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問題

2021-09-17 01:52:04 字數 3553 閱讀 6400

1樓:深山讀書

簡單地說:過去心不可得,就是不要停留在過去的記憶裡:現在心不可得,就是不要迷失在現在的處境裡;未來心不可得,就是不要沉浸在未來的夢想裡。

也就是說,要在當下。觀察當下一瞬間,你是否了無牽掛?信心銘說: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2樓:pai__啊

自己理解,沒有標答,樓下的理解我不同意,

3樓:

以心必依鏡而起法,前鏡若空,心依何處,法又安立?故云不可得,而非草木之無心。

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例如,天上落的雨是由雲氣聚合,木製的桌子是由木頭釘子人力而為。那麼,自性便是不依賴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所以是自性空,即沒有不依賴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若是以自己的觀念(可以理解為「心」)去思考世間的真實相(「法」),總會依賴某種固有的形象(「鏡」)。但這樣很容易誤入虛無之地而不得。所以,《金剛經》教誨不著於相,也才有了之後那句名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因此,前後貫穿起來看一部《金剛經》,包括「不可得」這句在內,就是說自性空,法空。如果再深入《心經》,《法華經》,這種思想更是一脈相承的。

對現世的生活人生有沒有指導?當然有!比如我們與人交往,總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本來如此?

還是我們自己胡亂思維猜測?再如,我們看佛法,沒有深入經藏,卻總喜歡以自己固有的思維去評價佛法(而這種評價多半是斷見妄想)。除去這個我們執著的「心」,似乎才能更好的觀照自己看待周遭。

4樓:殺心中賊

過去心不可得,是已經失憶了,不是一個正常人;現在心不可得,是陷入了休克狀態,或者成了植物人;未來心不可得,已經完全滅盡,不受後有,證取了涅槃。綜合起來就是,一個白痴,出生即無意識,出生即死去,還證取了最高解脫--涅槃。

如果這是事實,那不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嗎?

《金剛經》這部影響深遠的偽經不知害了多少人!!!忽悠的內容是忽悠,愚痴的結果是愚痴,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智慧的。

過去心有些還有痕跡,現在心是清楚明白的,不過要遷流,未來心必得。為什麼不得?如果不得,那就是在否認任何東西的存在,既認為色法是不存在的,也認為心法、心所法和涅槃法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在從根本上否認解脫的可能性,否認任何東西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是想要引人成為精神病。

如果連這種**說法都要奉若圭臬,那真是可憐啊!!!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簡單說就是讓我們客觀的去看世界~

6樓:醪糟

若望文生義的理解,便很容易曲解此話的真實含義。您理解錯了。

其意並不是讓我們「順其自然」,也不是教人處世態度。

《金剛經》是佛陀講授實相般若的重要經典之一。其通篇核心的含義就是離戲的空性。

我們凡夫人總是認為自己存在,自己的心存在,通過自己心觀察的事物存在……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此句是佛陀在向須菩提闡述心的本性。

真正的眾生心是諸法之本性,其本體為本來無生的大空性,而佛智恆時安住於諸法本性中,故對一切眾生的心能無餘了知。在勝義中觀察或安住時,所謂眾生迷亂的心不存在,所謂明清覺心也不存在。心非是心,心的本性就是光明,是離一切戲論的法性本體。

此處引用我的老師對此處講解的原文:

為什麼心的本性是非心呢?因為在本性上,過去的心無法可得;現在的心無本體顏色相狀等,無法可得;未來的心尚未到來,也無法得到。

7樓:清風綠荷不自意

個人理解是世間的一切心理現象都是無常的,它的體現是生住異滅,念念生滅,不息地在變,不停地在動。

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究竟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1、如果是要談論**的釋義,那麼,應當根據前後文來分析,原來的**講的究竟是什麼意思。這才能夠避免斷章取義。脫離原來的**,只就這一句來談論,會衍生許多不同的意思,從而失去原意。

2、我是在搜尋「過去心」時,看到了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搜尋過去心呢,因為我在想到「得失心」的時候,心裡面浮現了這一句**,所以,我想詳細瞭解一下過去心。這是緣起。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怎麼會跟得失心關聯到一起呢。

得失心重的人,容易糾結於過去發生的種種,容易糾結於現在發生的種種,容易糾結於將要發生的種種。這種人執念很深。

要如何解脫呢,「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可以給人一點啟發。如果放下過去,放下現在,放下未來,那麼,就像卸下重擔,心靈反而變得通透。這時候,更加容易產生智慧。

9樓:因緣法

心,也可以粗淺地解為意識、思維。意識就像一條河流中的水,在不停地流動著,並不會停頓,因此在現代又稱為「意識流」。

過去的思維,就像河水某個斷面所流過的水,留不住而東流去了,這是過去心不可得;

思維不停地從現在這個斷面流過,沒有一個思維會停留在現在這個斷面上,因此說現在心不可得;

而未來,無從判斷,無從把握,而且更重要的是,意識也不會在任何一個未來的時間段裡停留。因此說,未來心不可得。

這段話想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金剛經最後的那個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也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的由心所造的事物,就如夢、如幻影、如水泡、如水中的影子一樣不斷變化的,在時間的長河中也如露珠或閃電一樣短暫,應該這樣看待一切事物。

10樓:憨明娃

過去的已成為過去,何必多憶。現在的即將成為過去,何必留戀,未來的還未發生,何必多求

11樓:青竹遺風

過去、現在、未來是屬於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實在的體質。《維摩經》說:「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

"所以《金剛經》說,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了不可得。

12樓:沙裡的魚罡

這位同修,你好。

這個其實說來話長,非一生一世可以說得清。你可以參考許多許多高僧大德的書籍來理解。我試著來簡要回答下:

「心」指的是什麼呢?華嚴五祖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將心分四種:1.

肉團心。即心臟。2.

緣慮心。六根追逐六塵產生思慮、心理活動。3.

集起心。專指第八識,阿賴耶識。4.

堅實心。即如來藏,清淨自性心,又稱真實心。

在《金剛經》裡,須菩提向世尊提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回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以說整部《金剛經》就是要解決這個「心」的問題,這個人生永恆的主題。

佛法最難了解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最上乘的佛法。佛說《金剛經》則是為最上乘人說的。從句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知道,按照平常所證的果位上講,三賢位的菩薩叫菩薩,十地菩薩叫摩訶薩。

按照判教的解釋,三乘教的菩薩叫菩薩,實教一乘的菩薩叫摩訶薩。按五教家來講,始教的菩薩叫菩薩,終教、頓教、圓教的菩薩叫摩訶薩。聖人如此,何況我們凡夫難以理解也屬正常。.

「三心不可得」中對心的理解還可以從幾個公案中去體會,一個是二祖慧可求初祖達摩安心的事;另一個是德山吃點心的公案。都說明了佛法需要我們來廣修六度萬行而不住相,無住生心,通過聞、思、修證才能提高真實智慧,得大自在,見性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13樓:匿名使用者

『』無我「懂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是什麼意思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個 不可得 真實地闡述了事物的空性。有人說,這種 不可得 是因為事物本來沒有的緣故,也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得到,所以才是空。再加上我們看到的事物,都是因緣化合,所以也都是空,最後歸於虛空,就都不存在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幸福,更幸福,更更更幸福。也就是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是什麼意思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個 不可得 真實地闡述了事物的空性。有人說,這種 不可得 是因為事物本來沒有的緣故,也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得到,所以才是空。再加上我們看到的事物,都是因緣化合,所以也都是空,最後歸於虛空,就都不存在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幸福,更幸福,更更更幸福。也就是說...

小人真的不可惹嗎,為什麼說小人不可得罪?

可能,你學會比他還小人 你沒事兒惹別人幹什麼 為什麼不能得罪小人?為什麼說小人不可得罪?寧可得罪君子一千也不得罪小人一個,小人之所以是小人,也就是說得罪了他,他無時不刻的想報復你,想方設方的,當然大部分都是莫須有的栽贓嫁禍啦 因為如果你去得罪小人的話,那麼他會用他的小人招式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