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一句原文一句翻譯,傷仲永翻譯一句一譯

2022-02-10 13:36:50 字數 6086 閱讀 2105

1樓:匿名使用者

傷仲永 北宋朝(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的時候,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它們。

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的書寫工具給他,仲永立刻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這首詩把贍養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係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非常驚奇,漸漸請他父親去做客,還有的人用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仲永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從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了。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仲永的才能已經)已經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遠遠地超過有才能的人。

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則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一、詞解

1.隸:屬於

2.世隸耕:世代從事農業生產;

3.未嘗:不曾;

4.求:要求

5.異:對……感到奇怪

6.借旁近:從鄰居那裡借來;

7.與:給;

8.書:寫;

9.為:題寫;

10.以……為意:把……作為詩的內容;

11.觀:欣賞;

12.自是:從此;

13.是:這、此;

14.就: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漸漸;

17.或:有人;

18.賓客:用賓客之禮相待;

19.邑人:同縣的人;

20.乞:求取,這裡指花錢求仲永提詩;

21.利其然:貪圖這樣(以此有利可圖);

22.扳:通「攀」,牽,引;

23.環謁:到處拜訪;

24.使:讓;

25.從:跟從;

26.稱:相當;

27.聞:聽說;知道

28.泯然:完全。指仲永的才華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29.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31.通悟:通達聰慧

32.夫:句首發語詞,不譯。

33.固:本來。

34.文理:文采和道理。

35.利:以……為利。

36.可:值得。

37.秀才:這裡指一般學識優秀的士人。

38.謁:拜訪.環謁:四處拜訪.

39.書具:寫字的工具,指筆、墨、紙、硯

40.異焉:對此(感到)奇怪

41.彼其:他

42.賢:勝過

43.材人:有才能的人

44.自:回到

45.金溪:地名,現在江西金溪

46.嘗:曾經

二、句解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感到十分奇怪,從鄰居那裡借來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自己在詩上題寫上了名字,他的詩以贍養父母、與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係為主題。

3.自是指物為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只要別人指定東西就能寫詩,馬上完成,它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觀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鄉人感到奇怪,漸漸用賓客之禮款待他父親;有人還用錢來求取仲永的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父親認為這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到處拜訪同鄉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以前所聽說的相符合。

7.泯然眾人矣!

譯:完全成為平常人了。

2樓:__timor丶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借書寫工具來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在詩(後)題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宗族作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讓他寫詩,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縣的人感到驚奇,漸漸地同縣的人以賓客之禮相待他父親,有的人用錢幣求取仲永的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前時所聽到的相稱了。

7.泯然眾人矣!(倒裝句)

譯:(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8.還自揚州(狀語後置)

譯:從揚州回來。

9.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譯:(他的父親)從鄰居家借來書寫工具給他,他立刻寫了四句詩。

10.卒之為眾人。

譯:最終成為普通的人。

我給你全部的吧。

傷仲永 北宋朝(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的時候,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它們。

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的書寫工具給他,仲永立刻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這首詩把贍養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係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非常驚奇,漸漸請他父親去做客,還有的人用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仲永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從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了。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仲永的才能已經)已經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遠遠地超過有才能的人。

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則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傷仲永翻譯一句一譯

3樓:文以立仁

句對句翻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金溪老百姓有個叫方仲永的,世代以耕田為業。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文具,忽然有一天哭著要這些東西。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他父親感到詫異,向鄰居借來給他,他立刻寫了四句詩,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他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餘聞之也久。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了。

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王子曰:

——王安石說: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了。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4樓:匿名使用者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傷仲永的全文翻譯,《傷仲永》原文及翻譯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家的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輩分 親疏的宗法關係和諧地相處為內容,傳送全鄉的秀才觀賞這首詩。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仲永立即完成,詩...

傷仲永翻譯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家的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輩分 親疏的宗法關係和諧地相處為內容,傳送全鄉的秀才觀賞這首詩。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仲永立即完成,詩...

傷仲永字詞翻譯

異 感到驚異。焉 語氣助詞。與 給。賓客 以對待賓客禮節的對待。稱 與 相稱。謁 拜訪。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認識筆 墨 紙 硯,有一天 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 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 團結同宗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