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美德,中國的傳統美德具體有哪些?

2021-06-30 17:01:34 字數 5443 閱讀 7919

1樓:千年歷史千面遊

尊老愛幼、忠於國家、仁義、淡薄名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知恥而後勇

2樓:在東錢湖拉大提琴的積雨雲

中國十大傳統美德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係,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充套件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

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樸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

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倫理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係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核心,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

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志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八、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

廉既是對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應有的品德,因為無「廉」則不「潔」,無「廉」則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捨之間,取道義,舍邪心,嚴格自我約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

「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儉廉政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人共有的美德。

九、篤實寬厚

中國傳統道德崇尚質樸、樸素的精神。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以「實」為標準,反對虛偽虛妄。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範和美德。

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實在等等,形成崇尚實幹,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華民族一向以寬厚為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寬厚的道德人格來打動別人,達到任我溝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巨集大量,忠厚長者等道德評價,都是中華民族寬厚品德的體現。

十、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

中國人十分重視「力行」的美德。中國文化認為,人格的完善,社會的進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於行。「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正是這種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在各種險惡的環境中能夠化險為夷,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3樓:我是qq小糊塗仙

「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

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4樓:雪紛飛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

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

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

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5樓:潔兒幸福不滅

勤勞勇敢 誠實善良 團結互助 積極進取 勇於鬥爭

6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有很多阿,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

中國的傳統美德具體有哪些?

7樓:現實不符合

中國傳統美德

吃穿住用

1.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

2.謙和好禮

禮之運作,包含有「謙和」之德。謙者,謙虛也,謙讓也。中國人自古就懂得「滿遭損,謙受益」的道理。

老子曾以江海處下而為百谷王的事實,告誡人們不要「自矜」、「處伐」、「自是」。謙德亦根源於人的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故事,如「將相和」、劉備三顧茅廬等都是以謙德為主題。

「和德」在待人接物中稱為「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重要的價值取向。

孔子言:「禮之用,和為貴。」《中庸》也把「致中和」作為極高的道德境界。

「和」被認為君子的重要品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和睦家族、鄰里,最終協和萬邦。

「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心理上1.講仁愛孝悌

「仁愛孝悌」讓我們飽懷對這世界的博泛熱愛,對老人的孝感尊敬,在外以謙卑的心態尊敬兄長,照顧晚輩;讓我們這些丟失傳統的人,用這四個字自勉,緊緊跟隨,自由的將人生匯入綿延的長河中。

2.篤行誠信知報

包括「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對國家精忠報國

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

對工作1.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克己,剋制、約束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為重。意為約束自己的私慾,以公事為重。藉以比喻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心為公。

2.修己慎獨

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對朋友見利思義

見利思義是中國傳統道德處理群己關係的一條基本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美德。義和利問題,講的是道德原則和物質利益的關係問題。義,一般地是指合乎正義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

利,就是指物質利益。見利思義,不是一般地反對「利」,而是指見到利益,應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義,該取的可以取,不該取的不應據為己有,即義然後利,亦即孔子說的「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道德方面

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

拓展資料

「盡忠報國」在國家大義上展示了什麼是為國的傳統美德

關於岳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字的事情,最早見於《宋史-何鑄傳》,岳飛蒙冤入獄,何鑄在審訊他的時候,「飛袒而視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明嘉靖刊本《大宋中興演義》中,只是說岳飛在靖康間,見胡馬縱橫,宋兵畏怯,有綠林豪傑來請功夫高強的岳飛入山為寇。岳飛義正辭嚴拒絕道:

「大丈夫不著名於史冊,而為鼠竊狗盜,偷生於世,可乎?」。於是找了人在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以示不從邪之意。

」在演義中,岳飛後背的字是請人刺的,是為了表示與綠林盜賊劃清界限。

小學生傳統美德故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每天讀書。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鑿壁偷光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鑿壁偷光。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詩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1 重資財,薄父母,不 子。朱柏廬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4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5 孝有三 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7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童謠,有關中華美德的童謠和詩歌。

清潔歌一二三四五,洗手剪指甲。六七 十,勤洗頭理髮。小朋友記住,勤洗澡換衣。不隨地吐痰,做個好寶寶。要是不要原創的話 有好多 有關中華美德的童謠和詩歌。我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 主動上前去問好 祖國美德要做到 祖國傳統的美德 上車看見老和小 主動上前讓讓座 你行我行他也行 看見別人有困難 樂於助人要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