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地球是怎麼誕生的,地球是怎樣誕生的?

2021-08-10 03:31:24 字數 3674 閱讀 2026

1樓:

這個科學家也是研究中,不過有種說明是在早期太陽活動中產生的。

地球是怎樣誕生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地球的起源主要有兩大學派:系內成因理論、系外成因理論。

傳統理論屬於系內成因理論:認為地球是在太陽系內形成的。可以分為三個學派:

(1)、分出說

也叫災變說。在這一學派中,有的認為是另外一顆恆星碰到太陽,碰出了物質,這些碰出的物質形成了行星。

有的認為:太陽曾經出現過巨大規模的變動,例如太陽的自轉快度變快,由一個恆星**為兩個恆星,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其中一個離開了,離開時所留下的物質形成行星。

有的認為:太陽原來是一對雙星,其中一顆子星被另外靠近的一顆大星拉走了或俘獲了。在子星被拉走或俘獲時所留下來的物質形成了太陽系現在的行星。

也有的認為:太陽的伴星爆發成超新星,留下的物質形成了行星。另外還有的觀點認為是太陽自身拋射出來的物質形成了行星。

(2)、捕獲說

這一學派的共同看法認為是太陽先形成的。太陽形成後捕獲了周圍的或宇宙空間裡的其它星際物質,而由這些物質形成了行星。

(3)、共同形成說

形形色色的各類星雲說都是屬於這一學派。這一學派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個星雲形成的。

儘管各學者對太陽系內的星球形成和自轉及公轉有各自的見解,但他們都共同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個原始星雲逐漸演化而形成的,或者說形成行星的物質**於太陽或與太陽有關係的其它星球。

地球的系外成因理論屬於現**論,是由我國的學者江發世提出來的。

**認為,地球是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形成的,在距今5.4億年前後被太陽捕獲,地球產生了公轉與自轉,地球由此開始進入了有太陽光的地質時期,生物爆發式出現,冰川融化,形成大量的灰巖海相沉積建造(灰巖的形成與海洋微生物有關),地質時期進入顯生宙。

地球形成時期【始古宙(宇)】

這一時期是由地核俘獲宇宙高溫熔融物質和少量塑性物質、固態物質、氣體和液體開始的,到地表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的外殼的一段地質時間。

在距今46億(?)年前,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由鐵鎳物質組成的地核俘獲宇宙高溫熔融物質和少量塑性物質、固態物質、氣體和液體,在地核外形成高溫熔融物質巨厚層。

地核與高溫熔融物質間形成內過渡層。

地球外表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的外殼。

外殼與高溫熔融物質間形成外過渡層。高溫熔融物質形成液態層。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形成分層結構,由內向外:地核、內過渡層、液態層、外過渡層、外殼。

在地球表面,由於熔融物質凝固和收縮,形成張裂、溝谷、高山。由於宇宙天體撞擊,在地表形成大坑窪地。

地殼形成時期【太古宙(宇)】

這一時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殼開始到有沉積岩形成的一段地質時間。

地殼和地球熔融物質凝固形成的外殼是不一樣的。

地殼是由火山岩、沉積岩、變質岩和隕石共同組成的地球外殼,是地球經過長期演化後而形成的。

在這一地質時期:

隨著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水和俘獲的水流動匯聚到張裂溝谷與大坑窪地中,形成地球上最初的水域海洋和湖。產生的氣和俘獲的大氣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氣圈。

由於地核俘獲宇宙物質的不均,地表各處溫度高低不同產生大氣流動。

在地殼形成時期,有了水和大氣,產生了風化、剝蝕和搬運作用,開始形成沉積岩。

進入太陽系前時期【元古宙(宇)】

這一時期是地殼已經形成到地球進入太陽系前的一段地質時間。

這是一段沒有陽光的地質時期。

在這一段的前期,地殼的風化、剝蝕、搬運和沉積作用強,高山被剝低,在溝谷和坑窪地中沉積了巨厚的原始沉積。

在這一段的後期,地殼活動變弱,地表溫度漸漸降低,到了冰點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

在生物界,降落在地球上的原核生物開始復活和繁殖。由於沒有陽光,其他降落到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處於休眠狀態。

進入太陽系時期【顯生宙(宇)】

這一時期是太陽捕獲地球,地球進入太陽系成為行星而開始的。地球進入到了有陽光的顯生宙時期,是古生代的開始。

地球產生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

現在的地球黃道面在太陽赤道面附近,二者夾角很小。地球傾斜在軌道上執行,地軸的傾斜方向與黃道面的夾角為66°34′,即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為23°26′,如圖下所

地球是在和太陽赤道面大約23°26′夾角方向執行(如圖下所示)被太陽捕獲,變成繞太陽旋轉的行星。

地球被太陽俘獲,形成公轉和自轉。形成時,地軸和軌道面是垂直的,地軸和太陽赤道面夾角大約為66°34′。

太陽系和其他星系一樣,在星系演化趨勢作用下,地球由形成時的軌道面向太陽赤道面方向移動了23°26′,並已移動到太陽赤道面附近(如圖下所示)。

在太陽系演化過程中,在無其他天體引力作用情況下,繞轉星球的軌道形狀不變,自轉軸的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不變。

地球由被太陽捕獲時,地軸和軌道面是垂直的,和太陽赤道面夾角大約為66°34′。由於地球軌道面向太陽赤道面方向移動了23°26′,因此形成現在的地球赤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為23°26′。

地球被太陽捕獲時地軸和軌道面是垂直的,地球兩極終年無太陽光照,地球無四季。隨著地球軌道面向太陽赤道面演化移動,地軸發生在軌道面上的傾斜,地球有了一年四季變化。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有了太陽的光照,形成了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有了晝夜的變化。

在地球的內部,地核或內球偏向太陽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

在地殼,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由兩極向赤道的離心力;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轉動,地殼物質形成自東向西和由兩極向赤道方向的運動。形成高山、高原,形成溝谷窪地和平原。

冰川融化。

在生物界,開始爆發式出現即開始復活。

在岩石建造上,出現大量的灰巖。

地月系形成時期【中生 代(界)】

這一時期是月球被地球捕獲形成地月系而開始的,地球進入到了中生代時期。

月球繞地球轉動,使地球的引力場、磁場發生了變化。在月球引力所形成的晃動作用下,地球的外球發生了旋轉,形成地極和磁極的移動。

在生物界,動物和植物都發生了重大的變異或進化,形成高大的樹木和出現大型的動物。

新生時期【新生代(界)】

這一時期是一顆大彗星撞擊地球而開始的(?),地球進入到了新生代時期。

這顆彗星在太陽系裂解(?),形成繞太陽的小行星帶。

彗星的組成物即有岩石又有冰和大氣。在冰裡存在著各種生物。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增加了水、大氣和新的生物物種。

原有的生物發生變異或進化。

地球開始有了高階生物。

地球是怎樣誕生的?

3樓:hao大森

地球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約在30—40億年前,地球已經開始出現最原始的單細胞生命,後來逐漸進化,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生物。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23年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因為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核與高溫熔融物質間形成內過渡層。

地球外表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的外殼。

外殼與高溫熔融物質間形成外過渡層。高溫熔融物質形成液態層。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形成分層結構,由內向外:地核、內過渡層、液態層、外過渡層、外殼。

在地球表面,由於熔融物質凝固和收縮,形成張裂、溝谷、高山。由於宇宙天體撞擊,在地表形成大坑窪地。

4樓:外國奇聞史

地球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地球是怎樣誕生的,地球是怎麼誕生的?

塵埃 力和運動。塵埃之間摩擦出的旋轉 上星體的組合有了現在的地球。我個人觀點 引力對流動物體總會造成能量損失 也就是說 地球以前更靠近太陽一些 幾乎所有的星球 都要遵循這個規律。從哲學上講,當人們意識到地球的存在時,地球就誕生了。地球是如何誕生的?地球是怎麼誕生的?地球是在約46億年前誕生的。那時,...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據說,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 碳酸氣體 氮氣。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升,最終融化為液體。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

地球上山是怎樣形成的?地球上土地是怎樣形成的?

地殼板塊移動擠壓衝擊形成造山運動 土地上覆蓋者土壤,土壤最初有岩石風化而成,再經過外力 如重力,水,冰川等 作用之下上千年累積而成。具體過程不是很瞭解,可以找地理相關資料瞭解。山是地殼變動形成的,土地是先由岩石風化再由植被固定產生的。山分為褶皺山 斷塊山和火山,岩石形成後下邊的岩層較老 上邊的岩層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