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和山東陸地並不相連,在明朝為何會被劃為同省呢

2022-02-26 02:04:16 字數 6004 閱讀 2557

1樓:職場圈的小凡哥

因為那個時候,在遼寧南部無論是物資還是在人力方面,都是很需要依靠山東的,兩個地方可以說是密不可分,來往也是相當的密切,所以這兩個地方乾脆就劃分在一個行政區,也比較方便管理,直到現在大連和丹東說話的口音也和膠東半島比較接近,而不是東北話。

在古代山海關以外就是屬於地廣人稀的地方了,所以到了後來有人開始闖關東,開發東北地區,當時的遼寧也是如此,不少物資和人力也是從山東運過去的,這也讓遼寧和山東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最後為了讓這兩個地方變得更容易管理,朝廷就乾脆將遼東地區和山東劃歸在一個行政區域,對將來的發展也是很有意義。

現在雖然遼寧和山東沒有當時那麼的聯絡緊密了,但是從大連,丹東到膠東地區還是有輪船天天往返,所以說陸運不方便,水路還是很方便的,畢竟都是屬於膠遼文化圈,無論是語言民俗還是生活習慣,兩個地方都是比較接近的。

2樓:烏龜的狗

因為這兩個地方在君王的眼裡都是同一個地方,其實山東和遼寧是相近的地方。

3樓:雙子顧大貓

因為當時遼寧地區發展比較落後,全都要靠山東,所以才被劃為同一個省的。

4樓:職場小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遼東地區在各種資源上非常的依賴於山東,所以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因為遼東地區常年戰亂,所以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所以大部分都是依賴於其他地區,主要就是山東地區。後來朝廷在遼東地區所設立的政治機構中的士兵大部分也是從山東地區召集而來的。

5樓:雲兮

首先遼寧地處東北,南臨渤海,在明朝都城北平以北;而山東地處北平以南,北望渤海,山東和遼寧隔渤海而望,相距千里,即使是交通**如此便捷的今天,遼寧和山東也絕不能說近。那麼為什麼在明朝時期,會把山東和遼寧劃分為同省呢?

這要求我們要了解明朝的行省制度,明朝本是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隨著明朝的疆域更加壯大,朱元璋對該制度進行了改革,守,巡制度的建立。該制度的建立是雙重製度管理的目的。這也就為遼寧「隸屬」山東打下了基礎。

遼寧地區,朱元璋曾定下,不適宜建省,所以明朝轉而向該地區設定衛所。遼農都指揮使司建立後,隨著地區穩定,人口增加,漸漸地都指揮使司已經無法處理越來越多民政方面的事情,於是出現了遼東地區,受山東布政司和按察司管理的情況。而為什麼要隸屬山東而非其他省呢?

這是由於遼東地區與山東地區來往頻繁,但陸路遼東地區很難與內地溝通。所以,遼東很依賴山東。故此,就出現了遼東與山東劃分為同省的局面。

6樓:董公子財經

這個嘛,君王喜歡怎麼搞就怎麼搞,他能說了算。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非常落後的,所以才被劃分到了一起

提出n個歷史問題,六年級的哦。回答好了+30。不夠再+。

遼寧為什麼不在「漢地十八省」裡?

8樓:義無反顧

漢地十八省沒有遼寧是因為明朝後期遼東地區丟了遼寧以內的整個東北在清軍的控制中。

9樓:似南歌初妤

明末遼寧的失守代表明朝的沒落,漢地十八省是清朝統治者對漢族地區的代名詞,因遼寧失守所以不包括在內。

10樓:

因為這事清朝的稱呼啊。勝利者肯定要從有利於自己的方面寫。

明朝的直接管理地區包括兩京十三省。

11樓:墨綠色的向陽花

在明朝後期,由於不斷衰落疆土領地不斷喪失,遼寧也丟失了。而漢地18省是清朝時期的說法,是清朝將原來明朝漢人統治的地方稱作漢地18省,所以沒有遼寧。

12樓:大學攜行

原因是這樣的,遼東不僅僅是漢,也有胡裡改,就是努爾他們家,也就是他家長董山就在這個遼東東邊居住,而遼東半島是明軍的軍事基地,向北進攻的基地,一般都是從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群島海運,運送物資支援作戰。

明白了嗎?因為遼東就是胡裡改的家,太近了,不能劃出去。

13樓:秋風體育

因為遼寧並不是漢人聚集的地方,這裡被滿清佔領。

東海、黃海、南海和大洋的界限是怎麼定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ls說得很對,邊緣海位是於大陸邊緣,以島嶼、群島或半島與大洋分隔,僅以海峽或水道與大洋相連的海域。主要潮波和海流系統直接來自外海,水文特徵受大陸影響,變化比大洋大。

至於三者相互之間以及與大洋的分界線,還是有比較統一的說法的,渤黃海以老鐵山岬-廟島群島-蓬萊角為界;黃東海以長江北岸啟東嘴與濟州島西南角連線為界;東海與日本海以濟州島東南端至日本福江島與長崎半島野母崎角連線為界;東海與太平洋以日本九州、琉球群島及臺灣島連線為界;南海與東海分界線說法較多,常見的是廣東南澳島與臺灣南端貓頭鼻連線。

15樓:匿名使用者

海洋是海和洋的總稱.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也是海洋的主體;海是邊緣附屬的部分.洋遠離大陸,深度大、面積廣、受大陸影響小,具有穩定的理化性質和潮汐系統,以及強大的洋流系統.海則反之

中國所謂的龍脈在那裡

16樓:楊晤老師

風水寶地怎bai

麼看龍脈?在du那裡?

在中國古代傳統堪zhi輿學中,dao將「龍脈」視作一種特殊回的地理形態。答

風水寶地怎麼看龍脈

龍脈: 相地看風水用的術語。說地勢如游龍。

龍脈的說法,自古有之,可謂玄之又玄,其中心就是一條龍脈就代表了一個王朝。

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朝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鳳鳴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

中國所謂的龍脈在那裡

中國有三大龍脈,分別是北龍(艮龍之脈)、中龍(震龍之脈)、南龍(震龍之脈)。

你看到連綿不絕的山,高高矮矮造成的彎彎曲曲的視覺,像一條龍在行走,這就是龍脈了。而這條龍的停歇之處,就會有塊小平地,這個就是穴了,找陰宅就是點穴。

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 因為龍脈也分很多種,實際的地形也千變萬化。

風水裡,氣就是脈,脈就是龍,龍就是山水,山川、河流的走勢稱之以龍脈。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什麼意思,他和清朝與明朝什麼關係,誰恨誰?…這一段歷史我不太瞭解,大家幫忙答一下 20

17樓:袁志晨

吳三桂是明朝山海關總兵,奉命駐守山海關,抵禦關外的滿清軍隊,他是明朝軍功世家,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都官至總兵。

崇禎十七年(2023年)初,李自成率領大順軍直指京師,崇禎詔徵天下兵勤王,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吳三桂從寧遠入山海關,200里路程,走了十一天。同時李自成派唐通帶4萬兩**前去招撫吳三桂,吳三桂不答。

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才到達豐潤一帶,猶豫觀望,停止不前。   李自成令諸將發書招吳三桂,命吳襄寫信勸子投降,另派人帶**4萬輛犒賞吳軍官兵。吳三桂和眾將商議決定歸順大順。

四月初五日,吳三桂行到永平西沙河驛,見到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吳襄為闖王部下行掠,吳三桂大怒,考慮到自己和清軍結仇甚深,北歸很難,而「李害父陷於不知,不必仇」,到北京後再辨明。接著聽到京城被李自成部下大掠,拷掠淨盡,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搶佔,發現不能投降李自成,改變了投降李自成的初衷,尋找新的主子。

吳三桂率領山海關軍隊退回山海關,猶豫不決,感到不能投降李自成,吳三桂投降清王朝完全不是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關鍵的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對於投降的地主階級嚴厲拷掠,雖然已經佔據了大半個中國,但是完全反對地主階級,堅決消滅地主階級,這樣就和吳三桂的既有利益衝突,和吳三桂的家族利益衝突,和吳三桂的支援**衝突。這時吳三桂已清楚的知道,他和他的階級不能和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共同相存。

18樓:匿名使用者

大明對他賞識重用,吳三桂忠心耿耿

李自成的大順和吳三桂之間是國仇家恨

滿清和吳三桂之間的是相互利用,欺騙......康熙削藩時的吳三桂對大清那可就恨了

他是明末大將,駐守山海關的總兵,與滿清交戰多年,當時,大明在遼東一帶唯一的軍隊(其他的都在歷次戰役中投降因大明的腐敗及對**的不信任,和大清重用降將),大明對他也是重用有嘉,當然他對明也一直是忠心耿耿。

李自成攻北京,明崇禎帝急招三支軍隊回京救駕,但只有最遠的吳三桂回京,其餘都為保持實力坐壁上觀,所以大明就這樣亡了,北京陷落,崇禎上吊時,吳三桂正在回京的路上,此時面對的是退無可退,無國可守。而同時李自成讓其父親給他寫降書。他或許考慮到一家幾十口的安全,或許念在跟隨他的幾萬人軍隊和撤退時帶上的山海關一帶平民,又或者不想投降打了幾十年卻從來沒打贏他的手下敗將(清)他決定投降李自成,但他對李自成的部隊很不熟悉,之後幾天從多方面訊息知道李在京城的暴行,最後當他得知他在北京的家被抄了,李自成的大將來槍小妾陳圓圓,不得(圓圓出逃)洩憤抓其父暴打,依然決定和李自成決裂這就是後世說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我覺得出於孝和對李的部隊行為不認可的可能更大,這也使他全家幾十口被李自成給殺了。

自此吳三桂和李自成就結下了國仇(亡國)家恨(滅門)。

但他手上的幾萬軍隊不足與對抗李自成且後勤補給也艱難,於是他又回到了山海關。向自己的老對手滿清借兵,割地作酬謝,並安排了滿清和李自成交戰自己收官的線路。但滿清的多爾袞也不是傻瓜,並未按他說的出兵,後又協商以黃河為界,但是多爾袞在戰後毀約,無奈被人利用的吳三桂也沒有辦法,畢竟此時滿清兵強馬壯。

滿清入關後如入無人境地(之前明和李自成的交戰消耗了大量兵力)又沒有一個統一的朝廷指揮,只是地方武裝的反抗,吳三桂又在此後追殺李自成後部上不遺餘力。最後史書記載他殺了南明永曆皇帝使他漢奸的角色定型,但是98年貴州出土的七星巨棺卻讓這一結論有點模糊(或許他當時私放了皇帝或是供養到老死,但對清**謊報就地正法史書也未必一定就是事實)

吳三桂沒有叛明,也談不上叛順,他背叛的是漢族,但這也是在歷史推動下的,他是個悲劇性人物叛清也是必然的,他降清有點被騙的感覺對清從來沒有心悅誠服,加上後來康熙削藩迫使他又叛清了。但是據說陳圓圓出逃後又找到他一直到他死都在他身邊。

19樓:金牛小洋洋

吳三桂,字長伯,遼寧人,明末清初人物,生於明萬曆四十年(2023年)。父吳襄,字兩環,明天啟二年(2023年)武進士,崇禎年間先後任都指揮使、都督同知、總兵、中軍府都督等重要職務。   吳三桂出身於遼東將門望族,吳襄自幼習武,善於騎射。

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天啟二年(2023年)如何丟失廣寧,遼東經略熊延弼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崇禎十七年(2023年)正月,吳襄奉旨調進北京,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為妻。祖大壽是世居遼東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

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   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即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崇禎四年(2023年)大淩河之戰中,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餘往援大淩河祖大壽,結果吳襄臨陣逃脫,被削職。

第二年六月,為平息山東登州參將孔有德等兵變,吳襄隨副將祖大弼出征山東,最後孔有德從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後金,崇德元年(2023年)成為清初「三順王」: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而吳襄恢復了總兵職務。   隨著吳襄官復原職,吳三桂也在當年任遊擊,時年20歲。

崇禎八年(2023年),吳三桂被擢為前鋒右營參將,時年23歲。崇禎十一年(2023年)九月,任前鋒右營副將,相當於副總兵,時年26歲。崇禎十二年(2023年)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方一藻、總督關寧兩鎮御馬監太監高起潛,報請朝廷批准,吳三桂被擢為寧遠團練總兵,時年27歲。

吳三桂從遊擊、參將到副將,再到總兵,升遷之快,超乎常規。一來和他懂文習武,能說會道有關,也和他父親吳襄,舅舅祖大壽是總兵有關,還有一個關鍵是吳三桂拜御馬監太監高起潛為義父。薊遼總督洪承疇年初調到遼東,發現遼軍缺乏訓練,影響戰鬥力,用吳三桂為署練兵總兵官,負責練兵。

後來吳三桂參加了幾次戰鬥:杏山戰鬥,松山戰鬥,鬆錦大戰。以上幾次戰鬥吳三桂雖有戰績,既表現出智慧勇敢的品格,又暴露出怕死投機的秉性,這種性格的兩面性後來影像並決定了吳三桂的命運。

夢見陸地打魚,夢見好多魚在陸地上

連心情也是晦澀的。然而,這種時候如何處理,在他人看來,往往更能體現出你真正的修養。記住,禮貌的舉止永遠不會錯,它會為你帶來好運氣 夢見好多魚在陸地上 因為 魚 和 餘 諧音,在中國傳統的解夢觀點中,夢見魚一直和財富密切相關。夢見魚在清水中游動,象徵你將得到財富和權力,或表示你現在的心情和處境很好,也...

魚是怎麼爬上陸地的,魚是怎麼登上陸地的

大約在4億年前,地球氣候變得炎熱乾燥,海面縮小,使得陸地上沙漠廣佈,許多湖泊和河流都乾涸了。那時候,生物們都活躍在水中,乾涸導致大量生物死去。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生物們不得不開始學習在陸地上生活。大致在3.7億 3.6億年前,擁有強健肉鰭的肉鰭魚類利用自身優勢,首先登上了陸地,成為現代所有陸地脊椎動...

鱷魚在陸地上的問題,鱷魚在陸地上的問題

當然不如在水中方便,但有的鱷魚跑起來也不慢。具體就不清楚了。關於鱷魚的問題搜尋一下就知道了。不方便,早上出來晒太陽 我看我家的鱷魚在陸地上走路挺方便的,鱷魚走路特有趣,慢悠悠的左擺右擺,其實就跟大型的蜥蜴走路差不多。至於跑步,你可以試試去追鱷魚好了,總之不會跑很慢。鱷魚在陸地上行動是方便的,不過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