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不用明朝的熱火器,而要用落後的冷兵器

2022-02-04 10:51:38 字數 3530 閱讀 7526

1樓:戈壁胡楊

清朝不使用明朝的熱兵器,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1、清朝打敗了明朝,所以,自然藐視明朝,也包括明朝的熱兵器

2、明朝當時的熱兵器,由於時代的限制,確實有很多,早期熱兵器共有的,非常明顯的缺點1

3、明朝的紅夷大炮,其實滿清的前身,後金的努爾哈赤實際上,是仿製過的,而且效能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明朝的迅速敗亡,沒有給清朝,在攻堅戰的過程中,大範圍使用火炮、火槍的機會,反而是,當時,清朝的刀馬弓矢發揮了比較明顯的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熱兵器的作用

4、熱兵器造價昂貴、使用繁瑣、維護困難、後勤保障壓力巨大,清朝奉行的八旗制度,是典型的提刀為軍,提鐮為民的半軍事組織!而推廣熱兵器是必須建立正規軍隊的,當然清朝和熱兵器就不可能相容並序。

5、清朝由於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隔絕了與外部世界的聯絡,陷入了閉門造車的怪圈,固步自封!加之,清朝中後期,保守的,八旗出身的,傳統勢力,爭奪軍事預算,當然會立足小集團利益,本能的排斥熱兵器!

八旗子弟

2樓:夢幻小天使

明朝的一本關於兵器的。而且是熱兵器的著作被乾隆給燒掉了,人家怎麼知道如何製造和使用熱兵器呢?

為什麼明朝時還在使用火器,到了清朝又變成冷兵器

3樓:侃侃筆墨話人文

與西方火器相比,明朝贏在了起跑線上,這就是當時(相對)先進的原因。由於中國文化重德不已重擊的原因,導致讀書做官的人有文化沒有科技知識,擺弄火器的人有技術又沒有文化,對火器的設計、構造、強度等,缺少材料學的知識,更沒有標準化的概念;導致了火器粗製濫造,配方不一,不僅使用危險,而且使用威力大打折扣。火器使用逐漸被冷落。

清朝入主中原後,明朝遺留的弊端沒有解決,而且統治者更缺少開眼看世界的能力,除了向西方**「紅衣大炮」之類笨重火器用於城防、海防,基本上沒有大規模使用火器的機動部隊。因為,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傳統,這就是騎在馬背上,用弓箭大刀得心應手奪天下;況且,這些冷兵器對付使用鋤頭扁擔菜刀的農民起義,已足也!

清朝回到冷兵器時代,是盲目的自信和守舊、對科學的無知、對外部世界的無知綜合造成。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是靠弓馬嫻熟,(加運氣)拿下的江山。對火器既有警惕,又不屑。所以自然不鼓勵和提倡這個科技的發展。

清朝在後期實際上已經意識到了火器的重要性,大量購買國外的**,但是作戰還是要靠用**的人,舊式封建軍隊對陣近代改革後的軍隊有著致命的差距,近代軍隊以紀律代替勇武,封建軍隊不論是戰鬥意志還是士氣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即便擁有先進的**也一樣,戰爭勝利靠的不是**,還有戰術規劃,機動能力,排程能力等等。

清末很多戰爭看著雙方士兵人數,和**比例很不對稱,首先對手作戰是依託海洋,士兵通過海運進行機動,幾天就能機動到別的地區作戰,而清朝士兵卻要靠兩條腿,慈禧從四川調的兵,等收到訊息來到前線,仗早打完了,更別提那些在前線疲於奔命的士兵,直接在前線和敵人作戰的士兵,在數量優勢並不明顯,而且在戰場,火器對射還能勉強維持陣線,但是對方刺刀衝鋒後,士兵士氣迅速崩潰,兵敗如山倒。

很多時候經常會說,中國最先發明火藥,為什麼西方卻運用的更好,實際上火藥和火藥是有區別的,火器對火藥的要求是,燃燒迅速,燃燒無殘留,這樣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威力,西方因為戰爭需求所以在各樣科技上一直在發展,明朝雖然也有火器,但是火藥技術不高造成威力欠佳,而且冶煉技術的不發達也容易造成火器容易炸膛,**重量過重不便於作戰等等問題。

戰爭考得是國家實力,是工業,是鋼鐵,問題其實並不是出在**上,而是制度,閉關鎖國只會導致落後,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歷史帶來的慘痛教訓。

5樓:青青水中蓮

閉關鎖國,本來可以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硬生生變成農耕國家!

明朝不是有火器嗎?為什麼清朝打仗還用冷兵器?

明朝不是有火器嗎?為什麼清朝打仗還用冷兵器

6樓:淺醉江月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裝備的標準**是滑膛槍。但這實在不是什麼高科技,什麼圓錐彈丸、火帽的近代步槍**都剛發明,還來不及用在這種槍上,來複槍也因為造價高,沒有成為歐洲士兵的制式**。。英國陸軍上校在2023年寫下這麼一句話:

「如果一個士兵的槍膛不是造得很早的話,可以打中80碼以外的人形靶,甚至100碼;但如果一個士兵在150碼以外的敵人用平常的槍來瞄準並打傷的話,那麼他就是十分倒黴了;如果想用一支平常的槍來達200碼外的人的話,你不如去打月亮,反正命中的機會是一樣的。」滑膛槍發射速度不快,而且發射一次要12個步驟,最快也不過每分鐘3發。

而且清軍這是由一半人在用火器,主要是鳥槍和抬槍,但也有滑膛槍,不過是用火繩發射。鳥槍射速快,不過命中率很低。相比之下,雙方火炮差距要大一點。

清軍火炮的主要問題是侵徹力不夠和命中精度不高,但英軍對中國火炮還是頗為畏懼,屢屢驚呼「猛烈」、「厲害」。一般清軍在用火器,另一半則在用弓弩。古代弓弩普遍射程是300米,宋代神臂弓最大射程達到了500米,雍正更是自詡清軍的弓弩為歷代最強,瑞典神射手威廉·泰爾射中自己兒子頭上的蘋果用的就是弓弩。

若那總督使壞讓他用滑膛槍去射,估計小泰的腦袋就要開花了。弓弩的射速大約是3—4發每分,而且穿透力比子彈強,更可以塗毒藥或加裝炸藥。

那中國為什麼還輸得那麼慘呢?主要是英軍不抬起眼的**——刺刀。滑膛槍是一種射程近、射速低的**在發明刺刀之前,槍兵必須有長矛兵的保護。

但刺刀發明之後,是冷兵器的士兵就必要了。英軍作戰一般排成兩列橫隊。清軍作戰也要列隊,常讓重火器在前,其次輕火器,再次冷兵器,所以清軍作戰恨不得列出十及列隊伍,這就導致機動性不強。

但鎮江戰役的幾次戰鬥中,英軍在尚未戰鬥隊形下就收到清軍的襲擊,就遭到了大量**。

但交通不便,調兵速度慢更加重了中方的困境。2023年10月10日英軍攻下寧波後,道光掉四川建昌、鬆藩兩鎮精兵2000,前往浙江征剿。等著2000人經歷4000餘里敢往前線,英軍已經在寧波休整半年了。

在自己國土上打仗,對手居然以逸待勞,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怎能不輸呢?

在這場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殺傷的效果遠比**效能懸殊的多。清朝的失敗,首先是制度上的失敗,然後才是技術上的失敗。

7樓:呱呱東

文化 思想有一定關係 。而且當時的清軍實情也決定了不用火器。

8樓:

呃,這算是一種壁壘吧,畢竟滿族人善於騎射。要是發展火器,這玩意簡單,上手快。有了這,咱漢人還不撒了歡的造反啊!

可他沒想到的是滿族入關沒幾十年就墮落了,還得靠人家漢軍,綠營。誒,悲哀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清朝科技比較落後。

10樓:中華田園梨

清朝也有火器,而且比明朝更先進。不要以為幾百年的時間清朝人什麼都不幹,火器比冷兵器好用為什麼不用。乾隆說「騎射乃滿洲之根本」,因為當時的八旗子弟更喜歡使用火器而不再練習騎射,乾隆為了警醒他們不使其墮落才說的。

雖然明清兩朝都有火器,但是由於常備軍有百萬之多,所以大部分的部隊都是使用冷兵器。當然也有專門的火器部隊

11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就不怎麼造火器了

科技倒退了好多

快趕上元朝了

遊牧名族嘛

明朝的火器那麼先進,為何到了清朝又進入了冷兵器時代?

清朝為什麼不挖掘明朝皇陵,清朝為什麼沒把明朝歷代皇帝的陵墓毀了?都沒有發掘過嗎?

清朝對天下宣稱為明朝報仇,天下得之於闖賊。所以要尊重明朝,攏絡漢人人心。康熙還對明孝陵三拜九扣。清朝是滿族人執政,治理的是漢族人,而漢族人得反抗也是最厲害的,如果挖掘明朝黃陵無異於激起漢族人得眾怒,他也是從自身的統治利益出發。裝樣子,要安撫漢人。其實背地裡也打注意,乾隆就想偷孝宗的金絲楠木大梁給自己...

明朝那麼窮,為什麼清朝會那麼的富有

明朝時期因連綿戰事,導致國庫空虛,而清朝時期初期也是因打仗導致經濟不穩定,所以清朝就想出一個辦法,造錢,專做小銅元,這個本身造價不高只要3文,但是值10文,百姓手裡的錢一下子就比朝廷的少了。因為國土太大,行軍太過困難,就下令修造幾條鐵路,很快大清朝就發現,修建鐵路原來還有這個好處,火車一響,那真是 ...

為什麼清朝有2種官帽,為什麼清朝的官帽有兩種款式?

清代 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 一為冬季所戴,稱 暖帽 一位夏季所戴,名 涼帽 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 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 暖帽多為圓形,周圍有一道簷邊,材料多為皮質,也有緞質 呢質 布質,視氣候而變,暖帽中間裝飾有用紅色絲絛編成的帽緯,俗稱 紅纓 帽緯之上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