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戰國兩個時期以哪一年為界,春秋戰國是以什麼為分界點的?

2022-02-27 15:40:33 字數 5262 閱讀 9521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家分晉。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聯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正式承認了他們諸侯的地位。《資治通鑑》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

2樓:四清的家

一般把公元前475年化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

春秋戰國是以什麼為分界點的?

3樓:亂答一氣丶走人

475年換了一個周天子重新改元

史記就把這一年作為春秋時代的終結了

三家分晉是另外一種劃分春秋戰國的說法

資治通鑑是那麼分的

---------------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紀事始於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前481年),《左傳》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說法可歸為三類:

第一類,按傳統的以某個帝王(天子)即位的時間作為朝代或時代的開始,關於周元王的前一個王周敬王在位時間,由於左傳和史記有出入,故出現兩種說法。

第二類,按戰國七雄實際形成的時間開始,公元前403年,韓趙魏瓜分晉國,並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成為諸侯國。

第三類,以春秋來標誌戰國,也就是說春秋時代結束後,戰國時代就開始了。這就涉及到一個怎樣定義春秋時代的問題,有人認為孔子《春秋》絕筆的魯哀公14年(前481年)為春秋戰國的分界,又有人認為應以左氏春秋的紀事終結年(前468年)作為戰國的開始。

而我認為,上述說法,除第二類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為參考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的,而且第二類時代的劃分雖然在孔子之後幾十年,但也與孔子有一定的關係,正因為孔子死後缺少有影響的史家對「非禮」之事進行文誅筆伐,才使得諸侯國之間非正義的兼併與瓜分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這就說明了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對時代的影響作用。與其用孔子的作品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不如以孔子本人來標誌那個時代,也就是說,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標誌著春秋時代的結束,雖然與公元前481年只差兩年,但意義不盡相同,這樣更加突出了孔子劃時代的作用。

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觀點,故大部分教科書依照這種觀點;

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贊所持的觀點,《辭海》也支援這種觀點;

公元前403年,是范文瀾《中國通史》的觀點;

公元前481年,是呂祖謙《大事記》的觀點;

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戰國紀年》的觀點.

----------

爭論性問題, 看從不同角度來分析的!~

也沒有絕對的 對 與 錯!~

4樓:youth小杰

春秋(前770-前476)戰國(前475-前221)。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

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時期又稱東周時期,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

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戰國**於西漢劉向的國別體史書《戰國策》。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

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5樓:伊相思淚情殤

1、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2、分界線:

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年)

3、時代分期: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4、春秋時期:

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5、戰國時期:

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6、得名由來: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解釋,春秋意指春去秋來,以編年體形式記錄史實。

而戰國的**是《戰國策》,是國別體的史書,作者是西漢的劉向。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周列王冊立韓趙魏三國,晉朝不復。。。自此進入戰國

7樓:匿名使用者

476至403中三家分晉 ,但三家並不是諸侯, 前403年三家正式成為諸侯, 所以春秋戰國沒有固定的分界年, 而是有一段過度時期。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和戰國因何而得名.其各自的歷史分期是什麼

8樓:終極灸舞

春秋: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但是關於這一時期的起訖,一般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

戰國:「戰國」之名,源自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晉事件爆發後,韓、趙、魏三大家族躋身強國之列,戰國七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國分別是:燕、趙、魏、韓、楚、秦、齊。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戰國結束。

中國歷史進入秦大一統時代。

9樓:中昂然

春秋是因為孔子寫《春秋》而得名,大致從周平王東遷開始,至田氏代齊結束,戰國則是七雄爭霸而得名,直到始皇統一結束。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以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算起,五霸奮起時期,直到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春秋結束,戰國開始,七雄爭霸到前221年六王畢四海一

東周是怎麼回事?春秋戰國是兩個時期嗎?

11樓:宸湛

西周不是有個周幽王嗎?然後西周被犬戎滅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遷都洛陽,是為東周。春秋與戰國都是東周時期,只不過中間有個分界線,大概是什麼三家分晉吧。記不太清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和戰國是東周的兩個時期,以三家分晉為分界點。

1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是兩個時期,東周是為了歷史好分辨周朝,才劃分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時代的前50年和後50年,可分可合,但對中國的影響不同

15樓:dear燈芯

春秋和戰國都屬於周朝,周朝又分為西周和東周。其實就是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就像現在我們不也常說(建國初,改革開放)嗎。你可以說1971-1980和1981-1990,也可以說上個世紀

七、八十年代。

16樓:黃昏遠笛

西周被滅後,周王從西安遷都洛陽,史稱東周。東周分為兩個時期——春秋和戰國。之所以要把東周分成兩個時期,因為中國在這段時間經歷了很大的變革,春秋時期,各諸侯還是以周王為尊(雖說春秋無義戰,但至少打著東周的旗號)。

戰國時期,已經是完全割據的諸侯在為了統一天下而征戰,東周已經名存實亡了

東周為什麼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我是說原因

17樓:聽落雨無聲

從歷史的角度上看,並沒有確切的時間分割東周這兩個時期。只不過到了公元前5世紀的時候,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為了和之前的同樣的戰亂時代分開,就用了兩部史書的名字加以區別。《春秋左傳》正好是記載了從周平王遷都到三家分晉這一個時期的歷史。

《戰國策》這個國別體斷代史,恰恰是從三家分晉開始記述各個國家的歷史。

所以後代史學家就用它們來區分這兩個歷史時期。

18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將魯國的編年史整理為一本書,名叫《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

漢武帝時期司馬遷撰寫《史記》,其中專門列出兩個表,正式提出春秋時期(bc770——bc476)與戰國時期(bc475——bc221)。

19樓:落竹飛靈

因為春秋還是奴隸社會,而戰國已經是封建社會了。「三家分晉」是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從經濟的角度上說,戰國的商鞅變法在法律上承認了私有土地的合理性,而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土地的私有制,所以戰國是封建社會。

20樓:漆淼淼

並不是原先就有的,是由於孔子的《春秋》這本史書,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春秋戰國是怎樣的歷史時期,春秋戰國是一個怎樣的歷史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 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 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備註 春秋戰國的得名春秋戰國 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

春秋時期齊國霸王,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

齊桓公。齊桓公 前643年10月7日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 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 小白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3子 齊襄公弟,其母為衛國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在現代哪一家的思想更適合用來治國

在現代的話,也不能只用一家思想來治國,應該綜合運用,利用各家長處取長補短因地制宜地治國。儒家禮法仁政等,墨家兼愛非攻尚賢等,法家以法治國等。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繁榮,諸子百家在社會上興起,簡直就是 神仙打架 他們的思想主張放到現代也頗具意義,在治國方面,比較嚴謹一些,我認為法家的思想最適合。不管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