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簡介三國歷史上的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2-01-10 11:37:22 字數 5867 閱讀 5240

1樓:匿名使用者

周瑜[字:公瑾][終屬:吳]

生卒:175-210(36歲)

周瑜 -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揚州]廬江舒城 [今安徽舒城]

容貌 有姿貌

官至 領南郡太守行偏將軍

家族資料 父親 周異

母親 未知

配偶 小喬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資料

子女 周循 周胤

相關人物 孫策 孫權 魯肅

曾效力過的勢力 吳

周瑜 - 簡明歷史傳記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蕩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

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

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弔喪。

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巨集,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周瑜 - 簡明演義傳記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蕩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

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後,臨終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周瑜奔喪還吳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並且舉薦魯肅等人,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之前自鄱陽趕回力主拒曹,後於群英會戲蔣幹、怒打黃蓋行使離間計、最後指揮全軍在赤壁襲擊曹軍取得勝利,並取得副都督程普的拜服與信任。赤壁大戰之後,下南郡與曹仁相持,中箭負傷,與諸葛亮較計賽謀,定下假塗滅虢等計策,最後終於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死前上書舉薦魯肅代其位,孫權為其素服弔喪。

周瑜的歷史評價

◆三國志陳壽曰:「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權與陸遜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子明……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

◆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孫權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蔣幹稱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

◆劉備間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2樓:捷列夫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簡介哦

3樓: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

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位後,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

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拼死取下了南郡。

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歷史中的周瑜的確是「雄姿英發」可是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比如赤壁之戰中安排得當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徐,丁二人去殺諸葛亮,還有之後的被諸葛亮氣死,都顯示出他的心胸狹隘,但**畢竟是**,歷史上的周瑜正好與此相反

4樓:龍劍七少帥

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美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我認為羅貫中一直在侮辱周瑜。事實如下:

周瑜受貶低的原因

陳邇冬在《閒話三分》一書中的一段話很有道理,他說周瑜「這個人對孫氏忠;對朋友諒;劃策有絕招;風頭足;名聲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輩,自慚形穢之流,難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鹹欲疑譖之。」曹操劉備尚且如此,後世的凡夫俗子哪見過如此完美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孫吳集團。

既不是曹操的正統,又不是劉備的道統,孫氏只能算地方割據勢力,在後世哪個朝代都不會受到高的待遇。周瑜這麼高其他集團的人物又何以自處?所以他們非要在周瑜原本完美的臉上抹點泥。

其他的不說,他們想周瑜年紀輕輕就這麼成功,一定是驕傲自滿得很,少年得志又這麼自信,那一定是年輕氣盛了。雖然歷史上的周瑜當大事時也不算年輕了,而且他是最謙遜有禮貌的,但在三國志平話中,他就已經是驕傲自滿的代表了,因為在凡夫俗子眼裡,這樣優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驕傲才怪。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輕氣盛這一條他也是很難反乾淨的。

因為周瑜咄咄逼人的謀略風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他謙讓服人的個性真的很矛盾。有時也覺得史書上的周瑜有點……完美得不食人間煙火,可能加上年輕氣盛這一條,看上去更生動更有靈氣,更像個活生生的人,但那樣他已經不完美了。

周瑜受到更大的貶低和歪曲當然是演義了。為了美化演義第一男主角諸葛亮,羅貫中可說是耗費了心機。因為諸葛亮除了在劉備死後有些作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東吳餘下的事,就是為劉備管管糧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

於是只能對不起周瑜了。再說如前所述,周瑜是劉備集團發展壯大的大絆腳石,演義的主題就是尊劉,誰叫周瑜曾經和劉備過不去,對不起你也是應該的。而周瑜這麼優秀功勞又這麼大,把他的功勞奪過點也夠諸葛亮形象美一陣的。

另外周瑜這麼這麼完美好最讓人嫉妒了,現在也讓你嚐嚐嫉妒別人時的難受!而且被你這麼有本事的人嫉妒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大到海里去了?於是餘下的事就不用我多說了:

歷史上毫無過結的周瑜和諸葛亮卻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對手,諸葛亮奪走了周瑜的功勞,奪走了他優秀的品格,這還不算,居然還要奪走他的生命,在周瑜死時還不放過他,逼著他說下「既生瑜, 何生亮」這句名言,硬要周瑜在臨死時在諸葛亮臉上再塗點脂粉。羅貫中對周瑜也太殘酷了!好好的周郎何止臉上被塗點泥,簡直是帶上了大泥罩已經面目全非了。

但這畢竟是**,裡面的周瑜與諸葛亮只是文學形象,而演義用周瑜陪襯諸葛亮這一手法嘛,在塑造人物上還是成功的。周瑜雖變成了另一個人,但他毒中還是有點美的,這是原來的周瑜坯子太好,雖歪曲醜化得不成樣子,但他美的本質還是抹煞不了的。而且,我們不能忽略這一點:

周瑜可比諸葛亮大七歲,當時諸葛亮不過是為劉備來向東吳求救的,一個堂堂英俊帥氣的東吳名將,怎麼可能會嫉妒一個毫無作為、初出茅廬的後輩呢?

5樓:粘冰集濱

lz,《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一個小氣,心胸狹窄的人,可是 在 《三國志》(此為史書)裡面真正的周瑜是講義氣,大度,大氣的人《三國演義》裡面吳國的周瑜和魯肅的人品和為人都被羅貫中改動過。望採納,謝謝!

6樓:色個

簡單的說,他是一個專一,多智,果斷,重義。什麼心胸狹窄,都是羅貫中瞎編的。

7樓:超級無敵太一

才華橫溢,但是小心眼,嫉妒諸葛亮。

8樓:寂寞you一籮筐

三國演義:很犯賤、小氣、心胸狹窄、無聊

史實:風姿英發、心胸廣闊、多智、果斷、重情重義

9樓:雪寒寶寶

其實三國中的周瑜略顯小氣,只是因為故意襯托諸葛亮的智慧和呼風喚雨的本領。

「既生瑜何生亮」其實周瑜真正的死因不是被氣死的而是箭傷發作。

真正歷史上的他是大氣,富有軍事才能,謀略的人,和諸葛亮不相上下,諸葛亮並沒有《三國》中那麼神。

10樓:逐鹿者

演義:才華橫溢,氣量狹窄

正史:氣度恢巨集,機敏理智

11樓:匿名使用者

專一,多智,果斷,重義--這是歷史上的真周瑜

妒忌,多疑,狹隘--這是三國演義的假周郎

12樓:讓愛vs放手

聰明,小氣,忠心,狐疑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有簡介,你看看。

三國時期的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4樓:**訴我

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漢太尉。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長壯有姿貌」《三國志》;「美姿貌」《吳地記》 ;「資質風流,儀容秀麗」《三國演義》),志向遠大。

周瑜與孫策是摯友。當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小移居舒縣。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

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 周瑜題跋像[3]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有無通共。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只是曾經一度與程普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計較。

程普後來敬重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

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在歷史上,兩人實際並無過節,也無正面交鋒。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以充軍實,是否與周瑜見過面尚未可知。而周瑜病逝後,為他奔喪至吳的是周瑜的功曹龐統,也不是諸葛亮。

歷史上的周瑜是小心眼的人嗎,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嗎

不是的!要是小氣的人孫家能和他玩,他也當不了那麼大的領導!周瑜是小心眼的人嗎 三國演義 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 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 再而三地被氣得 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 既...

中國歷史上姓是什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姓是什麼?

奚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奚姓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姓。早在帝 舜 堯時期皇帝還沒有姓,但是大禹治水的時候,有個叫奚仲的人發明了車子,有力地協助了大禹治理水患。故有 大禹治水,奚仲造車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姓氏記載。據 古今姓氏書辯證 指出 出自任姓,夏四正奚仲之後,以王父字為氏。車 自...

在三國歷史上,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讓蜀漢的地位持續下降。而且能力也越來越衰弱了,很多國家都開始攻打蜀國,加速了蜀國的滅亡,主要是因為荊州是蜀漢最重要的一個地方。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蜀漢地盤的縮水,人才的凋零,軍隊的折損,荊州的丟失,就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蜀漢失去了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好,有利於蜀漢發展的地方。蜀漢的經濟會受挫。蜀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