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攻打西夏為何與戰屢敗,宋朝與西夏的戰爭??

2022-01-01 16:41:28 字數 5239 閱讀 4020

1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原因。宋朝人沒有西夏人勇猛。

宋朝(960年—2023年)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

2樓:匿名使用者

西夏連關中都打不進去,宋朝是真不虛西夏,對西夏的態度一直屬於內亂。宋朝那招步步蠶食的築堡流,西夏是真沒轍。

3樓:匿名使用者

總的說西夏敗多勝少,最後丟土求和,天都山衡山都丟了 還有一個 西夏每次被打敗都是靠著遼重新爬起,從李繼遷開始,要麼早就讓滅了 李繼遷是遼的女婿

4樓:匿名使用者

根子在武人地位低下上,以閹割自身武力為代價求得苟安,和滿清有一比

5樓:匿名使用者

杯酒釋兵權,自己的統治是穩固了,就是把民族尚武的精神閹割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別說太多大道理 愛就努力在一起 去經歷去體會去共生

7樓:匿名使用者

宋軍與西夏戰爭中,往往是開頭打得好,中期昏招不斷,後期至於慘敗。如果看宋與西夏戰爭,可以看出宋軍的失敗幾乎都是在進攻西夏時,被西夏以優勢兵力包圍打殲滅戰所導致的。應該說宋夏戰爭前期,宋軍急於求成,又對西夏軍隊的實力認識不足,派出去的軍隊相互之間的配合不足,導致孤軍冒進情況的出現,給了西夏打殲滅戰的機會。

到了後期,宋軍採用了穩紮穩打戰術,通過堡壘戰術逐步蠶食西夏國土,慢慢的壓縮西夏生存空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樓:匿名使用者

但是金朝的崛起挽救了西夏

9樓:匿名使用者

炙熱是你/蒼涼也是你

10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北宋末年都快滅了西夏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呢,我的思緒在飛

12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與西夏的戰爭你都看完了再問

13樓:匿名使用者

讓我想一會兒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宋朝打不過西夏,而且西夏那麼小

14樓:月光鏽跡

回溯北宋初建之時,朝廷直轄的禁軍數量只有19萬人,尚能兩度主動攻遼,雖未獲勝還形成了僵持。此後幾十年間禁軍增加到82萬人,加地方廂軍,總兵力達125萬(軍隊數之多在中國古代史上僅次於明代),戰鬥力反而日益下降。出現這一當時人稱「冗兵」的現象,除了宋廷要防範內部反叛外,重要原因是想以數量優勢彌補質量差距。

宋代雖有遠超過前朝的財政收入,且多用於養兵、養官,卻因兵額增長太快和**中飽私囊而總感軍費不足,便允許軍隊經商。此風一長,軍隊訓練廢弛,平日多從事「綱運」(即官府長途販運)雜役,士兵織毛緞還成了**的財源。這種武藝荒疏的軍隊,對西北小邦西夏也屢戰屢敗,為此宋廷又要增兵,經費不足又讓各軍擴大經商,結果兵越多國力軍力卻越衰……形成了惡性迴圈。

宋朝允許軍隊經商,又導致軍營社會化,一些將領還與士紳乃至黑惡勢力相勾結並參與非法經營,如《水滸傳》中描寫的張團練、張都監都是開辦「快活林」酒家的惡霸蔣門神的入股分贓同夥和庇護者。駐軍與當地經濟利益盤根錯節,又會造成上級排程不靈,朝廷遇危機時調兵敕命一下,馬上官兵怨憤、家屬哭鬧。金兵進犯開封時招喚救兵的「金牌」道道,各地勤王兵卻來之甚少,徽宗、欽宗二帝被俘的「靖康之恥」就勢不可免。

對宋朝軍隊的積弊,當年宰相王安石一度也試圖剷除。他主持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減兵並營」,6年內曾裁軍36萬人,並實行「保馬法」以發展養馬,準備日後以精兵勁騎恢復失地。然而王安石的新法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不出幾年便被廢止,宋軍數額再度膨脹,腐敗則愈演愈烈。

南宋時所剩人口疆土只及北宋的一半,常備軍卻維持在70萬人以上,戰鬥力更為低下,最後為經濟和文化水平都很落後的遊牧民族所征服。從歷史長河中看,宋代軍隊走向腐朽,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喪失了進取精神而走向衰敗的體現。這一悲劇證明,富國並不等於能強兵。

宋代經濟的畸形繁榮和詩詞創作雖為古代社會之最,卻因軍隊腐敗而亡,這就只能讓觀此慘狀怒髮衝冠的有識者「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了

但是北宋抑兵太過,外乏良將;南宋任賢不專,內乏良相。兩宋始終沒有處理好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係,再加上多數時間沒有統一,因此歷史地位並不是特別高,這並不公平。

15樓:愛爾蘭的蘋果

西夏能苟存完全是在地理位置適合割據 那些地方唐朝也無法佔據 只是名義上的唐朝國土 宋朝面臨兩線作戰 而且打他也是三心二意 沒有下決心滅它 宋朝在邊境的城市很多 每個城市都需要分兵駐守所以一般都是一路各自為戰 因為無法集結大量兵力 防禦居多 打的狠了西夏就投降稱臣稱孫的 真正決定滅夏還是從神宗開始 採用章楶的彈性防禦戰略 把堡壘一路修到靈州城邊 佔領了西夏大片國土 宋軍的遊騎經常在靈州城下追殺党項人 西夏恐懼到極點 連莊稼都不敢去種 平夏城戰役四萬宋軍擊敗四十萬西夏軍 元豐伐夏把西夏打的不復成軍 怎麼說宋朝打不過西夏?縱觀戰史 西夏從來都是集結幾十萬人或十幾萬人來攻打宋朝的一個營寨之類的城堡 往往只有幾千宋軍對西夏是數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但是就這 西夏幾乎連邊境的任何一個大點的城市都沒有打下來過 戰史普遍記載都是西夏集結十二監軍司去攻打宋朝一個營寨 西夏總共才12個監軍司 就是說集結全國兵力去攻打幾千人 贏了 就是宋朝軟弱 打不下來或者被宋朝擊潰 史書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

16樓:匿名使用者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17樓:布拉熱洛納子爵

文盲為什麼要來答題呢?

文盲說"西夏能苟存完全是在地理位置適合割據 那些地方唐朝也無法佔據 只是名義上的唐朝國土"

但西夏的地盤在唐代是朔方節度使,振武節度使,夏綏節度使,天德軍府轄地,駐軍實控.唐肅宗就是在靈武即位的。唐末時因党項首領拓跋思恭從平黃巢有功授定難軍節度使,下轄夏銀綏宥靜五州。

賜李姓。開李氏党項統治當地之先。五代十國時期,當地党項人誰統治中原就臣服誰,當時大家開乾沒人管他。

宋初時,党項人也是臣服於宋的,李繼捧獻五州之地入朝。五州是宋真宗時期才丟光的。

宋朝與西夏的戰爭??

18樓:匿名使用者

宋夏戰爭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2023年),宋朝的藩屬党項政權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去宋封號,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宋仁宗明道二年(2023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寫信通知宋**,希望他們承認這一事實。可是宋朝大多數**主張立刻出兵討伐西夏,興師問罪。

於是宋仁宗於當年六月下詔削去元昊官爵,並懸賞捉拿。從此,長達三年之久的宋夏戰爭全面爆發。

三川口之戰

北宋寶元二年(2023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進攻宋朝。元昊一面率軍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陝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給宋朝延州(今陝西延安)知州範雍,表示願意與宋和談,製造假象,以麻痺範雍。範雍卻信以為真,立即上書朝廷,對延州防禦也鬆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軍包圍了延州。宋朝大將劉平、石元孫奉命增援。當他們到了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時,遭到西夏軍隊偷襲,遇到西夏軍隊重重包圍。

劉、石二人率軍與夏軍苦戰,西夏軍隊損失十分慘重。但是因為寡不敵眾,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軍隊。

元昊多次寫信勸降劉平,但劉平寧死不屈。

最後,西夏軍隊猛攻宋軍駐守的山坡。由於宋軍人數太少,劉平、石元孫被俘。後來由於宋將許德懷偷襲元昊得手,西夏軍隊才被迫撤離宋朝境內,延州之圍才得以緩解。

三川口之戰中,雖然宋朝成功抵禦西夏軍隊的入侵,但是損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陝青寧邊境的防禦也處於被動地位。

好水川之戰

三川口之戰以後,宋仁宗深感西夏強盛,下令封夏竦為陝西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迎戰西夏的事務。康定二年(2023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懷遠(今寧夏西吉東部),聲稱要攻打渭州(今甘肅平涼),誘宋軍深入。但由於當時宋朝有足智多謀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軍隊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韓琦不聽范仲淹勸阻,固執己見,派環慶副都署任福率軍五萬餘人,自鎮戎軍(今寧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寧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後,伺機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著他們。任福率軍到達懷遠城,正遇上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與西夏軍隊戰於張義堡南,殺死幾千西夏軍隊,西夏也不斷增援。任福軍趕到當地支援,於是夏軍佯敗,任福中計,隨尾追擊。

宋軍由於長途追擊,糧草不繼,人困馬乏,已是十分疲憊。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軍隊主力伏擊,宋軍潰敗,任福等大將戰死,幾乎全軍覆滅。

好水川之戰,宋朝再度失敗。宋仁宗聞知後震怒,貶韓琦、范仲淹。從此,由於沒有范仲淹,西夏進攻宋朝就比較輕鬆了。

定川之戰

范仲淹等人被貶謫以後,西夏又開始商議攻宋大計。宋仁宗慶曆二年(2023年),李元昊謀臣張元向景宗皇帝獻計。張元認為,宋朝的精兵良將全部都聚集在宋夏邊境地區,而宋朝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卻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軍牽制宋朝邊境地區的軍隊,使宋朝無暇估計關中地區,然後即可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中平原,攻佔長安(今陝西西安)。

元昊採納了張元的建議,派遣10萬大軍兵分兩路大規模進攻宋朝。一路從劉燔堡(今寧夏隆德)出擊,一路從彭陽城(今寧夏固原東南部)出發向渭州發動攻擊。宋將王沿聞知急忙派葛懷敏等人率軍增援劉燔堡,宋軍在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軍隊的重圍,宋軍大敗,葛懷敏等15員將領戰死,宋軍九千餘人近全軍覆滅。

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搗關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宋夏慶曆和議

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雖宋在屢敗之餘揚言要重整決戰,但實際上想與西夏握手言和。西夏雖屢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宋夏民間**所的的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

此外,由於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處征戰,國庫空空如也、民間**中斷後,西夏貨幣**,百姓十分困苦,四處怨聲載道以及西夏與遼國出現矛盾等各種主觀原因,使西夏不得不與宋和談,因此,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2023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貴前往宋朝京城東京議和,宋仁宗表示願意接受西夏議和建議,並將談判的全權交給太師龐籍。雙方自第二年開始進行正式談判。

宋仁宗慶曆四年(2023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議。和約規定:西夏向宋稱臣,元昊接受宋的封號;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從此以後,如雙方邊境的人逃往對方領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宋夏戰爭中西夏所佔領的宋朝領土以及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地全部歸屬宋朝,雙方可在本國領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每年還要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

2萬兩,絹2.3萬匹,茶1萬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於是宋夏正式達成和議,史稱「慶曆和議」。

這次平等和議換得了宋夏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後來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統治時期,宋夏之間又爆發戰爭。但是總的來說,慶曆和議對維護宋夏之間的和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蒙古軍與西夏,蒙古為什麼要至西夏與死地

不要亂講好不好,蒙古人攻西夏是破不得以的,為了自己民族利益嗎,要不被殺的是蒙古人,在那個年代只有這麼選擇,在說沒有一個證據可以表明蒙古人殺了那麼多無辜平民,到現在沒在任何地方找到很大量的屍骨.而秦始皇殺40萬人的屍骨都能找到.一方面確實被殺的差不多了 生下一小部分和當地人融合了 國外的歷史寫過 一群...

北宋與遼,西夏的關係是啥,北宋與遼,西夏的關係是?

北宋與這兩個政權建立早年戰爭較多,後來通過談判講和.和平時期進行大量的文化 物質等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促進了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這些都為我國歷史上民族的融合與發展起了推動作用.與遼的關係是平等的鄰國,與西夏是宗主國和屬國 北宋與遼進行長期戰爭後,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兩國為兄弟之國,互開邊境進行 北宋...

為何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宋朝有北宋與南宋之分

其實之所以有西漢,東漢,這個也是後人的叫法。在隋唐5代以前人們都 說前漢,後漢。前漢是指劉邦到王莽篡漢時期。後漢是指劉秀到曹丕篡漢,這個時期稱為後漢。漢光武帝劉秀一直都堅持認為只有一個漢,他這樣也是在強調自己的正統性。準確的來說,漢王朝在王莽時期就已經滅亡了,劉秀建立的漢王朝已經可以稱為是一個新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