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名的中醫,中國古代著名醫書有哪些

2021-05-13 19:38:39 字數 6658 閱讀 2473

1樓:匿名使用者

鍼灸之祖———黃帝 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特別詳細。

脈學倡導者———扁鵲 姓秦,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侯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史記·戰國策》推崇其為脈學倡導者。

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知醉,腸洗浣,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醫聖———張仲景 名機,漢末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有《肘後備急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症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藥王———孫思邈 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曾**唐太宗皇太后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謊稱採「長生不老藥」獻給皇上,偷跑了。監視他的人謊報採藥時摔死,太宗封他為藥王。

兒科之祖———錢乙 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著《小兒藥證直訣》,以臟腑病理學說立論,根據其虛實寒熱而立法處方,比較系統地作出了辨證論治的範例。

法醫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藥聖———李時珍 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採藥,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800餘種,經27年艱苦勞動,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藥物共1758種。

《醫宗金鑑》總修官———吳謙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鑑》是清代御製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要的一種。

2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的刮痧**是非法的,你一定要相信,知道了嗎?

3樓:暴走小坤哥

清代御醫尤德眾

清朝咸豐5年(2023年-2023年)出生於沂州府莒州(現山東莒南尤家莊子村)。

尤德眾清代御醫,出生於咸豐5年(2023年)。尤德眾17歲跟隨名師學藝,他學識淵博,技術精湛,,中醫藥知識豐富,精通鍼灸,常常針藥並重。尤德眾性格開朗,醫德仁心,不驕不躁,對十里八鄉的鄉親們有求必應,遇到付不起診費的也不為難,不僅免費為其看診更有藥草相送,年紀輕輕便名聲大噪。

清光緒十八年(2023年)得知府舉薦,進入了太醫院。尤德眾利用太醫院的藏書,拼命的充實自己的底蘊,看了數不清的並不流傳的孤本殘本,他深諳為人處世的道理,深得皇后寵愛。

2023年,辛亥革命爆發,大清亡了,尤德眾帶著妻小離開北平回到沂州府莒州尤家莊子村,回到老家的尤德眾隨後傳授後代繼承祖業,讓代代牢記:「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2023年9月,享年98歲的尤德眾與世長辭。

明代御醫尤德眾後代繼承人:尤廷善—尤會忠—尤樹升—尤偉明、尤偉亮—尤硼皓

中國古代著名醫書有哪些?

4樓:韓琴

1,《傷寒論》——東漢張仲景所著。該書被歷代奉為中醫的經典著作。書中所運用的辨證論治原則和方法,確立了中醫診治疾病的規範。

所記述的理法方藥相結合的辨治經驗,對中醫臨證醫學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所記載的大量複方,組方嚴謹,療效顯著,被後世稱作「眾方之祖」。

2,《食療本草》——為唐代孟詵所著,後經張鼎補充而成,是最具影響的食物**專著之一。享年93歲的孟詵曾師從藥王孫思邈學習,精通醫藥、養生之術,其長壽與精通食療等養生方法不無關係。該書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古代營養學和食物**專著,對多數食物療效和食用藥品合理應用的闡述切合實際,至今仍有較**值。

3,《神農本草經》  又稱《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非一人一時之作,「神農」為其託名。由戰國及秦漢醫藥學家通過對藥學資料不斷蒐集整理,最後成書。

該書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典籍,所收載的大多數藥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為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書中提出的藥物學理論和用藥原則大多正確而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至今仍為學習中醫藥的重要參考書。

4,《溫熱論》 由清代著名中醫溫病大家葉桂講授,門人顧景文等據筆記整理而成。闡明溫病發生、發展規律,歸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上,逆傳心包」;提出溫病發展的衛、所、營、血四個階段,表示疾病由淺入深的四個層次;敘述辨舌、驗齒、辨斑疹等意義。在溫病學說的發展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5,《四部醫典》成書於公元8世紀末,由著名藏醫藥學家宇妥·元丹貢布總結傳統藏醫藥理論和**經驗,吸收中醫、古印度和大食等醫藥學的許多精華編著而成。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各種疾病的分類以及生理、病理、診斷**、藥物配方等等。

5樓:小手只能讓你牽

中國古代著名醫書有以下這些:

1.《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

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2.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聖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

3.《肘後備急方》

4.《脈經》

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3世紀,10卷。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錄《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扁鵲、華佗等有關脈學之論說,闡析脈理、脈法,結合臨床實際,詳辨脈象及其主病。

《脈經》系我國現存較早的脈學專書,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後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並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同時《脈經》還儲存了大量古代中醫文獻資料。

5.《鍼灸甲乙經》

採用分部和按經分類法,釐定了腧穴,詳述了各部穴位的適應證和禁忌、針刺深度與灸的壯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理論聯絡實際的鍼灸學專著。

6樓:第一職責

1、《肘後備急方》

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書中具體介紹了天花、***、狂犬病、腳氣病以及恙蟎,在當時這些技術屬於世界領先水平。

2   《本草經集註》

本書由南北朝樑代陶弘景所編著,現已遺失,僅莫高窟有殘本。

3、《脈經》

4、《鍼灸甲乙經 》

本書總結了魏晉以前的鍼灸學,書中介紹了人的生理功能和各器官的關係;論述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標本、經脈的循行路線和發病情況以及骨度、腸度;具體描述了內、外、婦、兒科。

5、《金匱要略》

本書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方劑205首(其中4首隻列方名,未載藥物),用藥155味。

7樓:

1.《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2.《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3.《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

4.《脾胃論》

《脾胃論》,撰於公元2023年,三卷,是李東垣創導脾胃學說的代表著作。金朝末年,戰亂頻仍,民病飢飽失調,李杲繼承其師張元素「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革新思想和扶養脾胃的學術觀點,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創立脾胃學說,著成《脾胃論》一書。

所創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昇陽散火湯等至今為臨床所習用。

5.《溫疫論》

我國第一部**急性傳染病的專門著作是清代吳有性所作的《溫疫論》。

吳有性親眼目睹當時一些傳染病流行地區「一巷百餘家、無一家;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者」的慘景,刻苦鑽研醫學道理,不顧自己安危,深入到傳染病流行區,進行醫療實踐,通過對當時流行的傳染病的詳細研究,結合他自己豐富的**經驗,並進行分析、總結,終於在祟禎15年(公元2023年)寫成了《溫疫論》。

8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啊 列舉一下吧

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鍼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註》、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臺祕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北宋:

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藥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藥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餘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彙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溼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近代醫學名著 《古今圖書整合》 可能還有很多吧 就知道這些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偶只知道《本草綱目.

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有哪些

10樓:匿名使用者

扁鵲 華佗 孫思邈 張仲景 李時珍 葛洪 皇甫謐 錢乙 朱丹溪 孔伯華 汪逢春 施今墨

扁鵲(公元前五-四世紀

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誕生於山東長清縣。通曉內、外、婦、兒、鍼灸各科。

精於切脈、望色、聽聲、問診,尤擅長於推究病源。對導引,吐納和氣功等各種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樹,著述多以失傳現存《難經》等都後人託名之作。

華佗(約公元145-208)

東漢末醫學家。義名 字元化,誕生於安徽毫縣。精通內、外、婦、兒各科。

熟練的掌握養生方藥、針炙和手術等**。首創藥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創立的《五禽戲》養生功,流傳至今。

著書已佚。現存《中藏經》等是後人託名之作。

孫思邈(五四一-六八二)

唐代醫學家。陝西耀縣孫家塬村人。對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則、藥物、方劑等基礎理論,以及臨床各科的診療方法等均有精闢的論述。

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豐富了中國醫學寶庫。

張仲景東漢末醫學家.名機,誕生於河南南陽縣著《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臨床**學方面的鉅著,經後人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分論外感熱病和內科雜病。

所倡六經分證和治原則成為指導後世醫家臨閒寶踐的基本準繩。

我國古代四大名醫有⑴扁鵲(戰國);⑵華佗(東漢末); ⑶李時珍(明);⑷張仲景(東漢末)。

葛洪(二八三-三六三)

晉、醫學家。煉丹行家,道教理論家。對化學、醫學、藥物學、養生行等著造詣精深。

著述包括天文、潮汐、軍事、兵法、人物傳記、雜記、氣功等是世界製藥化學的先軀。現存所著《肘後儲急方》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對肺結核、麻風、天花、***等世界最早的記載,開創了中醫傳染病學和臨床症學的先河。

皇甫謐(二一五-二八二)

魏晉問醫學家、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誕生於甘肅平涼縣西北朝那鎮。博學多才,對經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詣。

他還是我國第一個研究人口問題的學者。中年刻苦鑽研醫學,編著的《鍼灸甲乙經》總結了晉以前的鍼灸學成就,是鍼灸學的經典著作。

李時珍(公元1518-1593)

明醫學家,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蘄春人。著重藥物研究,重視臨床實踐。

所著《本草綱目》是我國藥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稱作「東方醫學的巨典」他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等流傳於世。

錢乙(公元 1020 -1101)

宋.著名兒科醫學家。字仲陽,山東東平縣人。

曾任太醫丞。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尤以兒科造詣最高。被尊為中醫兒科鼻祖。

著述多已失傳,謹有《小兒藥證直訣》流傳至今。書中載述的五臟補瀉諸萬為後世醫家廣為採用。

葉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

清、醫學家。名桂號香巖,江蘇吳縣人。精通內外婦兒各科,並有重要的建樹,尤其對一些疑難重危病症的**有獨到之處。

著《溫熱論》對溫病的理論、診斷、和**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溫病學的奠基人。後人根據葉氏所存醫案整理成冊,還出現了一批託名著作。

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

元醫學家,名震亨、字彥修誕生於浙江羲與縣赤岸鎮在學術上強調養陰和瀉火二法,被稱為「養陰學派」的鼻祖對火症的**有精闢的論述在熟性病的**方面有重要的指導價植。著有《局方發探》、《格致餘論》、《素問糾略》、《本草衍羲補遺》、《傷寒辨疑》、《外科精要發探》等。

孔伯華,擅治溫熱病(發高燒及部分傳染性疾病);

孔伯華(公元1884--1955),是我國近代一位具民族氣節的醫學家,幼承家學,研討古醫籍,解放前(2023年)曾與蕭龍友先生創辦北平國醫學院,歷時十四年,畢業生達七百餘人,2023年曾赴農村開展防疫工作,成績卓著,開我國防疫工作之先河,編有《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十卷。擅長溫熱病學,喜用石膏……

蕭龍友,擅治虛勞病;

蕭龍友(1864-1962),為前清拔貢。精通文史,以文為醫,醫文並茂;善讀書,多批校,生前曾將一部《醫方類聚》贈送給北京中醫學院,我們在閱讀中,發現字裡行間加批加議,勤求古訓,堪為後學楷模……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兵器,中國古代十大有名的兵器有哪些?

劍 第一名 聖道之劍 軒轅夏禹劍 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軒轅夏禹劍!對這樣一把劍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黃帝 夏禹!對這樣兩個人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勇氣 智慧 第二名 仁道之劍 湛瀘 湛瀘劍是一把仁道之劍。第...

中國古代兵書都有什麼,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有哪些?

古代的十大兵書 4 六韜 傳說為周代呂尚,姜太公 所作,後經研究,認定為戰國的作品。現有6卷。7 太白陰經 由唐代李荃撰寫,共10卷,四庫全書 收錄的8卷本,是後人合併。9 紀效新書 由明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寇時撰寫,共18卷。10 練兵實紀 由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正集9卷,附雜集6卷。10 ...

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的著名詩句,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的著名詩句

1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遊山西村 2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 題西林壁 3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 登鸛雀樓 4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觀書有感 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