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什麼意思

2021-07-16 17:39:20 字數 5025 閱讀 8188

1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2樓:御伽草籽

譯文: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唐朝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原文如下。

菩提偈唐 · 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3樓:嗨呀你爹臨死前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鏡子比喻清靜心。

本來清靜,**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本無樹」是我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說明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市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

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眾皆驚。五祖觀後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靜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舉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

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慧能的意思"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4樓:席立君

從字面上的意思是說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此句出自《六祖壇經》神秀與慧能的對話: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身如箁提樹,心如明鏡臺,清靜勤修為,出出有塵埃,說的是兩位大師論道,其一資深,其二略遜,問及出家人修練之道,答曰:無為有為,意思是拋開一切雜念,方成正果,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

5樓:葡萄成熟時等收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6樓:盛修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有無本一體,心境現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解釋一下)

7樓:嗨呀你爹臨死前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鏡子比喻清靜心。

本來清靜,**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本無樹」是我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說明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市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

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眾皆驚。五祖觀後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靜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舉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

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慧能的意思"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8樓:潛川

這個說來話長了。

這個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剛入佛門修行時,他的**出題讓他們寫一首偈語來闡述自己對佛法的領悟,於是大師兄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則對大師兄的觀點提出了不同的感悟,他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從佛法的修為及境界上來看,慧能的顯然要高得多,所以最終慧能得到了**的衣缽傳授,稱為禪宗第六代法脈傳承(你可以理解為「掌門人」)。

大師兄神秀的詩是這樣理解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意思是:

**就如同是菩提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出於此)。

而慧能則這樣來解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意思是:

菩提樹不是菩提樹,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明亮的鏡子本來就不是鏡子,而是比喻清靜的心的。我們的心本來就是清靜的,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呢?

二者的差異在於,神秀要藉助具體的物體意象來表達自己感悟,而慧能則超越了神秀的境界,不需要比喻,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質了。

9樓:葉落秋寒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首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

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

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裡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

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後來神秀成為樑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10樓:熱詞課代表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解說

無法可得,無修可修,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大致的意思就是,智慧本來是不成系統的,心也不是根本,人生本就是空的,又到 惹來是非呢?這句話是六祖慧能所做的偈。壇經 有所記載!因為這句偈,六組慧能得師傅所傳衣缽!另外 西遊記 中猴王向菩提老祖學藝這一橋段,就可能是出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什麼意思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 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佛對我說 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佛說 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佛又說 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

求英文翻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bodhi is fundamentally without any tree 明鏡亦非臺。the bright mirror is also not a stand.本來無一物,fundamentally there is not a single thing 何處惹塵埃。w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