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如此鍾情於月亮 月亮代表了詩人那些情懷

2021-05-29 22:46:33 字數 5605 閱讀 5912

1樓:不哭不鬧果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 思鄉 思親

「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悽楚悲涼」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

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2樓:勳迷部長

月 有懷古,思鄉,寄託相思的情懷

古代文人為何鍾情於月亮文中主要講的三個原因

古人是怎樣去描寫月亮的,表達了什麼情懷?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是思鄉之情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隱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而說到中秋與明月的詞,就不能不說東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的流傳程度,可以用「膾炙人口」來形容了.

4樓:華為就阿訇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思鄉之情

明月表達的意境 明月在古代詩詞中,都有哪些表達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一、以明月寄託相思之情,抒發對故鄉、親友的思念。

古時,交通非常不便,當人們因各種原因分離或遠離時,便難得再相聚,就像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中所說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這些人們白天可能都在為生計奔波,為仕途顛簸,只有到了寧靜的夜晚,沐浴著清幽柔和的月光,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孤苦,才會湧上心頭。此時天上是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

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象和聯想,人們很容易陷入沉思,遐想,產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這些離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眼裡,月亮就是寄託人們相思的一個意象,她蘊含了遊子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

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都是借月思鄉的千古佳句。

二、以明月營造的特定意境來襯托人物特定的心境。

在不少古詩詞中,有不少詩人常常以明月來渲染清幽的氣氛,烘托悠閒自在、超脫曠達的情懷。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幅多麼幽雅、明淨而又充滿情趣的畫面啊!在這裡,一切都顯得自在安然、新鮮活潑,洋溢著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隱逸山水間的飄逸情懷。又如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這首詩中,月亮以動態的形式出現,一個「驚」字打破了寧靜,喚醒了一個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這夜靜春山空中,一輪明月的出現,更加渲染了清幽與雅緻!

其它詠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閒自在、曠達的情懷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等。

也有的用明月來渲染悽清的氣氛,烘托孤苦憂愁的情懷。

詩人在仕途奔波中難免有失意者,這時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自然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孤苦情懷,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傷和流離之苦。最著名的就是張繼的《楓橋夜泊》了: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中所描繪的意象全是詩人在船艙裡的所見、所聞。

所感,所有這些都觸發著詩人遠遊的孤獨、思鄉的愁緒,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靜,西天的上弦月漸漸落下去了,天色變得漆黑一片,清冷的秋霜也開始佈滿天空,此情此景,使詩人越發感到淒涼難耐。

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也常常是詩人觸景傷情的媒介,是詩人心境的寫照。如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表象上看,是寫詩人在花下與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歡的美好情景。實則是詩人用這美好的情景來反襯出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悲苦。而這一切,皆因月起。

若無此月,詩人恐怕也不會有此感傷。

又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裡寫了作者船泊江洲,煙霧迷濛,又添新愁,野外空曠,遠處的天比樹還低,江水清澈,只有明月和自己親近。詩中描繪了一副悽清孤苦的場景。

像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表達了對即將離別的友人淒涼、悲傷、難捨的感情。「老大嫁做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則體現了商人之婦月下獨守空船的悲涼心境及對重利輕義的丈夫哀怨的感情。

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更是把對朋友的一腔深情化做奇思妙想。詩人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只好請明月把自己對老友的誠摯關切之情帶給遠隔數千裡的天涯淪落人。堪稱借詠月抒寫友情的千古絕唱。

三、以明月象徵對人生理想的執著追求,或以明月象徵哲理的啟迪。

古代詩人大多有濟蒼生、安社稷、憂黎民的遠大政治抱負和人生理想,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詩人對統治者極度的蔑視和決絕,對現實世界極度的失望,並堅持尋找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即充分體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熱切追求。其千古名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更是詩人遠大抱負的生動寫照。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撙空對月」則體現了一種灑脫、狂放的人生態度。

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常常引發詩人們的哲理思考:明月亙古如斯,跨越時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和渺小。在他們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成了亙古不變的象徵和世事變遷的永恆見證。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本詩開篇便用「秦時明月漢時關」勾勒出一幅極為壯闊的月夜之景,縱橫歷史,時空交錯,物是而人非。本詩表面上看寫月夜的美景與對李廣老將軍的推崇之情,實際上,詩人以李廣自喻,抒發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廣一樣的豐功偉業,但卻因為小人的陷害而無所作為的無奈與悲涼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時空的見證人。

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過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山川依然,曾經徹夜笙歌、春風吹送、歡樂無時的石頭城那六朝的繁華已經空無所有,只有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照著這久已殘破的古城。詩中融合了詩人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沉感傷。

千百年來,詩人們對明月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詠她!情由景生,景由情變。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景也暗。

面對亙古的月亮,不同的詩人,不同的環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來,繪景寓情,便有了豐富的吟月詩詞。

6樓:倪微微

古詩中的"月"可以理解為這麼幾種含義:它象徵聚散,以月圓比喻人的團聚,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最有名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它也意指思念親人、懷想故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已成經典、婦孺皆知.該詩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浪跡天涯、眷戀故土的那份深情,表達了久離故鄉的真實情感,讓讀者引起共鳴.

唐朝詩人劉方平的詠月詩以寫景為主.他在《月夜》一詩中寫道:"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詩中月色寧靜,月影偏斜、星斗移位,寂靜的庭院初聞唧唧蟲聲,清新誘人.另外,"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也富有詩意,猶如聽一曲美妙的**,連同海上明月在耳畔流動.

古代詩人中最善於寫詠月詩的是李白,他畢生寫出有關月亮的詩三百多首,從少年時代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到後來《將盡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以及《月下獨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將自己的才華與抱負寄寓山水月色,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佳句.

李白在《把酒問月》中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來表達"明月長在,人生如寄"的心聲.

李白的心目中,月是高尚的化身,貞潔的象徵,在詩中描繪出一幅幅優美旖旎的境界.如寫"問月"的有"秋山綠蘿月,今夕為誰明",寫"步月"的有"醉起涉溪月,鳥還人亦稀",寫"飲月"的有"琴彈鬆裡風,杯勸天上月",寫"弄月"的有"水彩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如此等等,不勝列舉.詩人在情溢於言表的同時,也用灑脫的筆力把明月寫得神韻飄逸,綽約多姿,表現出很高的美學素養.

宋代蘇軾的詠月詩對後人影響較大.他在詩中所刻劃的月,既有濃厚的感**彩,又有浪漫的奇思異想.同樣一輪明月,在不同情況下與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

如春夜裡"淡月朦朧",秋末時"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離鄉時"明月明年何處看",酒興時"對酒捲簾邀明月",失意時"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傍晚時分"思簷初掛彎彎月"等.蘇東坡詠月、惜月、愛月,見月動情,他筆下的月氣象萬千,情態各異,韻味無窮.

月亮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一個宇宙之謎.月與人可親而不可近,戀人對月海誓山盟,思婦對月牽掛丈夫,遊子對月思念親人;孤獨者視月為朋友,迷茫者視月為希望,奮進者視月為信念.人們根據月亮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出現的各種變幻,賦予月亮千種情懷,詩人為何如此鍾情於月亮?

或許,他們認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樣的月亮,覺得月亮可以超越時空,所謂"天涯共此時",就是這個道理.翻閱中國文學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浪漫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詩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詩還是詞,都喜歡借月寓情.然而,面對同一輪明月,抒發的感情卻大不相同:

有人嘆息世事艱難、人生苦短;有人哀鳴懷才不遇、宦海沉浮;也有人表達對理想至高無上的追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古人筆端的美好意境,為後人留下了心靈漫遊的廣闊天地.今天,我們讀點詠月詩,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親近和回敬

愛人為何如此難受,愛一個人為何如此難受?

怎麼去愛一個人?我認為愛就是無償的付出,是心甘情願的幫助,是彼此心靈的感應,既然選擇了愛,就要真誠的對待它,珍惜它,在他 她 困難時予以支援,失敗是與以鼓勵,在他 她 開心時,一起快樂,悲傷時一起難過。而不是在擁有時無視它的存在,而在失去後才知道後悔莫及。愛一個人就要他永遠幸福,做她永遠的避風港,保...

送鴨予人列三甲,古人為何如此愛「鴨子」

在古代,鴨 與 甲 諧音,故 鴨 寓意科舉之 甲 是祝福前程遠大,學業有成的意思。民俗也有對出遠門的行人贈送鴨子或螃蟹者,祈禱前程遠大也。中國自隋朝以後,皆採取 科舉 考試分級進行如縣試 會試 殿試等。明清時,通過最高殿試後再分 稱三甲,一甲一名 即狀元。民間藝術中,常描繪鴨子游弋水上,旁配蘆葦或蟹...

當今社會的人為何如此冷漠,值得深思

因為人們太浮躁,沒有信仰。再加上許多無賴的出現,幫助了他,反而被訛詐,弄得人都不敢出手幫忙,都秉持著多一事不知少一事的態度,以自保。不過我們管不了別人,儘量讓我們自己保留正義感和同情心吧 這是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大勢所趨!因為現在是人吃人的社會 唉,我也覺得,這太恐怖了 為什麼現在的人變的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