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有多少年的歷史,中國茶文化有多久歷史

2022-01-12 11:36:32 字數 5259 閱讀 2759

1樓:匿名使用者

追尋中國茶文化的源頭,首先要廓清中國茶葉的源起。唐代陸羽《茶經》就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而斷定神農氏的依據是《神農本草經》和《神農食經》。前者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後者載:「茶茗久服,令人悅志。」這一傳說一直流傳到當代。

神農時代是中華民族成長史中極為遠古的時期。茶葉的發現及開始應用應看作是整個神農部落時代的歷史活動。有關研究表明:

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三國以前以及晉代、南北朝時期應屬於茶文化的啟蒙和萌芽階段。大量資料證實,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源產中心,更確切地說在雲南省,但茶文化的起點卻在四川,這是由於當時四川巴蜀的經濟、文化要比雲南發達。大約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經飲茶,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人已用所產之茶作為「納貢」珍品;西漢初期(公元前53年),蒙頂山甘露寺普慧禪師(俗名吳理真)便開始人工種植茶樹。

公元4世紀末以前,由於對茶葉的崇拜,巴蜀已出現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況。可以說我國的巴蜀地區是人類飲茶、種植茶最早的地方。到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飲茶之風盛行。

並且,這一時期飲茶開始進入文學和精神領域,中國最早的茶詩在這一時期出現,其代表是西晉杜育所作的《賦》。

到了唐代,中國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了較豐富的茶葉物質,茶葉生產、加工有了一定的規模:

二是茶葉科學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茶事活動由實踐開始上升到理論;三是飲茶在精神領域有了較完美的體現,如提出茶道、茶禮、茶文化與中國的儒、禪、道哲學思想緊密結合;四是有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詩茶畫作品產生等;五是作為上層建築的茶政開始出現。

在這一時期,世界第一部茶葉、茶文化專著——《茶經》問世,它由唐代陸羽所著,成書於公元780年。《茶經》內容十分豐富,是一本茶葉百科全書。它涉及生物學、栽培學、製茶學、分類學、生態學、數理學等;同時,還記載了唐代以前有關茶的不同神話、寓言、史籍、詩賦、傳記、地理、數理等書籍,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可以說到了鼎盛時期。因此,我們說:「茶興於唐、盛於宋。

」在這一時期,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打破了團茶、餅茶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茶區也大面積地進行了南移,使茶業上市提前一個月。這一歷史時期茶文化空前繁榮,宋徽宗趙佶帶頭在大觀元年(公元2023年)親著《大觀茶論》一書。

到元代、明代,中國傳統的製茶方法已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置身於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話》、《陸羽烹茶圖》、《品茶圖》以及唐寅的《烹茶畫卷》和《事茗圖》等傳世作品誕生。

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館興起,並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敬茶」也已成為普通人家的禮儀美德。由於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清代基本形成現今的六大茶類,除最初的綠茶之外,出現了白茶、黃茶、紅茶、黑茶、青茶(烏龍茶)。茶類的增多,泡茶技藝有別,又加上中國地域和民族的差異,使茶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綜觀中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概括地說,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有關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的歷史文物、遺蹟、茶詩詞、茶書畫、茶歌舞、各種名優茶、茶館、茶具、飲茶技藝和茶藝表演等;精神形態表現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養廉、以茶養性、茶禪一味等;還有介於中間狀態的表現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禮規、茶習俗等屬制度文化範疇的內容。

2樓:icecold灬

回答中國茶文化發展歷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若論其起緣就要追溯到漢代,有正式文獻記載(漢人王褒所寫《僮約》)。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在我國文學史上,提起寒賦,首推司馬相如與楊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馬相如曾作《凡將篇》、楊雄作《方言》,一個從藥用,一個從文學角度都談到茶。晉代張載曾寫《登成都樓詩》:

"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

這樣大概有幾千年了

中國茶文化有多久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茶文化發展歷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若論其起緣就要追溯到漢代,有正式文獻記載(漢人王褒所寫《僮約》)。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在我國文學史上,提起寒賦,首推司馬相如與楊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馬相如曾作《凡將篇》、楊雄作《方言》,一個從藥用,一個從文學角度都談到茶。晉代張載曾寫《登成都樓詩》:

"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

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

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為茶進入文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域都與茶套上了關係。在政治家那裡,茶是提倡廉潔、對抗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裡,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

這樣,茶的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初現端倪。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關。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鬥茶之風的興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為點茶法並講究色香味的統一。

到南宋初年,又出現泡茶法,為飲茶的普及、簡易化開闢了道路。宋代飲茶技藝是相當精緻的,但很難溶進思想感情。由於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數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與相關藝術融為一體的過程。

像徐鉉、王禹、林通、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梅堯臣等文學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詩人有茶詩,書法家有茶帖,畫家有茶畫。這使茶文化的內涵得以拓展,成為文學、藝術等純精神文化直接關連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飲茶作為增進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進新居,左右鄰居要彼此"獻茶";鄰居間請喝茶叫"支茶"。

)這時,茶已成為民間禮節。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複、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

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

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製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裡,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4樓:匿名使用者

追尋中國茶文化的源頭,首先要廓清中國茶葉的源起。唐代陸羽《茶經》就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而斷定神農氏的依據是《神農本草經》和《神農食經》。前者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後者載:「茶茗久服,令人悅志。」這一傳說一直流傳到當代。

神農時代是中華民族成長史中極為遠古的時期。茶葉的發現及開始應用應看作是整個神農部落時代的歷史活動。有關研究表明:

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三國以前以及晉代、南北朝時期應屬於茶文化的啟蒙和萌芽階段。大量資料證實,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源產中心,更確切地說在雲南省,但茶文化的起點卻在四川,這是由於當時四川巴蜀的經濟、文化要比雲南發達。大約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經飲茶,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人已用所產之茶作為「納貢」珍品;西漢初期(公元前53年),蒙頂山甘露寺普慧禪師(俗名吳理真)便開始人工種植茶樹。

公元4世紀末以前,由於對茶葉的崇拜,巴蜀已出現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況。可以說我國的巴蜀地區是人類飲茶、種植茶最早的地方。到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飲茶之風盛行。

並且,這一時期飲茶開始進入文學和精神領域,中國最早的茶詩在這一時期出現,其代表是西晉杜育所作的《賦》。

到了唐代,中國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了較豐富的茶葉物質,茶葉生產、加工有了一定的規模:

二是茶葉科學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茶事活動由實踐開始上升到理論;三是飲茶在精神領域有了較完美的體現,如提出茶道、茶禮、茶文化與中國的儒、禪、道哲學思想緊密結合;四是有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詩茶畫作品產生等;五是作為上層建築的茶政開始出現。

在這一時期,世界第一部茶葉、茶文化專著——《茶經》問世,它由唐代陸羽所著,成書於公元780年。《茶經》內容十分豐富,是一本茶葉百科全書。它涉及生物學、栽培學、製茶學、分類學、生態學、數理學等;同時,還記載了唐代以前有關茶的不同神話、寓言、史籍、詩賦、傳記、地理、數理等書籍,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可以說到了鼎盛時期。因此,我們說:「茶興於唐、盛於宋。

」在這一時期,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打破了團茶、餅茶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茶區也大面積地進行了南移,使茶業上市提前一個月。這一歷史時期茶文化空前繁榮,宋徽宗趙佶帶頭在大觀元年(公元2023年)親著《大觀茶論》一書。

到元代、明代,中國傳統的製茶方法已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置身於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話》、《陸羽烹茶圖》、《品茶圖》以及唐寅的《烹茶畫卷》和《事茗圖》等傳世作品誕生。

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館興起,並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敬茶」也已成為普通人家的禮儀美德。由於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清代基本形成現今的六大茶類,除最初的綠茶之外,出現了白茶、黃茶、紅茶、黑茶、青茶(烏龍茶)。茶類的增多,泡茶技藝有別,又加上中國地域和民族的差異,使茶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綜觀中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概括地說,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有關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的歷史文物、遺蹟、茶詩詞、茶書畫、茶歌舞、各種名優茶、茶館、茶具、飲茶技藝和茶藝表演等;精神形態表現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養廉、以茶養性、茶禪一味等;還有介於中間狀態的表現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禮規、茶習俗等屬制度文化範疇的內容。

中國茶文化發展前景,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哈哈 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 也是營養保健的產品 每天或偶而喝點茶對人體是專及有益的 所屬以,在他的發展上是值得關注的 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商品之一 沒有 你可以查一些關於中國茶文化的文件來看一下 會有點幫助 你要的 誰給你呀,你涉嫌剽竊,當然要扣你分了 很有前途,畢竟是中國的特色,你的 可以圍繞特色來...

中國茶文化 20,中國的茶文化是什麼

帶領大家學習中國茶文化!中國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史書記載 茶 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莊子 盜蹠篇 說 神農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說,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還處於母系社會,由狩獵逐漸進化到畜牧和初級農業的時代就開始發現和利用茶葉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

茶文化說說以下幾種茶的特點,中國茶文化五大特徵

發酵程度的區別。綠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 揉捻 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 烘青 晒青和蒸青綠茶,綠茶形成了 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 等特點。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佈於浙江 安徽 江西等省。代表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