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脈的六部十八候

2022-03-09 19:37:07 字數 5732 閱讀 1586

1樓:鏡水居士

左右手各有寸關尺三部,3×3=6(部);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候,6×3=18(候)。

請問中醫的診脈是怎麼確定病情的,依據什麼?

2樓:風

中醫脈象儀 脈診儀——本站獨家提供權威中醫藥大學脈學最新科研成果——中醫脈象儀 脈診儀。點選

中醫脈診診病的科學原理 病氣在經絡中流動從而呈現出病象症狀。那麼中醫是如何診知病氣性質(陰陽五行,氣流大小)及其運動規律(流動情況)的呢?中醫診術就是著名的「望聞問切」四診,四診全面綜合了病氣引起的病象症狀,無一遺漏。

望病氣引起的精(身體)的異常情況,聞病氣引起的精所產生的聲音氣味嗅味,問病氣引起的身心變化,切即脈診病氣在氣脈裡的流動情況和按診病精病氣團塊情況。四診充分發揮了人體五類感官功能,而氣功診病(特異功能診病)則發揮了第六感官經絡功能,更簡便直接迅速。診斷結果(病情)用八綱表達。

八綱是表達病氣性質的,反映了病氣的作用結果。望、聞、問、按診尚易理解,勿需多講,在此著重講切診中的脈診。 脈診是通過經絡氣脈波動情況診知炁流情況的診術。

脈診有「三部九候二十八脈象」理論。寸、關、尺三部是易學天人地三才理論在脈診上的應用,是脈波結構理論。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個診位,三部共九個診位(九候),兩手為六部十八候。

每一要素有陰陽二性(長短、大小、快慢、高低等),共六個因素。五氣(五波)共5×6=30種脈象,以一平直脈象為基準,無陰陽之別,故二十八種脈象即可概括反映全部脈象(五行氣波動情況)。 氣時刻在經絡裡流動並引起各種生命現象,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可以隨時感知出來,所以脈診是最理想的診術。

過去用手感診脈,太抽象,靈敏度也差,現在可用脈診儀(脈搏感應顯示器),靈敏度大大提高了,還可以從顯示器上看到脈象圖,瞭解脈象規律。對脈譜(脈象圖譜)進行定性定量的全面分析,即可瞭解病氣運**況、診斷疾病,為處方配藥提供依據。脈譜學可診知任何的生命資訊和生命規律,並把抽象的脈診變成了直觀形象的脈診,更擴大了脈診的應用範圍。

同理,我們可以得到藥譜圖(如基因譜類)。利用藥譜和脈譜可以實現最科學的處方配藥,減少藥物浪費和***。因此說,脈診儀、脈譜學和藥譜學(合稱為醫譜學)是實現中醫走向現代化,使中醫和現代科學接軌的關鍵技術和根本途徑。

古人『懸絲診脈』真有此事嗎? 說說理由吧!

3樓:僕馳

中醫把脈基於中醫的經絡理論,如果說曾經中醫的把脈都是基於幾千年的經驗和臨床心得,那麼到今天中醫的經絡學說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經有電腦經絡檢測系統了。 經絡系統分佈人體全身,有執行氣血、反映病候等功能。因此,經絡理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臨床辨證識症和**的主要依據。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體系。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有網路的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佈全身。《靈樞·脈度》說:

「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絡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鍼灸臨床**時的辨證歸經,循經取穴,針刺補瀉等,無不以經絡理論為依據。

《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說明經絡對生理、病理、診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多少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診斷與**,其與鍼灸學科關係尤為密切。 經絡學說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觀察總結而逐步形成的。根據文獻分析,其形成途徑如下:

①「針感」等傳導的觀察:針刺時產生酸、麻、重、脹等感應,這種感應常沿著一定路線向遠部傳導;②腧穴療效的總結:主治範圍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規律地排列在一條路線上;③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

某一臟器發生病變,在體表相應部位可有壓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現象,也是發現經絡系統的途徑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古代醫家通過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內臟的位置、形態及某些生理功能,觀察到人體分佈著很多管狀和條索狀結構,並與四肢聯絡,觀察到某些脈管內血液流動的現象。 脈診(切診之一)是四診的核心技術,是從事中醫的人士必須掌握的,其餘諸診都是為驗證脈診服務的,這個叫做「脈症互證」,也就是說,只靠把脈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診方法就不能準確看病。

脈診的功能和效果已經為千年的中醫社會實踐嚴格檢驗證實,人們也一直在使用脈診技術診病。中醫把脈的方法是:用中間三個手指定位在寸、關、尺三部上,依次測出浮、中、沉三候脈象,一隻手測三部九候,雙手共測六部十八候,測得「沉浮遲數」二十八脈象。

二十八脈象全面反映了經絡六氣的陰陽五行效能及其**,因此根據六部脈象就可以看病和處方配藥,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麼病、病在**、病的症狀、**、**方法、預後、用什麼藥等等結果。中醫脈診技術提供了測量經絡六氣資訊(二十八脈象)的方法,是現有中醫和西醫諸診術中功能最全面的診術,可以診知所有的病氣等生命資訊。根據脈診理論,古人還發明瞭「懸絲診脈」的方法。

例如:「測得左手寸脈強而緊,主中虛心疼;關脈澀而緩,汗出肌麻;尺脈芤且沉,小便赤而大便帶血。右手寸脈浮而滑,內結經閉;關脈遲而結,宿食留飲;尺脈數而牢,煩滿虛寒相持。

綜合上面六部脈象就可以知道是得了因為受到驚恐憂思所致之宿食重症。按照中醫理論處方配藥服下,即刻瀉下宿食病根(積在腹內三年的粽團膿血),患了三年的危重病馬上就好了」(例見易學科普名著《西遊記》第68-69回記載)。經絡六氣形成了一切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知道了六氣資訊也就知道了六氣所導致的現象,就知道了一切生命資訊,包括身體和意識資訊。

幾千年以來,中醫一直是用手指把脈的,靠的是醫生的感覺和經驗,脈象如何只有醫生自己知道,十分主觀抽象難懂難學。而且由於手指的靈敏度不能夠感應到脈搏的細微變化,無法瞭解意識活動等資訊。

4樓:手機使用者

實在很難想象.一般空氣中的波動對絲線的影響都比脈搏的影響大. 除非有一個絕對靜止的地方,一個可以檢測到相當小波動的醫生...

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一般紀實性的**,比如紅樓阿,金瓶梅等等的,也描寫過很多時間名醫症斷的過程.他們對貴族婦女,也是直接用手指的,即便醫聖李時珍藥聖孫思邈也沒聽會這麼一招.

那也就孫大聖可以了,人類應該不可能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得病體現在脈象的只是很小一方面,更多的在病情的望,聞,問,僅僅靠切脈是看不了病的。古時懸絲診脈只是起安慰作用,主要靠其他方面判斷。

號脈的科學根據是什麼?真的有效?

6樓:匿名使用者

《靈樞·脈度》說:「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絡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

鍼灸臨床**時的辨證歸經,循經取穴,針刺補瀉等,無不以經絡理論為依據。《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說明經絡對生理、病理、診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多少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診斷與**,其與鍼灸學科關係尤為密切。 經絡學說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觀察總結而逐步形成的。

根據文獻分析,其形成途徑如下:①「針感」等傳導的觀察:針刺時產生酸、麻、重、脹等感應,這種感應常沿著一定路線向遠部傳導;②腧穴療效的總結:

主治範圍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規律地排列在一條路線上;③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某一臟器發生病變,在體表相應部位可有壓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現象,也是發現經絡系統的途徑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古代醫家通過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內臟的位置、形態及某些生理功能,觀察到人體分佈著很多管狀和條索狀結構,並與四肢聯絡,觀察到某些脈管內血液流動的現象。

脈診(切診之一)是四診的核心技術,是從事中醫的人士必須掌握的,其餘諸診都是為驗證脈診服務的,這個叫做「脈症互證」,也就是說,只靠把脈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診方法就不能準確看病。脈診的功能和效果已經為千年的中醫社會實踐嚴格檢驗證實,人們也一直在使用脈診技術診病。中醫把脈的方法是:

用中間三個手指定位在寸、關、尺三部上,依次測出浮、中、沉三候脈象,一隻手測三部九候,雙手共測六部十八候,測得「沉浮遲數」二十八脈象。二十八脈象全面反映了經絡六氣的陰陽五行效能及其**,因此根據六部脈象就可以看病和處方配藥,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麼病、病在**、病的症狀、**、**方法、預後、用什麼藥等等結果。中醫脈診技術提供了測量經絡六氣資訊(二十八脈象)的方法,是現有中醫和西醫諸診術中功能最全面的診術,可以診知所有的病氣等生命資訊。

根據脈診理論,古人還發明瞭「懸絲診脈」的方法。例如:「測得左手寸脈強而緊,主中虛心疼;關脈澀而緩,汗出肌麻;尺脈芤且沉,小便赤而大便帶血。

右手寸脈浮而滑,內結經閉;關脈遲而結,宿食留飲;尺脈數而牢,煩滿虛寒相持。綜合上面六部脈象就可以知道是得了因為受到驚恐憂思所致之宿食重症。按照中醫理論處方配藥服下,即刻瀉下宿食病根(積在腹內三年的粽團膿血),患了三年的危重病馬上就好了」(例見易學科普名著《西遊記》第68-69回記載)。

經絡六氣形成了一切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知道了六氣資訊也就知道了六氣所導致的現象,就知道了一切生命資訊,包括身體和意識資訊。幾千年以來,中醫一直是用手指把脈的,靠的是醫生的感覺和經驗,脈象如何只有醫生自己知道

中醫把脈基於中醫的經絡理論,如果說曾經中醫的把脈都是基於幾千年的經驗和臨床心得,那麼到今天中醫的經絡學說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經有電腦經絡檢測系統了。 經絡系統分佈人體全身,有執行氣血、反映病候等功能。因此,經絡理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臨床辨證識症和**的主要依據。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體系。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有網路的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佈全身。《靈樞·脈度》說:

「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絡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鍼灸臨床**時的辨證歸經,循經取穴,針刺補瀉等,無不以經絡理論為依據。

《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說明經絡對生理、病理、診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多少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診斷與**,其與鍼灸學科關係尤為密切。 經絡學說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觀察總結而逐步形成的。根據文獻分析,其形成途徑如下:

①「針感」等傳導的觀察:針刺時產生酸、麻、重、脹等感應,這種感應常沿著一定路線向遠部傳導;②腧穴療效的總結:主治範圍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規律地排列在一條路線上;③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

某一臟器發生病變,在體表相應部位可有壓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現象,也是發現經絡系統的途徑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古代醫家通過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內臟的位置、形態及某些生理功能,觀察到人體分佈著很多管狀和條索狀結構,並與四肢聯絡,觀察到某些脈管內血液流動的現象。 脈診(切診之一)是四診的核心技術,是從事中醫的人士必須掌握的,其餘諸診都是為驗證脈診服務的,這個叫做「脈症互證」,也就是說,只靠把脈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診方法就不能準確看病。

脈診的功能和效果已經為千年的中醫社會實踐嚴格檢驗證實,人們也一直在使用脈診技術診病。中醫把脈的方法是:用中間三個手指定位在寸、關、尺三部上,依次測出浮、中、沉三候脈象,一隻手測三部九候,雙手共測六部十八候,測得「沉浮遲數」二十八脈象。

二十八脈象全面反映了經絡六氣的陰陽五行效能及其**,因此根據六部脈象就可以看病和處方配藥,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麼病、病在**、病的症狀、**、**方法、預後、用什麼藥等等結果。中醫脈診技術提供了測量經絡六氣資訊(二十八脈象)的方法,是現有中醫和西醫諸診術中功能最全面的診術,可以診知所有的病氣等生命資訊。

三省六部沿用到什麼時候,三省六部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具體的內容是什麼

隋唐時期的中樞制度。三省指中書省 隋稱內史省 門下省 尚書省 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三省為 最高中樞政務機構,一般為中書決策,門下稽核,尚書執行。三省長官 中書令 隋為內史令 門下侍中 隋為納言 尚書令...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求大神幫助

三省有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六部有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唐朝的三省為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掌封駁審議,長官侍中二人,中書 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尚書省職責為...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三省六部制源於哪個朝代,是誰建立的?

三省 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六部 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唐朝的三省為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掌封駁審議,長官侍中二人,中書 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尚書省職責為...