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境界是什麼樣的,修佛的境界是什麼

2022-02-15 16:09:29 字數 5380 閱讀 2023

1樓:東方不敗

佛有十地(佛的每一地都是平等的無有高下之分),可惜鄙人手頭上沒資料。鄙人的師傅書籍裡面有。

密宗寧瑪巴把佛、菩薩境界劃分為十六地。第十六地為普賢王如來(英譯有:samanthabadra tathagata、vajradhara、adi buddha、primordial buddha、dorje chang buddha)所在的境界,處在此地的佛菩薩被稱為金剛總持;毗盧遮那佛在十三地,處在此地的佛菩薩被稱為金剛持,此地又名圓覺位、無上正等正覺位;十二地菩薩是妙覺位,第十一地菩薩是等覺位,第十二地的菩薩是妙覺位。

第十二地到十六地的菩薩名之曰佛。

一般顯教把未達佛位的菩薩劃分為十地:法雲地、善慧地、不動地、遠行地、現前地、極難勝地、焰慧地、發光地、離垢地、歡喜地。(法雲地最高而歡喜地最低)顯教再把徵得妙覺位(破第十二品無明)的菩薩稱之為佛。

《菩薩瓔珞本業經》裡把菩薩十二地劃分為大乘階位五十二位,即十信以及四十二賢聖位——十心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第四十一賢位(等覺位)、第四十二賢位(妙覺位)。

密教又依《大乘要道密集》(此典籍的另外一個漢譯本為《密集金剛根本續》,英譯為《mahayana guhyasamaja》或《guhyasamaja tantra》)與《廣大明覺自現續》而建立十三地、十六地之說。

《大乘要道密集》有云:「……金剛句偈注云:外緣起為迴風轉氣,及景象、夢等外在境相粗略所現,內緣起為心氣集攝於脈字宮殿,密緣起為斷世間道而現出世間身脈等四壇城,真如緣起為初地以上之外,內、真如驗相生現明點、氣、心,究竟緣起為融入四行於十三地證果。

」《廣大明覺自現續》雲:

「一、於體證勝義諦時生喜悅,得初地成就。即『極喜地』。

二、了悟證悟乃根本覺之自覺,為第二地,即『離垢地』。

三、於道上能對證悟得覺受,為第三地,即『發光地』。

四、由觀光明而得覺受,為第四地,即『焰慧地』。

五、由法爾清淨諸煩惱,及由觀本始智所得證量覺受而現證本始者,為第五地,即『難勝地』。

六、能見光蘊,為第六地,即『現前地』。

七、因圓滿一切覺受而遠離諸煩惱,為第七地,即『遠行地』。

八、住遠離煩惱之境界而不動,為第八地,即『不動地』。

九、圓滿一切功德,為第九地,即『善慧地』。

十、行者將自識攝於所觀之本始智中,令所觀自然生起,隨見諸相皆如虛空之雲,為第十地,即『法雲地』。

十一、行者於斷一切虛妄顯現之際,生起諸總集之所觀境(總集諸佛自性之皈依境),為第十一地,即『普光地』。

十二、無任何執受,即對所觀諸總集亦不執,不為內外諸法汙染者,為第十二地,即『淨蓮地』。

十三、自行者心中本始智所生之金剛鏈,化為虛空光明五總集者,為十三地,即『咒蔓大集地』。

十四、住於所觀之本始智,為十四地,即『大樂地』。

十五、於法爾境界得決定成就,為十五地,即『金剛持地』。

十六、於本淨境界法爾生起本始智,為十六地,即『無上智地』。」

2樓:曾經的傻孩子

六根清淨,四大皆空,無我無佛,得大自在。

修佛的境界是什麼

3樓:簡樂之旅

1、隨喜善士對於佛法的修學意樂

2、俗話說:人不可一口吃成大胖子,同樣的道理,我們凡夫是無法了知佛的境界的,因為我們太低了

3、佛法從第二轉的空性和三轉的如來藏光明又是不同的次第,從空性的角度,空本身也是要去破除的,空不是代表沒有,空或許可以用兩一個詞來表達意思——無實有;

4、我們用一個例子來作比喻,凡夫比如是夢裡的人,佛陀比如是醒著的人,祖師大德曾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對於夢裡的人,無法瞭解醒來後的情況,即使通過佛經來描述證悟空性的境界,也只是依我們的分別念而說。

若要真了知唯有自證,這正是:唯證方知的道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5、所以建議您依止一個善知識,次第進行聞思修。可以先去看一些介紹性的書《覺海慈航》、《給知識分子介紹佛教》、淨空老法師《認識佛教》等

4樓:六蘊之谷

空是相對而言比較接近圓滿的一種表達,但也並不能代表佛法的真意。

佛的境界不要說語言文字無法正確描述,就是思維也不能想象,否則佛也不必用四十九年進行弘法講述了。

在佛經中,佛用各種不同的詞彙用來代表佛之真境,例如:真如、本性、圓覺、妙明等等,為的就是不讓眾生執著於文字,迷失佛之本意。

故此,眾生只可依佛開示,按照佛所指引的方向,順著佛的思路去理解,最重要的是通過實修,隨境界深入,一步一步達到佛所講的境界。

隨著修佛的深入,我們看同樣的佛經,對佛祖同樣的開示會不斷的有新的認識,每次精進一點,心中便會產生了悟一樣的感覺,而再深入修行,便會再次發現這種了悟的不完善的地方,隨著疑問被一點點消除,境界隨之一點點提升。

故而佛經講,眾生若以此虛妄心去揣度佛之境界,那這個境界也只是妄心所現而已,真正的佛之境界無法用語言精確表達,所以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5樓:冥想音主站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修佛的境界怎麼可以空呢?這是墮入邊見了。

修佛當離一切相,不著一切境界相的。如果有一個境界可得,則是著相修行,是外道法了。

6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佛學是緣起論,不是真「空」。也可以說是非有非空,妙有妙空。總之就是緣起緣滅了。

7樓:閉眼睡覺到處都是蓮花

眾所周知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

8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境界都可壞,比如有人打坐處於靜的境界,不打坐,這個境界就消失了。處於熱戀境界的戀人,結婚後妻子為了尋找以前的熱戀境界,有時會與丈夫爭吵。

修佛的目的,是恢復人人本具,個個現成的本有佛性。這個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離是絕非,遠離四句。言語道斷。非思量、推理,猜測所得。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但去凡情,別無聖解。得無所得。就像我們按住眼睛,能看到景物的幻影,鬆手後又恢復正常。修佛與此類似。

9樓:在龍慶峽打麻將的冬雪

無私,奉獻,忘我,助人為樂。

佛的佛境界是什麼樣的?

10樓:海印放光

佛經,就是佛自己講的境界。特別是大乘經典,就是佛的開佛知見,示佛知見。

所以,學習佛經,就是學習佛的智慧,瞭解佛的境界。

11樓:法藏

《無量壽經》雲: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

佛的境界,唯佛能知!

什麼是「佛境界」

12樓:茆玉巧盧女

●達摩血脈論第6問∶【佛即是道,道即是禪。】

*何謂佛?

佛是梵語佛陀的簡稱,譯為覺者。是由迷而悟,自凡而聖;一種極其尊貴的稱呼。為了便於說明起見,請問什麼叫乾淨?

當然是說用肥皂和水洗去某種物體上的塵垢,使它恢復本來的形狀和色彩,就叫做乾淨。那麼,用佛法懺除我們思想上的貪、瞋、痴等業垢以後的清淨理體,是謂之佛!

金剛經說:「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因此再用數學的方法,加以補助說明。佛譬喻是零,各種數字表示無明和業力,惡業用加法,善業用減法,如下式:

l+l=2

即無明加惡業等於眾生。

但眾生必須修善業,才能成佛,而所修的善業,一定要倍於惡業,才能減去惡業和無明而歸零。如下式:

2-2=0

即善業減惡業減無明等於佛。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只要能「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似的依教修行,到了惡盡善滿,福悲具足時,你也是佛,人人如此,人人是佛。

以前有人問我:「假使一切眾生都成了佛,那怎麼辦?」我說:

「很好辦,絕對不會吵架,因為佛是無質礙的理體,好像燭光一樣,一燭光充滿一室,多燭光還是充滿一室,光與光是調和的,對房子的空間毫無影響,只是更光亮些。但一佛與多佛,是眾生的分別心所造成的,其實一佛即是多佛,多佛即是一佛,如果你體會不到這個道理而說我糊塗,真是冤枉!」

剛才說佛是覺者。其實覺的能力每個眾生都有,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佛覺是「空」——「實相」(離一切相);眾生覺是「有」——「假相」,對這假相有所執著,貪戀不捨,則成不覺。

而佛覺雖空,並不否認物質現象的存在,而是說它的存在,是緣生的、生滅的、短暫的、是不究竟的。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但眾生不明此理,而認為是實有,於是就產生了人、我、是、非、利、害、得、失的各種感受,這就是生死和痛苦的根源。我們要想離苦得樂,必須學佛的所覺。如能把世間的一切當成公共的交通工具,需要時就利用一下,到達目的地以後,毫不貪戀的而予以捨棄,這樣就可把人生的痛苦,減少到最低限度了。

關伊子說:「知物之偽,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這也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的幾句老實話。

*何謂道?

道:大道無形,大道無名(情,明),身無其身,形無其形,無所在,無所不在。動靜,剛柔,陰陽合一即為道。

知道:知道方法原理。

修道:加以訓練。

得道:精生藥產,非空無之短暫的快樂。要結合身心,心息相依,神氣合一。亦即從得到後天中先天氣到得到先天中先天氣之過程。

13樓:匿名使用者

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佛今令我說何等法?」

佛言:「童子,汝今應說諸佛境界。」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聲境界;非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觸境界;非意境界、非法境界。

無如是等差別境界,是乃名為諸佛境界。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欲入於佛境界者,以『無所入』而為方便,乃能悟入。」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於何等境界,而得菩提?」

佛言:「童子,我於『空境界』得菩提,諸見平等故;『無相境界』得菩提,諸相平等故;『無願境界』得菩提,三界平等故;『無作境界』得菩提,諸行平等故。童子,我於『無生無起無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為平等故。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時,文殊師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無為』者是何境界?」

佛言:「童子,無為者,非思量境界。」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無有文字,無文字故無所辯說,無所辯說故絕諸言論,絕諸言論者,是佛境界也。」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諸佛境界當於何求?」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諸佛境界,當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所以者何?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眾生煩惱,是佛境界,非是一切聲聞、辟支佛所行之處。」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若佛境界即『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者,諸佛境界有去來乎?」

文殊師利菩薩言:「不也,世尊,諸佛境界無來無去。」

佛言:「童子,若諸佛境界無來無去者,云何而言: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界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如諸佛境界無來無去,諸煩惱自性亦復如是無來無去。」

佛言童子:「何者是諸煩惱自性?」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諸煩惱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異諸煩惱自性者,如來則非『平等正覺』;以不異故,於一切法平等正覺,說名如來。」

有比佛祖境界和地位還大的佛嗎?按理說進入佛境時眾佛平等,但我存此一慮無法解疑

這些只是釋迦牟尼本來以及後人所鼓吹的!其實他們比普通人還不智慧,迷戀自己都不清楚的知識,釋迦牟尼並不清楚宇宙是怎麼來的,相信他幹什麼?相信耶穌最好,我自己也是信靠他的。1997年我在江蘇省吳江市平望鎮螽斯港南岸一個工地上打工,結果被機器把頭夾住,幸虧立刻關了機器,不然頭都掉了,但是機器還是把我頸椎第...

究竟涅磐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樣的境界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究竟涅槃 就是說 在佛教中,修煉最高的境界就是佛 菩薩和金剛薩埵次之。菩薩和金剛薩埵堅持依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修行下去,無論早晚,無論經歷怎樣的坎坷磨難,到最後都會得成正果,涅槃成佛!這個境界也就是佛門 修行的最高境界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涅盤 梵nirva n a,巴nibb...

寬容的境界是什麼,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從前,有一位禪師因品性高尚而受到人們的敬重。在他的住處附近,有一家食品店,店家有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兒。不經意間,店家發現女兒的肚子大了起來,於是異常震怒。在父母的苦苦逼問下,女兒吞吞吐吐地說出了禪師的名字。怒不可遏的店家找到禪師,將禪師貶損得一無是處。禪師靜靜地聽著,只淡淡地說了四個字 是這樣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