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抗金名將劉琦 好象是這個琦 的詳細,誰能給出來

2022-02-25 08:10:07 字數 2009 閱讀 4301

1樓:匿名使用者

中文名稱: 劉琦

又名: 字信叔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宋代

生卒年: 1098-1162

相關事件: 宋金順昌之戰

相關人物: 金兀朮

生平簡介

劉琦(1098-2023年),字信叔,南宋抗金名將,甘肅靜寧人。紹興十年(2023年),劉琦出任東京副留守,率兵3萬前往赴任,行到順昌(今阜陽市),遇金兀朮率金兵南侵,遂決計留守順昌,他排除一些下屬南退的主張,為表示守城抗金的決心,下令鑿沉船隻,將夫人安置寺中,寺門前堆滿柴草,準備打敗了就焚家全節。在他的鼓舞下,順昌軍民堅定鬥志,誓死與金軍決戰。

劉琦所部在群眾支援下,首戰挫敵前鋒,繼而夜襲敵營,隨後與金兀朮10萬精銳血戰順昌城下,破敵鐵浮屠、柺子馬隊,大敗金軍,取得順昌大捷。這是南宋對金的第一次大勝。後人曰:

「軍非殲潁水,馬已蹴關山」。潁民為紀念此次抗金勝利,立劉琦廟以祭之。「寺門之薪」亦傳為佳話。

劉琦傳見《宋史》。

劉琦在順昌之戰中以弱求存,擊敗強軍,遏制了金兵南侵的勢頭,穩定了局勢。面對金軍臨江之勢,劉琦退守長江瓜洲鎮,無日不戰,又將妻與子接到前線,以穩定軍心。皁角林之戰成為首次重創南犯之敵的惡戰,被列為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

《宋史》稱:「劉琦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之軍,無以過焉。」又稱:

「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琦姓名者,罪不赦。列舉南朝諸將,問其下孰敢當者,皆隨姓名其答如響,至琦,莫有應者,金主曰:吾自當之。

」劉琦自當其譽。

2樓:匿名使用者

劉琦 又名: 字信叔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宋代

生卒年: 1098-1162

南宋抗金名將 劉琦 (劉錡) 是同一人嗎?

3樓:不曾明瞭

南宋抗金名將叫劉錡,只是經常被人錯寫成劉琦。

南宋抗金名將劉錡生平簡介 劉錡是怎麼死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劉錡(2023年―2023年2月25日[1] ),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南宋抗金名將,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之子。

劉錡驍勇善戰,早年曾任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深受其畏懼。受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後扈從宋高宗,兩次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

紹興十年(2023年),於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朮軍。並派兵協助岳飛北伐。紹興十一年(2023年),於柘皋之戰再破金軍。

此後被罷去兵權,兩任荊南知府。晚年再獲起用,率軍抗擊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顏亮,但因病而無功。

紹興三十二年(2023年),劉錡去世,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一說諡武忠)。宋孝宗時追封吳王,加太子太保。著有《清溪詩集》,已佚。《全宋詩》中錄其詩七首[2] 。

劉錡性格豪爽、深沉果斷,有儒將風度。對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起到重大作用。[3] 《宋史》稱「(張俊)與韓世忠、劉錡、岳飛併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嶽。」[4]

本 名

劉錡別 稱

劉武穆、劉太尉、劉武忠

字 號

字信叔所處時代

兩宋民族族群

宋人出生時間

2023年

去世時間

2023年2月25日

主要作品

《清溪詩集》

主要成就

伐夏抗金,順昌大捷

籍 貫

德順軍官 職

太尉、威武軍節度使

追 贈

開府儀同三司→吳王、太子太保

諡 號

武穆(一說武忠)

南宋抗金名將劉錡簡介,民族英雄劉錡厲害嗎

5樓:匿名使用者

劉錡(2023年―2023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南宋抗金名將,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之子。劉錡驍勇善戰,早年曾任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深受其畏懼。

抗金名將劉錡是怎樣死的 後世是如何紀念劉錡的

抗金四大名將是哪,抗金四大名將是哪四個?

抗金四大名將 劉光世 韓世忠 張俊 岳飛。1 劉光世 南宋高宗時抗金將領,為 中興四將 之一。字平叔,保安軍 今陝西延安志丹縣 人。徽宗時奉命鎮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部戍邊,敗夏兵於杏子堡。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 殿前都指揮使...

同為抗金名將,相比岳飛,韓世忠能得以善終的原因是什麼

岳飛和韓世忠都是宋朝的名將,他們兩個都是主戰派。岳飛和韓世忠分別不同的方向收復宋朝失地,他們兩個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岳飛和韓世忠完全能夠把金朝驅逐出中原地區,收復北宋王朝失去的土地。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已岳飛的死劃上了句號,岳飛成為了這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抗金第一人的宋朝名將宗澤,他的一生都有什麼作為?

宗澤 1060年1月20日 1128年7月29日 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 今浙江義烏 人,宋弊尺朝名將。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 州文官,頗有政績。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 信卜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