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生物的種類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時空分佈

2021-04-21 04:45:31 字數 4826 閱讀 1478

1樓:大福大悅

按照緯度的不同,浮游生物可分為寒帶種(分佈於北冰洋和南大洋)、溫帶種(分佈於北、南溫帶海域)和熱帶種(分佈於熱帶海域)。這3類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有很大差異:一般說,寒帶浮游生物的種類少,每個種的數量大;而熱帶浮游生物的種類多,每個種的數量少;溫帶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每個種的數量,都介於前兩類之間。

發生上述分異現象的主要因子是溫度。

鹽度也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的平面分佈。廣鹽性種類分佈較廣,一般生活在近海,稱為近岸浮游生物(neriticplankton);狹鹽性種類分佈較窄,大多生活在外海,稱為大洋浮游生物(pelagic plankton)。

浮游生物的平面分佈還與海流密切相關,根據其分佈能為探索不同水團、海流的流向和分佈提供材料。如管水母類帆水母(velella)和銀幣水母(porpita),在東海可作為黑潮暖流的指示種。

浮游生物數量的平面分佈並非均勻,常有密整合斑塊狀的分佈現象。其成因或是風力、湍流以及水的富營養化,或是生殖、索餌活動。 浮游植物由於進行光合作用,僅分佈在海洋有光照的上層(約 0~200米, 稱為真光層)。

藍藻大多分佈於真光層的上部,矽藻則可分佈在整個真光層。浮游動物在上、 中、 下各個水層都有分佈,但種類和數量互不相同。原生動物、輪蟲類、水母類、枝角類、浮游腹足類及浮游幼蟲一般分佈在上層,它們與浮游植物統稱為上層浮游生物 (epiplankton)。

深海磷蝦(bentheuphausia) 等種類潛居深海, 被稱為深海浮游生物 (bathyplankton)。其他各類浮游生物則可棲息於各個水層。在1000米以內的水層中,浮游動物的磷蝦類、橈足類等種類有隨著深度而增多的趨勢,但其數量卻隨深度而減少。

此外,近年來微分佈的研究引起了重視,它研究棲息在0~1米表層水中的生物種類組成和數量變動。影響這個群落分佈的主要因子是風力。

各類浮游動物的垂直分佈不是固定不變的,其中引起變化最大的是晝夜垂直移動(一般白天下降,夜晚上升)。根據英國f.s.

羅素提出的「最適光度假說」,浮游動物常棲息在光度對其生命活動最為合適的水層裡,光度的晝夜變化促使浮游動物進行晝夜垂直移動。一般講,上層水中的種類和數量在夜晚顯著增加。除光度外,其他外界因子如溫度(溫躍層能阻礙一些浮游動物上升到表層)、鹽度(鹽躍層對河口小型浮游動物的垂直移動也有阻礙作用)、食料等,也能影響晝夜垂直移動的幅度。

內外條件的變化也會引起浮游動物垂直分佈的變動。①生殖引起的變化。如有些浮游甲殼動物在生殖期上升到表層產卵;而浮游有孔蟲在生殖時卻將殼上的刺吸收後,沉到中、下層。

②發育引起的變化。如浮游動物幼體由於趨強光性和攝食浮游植物,棲息於上層;成體則由於背光性或趨弱光性,移棲中、下層。③攝食引起的變化。

如中、下層的植食性浮游動物,晚間因需攝食浮游植物,上升到表層;中、下層的肉食性毛顎類因追逐餌料動物,夜晚隨橈足類上升至表層。④天氣引起的變化。如不少趨弱光性的浮游動物在陰天棲息於上層,而在晴天又移居中、下層。

⑤海流引起的變化。如上升流可把下層的浮游動物帶到上層等。 在北溫帶海域的春季,因為表層水溫升高、光照增強、營養鹽(氮、磷等無機鹽類)增多,浮游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形成一年中的第一次數量高峰。

高峰之後,由於營養鹽大量消耗,浮游植物的繁殖受到限制,加上植食性浮游動物的大量捕食,使浮游植物的數量在夏季急劇減少。秋季,營養鹽含量經積累又復增多,浮游植物再度大量繁殖,從而形成一年中的第二個高峰(但數量已不如第一個高峰)。在冬季,浮游植物又復減少。

上述變動是浮游植物季節變化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種類的季節交替,如夏季矽藻衰退後,甲藻起而代之。因為甲藻在高溫和營養鹽貧乏的季節能大量繁殖。 北溫帶海域浮游動物的季節分佈與浮游植物大致相似,但數量高峰的出現稍晚於浮游植物,一般是緊接在浮游植物高峰之後。

因為浮游植物高峰的出現提供了大量餌料,植食性浮游動物才得以大量繁殖。浮游動物也有種類的季節交替現象,如以橈足類為食的毛顎類,數量高峰常稍遲於橈足類。可見除溫度外,食料也是影響浮游動物季節分佈的外界因子。

上述北溫帶海域浮游生物的季節分佈,由於一年中出現春、秋兩個數量高峰,稱為雙週期型。在寒帶海域,不論是浮游植物或浮游動物,一年中只在夏季出現一個短暫的高峰,稱為單週期型;其他季節由於光照太弱或光照完全消失,溫度太低,生物無法繁殖。在熱帶海域,由於環境因子整年比較穩定,所以浮游生物的分佈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  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態系的結構和功能中,佔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在海洋食物鏈中,浮游植物是初級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成為食物鏈的第一環節(也稱第一營養階層)。浮游植物的產量(初級生產)影響著植食性浮游動物的產量(次級生產),而後者又影響著肉食性小型動物的產量(**生產)和肉食性大型動物的產量(終級生產)。

這 4級生產的數量逐級減少,構成數量或生物量的金字塔。因此,浮游生物的產量(包括初級和次級生產)是海洋生物生產力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魚類和其他經濟水產動物的產量。

在能量流動中,浮游植物把吸收的日光能轉變為化學能,植食性浮游動物攝取浮游植物後獲得能量,並通過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將能量傳遞下去,逐級減少,構成能量金字塔。因此,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海洋浮游生物的種類組成都有哪些?

2樓:等你的我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和浮游動物(zooplankton)兩大類。

根據體形的大小,浮游生物可分為6類。

浮游植物:大多是單細胞植物,其中矽藻最多,還有甲藻、綠藻、藍藻、金藻等 。

浮游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的大部分門類,如原生動物、腔腸動物(各類水母)、輪蟲動物、甲殼動物、腹足類軟體動物(翼足類和異足類)、毛顎動物、低等脊索動物(浮游有尾類和海樽類),以及各類動物的浮性卵和浮游幼體等。

海洋種類最多的生物是什麼

3樓:夢色十年

浮游生物

。海洋浮游生物 marine plankton 懸浮在水層中常隨水流移動的海洋生物。這類生物缺乏發達的運動器官,沒有或僅有微弱的遊動能力;絕大多數個體很小,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其構造,只有個別種的個體甚大。

如北極霞水母(cyanea arctica)最大直徑可達 2米;種類繁多,隸屬於植物界和動物界大多數門類;數量很大,分佈較廣,幾乎世界各海域都有。2023年,德國浮游生物學家v.亨森首先採用"plankton」一詞專指浮游生物。

該詞來自希臘文, 意為漂泊流浪。

4樓:豬豬將軍

海洋種類最多的生物是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動物。

部分浮游生物具遊動能力,但其遊動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來得緩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靈活遊動。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而是浮在水面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游生物。

【生態價值】

一、生態意義

矽藻和甲藻是大陸架區生產者的優勢種,其生產力是海洋生態系統其他生物生產力的基礎,某些甲藻能引起赤潮。浮游動物中的橈足類和磷蝦是永久性浮游生物,腔腸動物的浮浪幼蟲、蛇尾的長腕幼蟲和藤壺的無節幼蟲是暫時性浮游生物。磷蝦是魚類的主要餌料之一,南極海洋中的磷蝦數量最多。

浮游動物屬消費者。有孔蟲類和放射蟲類的殼是海洋沉積物中一類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根據它們能確定地層的地質年代和沉積相,還能借助它們尋找沉積礦產和石油。浮游生物是水域中其他生物生產力的基礎,由於它們分佈廣,繁殖力強,故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主要食源。

在浮游植物中,有的也是通過調節體內氣體的量而作垂直移動的。在水中,尤其是大湖泊和海洋中,光合作用幾乎都在真光層內進行的。具有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每年光合成量,整個海洋碳素估計可達250億噸(e.

steeman nielsen.1960)或200億噸(j.h.

ryther,1969)。現存的浮游植物數量與浮游動物相比,在熱帶海洋中約為20倍,在寒帶海洋中約為10倍,在湖泊中一般比例較小,在營養貧瘠或含腐殖質多的湖泊中有時也會比浮游動物的數量小些。小型浮游動物作為水中食物鏈的基礎的一環而受到重視;同時,對于海洋而言,它們大規模地垂直移動具有把有機物向下層運輸的作用,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二、科學價值

①可作為海流指示種,對探索海流流向有一定幫助。

②有孔蟲沉積物可作為勘探海底石油資源的一個標誌。

③有些發光浮游生物(特別是夜光蟲)的大面積發光對海軍在夜間作戰不利,因發光可以暴露**的航行路線。

④磷蝦類、管水母類等浮游動物大量密集在一起,形成聲散射層,可以阻礙或干擾聲波在水中的傳播。

⑤矽藻、放射蟲、有孔蟲和翼足類等死後外殼大量沉積在海底,成為海洋底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生物性沉積物對研究海洋地質史和古代海洋環境有一定幫助。

⑥有些浮游生物因具有富集放射性同位素的能力,可以作為水域被放射性同位素汙染的指標。此外,有些浮游生物也可作為汙染的指示種。

⑦有些浮游動物(如海蜇、毛蝦等)是重要海產品。

由於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重要性,浮游生物學日益受到各國生物學工作者和水產學工作者的重視。

三、漁業價值

浮游植物作為生產者是第一環節(也稱第 1營養級),植食性浮游動物攝食浮游植物,是第2環節。浮游生物是水域生產力 的基礎;浮游植物的產量(初級生產力)決定著植食性浮游動物的產量(次級生產力),而後者又決定著小型魚類的產量(3級生產力)和大型魚類的產量(終級生產力)。因此,漁獲量的大小基本上取決於浮游生物產量。

這個相互關係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尤其明顯。例如,漁獲量很高的中國舟山漁場就是處在不同水流(徑流和沿岸流)的交匯區,又受上升流(把下層營養鹽帶到光照層)的影響,營養鹽較豐富,這就導致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產力的提高。故浮游生物產量(特別是初級生產力)是形成漁場的基本條件,並可作為尋找漁場的一個標誌。

特別是一切幼魚和中、上層植食性魚類(如鯡魚、鮐魚、藍圓鰺、鱭魚等)的餌料基礎。它的數量和分佈可作為探索上述魚類索餌洄游路線和尋找漁場的標誌,對捕撈業有一定指導意義。

浮游生物作為貝、蝦、魚類幼體的天然餌料,它的人工培養對養殖業也幫助很大。有些浮游生物如藍藻、甲藻等若繁殖過盛,可產生「湖靛」或「赤潮」,殺死經濟水產動物。

為什麼說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是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石,它為整個食物鏈上的生物提供氧氣和食物 部分 浮游生物按大小分類有何生態學意義 海洋生態系統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組成。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 動物種類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動。森林生態系統分佈在較溼潤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喲涵養水源 保持水土的作...

海洋浮游動物的特點是什麼,什麼是海洋浮游動物

浮游動物的種bai類極多,從低等du的微小原生動物 腔腸zhi動物 櫛水dao母 輪蟲 甲殼動物和腹專足動屬物等,到高等的尾索動物,幾乎每一類都有永久性的代表,其中以種類繁多 數量極大 分佈又廣的橈足類最為突出。此外,浮游動物還包括階段性浮游動物,如底棲動物的浮游幼蟲和游泳動物 如魚類 的幼仔 稚魚...

怎麼才能增加缸裡的浮游生物,魚缸裡的浮游生物。,怎樣才能。變的多起來。

培養方法如下bai 先從生du態環境比較好的 zhi池塘打一瓶水,倒dao入魚缸。之後用水要講究,自專來水先要晒幾天屬,不然氯氣會殺死浮游生物。其次是換水,要小心別把浮游生物倒掉。最後要想使水中的養分充分些,有兩種方案 a如果魚缸足夠大,可以直接建立一個小的生態系統 有泥沙 植物 蝦蟹等小生物 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