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發展歷程,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演變

2021-03-22 07:38:08 字數 1324 閱讀 5896

1樓:匿名使用者

1、秦代開始形成制度,**設立御史大夫,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駐郡縣,稱「監御史」,負責監察郡內各項工作;

2、漢承秦制,但較秦制更嚴密。在西漢,**仍設御史大夫作為長官,御史中丞為副,兼掌皇帝機要祕書和**監察之職。在地方每州設一刺史,用以監察地方政情、受理案件、考核官吏:

3、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基本處於封建割據的**狀態。各朝的監察機構名目不一,但體制與漢代基本相同;

4、隋唐時期隋代時,**的監察機構仍為御史臺,長官為御史大夫,下設治書御史2人為副;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共12人,專執掌外出巡察;

5、宋代監察機構隨著封建**主義的發展而加強。**沿襲唐制,御史臺仍設三院。地方如設通判,與知州平列,號稱監州,有權隨時向皇帝報奏,成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

此外,路一級的轉運使、提點刑獄公事等,也負有監察州縣的責任;

6、元代**設御史臺,還在江南和陝西特設行御史臺,其組織與**御史臺相同,作為**御史臺的派出機關。這是元代監察制度的重大發展。全國分為22道監察區,各設肅政廉訪使(即監察御史)常駐地方,監察各道所屬地方官吏;

7、明代監察制度隨著君主****集權的強化而得到充分發展和完備。**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明代還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務。

擔任總督和巡撫的**,其權力比一般巡按御史要大,有「便宜從事」之權。都察院除執行監察權外,還握有對重大案件的司法審判權。戰時,御史監軍,隨同出征。

明代還將地方分割槽監察和**按系統監察相結合,專設六科給事中,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旨在加強皇帝對六部的控制。禮、戶、吏、兵、刑、工六科,各設都給事中1人,左右都給事中各1人,給事中若干人。凡六部的上奏均須交給事中審查,若有不妥,即行駁回;皇帝交給六部的任務也由給事中監督按期完成。

六科給事中與各道監察御史合稱科道。科道官雖然官秩不高,但權力很大,活動範圍極廣。

8、清代清代監察機構沿襲明代,又有所發展。在**,仍設都察院。各級官吏均置於都察院監督之下。

清代都察院以都御史為主事官,他與六部尚書、通政使、大理寺卿等重要**共同參與朝廷大議。都察院下設15道監察御史(清末增至22道),專司糾察之事。雍正年間,專察六部的六科給事中併入都察院。

六科給事中和各道監察御史共同負責對京內外官吏的監察和**。唐代的臺、諫並列,明代的科、道分設,清代的科、道則在組織上完全統一。監察權的集中,是清代監察制度的一大特點。

清代,一方面允許監察官風聞言事,直言不諱;另一方面為了防止監察官權力過大,規定御史對百官**要經皇帝裁決。

演變規律是監察官地位越低,權責越重,越來越服從於皇權對地方**和****進行監督。

2樓:麴演

10分太少。。此類回答,最少給50!!

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中國古代監察制度有什麼特點 有何借鑑意義

監察的來 開始時大多是自地位比較低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手中的權力反而會越來越大,實際地位也會提高。他們對保持政治風氣的清明起著很大的作用。正由於基本上來說每個朝代的監察 都會對朝堂穩定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 的個人素質就事關重大了,現在依然如此。所以我覺得於現在而言,對監察人員的個人品格的考察...

中國古代監察行政體制的特點,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

1,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發展中越來越嚴格,縝密,監察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受皇帝支援 2,監察 必曾至少擔任兩任知縣。月課,辱臺錢,會使 們會濫用權力,肆意 不加仔細調查。3,據材料可知當時,吏治比較嚴苛。比如,元朝,為官不勤勉就要論殺,抄家。清朝,對禮節不周者,就要被 4,中國監察制度的建立,使政治更加...

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

一 上古期 先秦兩漢 公元3世紀以前 1 先秦 第一,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個體的演變 第二,上古巫史不分,史從巫中分化出來專門從事人事記錄,具有很強的應用性 第三,士的興起與活躍,對文學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第四,先秦文學的形態一方面文史哲部分,一方面詩樂舞結合,此外,成熟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