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英文翻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022-01-03 13:30:48 字數 5725 閱讀 8451

1樓:

菩提本無樹, bodhi is fundamentally without any tree;

明鏡亦非臺。 the bright mirror is also not a stand.

本來無一物, fundamentally there is not a single thing —

何處惹塵埃。 where could any dust be attracted?

慧能禪師的這首畿子是用來回應神秀禪師的畿子:

身是菩提樹, the body is a bodhi tree,

心如明鏡臺。 the mind a standing mirror bright.

時時勤拂拭, at all times polish it diligently,

勿使惹塵埃。 and let no dust alight.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2樓:熱詞課代表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3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白話文翻譯: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神秀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兩句均採用了倒裝語法結構,可理解為「本無菩提樹,亦非明鏡臺」,《菩提偈》前兩句是針對神秀《無相偈》的前兩句所作,應聯絡在一起理解。菩提樹: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覺悟成佛。

明鏡臺:僧人坐禪之處,據《資持記》下二之三:「坐禪之處,多懸明鏡,以助心行。

」何處有塵埃:這句是針對無相偈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所作,佛性清淨,色即是空,所以塵埃也是空。塵埃:

佛教認為各種塵埃都是汙染人的性情的東西,《淨心戒規》雲:「云何名塵,沾汙淨心,觸身成垢,故名塵。」

擴充套件資料:

《菩提偈》

[作者]惠能

[全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4樓:楓虞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

人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事實上嗅覺比味覺佔更大的比重所以象狗這樣嗅覺靈敏的生物,在飲食上遠比我們快樂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如果錯了..錯在**?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5樓:美人計

明鏡不無,菩提本有,唯心所現,都是本性所顯的影像,影像亦不得,所以鏡非臺,提無樹,合空空能正除遣,離一切相即名諸佛經意。本性中本無見聞覺知,但通過鏡,菩提影子顯示出本性見聞覺知的作用,通過鏡,菩提影顯出本性本無見聞覺知,本無一物,體無相貌非用不顯,性無形象非心不明

。化鏡,菩提影為如,如不離鏡,菩提影,菩提鏡影不離如,不即不離,不取不捨,無一物無埃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世上本來沒有菩提樹,因佛在此樹下覺悟而得名菩提。心中明境也不是什麼靈臺,並不需要做什麼。世上一切皆是幻象,本來什麼也沒有。自然也不會有所謂的塵埃。

這是佛家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針對「身是菩提樹,心似明境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說的。

7樓:匿名使用者

相見相遇相識即是緣。緣來即接受,也不可為所謂真理刻意排斥。緣去也不挽留,去意若決,挽留只顯得強人所難。

在人生次要的方面出世,在人生重要的方面入世。這就是和尚家。哪方面重要哪方面不重要,由緣而定。

有些力量是可以左右緣的,但不要輕易認為自己有這份力量,獲得什麼都是要有代價的。

8樓:塵緣名字而以

天將下雨雨將停,你將我。我將你,世界本來就是你。走南闖北。北將下。春來複返又一春。一個字空,空即萬物。心術要正。

9樓:李五季***

把塵埃比做執念,比做內心上面的濾鏡;戀愛中的人看到秋風掃落葉會看到美麗與浪漫。失戀中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會看到離別與傷感。心無塵埃的人則只看到花開花謝的自然法則而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什麼意思

10樓:懂梗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11樓:噯小嘻

這句話的意思是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菩提偈全文:

【作者】惠能 【朝代】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12樓:黃小酒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覺道,不是真有什麼樹。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若說覺悟了,但覺悟其實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雖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哪有還要有個臺。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即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也無從生出了。就是無所住也。

這是六祖慧能一首禪詩的詩句。他和神秀的禪詩中提到的「菩提樹」、「明鏡臺」是來比喻自己對佛法的認識。而六祖「菩提本無樹」中的「菩提」,則指的是真實本心。

禪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講的就是「菩提」即真實本心如來藏。而六祖的禪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時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要高明得多。

因為「菩提」確實有空的體性,是無形無相的,無覺無知的,是「諸入不會」的。所以,並無菩提樹、明鏡臺等實物可供人「勤拂試」。但佛法不是如虛空一樣的空,不是斷滅空,不是世俗認識所能了知的。

是即相離相,無相無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邊,而亦空有二邊的。

所以說,這禪詩是在六祖親證菩提之前的詩,並不代表他後來親證菩提後,對佛法的正確認識。禪門是無門為門,掃除一切相,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千百年來,歷代

祖師以及佛子,修行參禪都是為了親證這個「菩提」。

13樓:**座雨停江南

字面意思: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14樓:貔貅冰曜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而最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就足夠了。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

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一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什麼意思誰能用詳細簡單文字解釋很感謝你

這是神秀菩薩和慧能菩薩一唱一和,為解眾生執著而做的偈子。神秀菩薩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菩薩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神秀菩薩說的是因地修行的方法,身當以佛為師,依教奉行,為眾生榜樣 心當放下執著,清淨無染。時刻提醒自己,照看好清淨心。慧能菩...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心中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 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原文 年代 初唐 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原文解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釋義 就如同是菩提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 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臺鏡。...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解說

無法可得,無修可修,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大致的意思就是,智慧本來是不成系統的,心也不是根本,人生本就是空的,又到 惹來是非呢?這句話是六祖慧能所做的偈。壇經 有所記載!因為這句偈,六組慧能得師傅所傳衣缽!另外 西遊記 中猴王向菩提老祖學藝這一橋段,就可能是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