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兩則重點字詞義,世說新語兩則 翻譯全文 文學常識 通假字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 成語及翻譯

2021-05-29 06:19:09 字數 1787 閱讀 7790

1樓:匿名使用者

《詠雪》bai:一個寒du冷的雪天,謝太傅zhi

把家人聚會在一起,dao

跟子侄輩

專的人談詩**。忽屬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

「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1.「俄」,又常與「而」「頃」諸字連用,皆片刻義。「欣然」,高興地。然,語助,無義;或作「……的樣子」。

2.「擬」,比、比擬。這是古義。唐以後才有準備、打算義,如「比擬好心來送喜」(唐代民歌),「也擬泛輕舟」(宋李清照詞《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這裡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較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切忌多講,碰上一種說一種最好。

5.「期」,約會、約定。「委」,捨棄。

初一上冊語文5課《世說新語》兩則和10課《論語》十二章特殊字歸理。比如一詞多義。文章可以去網上搜

世說新語兩則 翻譯全文 文學常識 通假字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 成語及翻譯

2樓:百度使用者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裡,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

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幹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杆)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急求!《世說新語兩則》書上字詞的註釋

3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1)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太傅。

(2)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藉 )(「因」在這裡有特殊含義)

(3)講**義(講解詩文)(講:講解 )(論:討論 )

(4)俄而雪驟,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5)與兒女講**義(兒女:這裡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

(6)內集:家庭聚會。

(7)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8)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9)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10)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世說新語兩則翻譯乘船字詞意思,急求!《世說新語兩則》書上字詞的註釋

華歆 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 王之優劣。華歆 王朗俱乘船逃難。一個人想要搭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 船裡 恰好還很寬鬆,為什麼不同意?後來作亂的賊兵追上來...

《世說新語》兩則中的文言現象,《世說新語》兩則中有哪些一詞多義

文言現象 一 詞類活用 友人慚 意動用法.慚 感到慚愧 二 通假字 陳太丘與友期 尊君在不.不 通 否 讀 f u,表示否定,相當於 嗎 三 古今異義 詠雪 1 兒女 古義 子侄輩的人,指家中的年輕一代人.今義 指子女 2 因 古義 趁,乘,憑藉.今義 因為 3 文義 古義 詩文.今義 文章的意思 ...

世說新語兩則早世兒童的故事,世說新語兩則兩個故事給人的啟示

早逝吧,或者是早慧。夙慧第十二之 三 長安遠近 原文 晉明帝數歲,坐元內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容,元帝問洛下訊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 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 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叢集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 日近。元帝失色,曰 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