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分哪幾類?漢樂府詩的思想和藝術特色是什麼

2021-03-22 09:16:18 字數 5687 閱讀 5637

1樓:小月兒在雲中

樂府詩從其內容來看, 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一、貴族文人所作之頌歌

郊廟歌辭:為祀天地,太廟,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辭:為朝廷宴饗所用。

舞曲歌辭:分雅舞,雜舞.雅舞用於郊廟,燕饗;雜舞用於宴會。

二、軍樂

鼓吹曲辭:是用短簫鐃鼓的軍樂。

橫吹曲辭:是用鼓角在馬上吹奏的軍樂。

三、民間的歌辭

相和歌辭:為漢世街陌謠謳, 起初只是人們隨意吟誦,「後漸被之管絃, 即為相和曲」。

清商曲辭:源出於相和三調, 內容多為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雜曲歌辭:有寫心志, 抒情思, 敘宴遊, 發怨憤, 言戰爭行役, 或緣於佛老, 或出於夷虜.兼收並載, 故稱雜曲。

漢樂府詩多用生動的口語, 親切樸素, 敘事同抒情結合, 感情真摰動人。漢樂府詩的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畫人物, 聲情畢肖, 使人如聞其聲, 如見其人。

漢樂府詩雖多抒寫現實, 但亦有不少作品運用了浪漫主義色彩。

擴充套件資料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採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徵》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佈併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

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

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

到了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採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

蕭樑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

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闢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

樂府詩體的特點。

2樓:藍眼睛

特點:1、漢樂府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這一特色是由它的"緣事而發"的內容所決定的。

在《詩經》中我們雖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敘事成分的作品,如《國風》中的《氓》、《穀風》等。

2、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性格。有的採用對話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羅敷和使君的對話,《東門行》中那個妻子和丈夫的對話,都能表現出人物機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3、語言的樸素自然而帶感情。漢樂府民歌的語言一般都是口語化的,同時還飽含著感情,飽含著人民的愛憎,即使是敘事詩,也是敘事與抒情相結合,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4、形式的自由和多樣,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雜言種種,其中最常用的是新興的雜言和五言詩。豐富多樣的形式,毫無疑問,是有助於複雜的思想內容的表達的。

5、浪漫主義的色彩。漢樂府民歌多數是現實主義的精確描繪,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樂府詩體是古代詩歌體裁。在文學史上,所謂樂府體詩,既指由樂府機關收錄的作品,也指魏晉以後歷代作家仿製的樂府作品。

3樓:原來是知恩

1、語言樸實自然。漢樂府民歌多用生動的口語,親切樸素,敘事同抒情結合,感情真摰動人。

2、押韻靈活。漢樂府民歌的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

3、用對話或獨白形式敘事。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劃人物,聲情畢肖,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4、浪漫主義的色彩。漢樂府民歌雖多抒寫現實, 但亦有不少作品運用了浪漫主義色彩。

5、排偶句。排偶句也可以說是漢樂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如《陌上桑》中的:「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便是。

6、迴環往復,音韻和諧在當日的民歌中有不少優美小詩,迴環往復,形象鮮明,音韻和諧,文字活潑,正是民歌的本色。

樂府,原為漢武帝設立的專管**的官署,其任務為制定樂譜、訓練樂工和收集歌辭。這些收集的樂章和歌辭,統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樂府詩」除要求配合歌唱外,其形式和古體詩沒有區別。

東漢末年,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首先襲用樂府舊題模仿兩漢樂府歌辭的風格來寫舊樂府體詩。這些作品,有的是根據兩漢樂府的曲譜所作的歌辭,有的則是沿用樂府舊題模仿樂府思想和藝術風格所創作的不入樂的歌辭。

隋唐以後,用樂府體寫詩的風氣十分盛行,李白、杜甫、王建、張籍等都是寫樂府詩的能手。如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蜀道難》,王昌齡的《塞上曲》《塞下曲》,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崔顥的《長幹行》等,這些詩歌雖為樂府詩,但已不能人樂歌唱。還有一些如杜甫的《兵車行》《麗人行》《哀江頭》等即事名篇的自制新題的樂府詩,既不能人樂歌唱,又不沿襲樂府古題,稱作「新樂府」。

中唐以後,發展為白居易、元稹所領導的「新樂府運動」,主張不依舊譜,不用舊題,僅根據漢樂府「緣事而發」敘事寫實的精神來進行創作,這是樂府詩的新發展。後代將魏晉至唐可以人樂的詩歌與襲用樂府舊題仿作的不入樂的詩歌統稱為「樂府」。

樂府詩,特別是漢樂府,多數出自社會下層人民之口,「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因而反映社會現實廣闊而深刻,語言樸素自然,通俗明快,在我國詩歌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4樓:月似當時

漢樂府多屬民間歌辭,語言樸實自然,迴旋反覆,形象鮮明,音調和諧,文字活潑,保持了口語的真面目,有音無義的字也一併保留。

另一特色,是敘事詩的逐步發展,描寫深刻,敘事詳盡,情節較完整,人物形象較具體生動,並出現符合人物性格的對白,以及用對白推動情節。

漢樂府詩句長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為主,形式自由變化,參差錯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齊的齊言詩,也有錯綜參差的雜言詩。篇幅長短均有,最長的達三百五十餘句,短的則僅數句。

漢樂府押韻靈活,有句句押韻,有隔句押韻,也有隔兩句、三句押韻的。

樂府為舊體詩詩體的一種,與古詩、近體詩構成古典詩歌中的三大類,原指合**以唱的歌詩。由於樂府是合樂的聲詩,以後凡是可傳唱的詩,廣義上都可稱為樂府。因此樂府不僅是齊言的詩,連長短句的詞、曲也被士人俗稱為樂府,如蘇軾的詞集《東坡樂府》、張可久的散曲集《小山樂府》等便是。

「樂府」本指管理**的官府,起源於秦代,是秦的**官署,漢代,漢惠帝設「樂府令」,漢武帝擴大「樂府署」的規模,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並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命司馬相如等數十人為詩賦,由於該官署是採集趙國、秦國、楚國各地的謳謠,後人便以樂府或樂府詩作為民歌的代稱。後人把樂府機關配樂演唱的詩歌,也稱為「樂府」。

漢人樂府最早稱「歌詩」,也就是可以歌唱的詩,即來自民間的歌辭。後來貴族文人所作的頌歌,以及國外輸入的樂曲,軍樂等,也跟民歌合流。最後士大夫也大量仿製民歌來寫詩,於是有民間無名氏的樂府和文人樂府的區別。

漢樂府民歌中最多的是哪一類詩歌

5樓:匿名使用者

三、漢樂府民歌 (一)樂府的概念及沿革1、概念:樂府原是漢代掌管**的官署的名稱,漢武帝時正式設立。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

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1)郊廟歌辭,(2)燕射歌辭,(3)鼓吹曲辭 (4)橫吹曲辭,(5)相和歌辭,(6)清商曲辭 (7)舞曲歌辭,(8)琴曲歌辭,(9)雜曲歌辭 (10)近代曲辭,(11)雜歌謠辭,(12)新樂府辭。

2、樂府的沿革 (1)樂府是續《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秦朝和漢初已經設立。(2)西漢初期的廟堂宮廷**大體承襲秦代,掌管**的職官稱太樂令,到漢武帝時,「在太樂之外,乃立樂府」,正式建立了樂府官署,由李延年掌管。到哀帝時撤銷了樂府。

這期間雅樂並不流行,從朝廷到民間都愛好俗曲新聲,再加上東漢廣武帝採取聽風察政的用人政策以及迷信讖緯術盛行,導致民間歌謠異常的活躍,也促使了五言俗體取代四言雅體的正統地位。漢樂府儲存的較為完備的是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依據《樂府詩集》分類,漢樂府大抵儲存於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之中。相和是美妙的民間**,所謂相和,是一種演唱方式,含有「絲竹更相和」和「人聲相和」兩種意思;鼓吹曲則是武帝時吸收的北方民族的新聲,當時主要用作軍樂;雜曲只是一種聲調失傳的雜牌曲子。

(3)六朝:兩漢所謂「樂府」是指的**機關,樂即**,府即官府,這是它的原始意義。但魏晉六朝卻將樂府所唱的詩,漢人原叫「歌詩」的也叫「樂府」,於是所謂樂府便由機關的名稱一變而為一種帶有**性的詩體的名稱。

六朝人雖把樂府看成一種詩體,但著眼還在**上。(4)至唐,則已撇開**,而注重其社會內容,如白居易《新樂府》,皮日休《正樂府》等,都未入樂,但都自名為樂府,於是所謂樂府又變為一種批判現實的諷刺詩。(5)宋元以後,也有稱詞、曲為樂府的,則離開了唐人所揭示出來的樂府的精神實質,而單從入樂這一點上出發,是樂府一詞的濫用,不足為據。

(二)思想內容:1、對統治階級壓迫的反抗:《陌上桑》、《東門行》2、對戰爭、徭役的揭露:

《戰城南》、《十五從軍徵》3、愛情婚姻:對忠貞不渝愛情的追求《上邪》、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孔雀東南飛》4、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長歌行》5、對勞動美的讚譽(三)特色與成就1、漢樂府民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第一次具體而深入地反映了社會下層民眾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

2、漢樂府民歌奠定了中國古代敘事詩的基礎現存的漢樂府民歌,約有1/3為敘事性的作品,這個比例不算低。《漢書·藝文志》說漢樂府民歌有「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特色,主要當是從這一點來說的。前面所說漢樂府民歌的第一個特色,即生活氣息濃厚和深入具體地反映下層民眾日常生活的艱難痛苦,也是因為採取了敘事詩的形式。

3、漢樂府民歌表現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在先秦文學部分我們分析了《詩經》的情感表達,指出它的總體的特徵,是有所抑制而趨於平和含蘊,古人以「溫柔敦厚」四字來概括,並沒有怎麼說錯。屈原的作品中,情感是相當激烈的;但作為一個失敗的政治人物的抒情,又有其特殊性。漢樂府民歌可以說既接受了楚文化傳統的薰陶,同時又在更廣泛的生活方面和更強烈的程度上表現這一特點,無論表現戰爭、表現愛情,乃至表現鄉愁,都儘量地釋放情感。

敘事詩是如此,抒情詩更是如此。4、漢樂府民歌中,不少作品表現了對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哀漢代兩首流行的喪歌《薤露》和《蒿里》,就是這樣的作品。生命的短促,是人類永遠無法克服的事實。

出於對美好人生的珍愛,因此而感到悲傷,也是自然的感情。而同樣從這種傷感出發,人們又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長歌行》強調了努力奮發;而面對同樣事實,在《怨歌行》中,得出的結論是「當須蕩中情,遊心恣所欲」;《西門行》更進一步說: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從今天的眼光看,《長歌行》所提倡的,或許更為積極可取。但《怨歌行》、《西門行》所提倡的及時享樂,也包含著緊緊抓住隨時可能逝去的生命的意識。

5、漢樂府民歌表現了生動活潑的想象力如《枯魚過河泣》中的枯魚(魚乾)竟然會哭泣懊悔,並會寫信給其他魚類,告誡它們出入當心;《戰城南》中的死者,竟會對烏鴉說話,要求烏鴉為他嚎喪;《上邪》所設想的一連串不可能之事,都有「異想天開」之妙。它的比喻也常常出人意表。如《古歌》以「腹中車輪轉」喻憂愁迴圈不息;《薤露》以草上之露喻人生之短促;《豫章行》以山中白楊被砍伐運走、與根相離,喻人被迫離鄉,等等。

這種生動活潑的想象力,是先秦詩歌和漢代文人詩中較少出現的。6、漢樂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詩型:雜言體和五言體。

其整個趨勢,則是整齊的五言體越來越佔優勢。漢樂府民歌雜言體詩完全是自由靈活的,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一篇之中從一二字到十來字的都有。應該說,民歌的作者,只是按照內容的需要寫詩,並不是有意要寫成這樣,也就是說,並不是有意要創造一種新的詩型。

但它的雜言形式,確實有一種特殊的美感,和藝術表現上的靈活生動之便。所以到了鮑照等詩人,就開始有意識地使用樂府的雜言體,以追求一定的效果;到了李白手中、更把雜言體的妙處發揮到極致。於是,雜言也就成為中國古詩的一種常見型別。

漢樂府指什麼,什麼是樂府詩

漢樂府是指漢武帝劉徹設立的 管理機構。設立漢樂府有兩個目的,一是郊祀,樂府詩中的郊廟歌辭即朝廷祭神祭祖曲。二是觀風俗,知薄厚,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抒情敘事都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 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製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

漢樂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漢樂府詩的主要內容

西漢樂府的擴充和發展是在武帝時期,漢書 禮樂志 雲 至武帝定郊 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 代 秦 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 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樂府的職能在武 帝時進一步強化,它除了組織...

樂府詩告訴我們珍惜大好時光的詩,樂府詩內容中表現珍惜大好時光的詩句是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樂府詩內容中表現珍惜大好時光的詩句是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勸勉自己要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的詩句是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