《詩》、《書》,訂《禮》、《樂》,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69歲時,獨子孔鯉去世。71歲時,得意門生顏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極,哀嘆道:

「天喪予!天喪予!」這一年,有人在魯國西部捕獲了一隻叫麟的怪獸,不久死去。

他認為象徵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現又死去,是天下大亂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書的編撰。72歲時,突然得知子仲由在衛死於國難,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曆二月,孔子寢疾7日,齎志而歿。

2樓:匿名使用者

1. 聖誕:公

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曆庚戌年八月廿七日,孔子聖誕日。

2. 身世:公元前549年三歲喪父,公元前535年十七歲喪母。孔子能夠成為文化巨人,靠的是母親的培養以及自己好學不倦的精神。

3. 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歲,做了一件中國文化史上前無古人的大事:民間辦學,成為歷史上以教育為事業的第一人。

---- 孔子可以說是教師行業的祖師爺。孔子終其一生,教學43年,**三千人,賢才七十二人。所以說,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

4. 公元前501 -- 500 年,孔子五十

一、五十二歲之際,達到了他一生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他先後擔任了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要職,並陪同魯定公出席齊、魯夾谷之會,與強悍的齊國君臣鬥智鬥勇,取得輝煌的外交勝利。孔子終其一生,關心政治,極力宣傳仁道、禮治的政治理念,以挽救當時"禮壞樂崩"的社會。

孔子雖然在有生之世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為後人描述的"大同世界"的政治願景,卻在兩千多年後給孫中山提供了精神力量。所以說,孔子也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家。

5. 周遊列國:公元前497年 -- 484年,孔子55--68歲,為了宣傳和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帶領眾**,周遊衛、宋、鄭、陳等國十三年,卻始終不得重用,甚至有幾次面臨生命危險,以及遭受隱士的奚落。

但是,孔子仍然保持著樂觀、進取的態度,"知其不可而為之",堅持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他教育子路:"君子固窮"。

孔子"擇善固執"的精神,對他身後二千多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起著深遠的積極影響。所以說,孔子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思想家。

6. 整理古籍:公元前494 -- 479 年,孔子68--73歲,在生命的最後歲月,全心全意地投入整理古籍的工作。孔子是五千年中國文化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

7. 逝世:孔子逝世於公元前479年,夏曆壬戌年。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經歷

3樓:戢玉花恭午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

「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極為讚賞,欲起用孔子,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於是作罷。欲起用不久返魯,繼續鑽研學問,培養**。

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於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則之」

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範,孔子以禮斥責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並將鄆、龜陰三地歸還魯國。

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託,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

孔子則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幹七十餘君」,終無所遇。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冉有的勸說,才派人把他從衛國迎接回來。

4樓:練玉花區璧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徵在移居闕里,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於學。

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並在闕里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5樓:雪白翠平允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

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經歷

孔子的一生經歷了哪些挫折和磨難

6樓:帥哥爆米花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市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叔梁紇的正妻)所容,孔母顏徵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

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徵在卒,他服了三年喪。 孔子十九歲時娶宋國人丌官氏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據《孔子家語》和《史記》記載,孔子青年時代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場的小官),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於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今濟寧市汶上縣一帶),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後升任司空(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長),後又升任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區域性區域性長兼檢查部長兼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五十六歲時,又升任**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於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晉升標準,因此為**宰相)。

孔子執政時,立即將擾亂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因而名動一時,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後世某些人認為的迂腐不堪的學究,而是敢作敢為但不暴虎馮河的偉丈夫。孔子執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同時,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 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

後來墮三都的行動未能最終成功,但對強公室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孔子傑出的執政能力讓齊國倍感威脅,於是為了擠走孔子,送了上120匹良馬和80名女樂給魯國諸侯。魯國國君沉溺於此,連續三天沒有上朝,到了祭祀之日,忘了分祭肉(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孔子對魯君大失所望,於是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孔子先後去了衛、宋、曹、齊、陳、蔡、楚等國。孔子雖然在各國都受到了尊重,但由於孔子以仁為核心,以禮為秩序,要求和諧,愛惜民力的政治主張和當時諸侯追求的霸道格格不入,孔子始終未能得到重用從而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68歲回到魯國,魯國國君對孔子相當禮遇,但依舊沒有重用孔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得到實施,但孔子之偉大在於「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寄託於後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魯國之後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動,一面繼續整理文化典籍,修訂六經;一面廣收**,大規模的開展文化教育事業,相傳教授**3000餘人,其中精通六藝的**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顏回不幸早逝,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兒子孔鯉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這一連串的打擊之下,筆者猜測孔子的身體健康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孔子於公元前479年農曆二月十一日73歲時(72週歲)與世長辭。

托爾斯泰一生經歷了哪些磨難,托爾斯泰的一生經歷了哪些磨難

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1841年他的監護人姑母阿 伊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56531 奧斯堅 薩肯去世後,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 伊 尤什科娃監護。於是他全家遷到喀山。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 波利亞納。這是他母親的陪嫁產...

人的一生要經歷多少磨難,人一生中要經歷多少磨難呢

出生的喜悅,到死後的傷感。如果能釋懷了,也就把很多事看的平淡了,處理磨難也就坦然了。你沒有聽說或沒有跨不過去的坎?你有這個想法,磨難也就不是磨難了,是對自己的考驗。和你自己經歷的大大小小的考試一樣了。忘了說你考試複習嗎?只要活著,就會經歷磨難 人一生中要經歷多少磨難呢 很多哦 每經歷一次 我們就成長...

盧梭一生經歷了什麼,盧梭的生平經歷

讓 雅克 盧梭 1712年 1778年 法國18世紀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鐘錶匠的家庭。母親早逝,很小就跟隨父親識字,閱讀文學 歷史一類書籍。10歲時父親因打官司敗訴外逃,盧梭由此成為孤兒,沒有受過系統的學校教育。從16歲開始離開故鄉過流浪生活。他走遍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