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的疆域

2022-01-12 22:56:40 字數 3422 閱讀 9991

1樓:紳士披掛館

漢武帝時,漢軍三戰匈奴而潰之,使廣袤的漠北地區出現了亭、驛相望於道的局面。西域諸國也臣屬於西漢王朝,西漢**在西域置都護府都護諸國。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在當時更是直接在****的統治之下。

疆域遼闊,東至海,西至蔥嶺,南至嶺南南海,北至俄羅斯境內.

有興趣,請往下看

漢武帝確立了一個國家的雛形

「中國的疆域範圍自漢代以來就大體形成,這說明中國不是一個擴張主義的國家。」這是不久前中國***副部長王毅在一份報告中曾說的一段話。如果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那麼漢代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個初步形態,後幾經繁衍變化至今天的中國疆域,而其中又尤以漢武帝對疆域的拓展最具開創意義

「中國在秦朝以前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因此也沒有『總疆域』的概念。」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劍雄教授說。因此,在公元前221年滅六國而建的秦朝也成為我們目前追溯中國「疆域」的最初點。

秦朝的疆域包括了戰國後期七國舊地的全部,但一部分是新從其他民族手中奪取的。「雖然秦朝在一些地方建立了郡縣,但那時其統治範圍很小」,葛劍雄說,比如秦長城西起甘肅臨洮,其實那已是秦朝的西邊界;而在今天的浙江南部、福建、雲貴、四川南部、廣西西北等地,「只控制了交通線和行政中心」。當地部族的首領依然保持著他們的權力。

但最重要的意義是,秦朝開拓的疆域構成了以後歷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體,成為中國統一的地理基礎。

秦朝的天下並沒有像秦始皇所期望的那樣維持「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就在他死後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敲響了秦朝的喪鐘。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漢。

「西漢初期實際上經歷了一個疆域收縮的過程。」葛劍雄說。秦末農民起義,接著楚漢戰爭,中原動盪不定。

秦朝的新領土喪失殆盡,西南和南方全部為當地民族奪回,或建立了實際上獨立的政權;另一方面,北方匈奴乘機南下,佔領很多地方,威脅到長安一帶,「所以秦末漢初時王朝的疆域不僅小於秦代,也小於戰國末年」。

漢初疆域的收縮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宣告結束。公元前141年,年僅16歲的劉徹繼位。彼時,剛剛經歷了「中國統一以來第一次經史學家稱羨」(黃仁宇語)的文景之治,漢朝的經濟實力已有很大的增強,糧食和物資的儲備也相當充足,向外開拓的條件已經成熟。

漢武帝在位的前40年(公元前140~前100年),漢朝一方面恢復並鞏固秦朝原有領土,另一方面則進一步拓展疆域。對北方疆域的開拓,是以對匈奴戰爭開始的。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始於公元前129年,共歷時三四十年之久。

在這一時期內,漢軍以衛青、霍去病為將領,對匈奴三次重大反擊作戰,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奪回河套地區,也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而被殲15萬人的匈奴被迫退往大漠以北,人畜銳減,開始走向衰落。自此,「漢朝將北部疆界鞏固在陰山一線」。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擊河西,俘獲了匈奴渾邪王的兒子。不久,渾邪王殺了不肯投降的休屠王,率眾降漢。這樣,漢朝的疆域擴大到了整個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即今青海湖以東、祁連山東北地區,先後設定了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和金城五個郡。

由於漢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大門已經開啟。

「這一片原來是匈奴人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地方,漢武帝使之與內地聯絡起來,以後基本再也沒分開過。」葛劍雄的評價是,「此舉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政權對一個區域的控制,而更在於自此使中原文化進入了中亞地區,河西走廊也成為中西方藝術、文化、佛教等多方面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漢武帝繼位的第十年左右(公元前130年),武帝就徵發士兵推進西南,並在那一帶新設了十幾個縣。但由於築路工程非常艱鉅,加上漢朝正忙於對付匈奴,一度曾取消了部分新設的縣。到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又恢復了對「西南夷」的開拓,一段時間的經營之後,漢朝在此陸續建立了七個郡,將西南邊界擴充套件到今高黎貢山和哀牢山一線,「現在的西南基本包括在內,還有雲貴高原、緬甸,都成為漢朝的領土。

」葛劍雄說。

在東北,兩漢初年,中原人衛滿率領數千人進入朝鮮半島,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公元前109年,武帝用兵朝鮮,次年朝鮮投降,「把東北疆界推至朝鮮半島中北部和遼東一帶」。

對嶺南的統一已是大勢所趨。雖然在漢之前,秦朝已在嶺南建立了郡縣,但並沒有得到鞏固。公元前113年,武帝召南越王來長安朝見。

第二年,反對併入漢朝的南越丞相呂嘉殺了國王和漢使,發動叛亂。漢軍分五路進攻,俘獲呂嘉。漢朝在南越屬地設定了八個郡,次年又跨海於海南島上置珠崖、儋耳二郡,南部邊界較秦時更為擴充套件。

「漢朝邊界那時已擴充套件到越南中部,建立日南郡」,所以「越南從漢武帝起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直到10世紀獨立。

有趣的是,我們還可以從儲存至今的一些地名中嗅到兩千多年前武帝征戰的氣息。《武帝紀》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東巡,來到左邑桐鄉,聽到攻下南越國都的好訊息,遂將桐鄉改置為「聞喜」;次年,武帝巡遊至汲縣新中鄉,臣下彙報說已捕斬南越國丞相呂嘉,龍顏大悅,於是把新中改為「獲嘉」——這就是今天山西聞喜縣和河南獲嘉縣縣名的由來。

西漢的疆域在武帝后期達到極盛。但由於擴充套件太快,建置過多,兵力和財力不能適應,加上有些地方官的苛政引起當地民族的反抗,所以以後區域性地區不得不有所收縮。「漢武帝時期海南島曾是漢朝領土,但到後來,因為人口有限,還沒有從大陸大規模移民到海南島的必要性,因為沒有處理好民族關係,當地反抗勢力一起,後來的皇帝(漢元帝)就放棄了。

」葛劍雄介紹,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福建和浙江南部,導致人口全部撤出。除了這些區域性的收縮以外,西漢的疆域基本上是穩定的,一直保持到了西漢末年。

西漢初的人口估計在1500~1800萬之間,在武帝初增加到約3600萬。武帝中期開始,人口出現了停滯和負增長,直到西漢末年才達到約6000萬的高峰。漢代開疆拓土的行動發生在人口遠非最多的階段,而在人口接近高峰時非但沒有再採取任何擴張領土的舉措,反而有所收縮,因此葛劍雄認為:

「從總體上說,西漢的擴張與人口壓力毫無關係。」

漢代疆域的開拓似乎也說明,漢代仍承襲秦朝北方民族強悍的邊疆性格,生命力在地理邊陲擴張。儘管曾多次深入蒙古高原,但一旦戰爭結束就退守長城一線,穩定的領土沒有超過秦朝的範圍,所以在葛劍雄看來,漢武帝的征討有很強的農業社會的特點。

「當時適合農耕的地方,大多數成為漢朝的土地,漢代時曾多次打到蒙古高原,但沒建立行政區,因為只有在適合農業的地方才建立行政區,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疆域也並不是想擴張到**就擴張到**。」葛劍雄說。

葛劍雄的觀察或許與黃仁宇的觀察不謀而合。黃仁宇寫道,漢武帝登極之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官方已有「河水溢於平原,大飢,人相食」的記錄。關於武帝,也常有憂水患憂災荒的敘述。

「而北方綿亙兩千多裡的國防線與『15英寸雨量線』吻合,線之西北,經年雨量不及15英寸,無法經營農業,只是遊牧民族出入之處,這威脅也強迫中國統一對付。」開拓疆域,也許是對擴大農業生產需要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中國的雛形在漢代基本確立」,在葛劍雄看來,中國疆域雖然經過後來千載幾個朝代的變遷,但「主要農耕地區的變化不大」,變化的集中在邊疆地方,「元朝又確立了青藏高原、內外蒙古,到了清代,真正固定下來」。

漢武帝赦乳母,《漢武帝乳母》譯文

漢武帝的奶媽曾經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將要按法令治罪,奶媽去向東方朔求救。東方朔說 這不是靠脣舌能爭得來的事,你想一定要把事辦成的話,臨走時,只可連連回頭望著皇帝,千萬不要說話。這樣也許能有萬一的希望呢。奶媽進來辭行時,東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邊,奶媽照東方朔所說頻頻回顧武帝,東方朔就對她說 你是犯傻呀!皇...

漢武帝的功績,漢武帝的主要功績有什麼

政治上 推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設立刺史制度和中朝制度,有利於加強 集權。思想上 獨尊儒術,設立太學作為官方教育機構,使得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主流思想。軍事上 建立強大軍隊打敗匈奴,奪取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維護北方地區的和平和安寧,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與中亞東歐國家的經濟文化往來。政治上 削...

漢武帝初期的經濟形勢,漢武帝初期的經濟形勢?

文景之治剛剛結束,人民很富裕 你要 呢,還不少於1000字,文景之治剛結束,經濟當然很好了 我是服了你們著幫人了,怎麼都到網上來弄這個?漢武帝初期,國家經濟狀況 漢抄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 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