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內涵,如何全面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

2021-08-09 06:20:21 字數 2531 閱讀 6638

1樓:匿名使用者

生態文明的核心問題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大自然本身是極其富有和慷慨的,但同時又是脆弱和需要平衡的;人口數量的增長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可阻擋,但人類歸根結底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活動不能超過自然界容許的限度,即不能使大自然出現不可逆轉地喪失自我修復的能力,否則必將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生態文明所強調的就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取有度,既要利用又要保護,促進經濟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的動態平衡,不斷提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程度。

生態文明的本質要求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尊重自然,就是要從內心深處老老實實地承認人是自然之子而非自然之主宰,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報恩之意,決不能有凌駕於自然之上的狂妄想法。順應自然,就是要使人類的活動符合而不是違背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當然,順應自然不是任由自然驅使、停止發展甚至重返原始狀態,而是在按客觀規律辦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保護自然,就是要求人類在向自然界獲取生存和發展之需的同時,要呵護自然、回報自然,把人類活動控制在自然能夠承載的限度之內,給自然留下恢復元氣、休養生息、資源再生的空間,實現人類對自然獲取和給予的平衡,多還舊賬,不欠新賬,防止出現生態赤字和人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態災難。

生態文明的特徵包括兩個方面。在空間維度上,生態文明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生態危機是對全人類的威脅和挑戰,生態問題具有世界整體性,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必須從全球範圍考慮人與自然的平衡。

在時間維度上,生態文明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人類發展的各個階段始終面臨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一永恆難題,生態文明建設永無止境。人類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認識的解決矛盾的過程,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迴圈往復,促進生態文明不斷從低階向高階階段進步,從而推動人類社會持續向前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求人們要自覺地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形**類社會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方式。

我們黨所追求的生態文明,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出一條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產出、能迴圈、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和諧共處、良性互動、持續發展的一種高階形態的文明境界,其實質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如何全面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

2樓:匿名使用者

內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回設各方面和答全過程。

特徵: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汙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倡導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不是物質財富增加而自然受到傷害的文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階狀態,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而是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任務:十八大報告提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四大任務: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怎樣認識和理解「建設生態文明」

請說說如何正確理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並結合實際談談怎樣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

怎樣理解生態文明內涵

3樓:熱心網友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深度理解內涵:所謂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

它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我們的要求:

1、在思想上。應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主要是:從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

2、在政策上。應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解決環境問題。只有將環境保護上升到國家意志的戰略高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環境問題。

3、在措施上。應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包括建設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嚴格的環境標準,培養專業的執法隊伍,採取行之有效的執法手段等。

4樓:彼岸的暗夜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5樓:倒黴的威爾遜啊

應萬物自賦予類存條件類自命延續

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基本內涵

如何理解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節約優先 保護優先 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是由目前我們面臨的資源環境狀況決定的。面對資源約束趨緊 環境汙染嚴重 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堅持節約優先 保護優先 自然恢復為主,就是要在資源上把節約放在首位,在環境上把保護放在首位,在生態上以自然恢復為主,這三個方面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構成了我國生...

如何理解加強生態文明與文化建設的關係

五位一體總佈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只有堅持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 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 政治民主 文化繁榮 社會公平 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八大報告對下一階段工...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初中政治,考試中求快)

必須加強資源和環境法規 資源和環境 知識的學習 宣傳,提高保護資源和環境 的意識。首先,樹立地球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源一家bai園的理念。大自然du 提供給人類可資利用zhi的資源是相dao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說,我們的 家底並不厚,老本 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 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