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什麼,謝謝

2021-05-03 22:21:55 字數 5600 閱讀 1742

1樓:木易逍遙子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稱為三藏法師,如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等。試略談其義:

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

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

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十二部經

又稱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經。佛說的一切法,皆可統攝為一修多羅,類集為經律論三藏。由於一切經的**體裁和所載的事相不同,故從三藏分出十二種名稱,通稱三藏十二部經,總則稱一切經,別則稱十二部,但並非每一經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故又稱長行經。

二、只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

四、五、七字一句,

三、四、

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餘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五、優陀那,此譯自說或無問自說經,凡無請問者佛自宣說之**,如《阿彌陀經》,名「自說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广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

」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即名「論議經」。

有首頌可以方便記下是那十二部:

長行重頌並授記

孤起無問而自說

因緣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廣未曾有

論議共成十二部

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三藏」是指經藏、律藏、論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義,是佛**依之修行的指南:

經藏:梵語音譯「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凡所有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的佛陀教法,都屬經藏。

律藏:梵語音譯「毗奈耶藏」,意譯「調伏藏」,是佛陀為調伏**心性,對治眾生惡習所制定的教團生活規則。

論藏:梵語音譯「阿毗達磨藏」,意譯「對法藏」,是佛**將經典教義加以論議、解釋、整理,而成組織化、體系化的典籍。

「十二部經」是將佛陀教法,依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又稱十二分教、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

契經:又稱長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記載佛陀的教法,通大小乘經典,也包含律和雜藏。

應頌:又稱重頌,和契經相應,而以偈頌重覆闡述契經所說的教法。

記別:又稱授記,本為教義的解說,後來特指佛陀對**們的未來修證果位所作的印證。

諷頌:又稱孤起頌,全部以偈頌來記載佛陀的教法,因非重述長行,故稱孤起頌。

自說:是佛陀不待他人請法而自行開示的教說,如《阿彌陀經》。

因緣:是記載佛陀說法教化的因緣。

譬喻:以譬喻來宣說法義,如《法華經》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本事:是敘述佛陀及佛**過去世的因緣事蹟。

本生:記載佛陀過去世種種大悲行。

方廣:宣說廣大深奧的教義。

希法:記載佛陀及諸**等希有殊勝之事。

論議:記述佛陀論議、抉擇諸法體性,並分別明瞭法義,是一切論書的通稱。

3樓:匿名使用者

三藏十二部

釋尊說法四十九年,為後世留下千古不滅的真理。當時沒有文字,這些教理都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記憶傳承。佛陀入滅後,**們為了避免遺教散佚和確立教法,以大迦葉為上首的五百**,進行第一次的經典結集,由阿難誦經,優婆離誦律,然後由諸長老將誦出的經、律檢討修訂,審定出佛說的部分;其次又經過第

二、第三、第四次的經典結集,輯成三藏十二部經流傳於世。

《大乘莊嚴經論》舉出設立三藏典籍的意義:

為對治眾生疑惑,為說戒、定、慧三學,為講說法、義,所以設立經藏。

為使眾生遠離苦行、樂行二邊,為成就戒學、心學,為成就法、義,所以設立律藏。

為對治自心的見取,為成就慧學,為通達法、義,所以設立論藏。

佛典的分類

一、三藏

佛陀的教法,經過**們幾次的結集整理後,分為經藏、律藏和論藏,稱為三藏典籍,是印度佛教聖典的三種分類。

經藏:音譯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涵蓋所有上契諸佛義理,下契眾生根機的佛陀教法。

律藏:音譯毘奈耶藏、毘尼藏,意譯調伏藏。是佛陀為調伏**心性,對治生活惡習所制定的教團規則。

論藏:音譯阿毘達磨藏、阿毘曇藏,意譯對法藏。是佛**們將佛典教義加以論議、解釋,整理組織所成的典籍。

二、十二部經

十二部經,是將佛陀教法,依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又稱為十二分教、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

契經:音譯修多羅,又稱長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記載佛陀的教法,通於大、小乘經典,也包含律和雜藏,如四阿含、諸大乘經及波羅提木叉經等。

應頌:音譯只夜。和契經相應,以偈頌重覆闡釋契經所說的教法,又稱重頌。

記別:音譯和伽羅那,又稱授記。本為教義的解說,後來特指佛陀對**們的未來所作的印證。

有自記說、為他記說二種。自記說,是將自己的內證境界,明確的表達出來。為他記說,是如來及聲聞**,以自己的證悟和種種功德為他人所作的證言。

諷頌:音譯伽陀,又作孤起頌。全部以偈頌形式來記載佛陀的教法。

自說:音譯優陀那,是感興語,不待他人請問法而佛陀自行開示的教說。有無問自說,佛陀自己開啟問端,如《雜阿含經》卷

三、《阿彌陀經》;有讚歎辭,如「善哉!善哉!希有世尊!難有世尊!」;有佛涅盤後,**抄集的偈頌,如漢譯《法集要頌經》。

因緣:音譯尼陀那,義譯緣起、本緣及因緣等。是記載佛陀說法教化的因緣。也就是顯示「說人、說所、說事」的,就叫因緣。

譬喻:音譯阿波陀那。是以譬喻來宣說法義,如《中阿含長壽王本起經》、《百喻經》、《雜喻經》,《法華經》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本事:音譯伊帝目多伽。記載本生譚以外,佛陀與**前生的行誼。包含以「佛如是說」為開卷語的經典。

本生:音譯闍陀伽。記載佛陀前生種種大悲心的修行,也通於**過去生的事蹟。律藏中以僧只律為最多。

方廣:音譯毘佛略、毘富羅等。宣說廣大深奧的教義,大都編入《長阿含》及《中阿含》。

希有:音譯阿浮陀達磨,義譯又作未曾有法、勝法、希法。記載佛陀及**等三寶甚希有之事,如《大毘婆沙論》說:

「希法雲何?謂諸經中,說三寶甚希有事。」漢譯的《中阿含經.未曾有法品》中有希有的具體內容。

論議:音譯優波提舍。記述佛陀論議、抉擇諸法體性,並分別明瞭法義,是一切論書的通稱。

佛教聖典的分類學以十二分教的方式劃分,此十二分教又攝於經、律、論三藏中,統稱三藏十二部經。

參.原始佛教的聖典

一、經藏

代表原始佛教的聖典,有經藏、律藏、雜藏三大類。

經藏指四阿含:《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

《雜阿含》:共五十卷,包括一千三百六十二部篇幅短小、廣泛而散雜的小經。主要的論述有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闡明正確禪觀,和鼓勵在家信徒信奉佛教、皈依三寶等,是四阿含的主要部分,也是瞭解原始佛教教義的根本經典。

《中阿含》:共六十卷,包括二百二十二經,分五誦十八品。涵蓋修行法門及因果報應等佛教基本理論,是以禪慧修證的比丘為中心。

《長阿含》:共二十二卷,由三十部篇幅較長,主題不同的經典彙集而成。內容有佛陀及**的傳教活動、佛陀的本生、駁斥外道的理論等。

著重在教化婆羅門與外道,透過天神、神通及一般信仰,而表彰佛陀的崇高、超越,及佛法的究竟。因此,對教外的適應與化導是其重心。

《增一阿含》:共五十一卷,五十二品,四百七十二經。內容的特質是依世間善行,信、念、施、戒、慈心、福德、自利利他,而匯入於出世法的大乘思想。

多說佛陀及**的事蹟、出家戒律和在家信徒如何修行等。**是按法數的順序相次編纂,從一法逐次增加到十一法,所以稱為增一。

《雜阿含》偏重於教理的闡明,《中阿含》和《長阿含》則偏重於佛陀與**事蹟的敘述。《中阿含》的文字篇幅適中,因此稱為《中阿含》;相對於此,《長阿含》的篇幅較為冗長,因此稱為《長阿含》。

二、律藏

律藏,分廣律、戒經、律論三類。

廣律有六種:

《銅鍱律》:從印度傳入錫蘭,在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南方佛教國家流傳。內容分為經分別、犍度、附隨三大部。

《十誦律》:是我國最早譯出的廣律,共六十一卷。初誦至三誦是比丘律;四誦名七法;五誦名八法;六誦名雜誦,內分調達事與雜事;七誦名尼律;八誦名增一法;九誦名優波離問法;十誦名比尼誦。

《四分律》:為佛陀耶舍所誦出,竺佛念翻譯、道含筆錄。內容略分有比丘律、比丘尼律、二十犍度、集法毘尼、調部、毘尼增一。

《摩訶僧只律》:又稱《大眾律》,共四十卷,為法顯與道場寺佛陀跋陀羅所譯。內容有比丘毘尼和比丘尼毘尼二部。

《五分律》:或作《彌沙塞律》,共三十卷。五分是:比丘律,尼律,受戒等九法,滅諍法與羯磨法,破僧法等八法,又五百集法、七百集法。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共五十卷,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廣律。

戒經戒經即波羅提木叉經,是僧團中半月半月所誦的。漢譯又稱為「戒本」或「戒心」,是律藏的核心、根本。分為比丘戒本及比丘尼戒本。

比丘戒本:共六類十三部,銅鍱部《比丘波羅提木叉》、大眾部《摩訶僧只大比丘戒本》、化地部《彌沙塞五分戒本》、法藏部《四分戒本》、說一切有部戒本、飲光部《解脫戒經》。

比丘尼戒本:共五類八部,銅鍱部《比丘尼波羅提木叉》、大眾部《摩訶僧只比丘尼戒本》、法藏部《四分比丘尼戒本》、化地部《五分比丘尼戒本》、說一切有部《比丘尼戒本》。

律論關於律的論書,有:

毘尼母論:共八卷,譯者不詳。是毘奈耶藏中本母(提綱挈領解釋佛說宗趣)的論釋。

摩得勒伽論:共十卷,劉宋僧伽跋摩譯。是十誦律中優波離問及毘尼誦的異譯。

善見論:共十八卷,蕭齊僧伽跋陀羅譯。是四分律的解釋。

薩婆多論:共九卷,譯者不詳。是十誦律的解釋。

律二十二明瞭論:一卷,陳真諦譯,依十八部中正量部的律,以二十二偈及註釋而成的律論。

另外,還有《戒因緣經》、《優波離問佛經》、《舍利弗問經》、《佛說苾芻五法經》。

什麼叫一心三藏,什麼是一心三藏?

以下是網摘,供參考。三藏 一個真心,包含三個東西 1 空如來藏 2 不空如來藏 3 空不空如來藏。1 空如來藏,它有三個特點 無形無相 客觀存在 不生不滅。比如躺在床上睡覺做夢的那個人,好比就是空如來藏。夢中的你,能夠看見躺在床上正在做夢的自己嗎?不能 這就是無形無相 夢中的你,雖然看不見躺在床上正...

劍網三藏劍門派輕功在哪學的?叫什麼

藏劍的門派輕功是玉泉魚躍,學習應該是在地圖左上角,20多級的時候,任務名字叫 鶴歸孤山泉魚躍 新輕功是入門就有的 鍵盤w w 門派輕功玉泉魚躍 等級達到後自有任務可學 或在武學訓練師那學 劍網三藏劍門派輕功在哪學的叫什麼 是藏劍的龍泉魚躍了。本人沒怎麼玩cj 那任務做過不過卻不怎麼記得。反正是在莊子...

劍網3藏劍怎麼拿重劍,劍網三 藏劍 請問這把重劍的名字及獲取方法

在藏劍做任務到20級會學會騎御技能,開啟新手禮包也會送一匹小馬,右鍵單擊裝備上,按t就可以騎馬了 藏劍的特色就是兩種心法對應兩種 切換心法同時切換 右鍵單擊重劍應該能裝備上的,我不是藏劍也說不太好,祝玩得愉快 大俠您好 20級就可以學習,做任務就能獲得的。重劍裝備不上?麻煩提供一下截圖我幫你看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